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255章 疾風

竇融已經身陷囹圄,但當他發現圍攻昆陽的大軍在艱難調頭撤退時,不由大驚,只朝騎馬過來安排撤離事宜的王邑稽首高呼:

“大司空,當一鼓作氣攻下關城,萬不能退!”

因王邑未將第五倫“叛亂”之事公開,竇融還當是王邑截獲“宛城失守”的消息所致,遂道:“派去南方的萬餘人都未傳回消息,焉能知宛城不守?這或許只是叛賊詭計。”

確實有道理,但王邑已對竇融不再信任:他想起來了,第五倫之所以能被王莽重用,還多虧了竇融對他大誇特誇呢!這倆人那會就勾搭上了。

如今在王邑眼中,竇融的一切作爲,都是第五倫假其手而進行陰謀。

那封預測了隕星的信,或許是竇融臨時寫了揉一揉做舊,拿出來誆騙自己,以亂軍心!否則怎能預測那麼準。

竇融讓王邑分兵一萬去南方,是第五倫欲分化大軍。

竇融讓他對昆陽圍三缺一,是第五倫欲放昆陽之人南逃。

連數月以來竇融在潁川避敵而走,半年前在唐河的潰敗,也都是第五倫指使!

“周公啊周公,第五倫究竟許了你什麼好處?竟讓你將身家親戚都賣了?”

王邑痛心疾首,但還沒氣昏頭,撤退雖然亂,但好歹還有規劃,後軍數萬人改前軍先動,前軍數萬人改後軍殿後,中間的二十萬大軍尚在收拾準備,但也較備戰時鬆散了許多,許多兵身上已經掛滿了行囊被褥,挑着糧食穀子。

就在這時,有校尉匆匆過來稟報。

“大司空!”

“昆陽以東定陵方向,有小股敵軍向我大軍靠近!”

……

相較於王邑的三十萬之衆,劉秀所帶的前鋒步騎一千人,確實只是小股部隊。

雖然劉秀口中兵法一套一套的,但敵人足足是他們百倍啊!昆陽又被攻打多時士卒疲乏,尚未解除圍困,與他平級的諸渠帥中,李軼第一個表示不同意,連一向驍勇的馬武都遲疑了。

而鄧晨所率的郾城兵尚在後方數十里未至,劉秀遂道:“既然如此,兩位將軍且先觀戰,讓秀將步騎千人,先掠其陣試探!”

言罷勒住本部兵卒向前進發,一千人去挑弄三十萬的龐然大物,就像小老鼠想要撼動一頭巨象,光是王邑安排在周邊的十多支分卒遊兵,隨便挑出一支來,數量都和他們差不多。

跟隨在劉秀身旁的諸校,傅俊、陳俊驍勇無疑,朱祐、王霸比較持重,以“歸師勿遏”勸阻無果。

唯獨馮異力挺劉秀的抉擇:“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生於孤疑,敵軍一撤,相當於是在昆陽敗了,士氣必定大落,眼下出擊,最少也能咬下塊肉。”

但普通士卒哪懂這些,他們只知道自己人少,敵軍人多。

察覺了將士們的遲疑,劉秀今日一改往日“騎牛將軍”在後押陣的習慣,一馬當前。

新軍還是在外圍布了防的,千餘人的分卒遊兵擋在前方數裡外,見其陣列散漫,腳步倉促,士卒頻繁後顧,劉秀覺得有機可乘,也不試探了,竟一揮刀,率先衝了過去!

接陣之際,竟打了敵人個措手不及,與一衆騎從斬得幾十人首級後,這支分卒疑心他後面還有援軍,便倉促後退,不敢與劉秀鏖戰。

直到這時,王霸、馮異、朱祐等人才趕上來,王霸嘖嘖稱奇,看着今日膽氣愈壯的劉秀,說出了自己的疑惑:“劉將軍生平,見小敵尚有懼容,今遇大敵,竟勇氣百倍,真是奇怪。”

誰會不害怕呢?但不知爲何,平日穩慫穩慫的劉秀,心裡彷彿有一個聲音,在告訴他,這場仗,必須打!

昆陽的風吹拂着劉秀的鬍鬚,他一甩環刀上的血,笑道:“元伯,疾風知勁草。”

劉秀指着前頭如山陵般新莽大軍:“今日的風很大,能折屋拔樹,故當努力,定叫人知曉,吾等乃是綠林中,最剛勁的草木!”

此言頗爲激勵士氣,馮異、王霸等人皆被劉秀所激,拱手道:“吾等願復居前,請助將軍破敵!”

此時,負責東面的新軍偏將軍收攏敗卒,帶着數千人出敵,主動朝劉秀部曲走來,見了血後,劉秀部下膽氣愈壯,面對數倍之敵,竟依然跟着劉秀前驅迎戰。

“文叔今日頗爲奮勇啊。”

李軼、馬武則帶着兩千人在不遠處觀望,卻見劉秀奮矛揮劍,催騎率部向敵軍衝去,傅俊、陳俊緊隨其後,護衛在他左右,馮異、王霸則指揮一部兵卒跟進,與敵軍鏖戰在一起。

以千人敵數千,平日恐怕是一場苦鬥,但今日王邑忽然停止攻城,倉促下達後撤命令,三軍疑惑得緊,誰還肯賣力作戰?

馬武等人早找不着劉秀的身影,只能看到“執金吾偏將軍”的旗幟在敵人陣中穩定地向前推進,如同把鋒利的刀子,將一塊豆腐劃開,速度越來越快,最後竟直接衝破了敵陣!

“好一個劉文叔!”

馬武素來剛猛,早就忍不住了,他麾下一位名叫臧宮的潁川人,更是抓耳撓腮,恨不能立刻去與劉文叔同戰。他們不管李軼“再等一等,吾等爲文叔掠陣即可”的規勸,立刻帶着千餘士卒衝下小丘,向戰場靠攏。

從來行軍接仗,越惜命越是要死,越拼命越是得生,劉秀部下都是跟着將軍拼命,新軍都是學着將軍惜命,所以其兵力雖衆,反被劉秀軍打得支離破碎。

再加上馬武氣勢洶洶地殺過來,一回頭,己方三十萬大軍,數不清的陣列,沒有王邑的命令,竟在十里外看戲,不動如山呢!

這還怎麼打?負責東邊防務的分卒偏將軍立刻風緊扯呼,開始調頭自己逃了,新兵立刻潰散,一時間,被陣斬者足足數百人!

大司空王邑此時也在營中遙望,方纔只以爲來兵寥寥無幾,不值一掃,可現卻眉頭緊皺,見到偏將軍敗北,附近友軍無一搭救,更是氣得破口大罵。

這一撤,導致王邑大軍東邊,赫然出現了一個大缺口,使得三軍躁動起來,只當是南方劉伯升大軍已至!

但敵人確實打得不賴,王邑讓人將東邊回來的斥候來問話:“這批賊軍是誰在統帥?”

“打的是執金吾偏將軍的旗幟。”

王邑目光瞥向自己身邊的參軍、主薄:“此乃何人?”

主薄們也得低聲商議一會才統一意見:“記得竇融說過,此乃大逆劉伯升之弟,劉秀!”

劉……劉秀?

王邑一下子想起第五倫那封信中,就提到此人,不由大驚。

說劉秀劉秀就到,這究竟是竇融“僞造”書信時已經和劉秀勾結,還是第五倫身邊當真有神人,從隕星開始,到劉秀來阻,統統都算到了!

更讓人愕然的是,那劉秀沒有見好就收,而是在得到友軍加入後,竟繼續向西挺近,直撲正在拔營準備撤離的新軍主陣而來!

王邑心態動搖,加上三軍躁動不安,他知道,必須先擊破這支賊軍,才能從容撤退,遂下令道:“令虎賁營、胡騎營集結,本將軍要親自破賊!”

……

“季文將軍也來了!”

才短短半個時辰,劉秀便已率千人連破新軍外圍兩陣,他一直是全軍的劍尖,衝殺在最前方,本來有些疲累了,坐在一具屍體上喘息喝水,可在看到李軼也帶兵卒加入他的陣列後,便重新有了氣力,帶着三千兵卒繼續欺身向前,距離新軍主陣不過四五里距離。

如此咄咄逼人的態勢,叫王邑如何忍得?眼看新軍在匆匆集結,原本打算向北撤退的萬餘人,調轉方向,往劉秀等人而來。

馬武對劉秀過去只是欣賞,如今卻是敬仰不已,李軼亦不再看輕他,連綽號“牛將軍“不敢亂叫,只肅然拱手道:“文叔將軍驍勇,但既已連破敵兩陣,便應適可而止,否則就是畫蛇添足啊……”

新軍雖心思混亂,個人兵技素質尚不如漢兵,不堪戰,但就算是幾千頭豬,攆走也耗費了漢兵許多力氣,反而是王邑的中軍,皆是北校精銳,也未參與攻城,算是以逸待勞。

若不見好就收,將敵人大軍惹惱不撤,調頭打退他們,再攻昆陽,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劉秀卻不認爲己方沒有勝算,他指着前方地形道:“昆陽北有滍水,因新軍人數太多,故而在滍水南、北分開駐紮,如今亦是水北者先撤,前軍和十餘萬人已渡水而去,中軍剛到抵達滍水之畔,欲渡不得之際。”

這就是他看出的戰機:新軍倉促撤退,前後脫節,尾巴還留在昆陽,軍令難以溝通,士卒人心惶惶,主帥渡河不得,被他欺身近前。在連送了兩撥偏師後,只能親自來擊,而左右陣列都肩挑手抗着輜重被褥,相救不及,甚至無心助陣。

只要以三千敢死之士從城西水上衝其中堅,足以破敵!

而且,復漢反新,不止是要爭奪城池寸土,還在於殲滅敵軍兵力。

“這大概是王莽能從關中拉出來的,最後一批新兵了。”

劉秀鼓舞衆人:“贏此一戰,漢家可定天下!吾等將是復漢室的中興之將,與前漢的曹參、灌嬰齊名!”

衆人大驚,本以爲劉秀只是想趁機咬下一塊肉,豈料,他居然是想將對方一口氣全吃了!

一時間,他們只覺得恍惚,面前的應該是劉伯升,絕非劉文叔。

李軼仍是搖頭,認爲劉秀說得太過於輕巧冒險:“文叔平素穩重,何以今日竟如此急躁?”

爲何呢?劉秀轉首看向滍水旁,天上是烏黑雲團,地上則是王邑那黑壓壓的戰陣和數不清的旌旗在隨風而動。

因爲,在劉秀前方的不是敵人的陣列,還有兄長的背影啊。

從出生起,劉秀就在仰望、追趕兄長,最初是想默默在後輔佐伯升,渴望來自他的認可,可漸漸地,劉秀髮現,自己真正渴望的,是和兄長他並肩的機會!

但此言不足以告人,現在的情形是,馬武支持劉秀,但李軼不同意繼續冒險,還是想撤。

“援兵到了!”朱祐此時帶來了一個好消息。

衆人回頭,只見鄧晨等人的數千人,也出現在東方遠處,正緩緩靠這邊靠近。

劉秀知道,最後的時刻已久到了。

“這一戰前,吾等籍籍無名。”劉秀決定不管李軼,只擡起頭,看着馬武、馮異、王霸、朱祐、傅俊、陳俊、臧宮等輩。

“但這一戰後,諸君之名,必將天下皆知!”

他不止在說他們,他也在說自己!

連勝帶來的膽氣,勝過了面對強敵的恐懼。

“天下鹹知!”

馬武率先響應,三千之士舉戈矛齊聲高呼,李軼也被裹挾在其中,就算要反對,手下人也不一定會聽從,瘋了,都殺瘋了!

兩軍陣列已近,胡騎營駿馬如龍,列爲兩翼,虎賁營則甲冑層層,劍戟犀利,秩序井然,撞上敵軍主力,這次必是真刀真槍的苦戰。

天氣更差了,黑沉沉的天空炸雷頻頻,如同猛獸的咆哮,風拂動了大司空王邑的黃鉞旗幟,也讓劉秀軍胄上染紅的血羽瘋狂搖擺。

疾風知勁草,但此時此刻,他已不是勁草。

我就是疾風!

祖先的榮光,與兄長並肩的憧憬,對名揚天下的渴望,熱血在沸騰,一如頭頂的大漢炎旗在燃燒!

“大風起兮,雲飛揚!”

……

PS:第二章在13:00(中途要吃飯,會遲一個小時左右)。

第三章在18:00。

第589章 忠誠!第353章 四靈第577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207章 紅白黃第302章 破釜第121章 入宮第242章 舉不舉?第199章 害羣之馬第193章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第90章 喜迎王師第151章 道德綁架第546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387章 尊王攘夷第601章 飲馬第91章 官匪一家第85章 剿匪第633章 從實力的地位出發第69章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第392章 銜環第332章 雲橫秦嶺家何在第612章 每與倫反第106章 吞胡第657章 彼月而食第273章 棋逢對手第173章 路線之爭第647章 我真的在拉扯了第151章 道德綁架第527章 相異第549章 大樹將軍第595章 你不要胡思亂想心不定第614章 帝鄉第38章 年輕人不講仁德第297章 第五漢第562章 委屈第90章 喜迎王師第512章 脊樑第63章 士紳的錢如數奉還第427章 瓦玉第454章 怎麼是你第438章 涼州大馬第353章 四靈第352章 還能離啊第676章 折衝千里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224章 入關第313章 運動第41章 伯樂一顧第446章 鑿空者第404章 猛虎出籠第618章 不許秀!第26章 流氓有文化第41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113章 故事第62章 降奴服於第352章 還能離啊第54章 暮鼓第342章守戶之犬第374章 銅馬帝第113章 故事第641章 他跑我就追第483章 禮物第600章 第五層第517章 再見第205章 冰凍三尺第449章 中心開花第14章 宰天下第682章 豆渣第505章 鶡鳥第648章 帶惡人第683章 大敵第187章 難民第140章 該死第40章 炭治郎第220章 戰神第477章 把狗騙進來殺第427章 瓦玉第103章 龍有三個頭第319章 庖丁解牛第143章 驚弓之鳥(求月票)第12章 聽取人生經驗第581章 騎步第425章 獨立第466章 人與人是不同的第425章 獨立第505章 鶡鳥第424章 君王死社稷!第675章 雲夢第268章 王司徒第44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第645章 傳統藝能第559章 甥舅第171章 曲線復漢第624章 異端更可恨第700章 致兩千年後的你(大結局)第483章 禮物第207章 紅白黃第408章 怒髮衝冠第505章 鶡鳥第531章 齊家第292章 其亡也忽焉
第589章 忠誠!第353章 四靈第577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207章 紅白黃第302章 破釜第121章 入宮第242章 舉不舉?第199章 害羣之馬第193章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第90章 喜迎王師第151章 道德綁架第546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387章 尊王攘夷第601章 飲馬第91章 官匪一家第85章 剿匪第633章 從實力的地位出發第69章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第392章 銜環第332章 雲橫秦嶺家何在第612章 每與倫反第106章 吞胡第657章 彼月而食第273章 棋逢對手第173章 路線之爭第647章 我真的在拉扯了第151章 道德綁架第527章 相異第549章 大樹將軍第595章 你不要胡思亂想心不定第614章 帝鄉第38章 年輕人不講仁德第297章 第五漢第562章 委屈第90章 喜迎王師第512章 脊樑第63章 士紳的錢如數奉還第427章 瓦玉第454章 怎麼是你第438章 涼州大馬第353章 四靈第352章 還能離啊第676章 折衝千里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224章 入關第313章 運動第41章 伯樂一顧第446章 鑿空者第404章 猛虎出籠第618章 不許秀!第26章 流氓有文化第41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113章 故事第62章 降奴服於第352章 還能離啊第54章 暮鼓第342章守戶之犬第374章 銅馬帝第113章 故事第641章 他跑我就追第483章 禮物第600章 第五層第517章 再見第205章 冰凍三尺第449章 中心開花第14章 宰天下第682章 豆渣第505章 鶡鳥第648章 帶惡人第683章 大敵第187章 難民第140章 該死第40章 炭治郎第220章 戰神第477章 把狗騙進來殺第427章 瓦玉第103章 龍有三個頭第319章 庖丁解牛第143章 驚弓之鳥(求月票)第12章 聽取人生經驗第581章 騎步第425章 獨立第466章 人與人是不同的第425章 獨立第505章 鶡鳥第424章 君王死社稷!第675章 雲夢第268章 王司徒第44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第645章 傳統藝能第559章 甥舅第171章 曲線復漢第624章 異端更可恨第700章 致兩千年後的你(大結局)第483章 禮物第207章 紅白黃第408章 怒髮衝冠第505章 鶡鳥第531章 齊家第292章 其亡也忽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