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北征

“什麼!”慈禧的臉色瞬間變得煞白,憤怒的目光,盡數投於奕身上,而恭王奕心中有愧,頭微低頭,不敢正視慈禧的目光。

“回宮再說。”

慈禧拂袖而去,口氣頗有些氣急敗壞,榮祿想上前攙扶,卻被慈禧一把摔開,他只好悶悶不樂的與奕等大臣一樣,跟隨着慈禧去往儲秀宮。

而在那裡,母后皇太后慈安亦聞訊趕了來,她一見慈禧回來,整個人彷彿有了依靠,幾步上前,握緊了慈禧的手,惶恐道:“妹妹,曾國藩他反了,咱們可該如何是好啊?”

慈禧表情倒比方纔鎮定了許多,她深吸了一口氣,安慰慈安道:“姐姐莫慌,大清的天塌不了,咱們坐下說。”

兩宮皇太后相攜坐下,奕等衆臣皆跪伏於前,奕慚愧不已的說道:“逆賊曾國藩造反,微臣有失察之責,還請兩宮皇太后降罪。”

慈禧冷冷道:“六爺,哀家當初就說過,那曾家父子權勢太重,所作所爲,又多有疑點,分明就是有不臣之心,哀家早就讓六爺你千萬要留心,可是你一口咬定那曾國藩是個忠臣,絕不會有二心,今時今日,六爺你還有何話可說。\\\\”

奕是曾國藩在朝中最堅定的支持者,如今發生了這等意想不到之事,奕這個議政王算是顏面掃地,但他權威尚在,自不願把錯全扛在自己身上。便道:“曾國藩造反,臣確有實負有一定的責任,但臣也聽說那曾國藩並未主動造反,而是被他兒子曾紀澤等逆賊黃袍加身,纔不得不反,這樣看來,那曾紀澤纔是真正罪魁禍首。”

慈禧冷哼一聲。道:“那我倒要問一句了,是誰支持朝廷撥款讓那曾紀澤辦船廠,是誰支持他跟洋人買槍買炮,又是誰支持他辦什麼兵工廠。究竟那淮軍是在誰的支持下才迅速崛起的?”

奕地額頭在冒冷汗,他忙又辯解道:“臣當初之所以支持他這麼做,完全是爲了對付髮匪,誰能想到他竟然忘恩負義,背叛朝廷。不過兩宮太后不必擔心,臣在此之前也不是全無準備,皖徽交界有僧王的騎兵,鎮江有富阿明、馮子材。\\/\湖北湖南有官文,浙江還有左宗棠。曾氏父子完全在大清軍隊的包圍之中,臣已責令各路人馬,迅速進兵,剿滅叛匪。”

慈禧怒氣不消,喝道:“哀家在講恭親王你的罪責,你休要引開話題。榮祿,你倒說說看,恭親王犯下如此錯誤,朝廷是不是該向滿朝文武,向天下人有個交待呢?”榮祿立刻體會到慈禧的言下之意。忙站出來道:“恭親王縱容逆賊。養虎爲患,纔會釀成今日之危局。按照大清律例。理應革除議政王之銜,免去軍機大臣之職。逐出朝廷,永不準再參與朝政。”

榮祿話一出,殿中一片譁然,文祥急爲奕求情:“兩宮皇太后聖明,恭親王雖然有失察之責,但他對我大清勞苦功高,辛酉之時,又有匡扶社稷之功,還請兩宮太后念恭王之功,從輕處置。”

奕執掌朝政已有數年之久,朝中大臣不乏他的親信,他們自不願看到奕因此倒臺,便是緊隨文祥,紛紛的站出來爲奕求情。

看着求情地衆人,慈禧的表情明顯不悅,而這時慈安卻也道:“妹妹,六爺是犯了些錯,但咱們大江的江山還要仰仗他支撐,逆賊還要勞他討平,我看就不必太過追究了。\\\\”

奕默不做聲了許久,低聲道:“臣確有失職之罪,不罰不足以服衆,就請兩宮皇太后降責吧,臣甘願受罰。”奕這話就說得比較輕鬆了,他料定太后們在衆臣的請願下,絕不敢輕易處置他。

慈禧暗嚥着怒氣,沉吟了半晌,道:“姐姐和哀家用人,向來是賞罰分明,恭親王有罪自然不能不罰,但念在恭親王有功有朝廷,功過相抵,哀家就給這處罰打了對摺,也罷,就免了恭親王地議政王之處,仍以軍機大臣令班之職,主持朝政。”

自努爾哈赤立國以來,滿清歷史上除了多爾袞的攝政王之外,就只有奕這議政王之銜最爲尊貴,這個頭銜,一直是壓在慈禧的頭頂,令她日夜難安,生怕奕有一天會學多爾袞,獨攬朝政,把她們這孤兒寡母的晾在一邊,當作任由其擺佈的傀儡。

所以慈禧一直以來,做夢都想摘除奕這議政王之銜,今日可算是逮到了個機會,只是,這個機會的代價卻是慘重的。\\\\

削除議政王的頭銜,對奕而言,自然是莫大地責辱,但到底還是讓他統領朝政,平心而論,慈禧的處置也是無可厚非。

奕一肚子地委屈,也只有強忍,悶悶不樂的跪於地上,無精打采的說道:“謝兩宮皇太后輕罰之恩。”

慈禧微微點頭,表情漸漸回緩,道:“六爺,髮匪方滅,湘賊又起,我大清實在是多災多難,就勞你多操些心,從速調度各路兵馬,剿滅湘賊吧。”

提及曾國藩,奕是一肚子的火,咬牙切齒道:“請兩宮太后放心,臣就算是拼上這條命,也一定要殺了曾國藩這個忘恩負義的狗賊!”

南京,北門,屯駐於此的淮軍潘鼎新團、劉銘傳團、張樹珊團開始拔營,開赴長江渡口。扛着步槍的士兵們有紀律的登船,馬拉地大炮一門接一門的被拖上舢板,還有近三十口大箱子,被士兵們吃力地挪上船,不知其中裝着什麼東西。\/\

船頭,吳王曾紀澤仰頭看了一眼天邊地夕陽,對身邊的潘鼎新道:“叫他們抓緊時間上船。天黑之前務必過江。”

“是。”潘鼎新將吳王之命傳達下去,而想要說些什麼,卻是猶猶豫豫一直不敢開口。

曾紀澤眼光何其犀利,豈又看不出他在想些什麼。便道:“你是不是想問,本王這一次爲何要王駕親征了吧。”

潘鼎新一怔,點頭笑道:“什麼都瞞不過王爺,不瞞王爺,這還真是末將想問之事。王爺現在已貴爲王爵,其實大可不必以身涉險,指揮戰陣地。”

曾紀澤道:“大明社稷草創,天下尚未平定。本王自然還沒到悠閒度日的時候,昔日唐太宗李世民貴爲秦王之時。亦曾親率六軍,東征西討,爲大唐一統天下立下汗馬功勞。本王之才雖遠不及唐太宗,但也要以他爲榜樣。”曾紀澤說得其實也並非就是他本心,只是其一而已。如今天下未安,儲君未立,就功勳名望和實力而言,他還稍遜曾國荃一籌。此時,正當借統一戰爭,樹立自己地功勳和威望。爲將來的籌集更多的法碼。

潘鼎新又道:“既然如此。王爺完全可以挑離咱們江蘇近的左宗棠下手,何必去碰僧格林沁地蒙古騎兵這顆硬釘子呢。”

僧格林沁曾在太平天國最鼎盛之時。擊敗過他們的北伐軍,在與洋人的作戰中。亦曾有過所斬獲。而北方多平原,更是發揮騎兵機動性的絕佳之地,像淮軍這樣只在南方作戰過軍隊,能否對付得了僧格林沁數以萬計的蒙古騎兵,真就還是個未知數。這也是潘鼎新此次出征的最大顧忌。

曾紀澤道:“左宗棠的楚軍裝備了大量的洋槍洋炮,雖然比咱們淮軍還遜色很多,但也絕對不是一塊好啃地骨頭,這塊硬石頭,還是留給湘軍去碰吧。至於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他地機動能力確實強,不過,既然英法聯軍能擊敗他,那咱們淮軍自然也不會懼他,何況,本王還有對付那蒙古騎兵的殺手鐗。”

“殺手鐗?大人,可否向末將透露一二呢?”潘鼎新雙眼一亮,頓時起了好奇。

曾紀澤詭異一笑,道:“到時,自然會見分曉。”

淮軍自九伏洲渡江,一路望皖徽交界而去,沿途收拾了不少不臣服於大明朝的縣鎮,十日之後,抵達距徐州三百里遠的大箕鋪鎮,與先行到達的徐州軍呂士展團會合。

這大箕鋪鎮是通往安徽的必經之地,得斥侯之報,僧格林沁所部大約一萬蒙古騎兵,正沿着兩省邊界,向大箕鋪鎮運動,豈能由此處打開通往安慶的突破口,並抓住戰機攻打徐州。

僧格林沁的動向,完全在曾紀澤的預料之中,於是他下令全軍由大箕鋪出發,向僧格林沁部挺進,主動尋求決戰。

與機動性極強的騎兵作戰,就算是稍有軍事常識地人也知道,應該建立溝壘,扼守險要,儘量避免在寬闊地平原上與之正面交鋒。但曾紀澤卻偏偏犯了兵法大忌,竟是不修一溝一壘,一萬多人馬傾巢而出,主動尋求決戰。

曾紀澤的決定立刻遭到了潘鼎新等人地反對,但這一次曾紀澤未做過多解釋,以吳王之尊,淮軍領袖之威,強令各團執行。

而一直在試圖避免攻堅戰的僧格林沁,很快發現了淮軍地戰略意圖,而且是正中他的下懷。在以頻繁的哨騎偵察,確定敵方沒有什麼埋伏的計謀之後,僧格林沁亦命令全軍急行軍,向淮軍方向運動。

三天之後的黃昏,兩軍在方圓數百里的平原上相遇。

第170章 衝突第223章 秘密武器第225章 實驗室第115章 聯姻第21章 談判第146章 派系第108章 洪神經第155章 驕軍必敗第223章 秘密武器第262章 賣國成性第10章 大刀手第187章 輪迴第230章 困境第291章 雙飛第100章 耕者有其田第234章 父子同心第113章 帷幕漸開第167章 列強的矛盾第112章 野心 鐵血 柔情第10章 大刀手第60章 壽州第242章 肉第45章 戈登第156章 侍王第89章 阿斯本艦隊第171章 修好第127章 血戰第156章 侍王第80章 壕溝戰術第249章 寶刀不老第108章 洪神經第73章 劉銘傳第84章 教科書第166章 政治投資第225章 實驗室第164章 無恥的干涉第113章 帷幕漸開第25章 江上縱論第277章 安內第91章 大殺器第202章 罪有應得第273章 天罰第134章 不上也得上第51章 李秀成的反攻第50章 幕府第58章 北極熊第142章 思想境界第259章 爲天下者第25章 江上縱論第37章 夜襲第90章 保存實力第88章 家庭晚餐第39章 不明朗的權力之爭第228章 骨肉第18章 武器優勢第300章 憶往昔第262章 賣國成性第103章 制器第253章 龍顏大怒第18章 武器優勢第17章 堅守黃州第98章 慕王第203章 北京第308章 徵地風波第176章 忠?愚?第104 江南製造局第34章 悲壯的熱血第233章 刺客第224章 技術難題第220章 空軍第10章 大刀手第245章 郡主第287章 揚眉吐氣第86章 夫妻情調第204章 山海第294章 致命武力第156章 侍王第82章 同文第182章 “虧本的買賣”第47章 容閎第6章 舢板與火輪第73章 劉銘傳第67章 暗藏的隱患第301章 反英運動第28章 手術第37章 夜襲第198章 大沽口第153章 強國之本第276章 不當婊子第110章 邪惡之師第182章 “虧本的買賣”第263章 烽火再起第57章 英雄末路第278章 民以食爲天第265章 試驗品第54章 潘鼎新的感慨第199章 最後的騎兵第106章 背信第77章 天國信仰第17章 堅守黃州
第170章 衝突第223章 秘密武器第225章 實驗室第115章 聯姻第21章 談判第146章 派系第108章 洪神經第155章 驕軍必敗第223章 秘密武器第262章 賣國成性第10章 大刀手第187章 輪迴第230章 困境第291章 雙飛第100章 耕者有其田第234章 父子同心第113章 帷幕漸開第167章 列強的矛盾第112章 野心 鐵血 柔情第10章 大刀手第60章 壽州第242章 肉第45章 戈登第156章 侍王第89章 阿斯本艦隊第171章 修好第127章 血戰第156章 侍王第80章 壕溝戰術第249章 寶刀不老第108章 洪神經第73章 劉銘傳第84章 教科書第166章 政治投資第225章 實驗室第164章 無恥的干涉第113章 帷幕漸開第25章 江上縱論第277章 安內第91章 大殺器第202章 罪有應得第273章 天罰第134章 不上也得上第51章 李秀成的反攻第50章 幕府第58章 北極熊第142章 思想境界第259章 爲天下者第25章 江上縱論第37章 夜襲第90章 保存實力第88章 家庭晚餐第39章 不明朗的權力之爭第228章 骨肉第18章 武器優勢第300章 憶往昔第262章 賣國成性第103章 制器第253章 龍顏大怒第18章 武器優勢第17章 堅守黃州第98章 慕王第203章 北京第308章 徵地風波第176章 忠?愚?第104 江南製造局第34章 悲壯的熱血第233章 刺客第224章 技術難題第220章 空軍第10章 大刀手第245章 郡主第287章 揚眉吐氣第86章 夫妻情調第204章 山海第294章 致命武力第156章 侍王第82章 同文第182章 “虧本的買賣”第47章 容閎第6章 舢板與火輪第73章 劉銘傳第67章 暗藏的隱患第301章 反英運動第28章 手術第37章 夜襲第198章 大沽口第153章 強國之本第276章 不當婊子第110章 邪惡之師第182章 “虧本的買賣”第263章 烽火再起第57章 英雄末路第278章 民以食爲天第265章 試驗品第54章 潘鼎新的感慨第199章 最後的騎兵第106章 背信第77章 天國信仰第17章 堅守黃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