精選8、李世民的皇后賢明兒子卻鬧心

唐太宗皇后很賢明

唐太宗李世民是歷史上有名的明君、賢君,他的妻子長孫皇后也是人們公認的賢后,兩個人珠聯璧合,齊心協力,共同推動唐朝初期的穩定和發展,真是一對模範夫妻。

兩唐書記載,長孫皇后是洛陽人,鮮卑族,原本姓拓跋氏。因爲北魏孝文帝強力推行漢化,他們的祖上屬於長房子孫,所以改姓爲長孫,長孫是複姓。

長孫皇后出身官宦世家,高祖父、曾祖父、祖父都當過大官,父親長孫晟則是隋朝著名大臣。長孫晟曾經採用離間計,使突厥分裂成東西兩部分,實力衰落下去。長孫晟還曾一箭射落了兩隻大雕,留下了“一箭雙鵰”的成語。

長孫皇后自幼喜歡讀書,尤其喜歡史書,總拿歷史上的善惡之事作爲自己的借鑑,一言一行,都嚴守禮法規範。李世民重視歷史,恐怕是受了賢妻的影響。

長孫皇后的伯父對侄女特別看好,常對弟弟長孫晟說:“這孩子聰明智慧,不同常人,擇婚時一定要選個好人家。”長孫晟看中了李淵家庭,讓女兒與李世民從小訂了娃娃親。

長孫皇后八歲那年,父親長孫晟病逝。長孫皇后的同母哥哥長孫無忌,與李世民是少年好友,極力促成兩家婚事。於是,長孫皇后十三歲那年,嫁給了十六歲的李世民。

婚後,小兩口十分恩愛,先後生了李承乾、李泰、李治三個兒子和四個女兒。長孫皇后對公婆特別孝順,婆婆竇氏生病的時候,長孫皇后衣不解帶,精心侍侯。李世民常年領兵在外,長孫皇后在長安替他行孝,細心照顧李淵。李淵對這個兒媳婦非常滿意,破例把只有幾歲的孫子李泰封爲衛王。

在李世民與李建成爭奪太子的鬥爭中,李世民手握兵權,在外邊勢力很強,可在皇宮之內,由於受立嫡立長封建繼承製度的影響,大臣和嬪妃們多數都傾向李建成,李淵也曾經想要壓制李世民的勢力。長孫皇后經常出入宮中,用心與嬪妃們交往,多方緩和矛盾,努力彌補李淵與丈夫的嫌隙,盡力在宮中爲李世民爭取力量。長孫皇后以她的聰明賢惠,在宮中發揮了無人能夠替代的作用。李淵始終沒有忍心對李世民下死手,這其中也有長孫皇后的很大功勞。

李世民與李建成的矛盾愈演愈烈,長孫皇后知道已經不可調和,於是堅定地站在丈夫一邊,她與哥哥長孫無忌參與了謀劃玄武門事變。事變那天,李世民率軍在玄武門設下埋伏,長孫皇后從容不迫,親自前去慰問將士,激勵軍心。事變成功,李世民登上帝位,十三天之後,就冊封長孫皇后爲皇后,從此君明後賢,交相映輝。

在玄武門事變當中,長孫無忌立有大功,他又是李世民的少年夥伴,關係親密,所以,李世民稱帝以後,想封他爲宰相。長孫皇后卻對李世民說:“我的地位已高到極點,不應該再讓哥哥執掌大權了。漢代呂雉、霍光的教訓,應當汲取。”

長孫皇后再三勸諫不要讓哥哥當宰相,李世民不答應。長孫皇后又去勸哥哥,長孫無忌認爲妹妹說得有道理,又覺得自己的理政才能比不上房玄齡和杜如晦,於是堅決推辭掉了。所以,在貞觀之治前期,長孫無忌的官職不是很高,直到多年之後,他才擔任了司徒。不過,長孫無忌作爲李世民的心腹,仍然參與國家大事,爲貞觀之治做出了重要貢獻。他與李世民的關係依然十分密切,甚至可以隨意出入李世民的寢室。後來,李世民評定二十四功臣的時候,把長孫無忌列爲第一名。

長孫皇后酷愛讀書,即便在梳妝打扮的時候,也手不釋卷,因而通曉古今,頗有見識。李世民常與她共執書卷,談論心得。長孫皇后從容以對,能夠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這對李世民執政大有益處。不過,當李世民問她一些具體的朝政事務時,長孫皇后卻不回答,而是說:“女人不能幹政,就像母雞不能報曉一樣。”李世民更加敬重她了。

長孫皇后雖然不幹政,卻十分關心朝廷大事,她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護慰朝廷賢良,匡正丈夫的過失,提醒李世民要行仁政,做個明君,在許多方面對李世民產生了重要影響。所以,貞觀之治的輝煌,也有長孫皇后的一份功勞。

長孫皇后特別讚賞魏徵,認爲魏徵敢於犯顏直諫,是朝廷的幸事。李世民夫妻十分疼愛女兒長樂公主,長樂公主出嫁時,想送給她比大公主多一倍的陪嫁。魏徵進言反對,說長樂公主的地位不如大公主高,陪嫁不能多,否則不合禮制。李世民告訴了長孫皇后,長孫皇后感慨地說:“朝廷有如此忠心敢諫的臣子,真是幸運極了。”長孫皇后派人帶着幾百匹帛,送到魏徵家裡,予以嘉獎。長孫皇后還讓人告訴魏徵,希望他一直保持直言進諫的做法,當個錚臣。

魏徵經常直言相諫,有時讓李世民下不來臺,李世民很惱火。有一天,李世民氣呼呼地回到後宮,對妻子說:“朕以後找個機會,一定要殺了那個鄉巴佬。”原來,又是魏徵不留情面地批評他了。長孫皇后聞言,什麼也沒有說,而是換上正式的朝服,鄭重其事地向李世民賀喜,說:“我聽說君明則臣直,魏徵敢於直言,說明陛下是個明君,所以要向您祝賀。”李世民聽了,由怒轉喜。

長孫皇后崇尚節儉,從不奢侈豪華,又寬厚待人,嚴格要求親屬,因而受到朝野尊敬。長孫皇后文學出衆,多才多藝,著有《女則》十卷,書法水平也達到很高的境界。

長孫皇后留下了一首活潑浪漫的詩,叫《春遊曲》,寫道:“上苑杏花朝日明,蘭閨豔妾動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邊嫩柳學身輕。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林下何需遠借問,出衆風流舊有名”。李世民見了,“嘖嘖稱美”。

長孫皇后與李世民感情至深,生死相隨。有一次,李世民患了重病,久治不愈。長孫皇后悉心照料,日夜不離左右,並且把毒藥藏在腰間,準備李世民一旦駕崩,她隨即服毒殉情,決不獨生。

公元636年,長孫皇后不幸病逝,年僅三十六歲。李世民非常悲痛,親自撰寫碑文,諡號“文德”,即德才兼備的意思。

後世對長孫皇后給予高度評價,說她“厚德載物,凝輝麗天”。“長孫皇后之賢,自三代而下絕無僅有”。長孫皇后被公認爲是李世民的賢內助。

有人評論說,在唐太宗晚年的時候,外無魏徵,內無長孫皇后,所以,就出現很多失誤了。可見,賢內助的作用,是相當大的。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夫妻倆都十分賢明,讓人羨慕;想不到的是,他們生的兒子卻不賢明,甚至有點另類,使人感到遺憾。

李世民兒子挺鬧心

人世間沒有十全十美、完全讓人滿意的事情,一代明君李世民也不例外。李世民和長孫皇后都以賢明聞世,可他們的兒子卻是另類,互相爭權奪利。李世民爲了立太子之事,猶豫難決,左右爲難,心中煩躁,竟然要拔刀自殺。這實在不像是英雄所爲,令人無語。

兩唐書記載,李世民共有十四個兒子,其中長孫皇后生的嫡子有三個,分別是長子李承乾,排行第四的李泰和排行第九的李治。

嫡長子李承乾,出生於長安皇宮中的承乾殿。李世民以此殿爲他取名,既有紀念的意思,更有“承繼大業,總領乾坤”的深意。

李承乾小時候很聰明,深受父母喜愛。史書說他:“性聰敏,太宗甚愛之”。李世民登基以後,隨即立七歲的李承乾爲皇太子,明確了他皇位繼承人的身份。

李世民對這位皇太子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夠繼承光大自己的事業。李承乾只有三歲,李世民就讓他讀書,五歲時,又特意請了著名儒學大師孔穎達等人,教授他儒學經典。等到李承乾十二歲的時候,李世民就開始鍛鍊他的政治能力,讓他在朝堂聽政,有些事還讓他參加處理斷決。李世民爲了培養自己的接班人,煞費苦心,甚至有點拔苗助長。

李承乾在父母的嚴格約束管教下長大,到了十六七歲的時候,卻出現了青春期叛逆。他喜歡音樂、美女和遊山玩水,喜歡與一些放蕩之徒盡情玩耍。恰在這時,長孫皇后不幸病逝,李承乾更加無約無束,放蕩不羈。李承乾不僅喜歡美女,也喜歡美男,與一個美少年搞起了同性戀,並且給他取名叫“稱心”。

李世民知道以後,勃然大怒,下令將“稱心”處死了。處於熱戀中的李承乾非常傷心,日夜哭泣流淚,還偷偷爲“稱心”立了靈牌,每天祭奠。李承乾對父親產生了怨恨,叛逆心理更重了。

李世民對兒子的變化感到憂心忡忡,他派出最好的大臣,去教育輔導太子。房玄齡、魏徵、孔穎達、于志寧、李百藥等十多位著名大臣,都當過東宮輔臣。他們治國理政都是高手,可教育青年未必在行。這些人都是忠誠正直之人,敢於犯顏直諫,輪番教導太子,要求十分嚴格,甚至把李承乾斥責爲秦二世,結果卻是適得其反。

這個時候,李承乾又患上足疾,成了瘸子,走路一瘸一拐的。身體上的缺陷,讓李承乾的性格也有些扭曲。他羨慕突厥人的習俗,學着突厥模樣梳成發形,穿上胡人服裝,裝扮成突厥可汗,令東宮奴僕都換上胡服,打着五狼頭大旗,在宮中奔跑玩耍。李承乾高興地大叫:“如果讓我擁有天下,披頭散髮當個可汗,該有多痛快啊!”衆人都認爲他中了魔,這實際上是李承乾對壓抑生活的渲泄。

李世民對李承乾的荒唐行爲,既氣憤,又失望,感到他難以繼承大統,於是,便開始關注起第二個嫡子李泰來了。

李泰也是長孫皇后所生,比太子李承乾只小一歲。李泰聰敏絕倫,很有心計,愛好文學,書法也很好。他組織一批文人學士,用了數年時間,編寫了一部《括地誌》,記述了各地的沿革、地理、古蹟、傳說和重大事件,對後世影響很大。李世民很高興,不斷對李泰進行賞賜,賞賜數量超過了太子。

李泰見自己得到了父親的寵愛,而太子李承乾越來越讓李世民不滿意了,便自然產生了謀取太子的想法。李泰在朝中拉攏大臣,結黨營私,賄賂父親寵愛的嬪妃,讓他們變着法地詆譭太子,讚美自己。

李承乾見李泰咄咄逼人,自己的太子之位受到威脅,也不甘心坐以待斃。李承乾採取了極端手段,派刺客前去暗殺李泰,可李泰早有防備,沒有成功。李承乾又匿名上書,誣告李泰謀反,可李世民根本不相信。李承乾對李泰無可奈何,一籌莫展,他只好再找機會。

公元643年,李世民的第五子、齊王李祐起兵叛亂。李祐是李世民的陰妃所生,陰妃的父親是隋朝留守長安的將領,李淵攻打長安時被殺。李世民見陰女漂亮,納爲妃子,卻不料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陰妃與李氏有殺父之仇,對兒子李祐從小就灌輸仇恨。李祐當齊王以後,橫行不法,朝廷予以責罰,他在舅舅陰弘智的煽動下,乾脆舉兵造反了。李世民聽說兒子造反,十分惱怒,命李勣率軍平叛。李勣不到一個月,就平定了叛亂,李祐、陰妃、陰弘智等人均被處死。親生兒子竟然造反,這給了李世民沉重的一擊。

太子李承乾見弟弟李祐造了反,心裡卻很高興,感覺是個好機會。李承乾想學老爹李世民那一手,趁亂起事,武力逼宮,提前登基。當時,魏徵、長孫皇后均已離世,李世民多有過失,引起許多人不滿。因此,李承乾在朝中拉攏了不少人,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侯君集、李世民的七弟李元昌、名臣杜如晦的兒子杜荷等人,都參與了太子的陰謀。

李承乾很高興,對衆人說:“我們東宮的西牆,離皇宮只有二十步遠,一旦發動起來,瞬間就能攻入皇宮,奪取皇位易如反掌。這樣的優勢,李祐那個傻子怎麼比得了?”

可是,李承乾萬萬沒有料到,他們還沒有來得及發動,李祐叛亂就被平息了,而他們的陰謀卻暴露了。太子造反,這對李世民來說,無疑又是一個更加沉重的打擊。

李世民面對這個曾經寄予厚望、如今徹底失望的嫡長子,心痛不已,他念及父子之情,沒有處死李承乾,只是把他廢爲庶人,流放黔州。李承乾心情鬱悶,第二年就病死了,年僅二十六歲。

廢黜了李承乾,太子之位似乎非嫡次子李泰莫屬了。可是,李承乾臨走之前,對父親說了一番話,卻讓李世民感到心驚肉跳。李承乾對父親說:“李泰十分陰險狠毒,他如果當了皇帝,我肯定性命不保,而李治和其他兄弟,恐怕也活不成了。”李世民聽了,心靈受到巨大震動,他不得不爲李治和其他兒子們的安全擔憂。

李治,是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生的第三個兒子,排行第九,當時只有十五歲。李治自幼聰慧,端莊安詳,寬厚仁慈,特別孝順。長孫皇后去世的時候,李治只有八歲,哭得死去活來,所有的人都被感動地落淚。李世民對這個幼年喪母的兒子特別疼愛。

李承乾被廢之後,李泰當太子的優勢最大,李世民確實也想立李泰爲太子。有一天,李泰去看望父親,父子倆談得很融洽,談了很長時間。李世民在心情愉悅之下,禁不住向李泰吐露了心跡,說打算立他爲太子,將來繼承皇位。由於李世民擔心李治和其他兒子們的安全,便問李泰,問他將來會怎樣對待弟弟李治?

李泰一聽自己能夠繼承皇位,頓時心花怒放,但他高興得過了頭,爲了取悅父親,竟然說:“我知道父皇特別疼愛李治,我只有一個兒子,以後,我要殺掉自己的兒子,把皇傳位給弟弟。”李世民聽了,非常感動,覺得李泰真是太孝順了。

李世民把李泰的“孝心”向衆臣誇耀。不料,大臣褚遂良當場反駁,說:“父子天性,遠勝過兄弟之情,從古到今,從來沒聽說過有殺子傳弟的事情。這是謊言,陛下千萬別相信。”李世民畢竟不是一般的人物,一聽此言,猛然醒悟,反過來對李泰產生了戒心。李泰弄巧成拙,聰明反被聰明誤了。

李世民在立太子的問題上,傷透了腦筋。他想立李泰,但感覺李泰心計很深,不夠忠厚,而且有些殘忍;想立李治,又覺得李治文雅軟弱,怕他擔負不起重任。李世民絞盡腦汁,反覆掂量,猶豫不決,但到了最後,逐漸開始傾向李治。

李世民認爲,如果讓李泰繼承了皇位,那麼,李治和其他兒子們的安全是沒有保障的,搞不好會被李泰殺掉;而李治儒雅仁慈,是不會殺害兄弟的。這個時候,李世民站在了一個父親的角度上,來看待和處理皇位繼承問題。李世民是通過殺掉哥哥弟弟才登上皇位的,他對此有着切膚之痛,所以,他要極力避免自己的兒子也手足相殘。這對一個父親來說,是可以理解的。

李世民很注意聽取別人的意見,立太子這樣的大事,自然要經過羣臣商議。在朝堂上,大臣們議論紛紛。因爲李治性格軟弱,又排序在後,許多人並不同意,而贊同李泰的比較多。李世民聽着大臣們的議論,心裡矛盾,感覺很煩躁,太子之事便沒有定下來。

散朝之後,李世民把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勣三人留下。李世民滿臉愁雲,苦惱地說:“我的兩個兒子造反,立太子的事情又弄成這個樣子,我心裡很煩亂,覺得活着很痛苦,不如死了算了。”說着,拔出佩刀,就要自殺。

在場的人全都大驚失色。長孫無忌一個箭步向前,死死抱住了李世民。李勣也趕快撲了上去,一把奪下李世民的佩刀。三人一齊跪倒在地,大哭說:“陛下千萬不要這樣,您想立誰爲太子,我們一定遵命。”

李世民說:“朕對這個問題考慮了很久,思慮再三,覺得只有立李治爲太子,將來由他繼位,才能夠穩妥一些。”長孫無忌立即表態,說:“好!我們就聽從您的詔令,如果有不同意的,臣一定親手斬了他。”

兩唐書記載了李世民要自殺的情節,不知道李世民是真想自殺,還是假的。不過,因爲立太子之事,把雄才大略的李世民逼到這種程度,也夠難爲他的了。

公元643年4月,李世民終於下了決心,下詔立李治爲皇太子。此後,李世民每次上朝,都把李治帶在身邊,讓他觀看自己決斷政務,還讓李治參加朝議,悉心培養他的執政能力。

過了一段時間,李世民發現,李治果然是寬厚有餘,能力不足,把江山社稷交給他,實在是不放心。李世民覺得自己的第三子李恪,很有才能,當時二十四歲,明顯比李治強一些。因李恪不是嫡子,所以之前沒有把他列入選太子的範圍。

有一天,李世民試探着對長孫無忌說:“這段時間以來,朕發現李治確實懦弱,恐怕不能守護社稷。而三子李恪英武果斷,十分像朕。朕打算改立他爲太子,你看怎麼樣?”

長孫無忌堅決反對,說:“打天下的時候,當然需要像您這樣的英武之人;而守護社稷,最重要的是仁義,不一定英武。李治雖然沒有陛下英武果敢,但寬厚仁孝,深得人心,又有衆大臣輔佐,一定會守住江山的。再說,立太子是大事,怎麼能夠反覆無常、多次更改呢?”李世民聽了,覺得有道理,只好打消了再次更換太子的念頭。

公元648年,李世民親自撰寫了《帝範》十二篇,交給李治,向他傳授爲君之道,希望他能夠守護好社稷。

公元649年,李世民終於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人生之路,很不放心地離開了人間,終年五十二歲。

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爲數不多的賢明皇帝,被歷代所讚揚,他爲中國社會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永載史冊。

李世民死後,他親手開創的貞觀之治,會怎麼樣呢?他無奈之下選擇的接班人李治,能夠守護江山社稷嗎?

30、皇帝皇后並稱二聖9、天下未定殺功臣42、李顯被妻女毒殺63、夷族忠臣李光弼65、盛世時期的李白48、向皇帝提條件的姚崇精選1、李淵造反是兒子逼的嗎80、藩鎮割據天下大亂2、隋末大亂各地興兵精選3、瓦崗英雄歸大唐60、慘烈的睢陽保衛戰56、安史之亂動搖天下22、陳玄奘西天取經57、哥舒翰痛失潼關55、包藏禍心安祿山36、唾面自乾婁師德77、唐懿宗昏庸驕奢51、口蜜腹劍的李林甫46、女中豪傑太平公主48、向皇帝提條件的姚崇64、叛軍屢見兒殺爹30、皇帝皇后並稱二聖57、哥舒翰痛失潼關62、忠武雙全郭子儀67、唐代宗平亂遺後患23、唐太宗皇后很賢明15、魏徵不想當忠臣15、魏徵不想當忠臣11、兄弟喋血玄武門68、唐德宗削藩惹兵變78、唐僖宗敗壞江山16、李靖滅掉突厥21、文成公主遠嫁吐蕃10、英雄難斷家務事59、平叛天子唐肅宗29、王皇后引狼入室70、唐憲宗元和中興67、唐代宗平亂遺後患67、唐代宗平亂遺後患9、天下未定殺功臣24、李世民兒子挺鬧心76、唐宣宗大智若愚21、文成公主遠嫁吐蕃74、甘露之變宦官逞威59、平叛天子唐肅宗精選5、當槍手當成宰相精選7、真實的唐僧取經故事14、房謀杜斷的啓示72、宦官又殺一皇帝25、李治並非軟弱無能7、李淵建唐平天下22、陳玄奘西天取經8、瓦崗英雄歸大唐38、武則天的酷吏們12、大胸懷才能創大業76、唐宣宗大智若愚5、進軍關中幾乎夭折40、神龍政變女皇下臺精選6、西藏布達拉宮是爲文成公主修建的39、武則天的男寵們6、歷史上首支“娘子軍”62、忠武雙全郭子儀1、唐朝興衰歷程37、忠貞之臣魏元忠精選3、瓦崗英雄歸大唐25、李治並非軟弱無能7、李淵建唐平天下23、唐太宗皇后很賢明79、黃巢起義唐朝崩潰38、武則天的酷吏們77、唐懿宗昏庸驕奢33、武則天至少有四大功績新視角讀唐史 序言和目錄53、唐玄宗霸佔兒媳婦32、徐敬業舉兵並非反武34、奸佞小人李義府65、盛世時期的李白60、慘烈的睢陽保衛戰68、唐德宗削藩惹兵變48、向皇帝提條件的姚崇59、平叛天子唐肅宗37、忠貞之臣魏元忠13、貞觀之治探索治國之道15、魏徵不想當忠臣4、李淵起兵不反隋41、千年妄議無字碑71、鐵血宰相武元衡67、唐代宗平亂遺後患47、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58、楊貴妃命喪馬嵬60、慘烈的睢陽保衛戰64、叛軍屢見兒殺爹68、唐德宗削藩惹兵變18、保家護院兩門神76、唐宣宗大智若愚8、瓦崗英雄歸大唐63、夷族忠臣李光弼精選8、李世民的皇后賢明兒子卻鬧心13、貞觀之治探索治國之道79、黃巢起義唐朝崩潰
30、皇帝皇后並稱二聖9、天下未定殺功臣42、李顯被妻女毒殺63、夷族忠臣李光弼65、盛世時期的李白48、向皇帝提條件的姚崇精選1、李淵造反是兒子逼的嗎80、藩鎮割據天下大亂2、隋末大亂各地興兵精選3、瓦崗英雄歸大唐60、慘烈的睢陽保衛戰56、安史之亂動搖天下22、陳玄奘西天取經57、哥舒翰痛失潼關55、包藏禍心安祿山36、唾面自乾婁師德77、唐懿宗昏庸驕奢51、口蜜腹劍的李林甫46、女中豪傑太平公主48、向皇帝提條件的姚崇64、叛軍屢見兒殺爹30、皇帝皇后並稱二聖57、哥舒翰痛失潼關62、忠武雙全郭子儀67、唐代宗平亂遺後患23、唐太宗皇后很賢明15、魏徵不想當忠臣15、魏徵不想當忠臣11、兄弟喋血玄武門68、唐德宗削藩惹兵變78、唐僖宗敗壞江山16、李靖滅掉突厥21、文成公主遠嫁吐蕃10、英雄難斷家務事59、平叛天子唐肅宗29、王皇后引狼入室70、唐憲宗元和中興67、唐代宗平亂遺後患67、唐代宗平亂遺後患9、天下未定殺功臣24、李世民兒子挺鬧心76、唐宣宗大智若愚21、文成公主遠嫁吐蕃74、甘露之變宦官逞威59、平叛天子唐肅宗精選5、當槍手當成宰相精選7、真實的唐僧取經故事14、房謀杜斷的啓示72、宦官又殺一皇帝25、李治並非軟弱無能7、李淵建唐平天下22、陳玄奘西天取經8、瓦崗英雄歸大唐38、武則天的酷吏們12、大胸懷才能創大業76、唐宣宗大智若愚5、進軍關中幾乎夭折40、神龍政變女皇下臺精選6、西藏布達拉宮是爲文成公主修建的39、武則天的男寵們6、歷史上首支“娘子軍”62、忠武雙全郭子儀1、唐朝興衰歷程37、忠貞之臣魏元忠精選3、瓦崗英雄歸大唐25、李治並非軟弱無能7、李淵建唐平天下23、唐太宗皇后很賢明79、黃巢起義唐朝崩潰38、武則天的酷吏們77、唐懿宗昏庸驕奢33、武則天至少有四大功績新視角讀唐史 序言和目錄53、唐玄宗霸佔兒媳婦32、徐敬業舉兵並非反武34、奸佞小人李義府65、盛世時期的李白60、慘烈的睢陽保衛戰68、唐德宗削藩惹兵變48、向皇帝提條件的姚崇59、平叛天子唐肅宗37、忠貞之臣魏元忠13、貞觀之治探索治國之道15、魏徵不想當忠臣4、李淵起兵不反隋41、千年妄議無字碑71、鐵血宰相武元衡67、唐代宗平亂遺後患47、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58、楊貴妃命喪馬嵬60、慘烈的睢陽保衛戰64、叛軍屢見兒殺爹68、唐德宗削藩惹兵變18、保家護院兩門神76、唐宣宗大智若愚8、瓦崗英雄歸大唐63、夷族忠臣李光弼精選8、李世民的皇后賢明兒子卻鬧心13、貞觀之治探索治國之道79、黃巢起義唐朝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