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參禪開悟2

天力靈示:世間很多人不得覺悟,是因爲有我相,自己的物質現象沒破除。?再往後走,很多人難以破法相。現在很多學佛的人包括修行的人,他有一個法相在。他不知道法也是虛妄的,而他認爲法是真實的,所以往往就死在裡面。教條主義,僵化主義,往往做什麼都不能做。

所以凡人會怎麼樣?所以叫你不要去學佛,也不要去學道,也不要去學什麼善,因爲學了以後不如個正常人。正常人他什麼都敢幹,正好達到了禪的境界,因爲禪的境界就是什麼都不住。但凡人的特點他有我執。雖然沒有法執,但有我執。因爲有我,而有痛苦、幸福、短暫的煩惱,不斷地糾纏。所以他們了不了生死。但他們好在沒法執,所以什麼都敢幹。這種人往往跟有法執的人相比,他們會幹得很好。這就是爲什麼社會上一些不學好的人,什麼事兒都幹得出來,做事業也能做大。

它說一切皆空,我法皆空。所以一定要進入到禪的裡面。真正可以進入到禪的裡面,而且必須體驗到空性,否則你的法執會讓人看得一目瞭然。只有學禪的人,他不着一門,所謂叫“萬行門中不捨一法,實際理地不染一塵”。他無“法”,他一切皆空。該到什麼時候用什麼法,該到什麼時候用什麼力,都用得恰到好處,而且又無我執,又無法執,因爲他爲的是這個整體,只有這樣才能穿透障礙。我們叫做:從“理法界無礙”跳到了“事法界無礙“,從”事法界無礙“再進入了”理事法界無礙“,而從”理事法界無礙“最後達到了“事事無礙”。在他腦子裡什麼都沒有,這就才叫空相,叫空性啊。這種人再回到社會上來,他就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他跟那些人就玩了,但是你有我執,我沒有;你沒法執。我也沒法執,就會運用自如,遊刃有餘。所以從一開始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也就是有我執,進入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但是這裡有法執。可是這樣不夠,我反過頭來,我既沒法執也沒我執。所以又進入了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種再次迴轉。氣象就不一樣的。但是這一點,人很難越過,很難越過。要麼在我執裡,要麼在法執裡。人生啊一輩子,一生就完了。

多少個修行人,在法執裡出不來啊!所以你不見空性,怎麼能出來呢?五祖說過,“不見空性,修法無益”,點的就是這個事兒。法執太重。至於學法有什麼好壞?學法沒有好壞,關鍵是你能不能透過,能不能一心一意。而一心一意也不算什麼。那只是一個必然的階段。把它也透過,你要真正證得了空性。它是要你真正證得的,和整體融爲一體的整個瞬間。所以把這個才叫着大死一次。你不大死一次,你怎麼能見得空性呢?而這些都不是說的,都不在說。都是在你做的。

空性體現,就是心無掛礙,無掛礙就沒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這個時候再讀心經看,“世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因爲這個在心經裡是永恆的,說“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沒有意識,因爲你在一心一意這個狀態下,任何東西它左右不了你,並不是真正沒了。如果真的沒了,你在哪裡?你怎麼還動腦呢?你要是不動腦了,那就和死人一樣,還要你幹什麼呢?到了這個時候,禪宗裡,叫:“反過身來”,叫“大機大用”。很多人一用功一下子就用死了,有的人很可惜,本來是個好苗子,入進去,弄得整天在一點上出不來,因爲沒有體驗到整個全體,由一點而入全體,實際這個全體指的就是覺照。就是在一點用功的時候有個覺照,這個覺照會在整體之中覺照,所以永遠要在一點上用功,而在整體上着眼。

做任何事情,他就不會執着了。因爲執着的人,說明在一點上用功沒有真正用透,只認爲用功就行了。而真正用功的人,在一點上用功的同時有一個覺照是在全體之中把握。他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雖然在一點上非常用功,而在整體上把握得也非常好。所以來回透過,來回都要透過!

如果你覺得這個東西非常玄妙,那就是沒有好好用功。對於用過功的人來說,這個東西根本就是一個現實,就非常平平常常的一件事。做這件事的時候,每個覺都在其中,每一念都能了知,同時大千世界都在整體之中。也就是所謂森羅萬象,無不林立。但你又是一念自在,不爲那些名名利利所動。這個時候你用功,才說是用到點上了。

人做選擇,永遠不能用物質和情感做人選擇的標準,而永遠用了生死,了煩惱,也就是道的標準,選擇和決定一切作爲你的人生選擇標準。這個主次就分清楚了。有了道,你做什麼都不誤;你有了情,有了物慾,你不但做不了,還受傷害。因爲那些東西都是糾纏人的,只要你入進去,必被其纏身,必讓其煩惱,也活不自在。結果忙了半天,身體都被搞得不行了,其實就是被它束縛,被它粘連了。嚴格意義上講,每個人身體的病都是心性裡面的障礙,它的反應。

小疑小得,大疑大得。大得就是你得到了。參話頭本身我們是參的是大疑。因爲是大,所以得到答案的時間慢。有可能是十幾年,有可能是幾十年,也可能是當下。誰也不能去猜測什麼時候有得,得叫悟。你只能決定你的方法是正確的,得是自動的。要是爲了得不斷去追尋,那已經離開了話頭,永遠不得悟。只掌握你的話頭能夠抓得住,悟不悟是它的事兒,不是你想不想的事兒。我們人生有時想偏了,總想要悟,其時越悟就是有心了,有心就是你進入有爲了,就是有所得。佛說:我以無所得,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果他有所得故,就不能得正知正覺。如果你想有所得的心去猜測,怎麼能得到呢?

中國人與“三”字是有緣的,老子在《道德經》上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古代先賢認爲,天有三寶。即日、月、星;人也有三寶,即精、氣、神;數理上有三才,即天、地、人。與三有關的成語就更多了,而且無不具有“份量”,比如三綱五常、三足鼎立、三皇五帝、三人爲衆等等。

禪宗與“三”也有緣,禪師將參悟的境界分爲三個層次,第一境界是“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是指苦苦尋求禪的本體而不得的情形。第二境界是“空山無人,水流花開”,是指已經破除法執我執,似悟道而尚未悟道的情形。第三境界是“萬古長空,一朝風月”,是指在瞬間得到永恆,無拘無束。

蘇東坡則用三首七絕來註明“未參禪前”、“參禪時”與“參禪悟道後”的心得。

未參禪前的境界是: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參禪時的心得是: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歸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參彈悟道以後的心境則是: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宋代青原惟信彈師說得更直白:

“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人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是執迷於世俗外物的境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是對世俗的否定,對佛法的執著;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卻是他徹底地擺脫了佛法的束縛,否定了對佛法的執著,即否定之否定的境界,這纔是真正的解脫,領悟了佛法的真詣。

衆生的三重境界:

王國維在《人間辭話》中曾說過的幾句話,與青原惟信禪師的三境界之說恰恰有着異曲同工之妙。自古至今凡成大事者,必經三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衆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第一境界的一個“獨”字道盡了求索者的艱辛,第二境界則是對奮鬥者努力的真實寫照;而第三境界無疑是對第一和第二境界的否定,你苦苦追求,已有所建樹,到頭來卻發現,真理並不在你所執著的方向上,而就在你的旁邊。道理沒錯,但沒有前兩個境界的經過,就不能達到第三境界的返璞歸真。

“禪”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以佛家感悟人世爲核心,但又融合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精華,實質是對人生的哲學感悟。

現在的衆生是處在一個物慾橫流、紛雜錯亂的現實社會裡面,在誘惑面前,往往會“霧失樓臺,月迷津渡”。參禪可以讓他們靜下心來,認真思索人生的大義,反思己身之過失,以及參悟人生之真諦。

第8章 新任務第28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2第29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3第64章 佛教與科學第31章 天力回國第106章 與潛意識溝通的冥想第81章 愛是內在的花開第16章 領受自然的恩典第6章 福報第94章 你的身體要告訴你什麼第19章 愛與自由是所有問題的答案第116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4第78章 轉世輪迴的實證第95章 孩子的問題是自己的恐懼開出的花第7章 月淡煙深聽牧笛第79章 心淨國土淨1第103章 外面沒有別人第75章 心靈環保2第19章 愛與自由是所有問題的答案第15章 靈魂伴侶(3)第79章 心淨國土淨1第26章 夢靈解讀吸引力法則第98章 給孩子靈性滋養第79章 生活是心念之花第19章 輪迴3第14章 渡7第99章 接納孩子的叛逆第18章 領受自然的恩典3第18章 空椅子第5章 林松解讀《西遊記》1第31章 新年大聚會第11章 操縱也可以這麼美第89章 食以知心地第99章 當下,即爲美好第56章 附體現象探秘2第9章 奇夢第120章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1第68章 選擇1第20章 真相第23章 我心深處第20章 世界就在我們心中第13章 一位求助者的難言之隱第13章 佛經與外星人1第16章 天力靈示2第75章 心靈環保2第80章 對生命保持覺知第10章 迴歸自性之旅3第12章 靈心療法第39章 用減法生活第41章 內心強大的孩子第92章 簡快心理療法第90章 慈愛冥想第57章 明心見性第117章 愛的控制1第10章 迴歸自性之旅3第119章 改命,從孝養父母開始第31章 新年大聚會第53章 與身體講和第115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3第85章 人生就是在地球上旅遊第16章 幸福之旅(7)第10章 星雲第31章 起跑線上的輸贏第104章 當你感覺被人控制的時候第36章 淨土情懷2第3章 佛陀3第33章 兒子不想要獎勵第2章 職業倦怠第67章 內在頑皮的小姑娘2第32章 太極高手楊師傅第100章 解鈴還需繫鈴人第18章 空椅子第17章 絕不能讓枯燥進入課堂第83章 顯化的法則第65章 詞語聯想推開潛意識之門第3章 愛的語言3第13章 操縱也可以這麼美3第1章 文戰精靈女兒第16章 領受自然的恩典第10章 星雲第5章 活在當下2第18章 改變是毫不費力的第49章 低成本做女人第35章 淨土情懷1第6章 福報第56章 附體現象探秘2第23章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3第60章 多維度覺察自己第62章 童年創傷療愈第43章 六祖慧能第33章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第75章 心靈環保2第23章 靈動的孩子第81章 做有愛的能力的家長第7章 和生命簽下一個契約第38章 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第26章 相由心生第92章 允許孩子適當表達憤怒第34章 美好生活可以這樣來過第3章 農村奇異的野丫頭
第8章 新任務第28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2第29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3第64章 佛教與科學第31章 天力回國第106章 與潛意識溝通的冥想第81章 愛是內在的花開第16章 領受自然的恩典第6章 福報第94章 你的身體要告訴你什麼第19章 愛與自由是所有問題的答案第116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4第78章 轉世輪迴的實證第95章 孩子的問題是自己的恐懼開出的花第7章 月淡煙深聽牧笛第79章 心淨國土淨1第103章 外面沒有別人第75章 心靈環保2第19章 愛與自由是所有問題的答案第15章 靈魂伴侶(3)第79章 心淨國土淨1第26章 夢靈解讀吸引力法則第98章 給孩子靈性滋養第79章 生活是心念之花第19章 輪迴3第14章 渡7第99章 接納孩子的叛逆第18章 領受自然的恩典3第18章 空椅子第5章 林松解讀《西遊記》1第31章 新年大聚會第11章 操縱也可以這麼美第89章 食以知心地第99章 當下,即爲美好第56章 附體現象探秘2第9章 奇夢第120章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1第68章 選擇1第20章 真相第23章 我心深處第20章 世界就在我們心中第13章 一位求助者的難言之隱第13章 佛經與外星人1第16章 天力靈示2第75章 心靈環保2第80章 對生命保持覺知第10章 迴歸自性之旅3第12章 靈心療法第39章 用減法生活第41章 內心強大的孩子第92章 簡快心理療法第90章 慈愛冥想第57章 明心見性第117章 愛的控制1第10章 迴歸自性之旅3第119章 改命,從孝養父母開始第31章 新年大聚會第53章 與身體講和第115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3第85章 人生就是在地球上旅遊第16章 幸福之旅(7)第10章 星雲第31章 起跑線上的輸贏第104章 當你感覺被人控制的時候第36章 淨土情懷2第3章 佛陀3第33章 兒子不想要獎勵第2章 職業倦怠第67章 內在頑皮的小姑娘2第32章 太極高手楊師傅第100章 解鈴還需繫鈴人第18章 空椅子第17章 絕不能讓枯燥進入課堂第83章 顯化的法則第65章 詞語聯想推開潛意識之門第3章 愛的語言3第13章 操縱也可以這麼美3第1章 文戰精靈女兒第16章 領受自然的恩典第10章 星雲第5章 活在當下2第18章 改變是毫不費力的第49章 低成本做女人第35章 淨土情懷1第6章 福報第56章 附體現象探秘2第23章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3第60章 多維度覺察自己第62章 童年創傷療愈第43章 六祖慧能第33章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第75章 心靈環保2第23章 靈動的孩子第81章 做有愛的能力的家長第7章 和生命簽下一個契約第38章 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第26章 相由心生第92章 允許孩子適當表達憤怒第34章 美好生活可以這樣來過第3章 農村奇異的野丫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