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李秀成的反攻

曾紀澤既然制定了“變夷爲夏”的大政方針,而上海又爲大清國最重要的通商口岸,洋商雲集於此,再則通過兩次鴉片戰爭,大清國門已開,與洋人打交道已是不可避免之事。對於曾紀澤而言,與洋人的交往將成爲他當政生涯的一個重點,他迫切的需要富有經驗的外交人才。

滿清閉關鎖國,以天朝上國自居,雖然屢敗於洋人的堅船利炮之下,但那些大清的官吏們在與洋人的打交道當中,不是傲慢無禮,就是迂腐不已,毫無外交風範和經驗可談。而曾紀澤選定了若干人選,這幾人在歷史中也是鼎鼎有名的外交人物,在當時的清國算是難得的算是比技術人員還要難得的人才。

這其中包括浙江永康人應寶時,字敏齋。此人舉人出身,後考取國子監學正、學錄。旋改就本班,以直隸州州同分發到江辦,起初曾辦理過海運等事務。太平天國二次攻破清軍江南大營,佔蘇州、常州,進逼上海,江南團練大臣龐鍾璐委派應寶時會同辦理團練事宜。後與蘇州知府吳雲僱用了美國人華爾組成洋槍隊,一舉攻陷了松江,被當時的江蘇巡撫大加讚賞。

之後的一段時間內,曾國藩因安慶戰事吃緊,拒絕向上海派援軍。應寶時便與上海的外國官商交涉協商“借師助剿”之事,在此過程中,積累了相當的外交經驗。

除應寶時外,其餘如安徽人劉瑞芬、江蘇人李鳳苞不但擁有和洋人打交道的經驗,本身還通曉西學,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曾紀澤選定的外交人選中,有一人名叫伍廷芳,字文爵,廣東新會人。此人出生於新加坡,幼年學過四書五經,但十幾歲時便真赴香港,就讀於聖保國書院,主修法律,畢業後供職於香港審判廳。此人是曾紀澤所選之人中,唯一一個精通英語的人才,實在是難能可貴,如果有他相助,曾紀澤就不會在衆多有洋人在場的場合中,爲他那些下屬們充當“翻譯”的工作。

不過,伍廷芳目前身中香港,曾紀澤已專程派人前去香港尋訪並邀請此人,但是在當時這樣通訊不發達的年代,找不找得到還是個未知數。

不謀一世者,不足謀一時,在不久的將來,曾紀澤想到推行的變革運動,不止於軍工、實業,將是一場方方面面的變革。曾紀澤清楚的知道,光憑一己之力是不夠的,他需要更多具有變革思想的知識分子。而這些人又不同於劉瑞芳、應寶時這樣僅僅比較“開明”的人才,他需要那種能爲他搖旗吶喊,爲他的變革維新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持,爲他在提供可以打動人心的思想武器。

當時的大清,開眼看世界者並不多,而能甘願投入曾紀澤幕下的就更區指可數,江蘇吳縣人馮桂芬就是其中之一。

馮桂芬出身名門望族,天資聰慧,24歲即考中舉人,時任江蘇巡撫的林則徐曾評價他爲“國士”。1840年,馮桂芬以一甲第二名考中進士,俗稱榜眼,循例授職爲翰林院編修。後母病亡,馮桂芬丁憂在家,潛心專攻經世致用之世,同時開始對歐美之事大爲關心,通過各方面的渠道瞭解西方世界。至及今日,已是相當有聲望的西學之士。

除馮桂芬之外,如薛福成、鄭觀應、馬建忠等西學思想家,因年齡閱歷尚且的原因,曾紀澤並未選擇馬上將他們召入幕中,想讓他們先在外面闖蕩鍛鍊幾年,待火候到時再召入幕中唯其所用不遲。

曾紀澤並非專業的歷史學家,史書言李鴻章有着龐大的幕府,但他能記起來的不過是些名聲頗重的一些重要人才。即使把這些人全部召入幕中,對於他日益擴大的軍事與行政職權範圍而言,也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曾紀澤纔對外開出公告,召攬那些賢能之士入幕,並鼓勵下屬們舉薦賢能。

也許是上海三戰的失敗使戰功赫赫的忠王感到了局勢的嚴重性,就在曾紀澤開幕召攬人才的同時,近在咫尺的李秀成親率精兵萬餘人,自蘇州出發,再度向上海進發。

李秀成也許是想打淮軍一個措手不及,他選擇了在大年初三發兵。除此之外,原先的三路敗軍也開始向淮軍堅守的三個鎮進發,但他們並不急於進攻,只在鎮外安營紮寨,圍而不攻。

三路太平軍無非是起佯攻作用,企圖牽制淮軍的三團兵力,而李秀成的本部人馬便可趁機直撲上海。看來李秀成這次是經過了周密的偵查,抓住了淮軍兵力不足的弱點。此番,他的一萬多人馬殺來,無論從哪個方向上進攻,淮軍都將難以應對。

曾紀澤在與李鴻章等商討後製定了一個頗具冒險性的計劃,由吳長慶的的四團仍作爲預備隊,隨時支援戰事吃緊的淮軍各部。另由潘鼎新的五團急襲太倉,打亂李秀成的攻計劃。

太倉鎮位於蘇州城東,是拱衛蘇州東大門的戰略要地,根據之前的偵察得知,太平軍在此地駐軍不足一千,淮軍若能出奇不意的攻下此鎮,則可對蘇州造成巨大的威脅。蘇州目前是李秀成苦心經營的大本營,他斷不能容許此城失陷,所以到時他必撤上海之圍,反救蘇州。簡單來講,曾紀澤制定的就是一出圍魏救趙之計。

這個計劃攻敵之必救之地,可以說是天衣無縫,唯一令曾紀澤擔憂的就是潘鼎新團的戰鬥力。這支團練的隊伍剛剛加入淮軍不久,雖然武器裝備都是先進的美國貨,但卻未進行過系統在西式訓練,而且曾紀澤還沒來的及在該團中編入原常勝軍的骨幹士兵,所以,該團能否在新武器的幫助下發揮較強戰鬥力,還是一個未知數。

此戰關係重大,曾紀澤對潘鼎新的指揮能力,以及五團的戰鬥力都持有懷疑態度,於是他決定新自督軍前往,並帶上了教習威利,以及重新集結後的直屬炮營,只留李鴻章暫時主持上海城防。

第28章 手術第52章 料事如神第48章 變夷爲夏第265章 試驗品第146章 派系第129章 黃梁一夢第274章 戰與和第240章 反戈第245章 郡主第266章 借道第96章 會面第189章 世界的轉折點第87章 徐州第110章 邪惡之師第87章 徐州第95章 招降納叛第74章 紀澤式第149章 英國的態度第271章 水下蛟龍第183章 重複的歷史第89章 阿斯本艦隊第15章 創建炮連第206章 特色弟妹第188章 四面開花第178章 決斷第47章 容閎第88章 家庭晚餐第137章 國號第242章 肉第291章 雙飛第15章 創建炮連第109章 鼎之輕重第158章 幼天王第204章 山海第162章 大辯論第209章 校長姐姐第1章 湘江北去第25章 江上縱論第45章 戈登第232章 有驚無險第29章 李鴻章第64章 淮揚水師第280章 升級第184章 誓師第5章 湖北巡撫第36章 信仰第252章 自作聰明第193章 死是大清鬼第112章 野心 鐵血 柔情第289章 經略越南第313章 牌坊第191章 四川第265章 試驗品第286章 一夫當關第244章 反目第122章 獻策第111章 “狼狽爲奸”第23章 官督商辦第124章 人慾第179章 “女人之罪”第193章 死是大清鬼第236章 空襲第270章 緩兵之計第70章 三路進兵第249章 寶刀不老第209章 校長姐姐第232章 有驚無險第255章 箭在弦上第159章 易主第235章 奇怪的任務第46章 淮軍初戰第185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177章 伐清大計第270章 緩兵之計第20章 以利換技第63章 常熟第75章 特雷格醫生第282章 先發制人第289章 國土第287章 揚眉吐氣第304章 求情第174章 起點號第235章 奇怪的任務第74章 紀澤式第291章 雙飛第258章 大權在握第64章 淮揚水師第100章 耕者有其田第35章 再度交手第212章 廢物第156章 侍王第79章 夫人第28章 手術第202章 罪有應得第21章 談判第201章 “聖母皇太后”第313章 牌坊第307章 法官第99章 土地之重第177章 伐清大計
第28章 手術第52章 料事如神第48章 變夷爲夏第265章 試驗品第146章 派系第129章 黃梁一夢第274章 戰與和第240章 反戈第245章 郡主第266章 借道第96章 會面第189章 世界的轉折點第87章 徐州第110章 邪惡之師第87章 徐州第95章 招降納叛第74章 紀澤式第149章 英國的態度第271章 水下蛟龍第183章 重複的歷史第89章 阿斯本艦隊第15章 創建炮連第206章 特色弟妹第188章 四面開花第178章 決斷第47章 容閎第88章 家庭晚餐第137章 國號第242章 肉第291章 雙飛第15章 創建炮連第109章 鼎之輕重第158章 幼天王第204章 山海第162章 大辯論第209章 校長姐姐第1章 湘江北去第25章 江上縱論第45章 戈登第232章 有驚無險第29章 李鴻章第64章 淮揚水師第280章 升級第184章 誓師第5章 湖北巡撫第36章 信仰第252章 自作聰明第193章 死是大清鬼第112章 野心 鐵血 柔情第289章 經略越南第313章 牌坊第191章 四川第265章 試驗品第286章 一夫當關第244章 反目第122章 獻策第111章 “狼狽爲奸”第23章 官督商辦第124章 人慾第179章 “女人之罪”第193章 死是大清鬼第236章 空襲第270章 緩兵之計第70章 三路進兵第249章 寶刀不老第209章 校長姐姐第232章 有驚無險第255章 箭在弦上第159章 易主第235章 奇怪的任務第46章 淮軍初戰第185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177章 伐清大計第270章 緩兵之計第20章 以利換技第63章 常熟第75章 特雷格醫生第282章 先發制人第289章 國土第287章 揚眉吐氣第304章 求情第174章 起點號第235章 奇怪的任務第74章 紀澤式第291章 雙飛第258章 大權在握第64章 淮揚水師第100章 耕者有其田第35章 再度交手第212章 廢物第156章 侍王第79章 夫人第28章 手術第202章 罪有應得第21章 談判第201章 “聖母皇太后”第313章 牌坊第307章 法官第99章 土地之重第177章 伐清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