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保存實力

李鴻章經過曾紀澤長期以來的引導,又在這上海目睹了種種洋人“奇技淫巧”,潛移默化之下,變革之心早已深植胸中。無論曾紀澤是建武器製造廠,還是興辦新式學校,他都是全力以赴的給予支持,這一次同樣不例外。

“淮揚水師僅有七艘炮艦,便能縱橫江淮所向無敵,若能建一座屬於咱們自己的造船廠,造他百八十條艦船,到時不光是髮匪,只怕洋人咱們也不再懼怕了。”李鴻章目光還是較有遠見,他也知道洋人貪得無厭,早晚必還有一戰。

不管有無李鴻章的支持,曾紀澤的大計劃都是不會變的,當然,有他的支持,自是如虎添翼,遂道:“少荃你說的正是我想的,那這回就要仰仗你的文筆了,你就依我剛纔說的意思,給朝廷上一道摺子吧。另外,給父親大人也去一份信,陳述其中厲害,最好能得到他的附議。”

曾紀澤頓了頓,又補充道:“信中的措辭一定要謹慎,儘量不要得罪英國人,更不能讓朝廷覺得咱們要求把船廠建在上海,是心懷有私念。”

“這個我自然明白,你就放心吧,不過……”李鴻章看了一眼堂內無人,低聲道:“不過此事若成,那船政之事,朝廷必只有委託於劼剛你。到時的造出來的船,組成的水師,多半也必歸於你指揮,這對咱們淮軍倒是一大利呀。”

曾紀澤知他所指什麼,卻故意不點出,笑道:“有哪幾利,你倒說說看。”

“新式的艦船全仿洋人而造,若將水勇管帶也仿西式訓練,所建之水師,必可與洋人艦隊媲美。相當初英人入侵之時,其艦隊縱橫我大清南北各洋,所向無敵,船堅炮利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假若淮軍也有這麼一支艦隊,那放眼這大清國,除了洋人之外,江海之上,還有誰能敵呢?不要說是髮匪,就是……”

“就是”後面的話,李鴻章卻沒說出來,卻只撫須而笑,意味深長。

李鴻章的暗示曾紀澤最清楚不過,他忽然有一種感觸,想當年李鴻章手握軍政外交大權,可謂隻手遮天,卻大好形勢下,從未生過什麼野心之念,而今位居幕僚,不掌實權,卻反而會來煽動曾紀澤。

看來人所處之位置不同,思想、膽略也會有所不同。掌權者一旦圖謀不軌,勝者爲王,敗了只有身首異處死路一條。當下屬的則不同,老大成功了就是功臣,加官進爵,榮耀無雙,老大萬一失敗了,稍有點良心的大不了背棄而去,換個老闆打工,狠一點的話乾脆割下老大的人頭做獻降之禮。

曾紀澤忽然對當年的曾國藩有了幾分理解,在當時那樣有利的情況下,在那麼多下屬的勸進之下,最終還是選擇了自裁羽翼,做一個忠臣。有人說他道德學家,忠君思想根深蒂固,在曾紀澤看來,還是顧忌考慮的太多,沒那個膽略和必勝的信心罷了。

這就好比有一個光屁股的絕色美女站在面前,有哪個男人不想撲上去生吞活剝了她呢,至於做與不做,只是一個膽色問題,無關於道德人格。

“就是,就是,就是什麼呢……”曾紀澤像是在問李鴻章,又像是在自言自語,忽而也笑了,看似閒適的目光中,卻蘊藏着太多的含義。

“那我就去寫奏摺了,告辭了,巡撫大人。”李鴻章笑着拜別。

曾紀澤走出大堂,眺望東方,一輪紅日正冉冉升起,光霞萬丈,燒紅了半邊天際。

蘇州外圍,淮軍集中了近七個團的兵力,從北、東、西三面圍困,沿城一帶,盡是縱橫交錯的戰壕,每隔二十幾米便有一處地堡,每十步便設有一個炮位。

從十月末到十二月,兩個多月的時間內,不斷的有大炮、彈藥和糧草從上海運到蘇州前線囤積儲備。曾紀澤已完成了對蘇州的戰略包圍,但他遲遲不下總攻命令,只令各團嚴守陣地,圍絕蘇州,切斷城內外的聯繫,阻斷太平軍糧道。

他是在等一個機會,這個機會,來自於圍困天京的湘軍。

儘管蘇州外圍的營壘,石牆已皆被肅清,但蘇州本身城牆高厚,極難攻破,況城中還有李秀成親自領導的近十萬太平軍在守城。淮軍要想在這樣的情況下攻陷蘇州城,勢必付出極爲慘重的代價,而太平軍的覆滅咫日可待,最大限度的保存淮軍的實力,乃是曾紀澤實施下一步計劃的基礎。

所以,他指望着天京城下的曾國荃對金陵城施加更大的壓力,逼迫洪秀全再次招李秀成率軍回援,然後,他就可以趁蘇州空虛發起進攻,以最少的代價奪下這座戰略重鎮。

他的這位九叔並沒有讓他失望。

雨花臺一役後,曾國荃部僥倖逃脫了全軍覆沒的厄運,隨着疫病的退去,以及曾國藩的不斷的調援,曾國荃部很快恢復了原先的戰鬥力。而在這個時候,李秀成爲保蘇州,不得不率大軍離開天京,這就更給了湘軍喘息的機會。

與此同時,皖南、江北、寧國、蕪湖一帶的湘軍也恢復了生氣,重新對太平軍展開了凌烈的攻勢,各路湘軍連戰連捷,正從不同的方向加緊向天京的命圍。

在這種天京的局勢越發不利的情況下,洪秀全對李秀成的撤兵大發雷霆,嚴令其率軍回師,實施“進北攻南”的戰略,意圖渡江北征,迫使南岸湘軍回救北岸腹地,解除天京之圍。歸復皖省根據地,重佔淮南產糧區,解除天京日漸顯露的糧荒。並聯系縱橫豫皖的扶王陳得才和捻軍張洛行部,重振皖北,進取湖北,恢復天京上游屏障。

李秀成一顆紅亮的心完全在他蘇州老窩裡,他極力的反對進北攻南的計劃,但在洪秀全的逼迫之下,不得不於12月1日倉促出兵,令章王林紹璋、對王洪春元等自天京下關渡江,作爲執行計劃的先頭部隊。李秀成本人在12月中旬,集中了約30萬人,包括護王陳坤書、顧王吳如孝、愛王黃崇發等部在內,渡江北上。

當曾紀澤聽到李秀成離開蘇州的消息後,忍不住拍手稱快,遂下令蘇州前線各團作好準備,於1863年1月1日對蘇州發起總攻之戰。

就在曾紀澤忙於部署蘇州決戰之時,他又收到一個好消息,再次赴美的容閎回來了。

第240章 反戈第286章 一夫當關第236章 空襲第49章 除夕,雪夜第132章 所謂忠臣第17章 堅守黃州第299章 統一問題第286章 一夫當關第239章 懦夫第22章 大冶建廠第104 江南製造局第221章 第一人第309章 沒有最好第312章 對話第201章 “聖母皇太后”第106章 背信第96章 會面第65章 海襲第202章 罪有應得第313章 牌坊第156章 侍王第244章 反目第166章 政治投資第280章 升級第315章 憲法第285章 天鷹第61章 楚軍第147章 籠絡人心第194章 人,狗第73章 劉銘傳第243章 黎明第313章 牌坊第176章 忠?愚?第314章 犧牲第282章 先發制人第16章 出征第56章 軍校第307章 法官第163章 新的變數第209章 校長姐姐第170章 衝突第239章 懦夫第184章 誓師第158章 幼天王第9章 殺手第251章 謠言第197章 和平方式第282章 先發制人第141章 心腹之患第130章 料事如神第87章 徐州第27章 碼頭相遇第218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236章 空襲第25章 江上縱論第173章 絕境中的變革第201章 “聖母皇太后”第173章 絕境中的變革第298章 獵鷹第104 江南製造局第172章 海權第217章 曖昧第149章 英國的態度第71章 兵工廠第250章 暗戰第270章 緩兵之計第77章 天國信仰第85章 第一面第96章 會面第37章 夜襲第294章 致命武力第74章 紀澤式第312章 對話第272章 強硬第48章 變夷爲夏第22章 大冶建廠第55章 私人武裝第193章 死是大清鬼第292章 德意志第277章 安內第261章 改革大幕第218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100章 耕者有其田第153章 強國之本第147章 籠絡人心第131章 父子二心第203章 北京第71章 兵工廠第4章 英國醫生第86章 夫妻情調第18章 武器優勢第308章 徵地風波第87章 徐州第123章 炮第174章 起點號第269章 強硬第303章 司法公正第111章 “狼狽爲奸”第154章 左宗棠的抉擇第2章 新的身份
第240章 反戈第286章 一夫當關第236章 空襲第49章 除夕,雪夜第132章 所謂忠臣第17章 堅守黃州第299章 統一問題第286章 一夫當關第239章 懦夫第22章 大冶建廠第104 江南製造局第221章 第一人第309章 沒有最好第312章 對話第201章 “聖母皇太后”第106章 背信第96章 會面第65章 海襲第202章 罪有應得第313章 牌坊第156章 侍王第244章 反目第166章 政治投資第280章 升級第315章 憲法第285章 天鷹第61章 楚軍第147章 籠絡人心第194章 人,狗第73章 劉銘傳第243章 黎明第313章 牌坊第176章 忠?愚?第314章 犧牲第282章 先發制人第16章 出征第56章 軍校第307章 法官第163章 新的變數第209章 校長姐姐第170章 衝突第239章 懦夫第184章 誓師第158章 幼天王第9章 殺手第251章 謠言第197章 和平方式第282章 先發制人第141章 心腹之患第130章 料事如神第87章 徐州第27章 碼頭相遇第218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236章 空襲第25章 江上縱論第173章 絕境中的變革第201章 “聖母皇太后”第173章 絕境中的變革第298章 獵鷹第104 江南製造局第172章 海權第217章 曖昧第149章 英國的態度第71章 兵工廠第250章 暗戰第270章 緩兵之計第77章 天國信仰第85章 第一面第96章 會面第37章 夜襲第294章 致命武力第74章 紀澤式第312章 對話第272章 強硬第48章 變夷爲夏第22章 大冶建廠第55章 私人武裝第193章 死是大清鬼第292章 德意志第277章 安內第261章 改革大幕第218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100章 耕者有其田第153章 強國之本第147章 籠絡人心第131章 父子二心第203章 北京第71章 兵工廠第4章 英國醫生第86章 夫妻情調第18章 武器優勢第308章 徵地風波第87章 徐州第123章 炮第174章 起點號第269章 強硬第303章 司法公正第111章 “狼狽爲奸”第154章 左宗棠的抉擇第2章 新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