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潭州過客

荊湖安撫制置大使孟珙病重,孟珙自知天命不長,擔心死後庭芝無人提攜,想在朝中爲其尋一人作靠山,便想到了賈貴妃的弟弟賈似道,此人爲人謙恭,正任職荊湖制置使兼江陵知府,頗受理宗重視。孟珙便上本推薦賈似道出任戶部侍郎,得到理宗採納;孟珙又寫信給賈似道,託其以後照顧庭芝,賈似道欣然應允。

不久孟珙病死,理宗念其功大,追贈太師,命靈柩回京厚葬。庭芝請命親赴江陵,爲其扶靈回京,賈似道奉旨接靈,靈柩從江陵水路乘船而下。庭芝感念孟珙大恩,向理宗奏請爲孟珙守孝一年,理宗準其辭去官職,爲孟珙守孝。

蒙古聞知孟珙病逝,趁機進攻荊湖北路和京西南路,一時間,兩地戰火紛起,朝廷急調江萬載和張世傑抗敵,又將呂文德調往荊湖。

繼先和蓮心乘船行至蕪湖,遇到運送孟珙靈柩的船隻,便請求前去拜祭,賈似道聽說繼先來拜,親自出來迎接,庭芝更是喜出望外。賈似道不過三十多歲,眉眼精明,面色卻很謙和。

繼先登上官船,庭芝急上前問候:“二弟從哪裡來?”繼先道:“我在建康府收到餘玠大哥來信,邀我去重慶,不想卻路遇你們,聽聞孟老將軍病逝,特來拜祭。”又向賈似道問候,“見過賈大人!孟老將軍之去,猶如大宋頓失一柱,令人惋惜。”

庭芝面色哀慼,“老將軍重病已久,天不假年,我等也無可奈何。”

賈似道道:“老將力撐大宋半壁江山,大廈忽傾,何人可代之?似道情願折壽給老將軍幾年。”

庭芝領繼先到孟珙靈前祭拜,賈似道掩面泣道:“庭芝啊!咱們都是老將軍一手提攜的,老將軍不在了,以後更要相互照應,共爲朝廷盡力,這樣纔不負老將軍之恩。”

庭芝道:“賈大人所言正是庭芝所想。”又問繼先:“你們不是在鄧州嗎?”

繼先道:“說來話長,我上也是剛離開鄧州不就。”

賈似道道:“繼先兄弟年輕有爲,不向朝廷求取功名豈不可惜?”

繼先道:“我閒散久了,無意政事,即使舔居官職也是尸位素餐。”

庭芝囑咐道:“此去重慶要好好幫助餘將軍,他在西川的擔子可不輕呀!蒙古又進犯荊湖,夔州已經陷落,只怕水路入川行不通了;你可以從鄂州沿湘水轉道潭州,然後從乾州北上,這樣比較安全,就是路途遙遠了些。”

繼先道:“那倒無妨,畢竟安全要緊。”

庭芝道:“此去重慶路途遙遠!你們趕緊上路吧,況且官船不能在江上停留過久,我們還需回京。”

繼先向庭芝和賈似道作別,向鄂州前去。

繼先到達鄂州後,換船前往潭州,潭州是荊湖南路的治所,又是五代時楚國國都,教育十分興盛,在北宋時形成了潭州州學、湘西書院和嶽麓書院三位一體的潭州三學;三學曾一度毀於兵亂,理宗大興理學時又重新恢復三學。

繼先和蓮心剛到潭州城外,只見一隊兵馬浩蕩出城,領頭的將軍少年書生模樣,但卻高大威武,繼先和蓮心閃到一旁給他們讓路。繼先正觀察着那將軍,猜測發生何事,卻聽見遠遠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聲音由遠及近,乃是幾騎正向此飛奔;馬蹄踏飛的塵土猶如龍滾江海,等到與將軍相會時,一把勒住繮繩,穩穩停住。定眼一看,乃是五匹純白色駿馬,馬上五人共是四位青年和一位姑娘,五人長袍飄然,腰上各懸一把長劍。但見一人手握畫扇,面如刀削;一人腰插長蕭,成熟穩重;一人手持書本,玉面涵情;一人赤手空拳,目光深邃;那姑娘背插一把竹籤,面若三春海棠。五人一擡腿,猶如清風吹落花般飄下馬。

五人上前對將軍抱拳問禮,手握畫扇的青年道:“李大人,你這是要去哪裡?”

將軍道:“解救鄂州,不知五位大俠到此何干?”

赤手空拳的道:“特來向你報信,李大人不可去鄂州。”

將軍也下了馬,疑惑道:“卻是爲何,本將聽說蒙古趁孟珙將軍去世發兵攻打荊湖,現在鄂州已經被圍,所以向太守請命,領兵前去解圍。”

腰插長蕭的道:“鄂州根本就沒有被圍,是夔州被圍,現在夔州已經落落,你聽何人所說鄂州被圍?”

將軍滿臉詫異,“什麼?這等大事還會有錯?是楊太守親自告訴我的。”

手持書本的道:“楊凌艱險無比,他是丁大全十足的走狗,他在潭州的所作所爲你又不是不知道,怎麼會相信他的話?我五人剛從鄂州趕回來,就是怕你被人算計了。”

那姑娘道:“李將軍,你剛正不阿,而慣楊凌昏庸奸詐,你處處與他作對,他早就恨你入骨,只是找不到機會除掉你,現在正好騙你帶兵去鄂州。你想想,你只是小小的湘潭知縣,楊凌明知你不能領兵,卻還是暗通潭州通判給你兵權;且鄂州守備范文虎是賈似道的親信,別看賈似道平日默不作聲,他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你到鄂州後,范文虎定會以外兵擾城的罪名將你拿下,如此,不費吹灰之力就除掉了你。”

將軍驚惑道:“當真如此?楊凌堂堂一州太守,會做出這樣的下作事?”

繼先聽了半天,聽出一點頭緒,知道那將軍也是一位正直之士,便走過來道:“這位將軍,五位俠士說的沒錯,我剛從鄂州過來,鄂州的確沒有蒙古軍,是夔州被攻陷了。”

五個白衣俠士一見繼先,有點奇異,將軍也疑惑道:“你是何人,怎麼知道夔州被攻陷的消息?”

繼先向將軍和五俠施個禮,“我乃李繼先,正奉四川安撫制置使餘玠之請前往重慶,本欲從水路前往,後來途中遇到大哥李庭芝。他從江陵接孟老將軍的靈柩回京,據他說,夔州已被攻破,這才讓我轉道潭州的。”

將軍忙問:“你是李繼先?”便仔細打量,驚喜道:“對!你就是李大人,我還見過你一面呢,只是你突然出現在這裡,不敢相認了。”

繼先感到不可思議,“你見過我?什麼時候?”

將軍趕緊向繼先施禮,“李大人,幾年前你任泉州市舶司使時曾到南安巡查過,當時我還是南安司戶,因職位低下,沒能單獨拜會,只得遠遠地看你一眼,後來我調到祁陽,前年又轉到這裡。”

繼先驚喜道:“對!我想起來了,你就是那個十九歲中進士的李芾,當時我是說要見見你的,後來公務一多就耽擱了,我現在已經辭去官職了。”

李芾道:“對!我正是李芾,辭去也好,你的事我多少耳聞一些,省得受那些小人的氣。”

李芾向繼先引薦道:“來!李大人,哦不!應該叫繼先大哥了,繼先大哥,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五位俠士,他們都是荊湖一帶大名鼎鼎的英雄,人稱瀟湘劍客。”

Wωω¤тt kǎn¤¢Ο

手握畫扇的道:“豈敢擔此謬讚!”

繼先笑道:“兄臺怎麼稱呼?”

那人展開畫扇搖道:,“不鍊金丹不坐禪,不爲商賈不耕田。閒來寫就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在下瀟水劍凌雲霄。”

腰插長蕭的道:“月冷蕭寒醉千杯,一聲桔梗淚輕垂。癡心自古情爲種,不盡愁腸愛相隨。在下澧水劍簡相伯。”

那姑娘施禮道:“楚客欲聽瑤琴怨,瀟湘深夜月明時。在下湘水劍賀秋雁。”

手持書本的盯着繼先細思尋,微微笑道:“平生只問詩書事,文章裡面覓知音。在下資水劍南宮逸,我觀繼先兄弟也是極愛詩書的。”

赤手空拳的道:“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在下沅水劍鄭鴻飛。”

繼先奇喜,問南宮逸:“南宮兄如何知道我愛詩書?”

南宮逸笑道:“常讀詩書氣自華,繼先兄弟一身儒雅飄逸,又不失放蕩瀟灑之氣,定是喜愛詩書之人。”

繼先喜道:“南宮兄慧眼靈通,繼先佩服,想來你定是極通詩文的。”

李芾道:“繼先大哥不知,他們五人不僅武功非凡,而且才華冠世,這位凌雲霄大俠琴棋書畫無所不通,簡相伯大俠吹得一手好曲,賀秋雁女俠最善使用飛籤,鄭鴻飛大俠熟讀兵法,這位南宮逸大俠是一個十足的東坡在世。”

南宮逸搖手笑道:“縱然我再狂妄,又豈敢稱東坡在世?實在是過譽了!”

繼先笑道:“今日有緣得見五位,真是幸事。”

繼先回頭示意讓蓮心過來,“這是我義姐鍾蓮心。”

蓮心從沒在這麼多人面前拋頭露面過,一時間感到很緊張,低頭向衆人行禮,“見過各位英雄!”

李芾見蓮心出衆不俗,春色可人,怦然心動,便回道:“蓮心姑娘好!”

蓮心微微擡頭,這一擡頭,讓李芾一下子愣住了,李芾見蓮心雙腮玉潤,眉目淡雅,風姿綽約,覺得此般女子實在不多,故而驚歎,然後由驚而喜,轉喜爲慕,因慕而卑,變卑爲怯,竟看着蓮心發愣了。忽道:“李大哥,多謝你們!要不是你和凌大俠他們相阻,恐怕就上奸人的當了。”

凌雲霄道:“你快回城吧,就說剛出城便聽說鄂州兵已經退了,楊凌應該不敢過於爲難你,我五人就不進城了,事情已經辦完,就此告辭。”

李芾攔住道:“你們也不到城中喝杯茶再走,讓我很過意不去。”

南宮逸道:“我們之間就不用說這些客套話了,喝茶機會多的是,你的茶可沒有南仙子的茶好喝。”

李芾笑道:“哦!原來如此,你們是要去君山島啊,總是聽你們說君山鶴翁千士隱和御茶仙子南瑤蘭的事,等我有空也去君山島向他們討一杯君山銀針。”

南宮逸笑道:“好!我讓他們給你準備着。”然後對繼先道:“繼先兄弟,若是有空,以後定當與你好好論論詩文。”

繼先道:“定當奉陪!五位俠士一路好走!”

於是瀟湘劍客騎上馬掉頭奔走,不一會就消失在飛塵中,李芾同繼先和蓮心一塊進了城。

三人進城後,李芾把兵馬還給了楊凌,楊凌恨此計未能除掉李芾,但卻也不能強下手,只有再等時機。李芾來潭州時預計一月方能回湘潭,便安排好司曹暫代知縣之職,現在已無兵事,得了許多空閒,正可以在潭州稍住幾日。

李芾和繼先不便住官邸,便找了家客棧安排下榻。三人要了兩間房,李芾和繼先住一間。蓮心回房整理東西,李芾想去幫她,蓮心辭讓。李芾道:“姑娘路途,我去給你倒盆水洗洗臉吧。”

蓮心急忙止住:“李大人不用,讓小二送來就行了。”

李芾笑道:“無妨!反正我也沒事。”蓮心想叫住他,但他已跑下樓了。

繼先走進來,問蓮心道:“李芾兄弟幹嘛去,慌慌張張的?”

蓮心搖搖頭:“他非要去打水,我說不用,卻攔不住他。”

一會兒,李芾端水上來,敲了下蓮心的房門,繼先出來開門接過水,“有小二在,怎麼煩勞你做這些事?”

李芾笑道:“這有什麼,舉手之勞而已。”

吃飯時,李芾叫了一大桌菜,繼先再三辭說吃不了,耐不住李芾非要點,便順了他。李芾夾了一塊東安子雞給蓮心,“蓮心姑娘,你嚐嚐,這東安子雞是潭州很有名的一道菜。”

蓮心不喜歡陌生人夾菜,繼先見蓮心不吃,便道:“蓮心姐姐嚐嚐,確實很好吃。”蓮心勉強夾起吃了。

飯後,李芾欲邀繼先和蓮心到嶽麓書院一遊,道:“李大哥,潭州以三學聞名,嶽麓書院是文學勝地,若不去看看,豈不枉來潭州一趟?”

繼先道:“好,早就聽說過嶽麓書院大名,咱們這就去。”

書院位於嶽麓山東面腳下,面朝湘江,乃太祖時期朱洞創立。三人來到書院門口,繼先見書院院落古樸,碧瓦染苔,寧靜無塵,便感嘆不已,“好一個嶽麓書院,真不愧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李芾道:“我認識這裡的山長王鑲,他是張栻弟子胡大時的門生。”

三人正要進山門,裡面走出一位身穿黑色長袍的中年人,李芾連忙向繼先介紹:“這就是書院山長王鑲。”

三人一起向王鑲見禮,“夫子好!”

王鑲笑道:“李大人今日怎麼有空到書院來了?”

李芾道:“我到潭州辦點公事,順便過來拜訪一下夫子,這兩位是我的朋友李繼先和鍾蓮心。”

王鑲看了看繼先和蓮心道:“幸會幸會!請進!”三人邊說邊走,李芾問道:“今日書院怎麼這麼安靜?”

王鑲道:“今日書院不講習,學生們都各自回去看書了。”

繼先略感失望道:“看來今天來得不巧,聽不到夫子的高論了。”

王鑲謙道:“老朽能有什麼高論,不過是傳達先師的教誨罷了,書院裡還有十幾個學生,若三位有興致,我把他們把都召集過來,大家一起聊聊。”

李芾高興道:“好!那就麻煩夫子把學生們都召集到講堂,我們也好領略一下學生們的文采。”

於是王鑲領着他們來到講堂,敲響鈴聲,很快便有十幾位書生相繼趕來。衆人進堂坐下,王鑲對學生們道:“今日掌教不開講,但有三位貴客到訪,想讓大家與他們隨便聊聊,也不失書院的待客之道。”

學生紛紛點頭。這時,裡面站起一位學生,向李芾三人問禮,“三位貴客駕臨書院,不知想聽什麼?是學問之道、修身之道還是天下之道?”

李芾噓了一口氣,心想這學生好大的口氣,竟敢講天下之道,既如此,我們就同你論論天下之道,便道:“《大學》中講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和平天下是相互貫通的,因此學問、修身與天下之道既是三體,也是一體;但如今天下不安,戰亂紛起,國家正是多事之秋,自然要先從天下之道開論了,不知這位兄臺對天下之事有何看法?”

那位書生道:“學生林博,我以爲天下不安源自人心不安,國家多事皆因世人多事。”

繼先笑道:“據我所知,嶽麓書院一向推崇朱子道學,而你剛纔之言像是陸氏之言,不似朱子之說。如這位兄臺所言,若天下人人安心,皆不爲事,天下就太平了?蒙古就不來侵犯了?”

林博道:“莊周尚取聖人之言,韓非亦出荀卿之道,你我又何必刻意區分朱陸之論。大宋乃禮儀之邦,蒙古塞外胡人,逞強好武,大宋只需推行王道,教化萬民,以此感化蒙古,必能使其下馬棄刀,從我禮樂。”

繼先道:“我不以爲然,自古以來王道不可獨行,內有憂患,外有擾亂,民心思變,豈是王道所能制止?”

林博道:“正因民心思變,才需王道感化,唐堯、周公正是推行王道,才使天下歸心。”

李芾道:“唐堯、周公之事離我等甚遠,焉知不是後人美化?我等只論當今之事,你以爲當今天下可用王道使萬民歸心嗎?”

林博又道:“朱子說:古之聖人致誠心以順天下,而天下自服,只要當今聖上推行仁義於天下,天下自安。”

繼先笑道:“書不可死讀,更不可讀死,從古至今,沒有任何一套法則是一成不變的。當日,朱子以爲自己的思想絕無破綻,然鵝湖之會後,亦因陸九淵之言而有所轉變,故而才說:‘爲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就是要告訴世人所謂的聖人之言、聖人之行也不可完全效仿,要有自己的靈感和思考,因此我們不能拿着前人言論作爲今世的奉行準則。試問讀書人職責何在?”

又一位學生站起,“學生董元,祖師張栻曾言:讀書人當爲四任: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繼先道:“不錯,橫渠先生此言堪爲後世書生之楷模,他正是要告訴世間讀書人,讀書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完善自身,而是要效命天下。”

董元道:“剛纔林博所言如何不是效命天下?”

繼先又道:“不是心想天下就是效命天下,要想的對、於世可行才能真正有用。王道與霸道不可分割,當年王霸之辯時,朱子與陳亮就此事已然論過,王道爲表,霸道在內,太平盛世時可行王道,亂世紛爭時則需霸道。”

董元又道:“大宋自開國以來皆重仁興禮,遼國逞強,自亡其族,金國善戰,也已不存,此皆當世之事,試問王道可行還是霸道可行?”

李芾氣憤道:“目光短淺,只看其表,怎可有此論?你忘了靖康之恥、紹興和議了?你不見江北大片國土已在蒙古之手?當今聖上大興理學,竟養出一羣墨守條文的書呆子,擋住蒙古鐵騎的是誰?你說是王道可行還是霸道可行?”

王鑲笑道:“李大人不必生氣,都是坐席論事,空談而已。”

繼先道:“正是此言,不必較真。”

學生散後,王鑲又領三人到書院走走。

李芾三人辭別嶽麓書院,向嶽麓山而去,此時正值草長鶯飛,春暖花開,嶽麓山上一路山色爛漫。三人談話間,不知不覺走到一個亭子前面,亭子下面睡着一個老頭,衣衫不整,脖子上掛着一雙鞋。繼先心中念道:“這人好生潦草!”

李芾上前喊道:“老人家!是不是喝醉了?小心着涼。”

老頭揉揉眼坐起來,雙腿盤坐在地,“去去去!別打擾老頭子我睡覺。”

繼先問道:“老人家既然沒醉酒,怎麼鞋卻掛在脖子上?”

老頭不耐煩,“老子有心想穿鞋,只是天下無路可走。”

李芾道:“雙腳在身,天下至大,怎麼說無路可走?”

老頭蹦起身,“天下雖大已經快不是大宋天下,前日夔州,昨日襄陽,怎知不是明日潭州?”

三人一驚。蓮心笑道:“老人家如此憤世嫉俗,想必身懷大才,爲何不去軍前效力,卻在這兒喋喋抱怨?”

老頭看了眼蓮心:“我有什麼才?不過喜歡打打鳥,睡睡覺,看着那些貪官庸吏就來氣,還是在這山林裡逍遙自在的好。”

繼先料想此人多半也是個不得志的隱士,便問道:“敢問老人家尊姓大名?”

老頭眨巴眼,瞅見了繼先腰上的越王劍,未等繼先反應過來,順手拔下劍,“你小子有什麼身手,居然戴着一把這麼好的劍。”說完從亭中跳出,一溜煙跑了。

繼先忙跳出去追,“站住,還我劍。”

兩人左躲右閃在林中穿梭,不知跑了多遠,最後來到一片大樹林裡,老頭順着樹爬了上去,躲在樹杈中不做聲;繼先找了半天不見人影,四處張望。忽然遠處“嗖”一聲飛來一個石子,恰好打在老頭身上,老頭“哎呦”一聲,又趕緊捂住嘴;繼先聽到聲響,向上一瞅,老頭竟抱着劍蹲在樹上。

繼先叫道:“老人家快下來,還我的劍!”

老頭罵道:“這個死老婆子,打鳥就打鳥,怎麼打起我來了?”然後朝下對繼先喊道:“小夥子,劍就在我手中,有本事你就上來拿。”

繼先追他半天都追不到,知道他輕功很好,看看那麼高的樹,自己上去不易,便道:“你要是再不下來,我就把這棵樹打斷。”

老頭一聽此言,興奮起來,“好好好!你打吧!我看你是怎麼把樹打斷的?”

繼先向後退了一步,使出混天掌第二掌萬物歸一,一掌出去,只聽轟隆一聲,那棵樹從齊人高的地方斷裂,一點點傾斜,然後轟隆一聲倒下,老頭連同樹頭一起栽下來。

“何人大膽,竟敢把我的鳥全部嚇跑?”繼先正想去奪劍,不遠處卻跑來一個老婆子,一手拿着彈弓,肩上用竹擔扛着兩大串鳥雀。

老頭從樹枝裡爬起來,對着老婆子道:“你怎麼搞的?打鳥打到我?被這小子發現我,害得我摔下來。瞧把我摔得。”

老婆子趕緊跑過去,“剛纔沒看清,以爲是隻大鷂子,是你把樹壓斷的?摔着了沒有?”老婆子放下東西幫老頭拍拍身上的泥土。

“你個臭娘們,老子能把樹壓斷?”說話時,老頭竊喜地瞅了繼先一眼,又向老婆子使了個眼色,然後把劍遞給老婆子,二話不說,從脖子上取下鞋甩着向繼先,繼先空手與他對招。老頭的一雙鞋用繩子繫着,如同一把雙節棍,纏住了繼先的左手臂;繼先用右手去拽,老頭順勢捆住他的右手,繼先動彈不得。繼先猛地向前一衝,二人一起倒下,繼先掙開繩子蹦起身。老頭一把扯斷繩子,把兩隻鞋拽開,順手向繼先飛來一隻,繼先跳起,鞋子從下面飛過,打到一棵小樹上,將小樹攔腰打斷。老頭趁繼先落腳未穩,又飛來一隻鞋,繼先躲閃不及,用嘴接住,一看是鞋子,忙吐下擦嘴,老頭在一邊樂得跳起來。

“老頭子,走開!讓我來!”老婆子把劍扔給老頭,將竹擔上的鳥雀向繼先劈頭打來。繼先左掌右拳、連劈帶砍快速將鳥雀打落。老婆子撐起竹擔跳過來,雙腿對着繼先前胸直下;繼先雙腿開弓,齊出雙掌接住她的雙腳,一掌將老婆子震落,繼先也後退了好幾步。老婆翻身一躍,撿起竹擔又打來,繼先對接十數招,用腋窩一把夾住竹擔,將竹擔反身從腰側向後一頂,對着老婆子腰身下去,將她擊倒在地,這是天智傳授的達摩杖後拉破腹一招。

老頭跑過來扶起老婆子,把劍扔給繼先,“小夥子功夫不錯,我們是跟你鬧着玩的,你到真打了。”

繼先一把接過劍,上前給二位賠禮,“晚輩失誤,還請見諒!不知二位怎麼稱呼?”

老頭子笑道:“不妨事!我叫黃鬆軒,這是我老婆子葉欣,我原來是潭州府的判官,後來看不慣楊凌狗賊的作爲,就辭了官住在嶽麓山下,我們倆沒事上山打打鳥,有一身上樹的好身手,人稱我爲林中鳳,稱她爲林中凰。”

繼先道:“好一對林中鳳凰,李繼先見過二位!”

葉欣道:“走!繼先兄弟,請到家中一敘,我今天打了許多鳥雀,可以做上一大盤下酒菜。”

繼先推辭道:“多謝二位,繼先還有朋友等着,改日有空,一定登門拜訪。”

黃鬆軒道:“就是剛纔亭中那二位吧?也好,改日你們一起過來,出了這片林子向右有條小路,一直走下去就到我家了。”

“好,改日再會。告辭!”

繼先追黃鬆軒下山時,蓮心擔心,也追了下去,李芾後面跟着。蓮心想着繼先,沒顧着看路,被一塊石頭絆倒,扭傷左腳,無法前行。李芾攙她坐在路邊草叢等繼先,自己在一旁陪着。

過了許久,也不見繼先回來,李芾心中很着急,便道:“蓮心姑娘,繼先兄弟這麼久還沒回來,我們這樣等着也不是事,先讓我看看你的傷勢,要是不行的話,我先帶你回去看大夫。”

蓮心強忍疼痛搖搖頭,“沒事,就是一點小傷。”她望着山路,“公子不會有事吧?”

李芾見蓮心一心只想着繼先,便只好安慰她:“不會有事的,你自己都受傷了,還關心他,看來他在你心中一定很重要。”

李芾這一言讓蓮心不覺面紅耳赤,又想起前翻之事,便有些氣急,“你別胡說,公子只是我的弟弟。”

李芾自感失言,突然心情又很高興,“是是!可是你總得讓我看看你的傷吧?”

蓮心點點頭,慢慢伸出腳,李芾輕輕撩起她的褲筒,蓮心覺得同一個男人野外接觸,萬一被人看到,豈不非議,便趕緊收回腳,用力一蜷,弄疼了傷處,咬緊牙哼了一聲。

李芾心疼道:“別動,不然會更疼。”

掀開褲筒一看,腳踝紅腫一大塊,李芾驚道:“傷這麼重!不行,我們要趕緊回去找大夫。”

蓮心連忙道:“不行,公子還沒回來,萬一找不到我們怎麼辦?”

李芾焦急道,“他找不到我們會回客棧的,你就不用擔心他了。”

蓮心看着自己紅腫的腳踝,只得答應,吞吞吐吐道:“我…我怎麼走?”

李芾看着蓮心,鼓起勇氣一把抱起蓮心,蓮心嚇得一哆嗦,“你…你放下我。”蓮心在李芾懷中掙扎。

李芾看也不看蓮心,昂頭向前走,那姿勢就像一個使徒捧着聖物去朝拜一樣,“蓮心姑娘,你抱緊着點,要是掉下去可又要多一處傷了。”

蓮心面如火燒,心若亂鼓,雙手搓磨着,無處安放。李芾低頭瞥了她一眼,大步下山,忽然腳下一滑,李芾雙手一軟,蓮心嚇得一把抓住他腰間。由於山路漫長,李芾體力強支,漸漸越抱越緊,蓮心也慢慢半抱着他了,二人相貼一起。

蓮心感覺李芾的心跳得比她的還快,偷偷擡頭看了下李芾,她從沒有這麼親近地貼在一個男人懷中,從沒感受到這麼強烈的關心,所以也從未有過的這麼強烈的緊張和溫暖,這種緊張不同於害怕,這種溫暖也不同於普通的溫暖,它是從繼先身上從未感受到的;以前也是發自內心的感覺,但那種感覺有些飄渺,或者說可望不可即,總之它不屬於自己;而現在從李芾懷中所得到的溫暖,是一種從血液裡流出的、滲入骨髓的、像烈酒火燒般的感覺,是切切實實攬在懷中的。

二人回到客棧,李芾爲她找了大夫開藥,說傷勢不要緊,休息幾天就好。繼先回到山頂,見李芾和蓮心不在,便知二人已經回了客棧,也下山回去。李芾把蓮心受傷的事告訴了繼先,繼先雖然擔心,好在已經沒事了。

此後,李芾日日爲蓮心敷藥,併爲蓮心親奉茶飯。起初,李芾送來飯,蓮心自己端着吃,慢慢地李芾開始鼓起勇氣喂她吃,蓮心雖然再三拒絕,但耐不住李芾懇求,只得順了他。

那日,繼先來看蓮心,沒有敲門,便推門進來,定眼一看,卻見李芾正在喂蓮心吃飯,三人都愣了下,蓮心忙道:“公子有事嗎?”

李芾把碗放到桌子上,“你們說,我先出去。”

繼先忙道:“沒…沒什麼事,我待會再來。”於是拉上門出去了。繼先在走廊上徘徊,心情莫名地失落,又莫名地高興。

李芾走了出來,拍了下繼先的肩膀,“繼先大哥,蓮心姑娘讓你進去。”

繼先進了屋,蓮心心情複雜,低頭不敢看繼先,“公子有心事?”

繼先坐下來搖搖頭,“你的傷怎麼樣了?多虧李芾兄弟照顧。”

蓮心道:“快痊癒了。”

繼先道:“乾州的路遠,過幾天我們就上路,餘大哥還在重慶等我們呢。”

蓮心急道:“公子是說我們要走了嗎?”

繼先見蓮心似有不捨,右手摸着桌子上的茶碗沉思片刻,“再等兩天吧,等你傷愈後我們再走,你先休息,我出去了。”

繼先走後,蓮心坐在窗上黯然傷神,她心想本來就是要去重慶的,潭州只是過路而已,有什麼不捨呢?但心裡的確有些不捨,她反覆琢磨,忽然驚愕,“難道是他?不!不會!怎麼會是因爲他呢?可是…還有什麼原因呢?”

李芾倚在走廊的柱子上一動不動,眼睛中透出空洞的光芒;繼先走過來,他沒發現,繼先拍了他一下,“李芾兄弟,在想什麼?”

李芾驚道:“沒什麼,你們說了什麼?”

繼先道:“我告訴她過兩天我們就上路。”

李芾緊張道:“這麼快就要走?爲什麼不多留一段時間呢?”

繼先好奇,“爲什麼要留呢,已經住了這麼久了,餘大哥還在重慶等着我們,實在不宜多留了。”

李芾失落道:“是啊!沒有理由一直留在潭州。好吧,後天一早我也回湘潭。”

第四章 淮東結義第二十一章 蘇堤相逢第三十七章 焦山重逢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二十八章 千里求援第十章 暗船運私第三十四章 飛雲劍陣第十四章 程府探秘第十一章 蓮心出走第二章 蘆漁光陰第二十九章 瀟湘討教第三十九章 伏虎杖法第三十八章 九華論經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十章 暗船運私第二十四章 羣雄爭圖第三章 偷遊仙山第二十章 餘玠之死第四十七章 山河落日第三十三章 奇計破敵第八章 餘玠入川第三章 偷遊仙山第二十章 餘玠之死第四十四章 魂斷襄陽第十六章 劍出冰身第二十八章 千里求援第三十二章 城下折鞭第四十五章 四路援襄第七章 三破蒙古第二十四章 羣雄爭圖第十五章 大鬧鄂州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二十一章 蘇堤相逢第三十八章 九華論經第三十七章 焦山重逢第二十三章 沈園賽詩第十一章 蓮心出走第三章 偷遊仙山第十四章 程府探秘第四十一章 蜀襄局變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二章 蘆漁光陰第四章 淮東結義第四章 淮東結義第四章 淮東結義第十章 暗船運私第十六章 劍出冰身第十五章 大鬧鄂州第二十八章 千里求援第三十九章 伏虎杖法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六章 海島奇緣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四章 淮東結義第四十七章 山河落日第三十二章 城下折鞭第十五章 大鬧鄂州第七章 三破蒙古第三十四章 飛雲劍陣第七章 三破蒙古第十章 暗船運私第九章 繼先辭官第十四章 程府探秘第六章 海島奇緣第一章 江水滔滔第三十五章 繁花劍經第三十三章 奇計破敵第四章 淮東結義第四章 淮東結義第二十八章 千里求援第四十八章 海國舊夢第三十八章 九華論經第八章 餘玠入川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二十七章 風雨夜變第四章 淮東結義第二十三章 沈園賽詩第十四章 程府探秘第四十三章 江上風清第四十二章 隴西四刀第二十一章 蘇堤相逢第二十三章 沈園賽詩第十三章 君山尋隱第四十八章 海國舊夢第十五章 大鬧鄂州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十三章 君山尋隱第四十三章 江上風清第五章 方仁盜圖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四十九章 崖山海戰第五章 方仁盜圖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三十九章 伏虎杖法
第四章 淮東結義第二十一章 蘇堤相逢第三十七章 焦山重逢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二十八章 千里求援第十章 暗船運私第三十四章 飛雲劍陣第十四章 程府探秘第十一章 蓮心出走第二章 蘆漁光陰第二十九章 瀟湘討教第三十九章 伏虎杖法第三十八章 九華論經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十章 暗船運私第二十四章 羣雄爭圖第三章 偷遊仙山第二十章 餘玠之死第四十七章 山河落日第三十三章 奇計破敵第八章 餘玠入川第三章 偷遊仙山第二十章 餘玠之死第四十四章 魂斷襄陽第十六章 劍出冰身第二十八章 千里求援第三十二章 城下折鞭第四十五章 四路援襄第七章 三破蒙古第二十四章 羣雄爭圖第十五章 大鬧鄂州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二十一章 蘇堤相逢第三十八章 九華論經第三十七章 焦山重逢第二十三章 沈園賽詩第十一章 蓮心出走第三章 偷遊仙山第十四章 程府探秘第四十一章 蜀襄局變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二章 蘆漁光陰第四章 淮東結義第四章 淮東結義第四章 淮東結義第十章 暗船運私第十六章 劍出冰身第十五章 大鬧鄂州第二十八章 千里求援第三十九章 伏虎杖法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六章 海島奇緣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四章 淮東結義第四十七章 山河落日第三十二章 城下折鞭第十五章 大鬧鄂州第七章 三破蒙古第三十四章 飛雲劍陣第七章 三破蒙古第十章 暗船運私第九章 繼先辭官第十四章 程府探秘第六章 海島奇緣第一章 江水滔滔第三十五章 繁花劍經第三十三章 奇計破敵第四章 淮東結義第四章 淮東結義第二十八章 千里求援第四十八章 海國舊夢第三十八章 九華論經第八章 餘玠入川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二十七章 風雨夜變第四章 淮東結義第二十三章 沈園賽詩第十四章 程府探秘第四十三章 江上風清第四十二章 隴西四刀第二十一章 蘇堤相逢第二十三章 沈園賽詩第十三章 君山尋隱第四十八章 海國舊夢第十五章 大鬧鄂州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十三章 君山尋隱第四十三章 江上風清第五章 方仁盜圖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四十九章 崖山海戰第五章 方仁盜圖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三十九章 伏虎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