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思想境界

“左宗棠不過據有半個浙江而已,他的楚軍也僅僅五萬餘人,朝廷目下可以直接節制的人馬,至少也有二十餘萬,左宗棠未必就敢有不臣之心。”曾皇顯得很是自信。

曾紀澤道:“左宗棠用兵能力極強,他手下的楚軍雖只有五萬,但卻跟兒臣的淮軍一樣,多裝備有洋槍洋炮,其戰鬥力絕不比我軍差,兒臣以爲萬不可小視。”

曾皇想了一想,道:“那吳王以爲應該如何對待左宗棠。”

曾紀澤道:“父皇封賞左宗棠的聖旨已發往浙江多時,此時未聽聞楚軍剔發易幟,而兒臣在杭州部署的人馬卻也未遭到楚軍的攻擊,很顯然,左宗棠這會是搖擺不定,他是想兩邊逢圓。他對我大明來說,就如同一個站在身後的隱患,若我與滿清之戰優還好說,他最多是割據浙江,坐山觀虎鬥,若我一旦失利,兒臣認爲左宗棠必會趁機從背後捅上一刀。”

曾皇沉思片刻,道:“昔日左宗棠還在朕幕下時,就曾煽動朕自立爲皇,朕當時見時機還不太熟,便沒有答應。既然左宗棠早有此意,依朕之見,他不見得會與我大明爲敵吧。”

歷史上確實有過這樣的傳言,說是左宗棠私下對曾國藩說:東南半壁無主,老師豈無意乎?但這究竟也只是傳聞,曾紀澤未必當真,這時聽曾國藩親品口道來才知真有此事,看來左宗棠這人確是一介狂生,野心之大,並不遜於己。

“此一時彼一時,那時左宗棠只是一名幕僚,若成勸動父皇稱帝,他便有擁立之首功,便可一步登天。如今他已位居巡撫,手下又有精兵猛將。比之從前低下的地位有着天壤之別,以他的性格,很難說會冒着失去現有權位的風險,歸順於我大明。”曾紀澤對左宗棠有過深入的分析。

曾皇微微點了點頭,顯然是被曾紀澤的分析所說服,便道:“那依吳王之見,該當如何?”

“以入朝面聖爲名,將左宗棠召入南京。趁機削其兵權,將浙江完全納入大明的疆域。不過左宗棠此人確有大才,父皇可善用之,令其入軍機處參贊軍國大事。若其膽敢不奉旨入京,那他的不臣之心便是昭然,介時便可毫不猶豫的遣大軍將其掃滅。”

頓了頓,又道:“對付左宗棠是如此,對付如江西、兩廣、福建、雲貴等省地巡撫總督們。亦可用此法削其兵權,待東南半壁徹底平定,然後再揮師北上,掃滅滿清,我大明便可一統天下。”

曾皇撫須點頭,讚道:“吳王謀略成熟,智計過人。朕很欣慰啊。就依你的提議,你去與湘王和軍機大臣們商議一下,拿出個具體的方案來,朕覺得可行便批覆實施。”

他忽然又想起了什麼。問道:“鎮江方面戰事怎樣了?”

曾紀澤道:“回父皇。那馮子材警覺性很高。我突襲未能成功。但現下陸營已將鎮江周圍縣鎮堡壘拔盡。淮揚水師也已將長江封鎖。兒臣預計十日之內。必可拿下鎮江。”

曾皇表示了滿意。他地這個大兒子謀略之深遠。是他所未曾料到地。正是他在起事之前地這些部署。使得明軍在這短短地不到一個月地時間裡。在各個方向給予滿清突然襲擊。使得大明原本被忠於滿清勢力包圍地形勢大爲改觀。

在奏報完相關戰事之後。曾紀澤又道出了他此番面聖地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此之前。曾紀澤請求立刻在草創地六部之中。新設一個工業部。並由他來兼任。接着從國庫中下撥兩百萬兩白銀。由他在南京、江蘇等地再興建三座兵工廠。

另一個奏議是將淮揚水師炮艦與不久前到貨地七艦炮艦。總十四艘蒸汽炮艦。組成大明第一支海軍。同時。同樣由國庫撥款。繼續爲新建地海軍購買進口艦船。並選拔優秀地人才。送往英法等國海軍學習深造。爲帝國海軍地長遠發展儲備人才。

曾紀澤還建議在正在制定地大明律法中。明確地提出對私有財產地保護。並取消對商人經營範圍地一切限制。鼓勵他們向外國購機器、辦工廠。全面開放採礦、冶煉、船運、軍工等近代工業行業給民間。允許商人在法律允許範圍內。自由經營。

第四條奏議在曾紀澤看來是重中之中,他請求曾國藩在六部之外別設一國土部,並立即在大明有效控制區內實行土地測算,然後仿效曾紀澤在江蘇所實施的“土地改革計劃”,將無主的田地以十年期償還期出售給無地的農民,以及衆多太平軍的降兵。

曾紀澤地奏議涉及軍事、工業、農業、經濟等多方面的國家經濟命脈。除此之外,曾紀澤也對教育提出了改革意見。他主張地方衙門必須在財政中劃出教育專用經費,先在縣一級的地方設立官辦小學堂、中學堂,凡適齡幼童,必須強制性入學,學費全免。

同時,將由朝廷撥款,三年之內在蘇州、南京、安慶、武昌等重點城市建設十所復旦公學堂式的高等學府。另建三所專門西式軍事學堂,爲帝國陸軍、海軍培養優秀的西式軍事人才。

曾紀澤這幾道奏摺之中,只有土改、建兵工廠、建高等學堂三項爲曾國藩所恩准,至於放寬私營限制,購買艦船,中小學堂免費教育等,卻被曾國藩以發往軍機重議給間接駁回。“父皇,兒臣所奏這幾項,皆是富民強國之策,洋人皆賴於此,纔有今日之強盛,我大明既要師夷長技以制夷,兒臣以爲必須得仿效這幾項,還請父皇明察。”

曾皇表情和悅,不急不慢的說道:“造槍造炮,乃是強軍之本,朕自然同意。不過吳王你朝廷花大錢去購制洋人地艦船,朕卻以爲不妥。”

曾國藩的看法是,大明最大的敵人是滿清,中國的地利決定了明軍未來的戰爭只能以陸戰爲主。所以大力裝備陸戰武器自然無可厚非。至於水戰,僅僅也是限於長江流域而已,原有的湘軍水師完全可以勝任,而花百倍於槍炮的價錢去買幾艘艦船,卻又無太大地用武之地,這麼一算,曾國藩當然會覺得划不來。

“可恨,這老頭子的眼光也是這麼短淺。你不發展海軍,就永遠處於被動挨打的地面!”

曾紀澤心中暗罵他老爹,不過曾國藩地這種看法也並不出乎他地意料,他們這一代的所謂“洋務先驅”,與他這個二十世紀來地人的眼光,自然仍有着巨大地差距。抑或是由於數千年來中國的陸戰傳統,導致了他們在見識過了洋人的堅船利炮之後,仍固執的認爲海軍只是無足輕重的兵種。充其量也就在長江上打打水戰而已。

“父皇,話不能這麼說。滿清雖然是我們必須要消滅的敵人,但從長遠角度來看,侵略成性的洋人早晚會成爲我們的敵人,而他們所依仗地致命武器,便是他們所向無敵的海軍。所以,我大明必須建立一支足以與洋人堅船利炮抗衡的海軍才行。”

曾紀澤很明確的提出了未來海戰的重要性。但曾國藩卻不這麼認爲,他道:“洋人水師雖強,但只要我大明在沿海沿江構築堅固的炮臺要塞,配備以先進的大炮,那自然就可以抵禦洋人地海上進攻。即使洋人攻破炮臺,我大明強大的陸營也自然能將他們趕下海去。這什麼海軍嘛,朕以爲實在不是那麼重要。”

大沽臺的炮臺,自從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便毀毀修修,每一次的重建,所配大炮不可謂不精,所築炮臺不可謂不固,但從英國到法國人,從八國聯軍到日本人,這所謂堅如磐石的要塞炮臺。又有哪一次是能拒敵於國門之外的。

中國地千里海岸線。可供登陸之處數不勝數,難道你又能處處設防。處處都修得跟大沽口一樣堅固嗎?

修炮臺是準備捱揍,建海軍是打算扁別人。兩者的思想境界。顯然就不是一個級別。

而曾國藩反對向民間徹底開放經營範圍的理由,則是商人私詐成性,不可令其壯大勢力,且軍工這等行業,不是事關軍事大計,便是重要的盈利手段,官府豈能拱手讓於他人。

至於中、小學堂的免費教育,曾國藩則稱現在一切財政開支當以服務於戰爭優先,至於教育這等末節,則可先緩上一緩。

曾紀澤的無奈就在於,他空一有腦子的失敗範例,卻不能搬出去說服曾國藩,他的這位皇帝老爹,其思想高度,還只在泰山之底,依他的本性與年齡,只怕有生之年也達不到當年李鴻章的高度了。

從曾國藩地口氣和態度可以看出,他至少在目前是不會支持自己地這些改革大計,這讓曾紀澤又一次感覺到了權力的不足,也許,只有當他登上那至尊地寶座之時,纔可能按着自己的意圖來重寫華夏曆史。

在這個時候,他只有選擇隱忍。

“父皇考慮地確實比兒臣周詳,兒臣還有許多事要向父皇學習。”曾紀澤只好拍起了曾國藩的馬屁。

能讓自己這個才華絕豔的兒子信服,曾皇自是自信不少,臉上的笑容也頗爲得意,便道:“國家大事,每一件都關係重大,稍有差池就可能釀成大禍。所以這治國便如垂釣,一定要以穩爲根本,切忌激進。吳王呀,你有許多要學啊。”

曾國藩能在自己面前講治國之道,那最起碼他心裡還是把自己視爲未來儲君的最佳人選,這讓曾紀澤稍稍有所安慰。

外邊侍奉的太監見他父子二人聊得差不過了,便上前道:“啓奏萬歲,兩位娘娘已在景秀園備下了酒宴,特差奴才問一下,不知萬歲聖駕何時臨幸。”

曾皇神色頓時興奮起來,擺手道:“好好好,朕這就去,吳王,你且下去吧。”

曾紀澤本還有許多要緊事要奏,但皇帝已下了逐客令,他也不好再多說,只得拜退,心道:“老頭還挺會享受的,這麼快就學會玩雙飛了。”

第111章 “狼狽爲奸”第138章 豬尾巴第73章 劉銘傳第305章 放權第142章 思想境界第133章 山雨欲來第11章 洋槍營第201章 “聖母皇太后”第一百二十六章第27章 碼頭相遇第245章 郡主第73章 劉銘傳第17章 堅守黃州第197章 和平方式第260章 五條誓約第48章 變夷爲夏第114章 土改與舉借外債第306章 讓步第75章 特雷格醫生第268章 血洗第148章 各懷鬼胎第72章 烽火漫金陵第149章 英國的態度第115章 聯姻第134章 不上也得上第50章 幕府第256章 天策門第3章 初顯不凡第228章 骨肉第3章 初顯不凡第222章 日子都不好過第97章 立威第190章 總統的恩人第91章 大殺器第243章 黎明第131章 父子二心第255章 箭在弦上第214章 小喜兒第245章 郡主第150章 另類的美國第225章 實驗室第44章 辛酉第231章 作戰的動力第147章 籠絡人心第52章 料事如神第234章 父子同心第82章 同文第244章 反目第158章 幼天王第85章 第一面第251章 謠言第186章 解放第109章 鼎之輕重第76章 留學計劃第156章 侍王第172章 海權第32章 太平軍的投降第137章 國號第300章 憶往昔第125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266章 借道第187章 輪迴第8章 胡林翼第278章 民以食爲天第166章 政治投資第104 江南製造局第240章 反戈第192章 夜論第103章 制器第266章 借道第34章 悲壯的熱血第316章 信第101章 知府,船廠第108章 洪神經第253章 龍顏大怒第99章 土地之重第294章 致命武力第135章 左擁右抱第117章 天兆第18章 武器優勢第200章 關門打狗第112章 野心 鐵血 柔情第315章 憲法第98章 慕王第128章 巷戰第111章 “狼狽爲奸”第242章 肉第194章 人,狗第175章 志向,玩物第7章 治病求醫第184章 誓師第3章 初顯不凡第57章 英雄末路第203章 北京第300章 憶往昔第178章 決斷第183章 重複的歷史第277章 安內第193章 死是大清鬼第34章 悲壯的熱血
第111章 “狼狽爲奸”第138章 豬尾巴第73章 劉銘傳第305章 放權第142章 思想境界第133章 山雨欲來第11章 洋槍營第201章 “聖母皇太后”第一百二十六章第27章 碼頭相遇第245章 郡主第73章 劉銘傳第17章 堅守黃州第197章 和平方式第260章 五條誓約第48章 變夷爲夏第114章 土改與舉借外債第306章 讓步第75章 特雷格醫生第268章 血洗第148章 各懷鬼胎第72章 烽火漫金陵第149章 英國的態度第115章 聯姻第134章 不上也得上第50章 幕府第256章 天策門第3章 初顯不凡第228章 骨肉第3章 初顯不凡第222章 日子都不好過第97章 立威第190章 總統的恩人第91章 大殺器第243章 黎明第131章 父子二心第255章 箭在弦上第214章 小喜兒第245章 郡主第150章 另類的美國第225章 實驗室第44章 辛酉第231章 作戰的動力第147章 籠絡人心第52章 料事如神第234章 父子同心第82章 同文第244章 反目第158章 幼天王第85章 第一面第251章 謠言第186章 解放第109章 鼎之輕重第76章 留學計劃第156章 侍王第172章 海權第32章 太平軍的投降第137章 國號第300章 憶往昔第125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266章 借道第187章 輪迴第8章 胡林翼第278章 民以食爲天第166章 政治投資第104 江南製造局第240章 反戈第192章 夜論第103章 制器第266章 借道第34章 悲壯的熱血第316章 信第101章 知府,船廠第108章 洪神經第253章 龍顏大怒第99章 土地之重第294章 致命武力第135章 左擁右抱第117章 天兆第18章 武器優勢第200章 關門打狗第112章 野心 鐵血 柔情第315章 憲法第98章 慕王第128章 巷戰第111章 “狼狽爲奸”第242章 肉第194章 人,狗第175章 志向,玩物第7章 治病求醫第184章 誓師第3章 初顯不凡第57章 英雄末路第203章 北京第300章 憶往昔第178章 決斷第183章 重複的歷史第277章 安內第193章 死是大清鬼第34章 悲壯的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