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靈魂伴侶與緣分

天力爲大家解答靈魂伴侶及緣分的真相:

靈魂伴侶是自己的內在。外在的靈魂伴侶,是依據自己內在需求所投射出來的物質界形象。靈魂伴侶是養分,但卻無法填滿我們的缺乏。我們的缺乏只有自己可以填滿。

我們相遇,因爲同頻率。靈魂伴侶跟隨着我們的成長需要和演化層次而適當地出現。細心地觀察我們周遭出現的人事物,同樣的頻率才能互相吸引,這無關年齡美醜好壞。

有些人我們會去尊敬欣賞他,可是就是不會親近他,因爲彼此頻率不同。有些人明明知道不需要去接觸,卻偏偏被吸引,因爲處在相同的頻率層面。高頻率的震動會影響改變低頻率,就像火熱的陽光能夠曬乾一灘水,一杯水可以滅熄蠟燭的小火。

信賴吸引至善的靈魂伴侶。在人世間,靈魂伴侶最重要的基礎是互相信賴,先藉由相信自己,進而找到靈魂伴侶的。所有真善美的實相,皆是由信賴創造而出。信賴自己,便會信賴自己的選擇,自然吸引到也是信賴自己選擇的靈魂伴侶。彼此都信賴自己的選擇,自然沒有疑惑。

不過對有的人來說,這個過程是反過來進行的,先相信靈魂伴侶,再提升自己。我們對一個人信賴,不管對方作了什麼或讓自己產生順逆的心情,我們總是爲對方找到善解的理由,總是相信對方所做所爲是有更高意義,這種讓我們產生從根本心靈信賴的對象,是最至善的靈魂伴侶,一種傳承的意識之光,一種日月太極的顯現,宇宙核心相連的震撼。

善解,是靈魂伴侶最大的特質。不管在任何狀況下。我們的靈魂伴侶對我們所有一切言行舉止,都是善解的信念。我們有多少喜悅和信賴,便呼應出同等的頻率對象。

當我們以自己爲中心散發至善的念頭。也才能成就至善的相對通道。隨着我們的演化階段的期間長短,若對方無法同步成長。會善解分開,各自前進。所以,可以選擇設定一個心智年齡同步成長的靈魂伴侶。

真正的靈魂伴侶是自己。靈魂伴侶是自己的內在。外在的靈魂伴侶,是依據自己內在需求所投射出來的物質界形象,經由意念頻率吸引來的外在人物。他與自己當下需求的內在相似,卻不是真正的需要。我們僅是藉着外在靈魂伴侶的一言一行,觀照自己的本來面貌。

所以。沒有一個靈魂伴侶是固定而能終生滿足你的需要,因爲我們的心在變動,對方也在變動,所有一切都是變動的進行式。這就是爲什麼我們總是覺得他人再親再瞭解。還是有距離。靈魂伴侶再多完美,他還是他,不是我自己。靈魂伴侶是養分,但無法填滿我們的缺乏。我們的缺乏只有自己可以填滿。

靈魂伴侶並不一定跟我們終生不離。他的特質在於彼此心靈上的信賴和善解,好聚也好散。互相祝福。但心靈永遠在一起。善解的靈魂伴侶出現,珍惜祝福;善解的靈魂伴侶離開,也是珍惜祝福。

生命中的我們,總會在不同的階段,遇到談得來的人、談得來的事兒。“瞭解”是一份內在。有時候覺得相見恨晚,這就是靈魂伴侶,我們這個階段的知心人兒。然後,漸漸地,彼此不在同一個步伐,也不再有那麼多的話題,這是由於你的內在靈魂伴侶改變了,別忘了,心,永遠在一起。因爲,你們本來就是一體。

“心外無物,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不也是人生的一種境界嘛!擁有一顆相信自己的心,開啓生命的智慧,找到真正的自己。

一條小魚問一條大魚道:“我經常聽人說起海的故事,海究竟是什麼呢?”大魚說:“你就生於海也歸結於海,而你卻不自知,還去哪裡找海呢?”我們每個人本身就在快樂幸福中,卻還要到處找幸福,當我們心中沒有煩惱的時候,幸福自然就找到了。想想自己是不是那條小魚,是不是生於海,歸結於海呢?

相信自己的心。佛教的禪宗提倡“找到真正的自己”,認爲身體裡有一個真正的自己,如果我們把身體看作一所房子,那我們自己纔是房子的主人,而我們往往誤認爲身體就是房子就是主人。生命只是一個房子,慧命纔是真正的主人。我們時常都在維修房子上下工夫,髮型如何在變,戴的金銀首飾如何華麗。有沒有相信自己的心?開啓自己生命中的智慧。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帶着覺察的心去感知生活。學問或成就感很容易讓我們進入一個“所知障”的執著裡面,你所知道的事物、事理會阻礙着你真正的智慧無法顯現。一個有成就的人,一個有地位的人,他總認爲這就是他永恆所擁有的,其實是客居在名利之中而不自覺,是在名利之中做客。佛寺殿宇門前都有“晨鐘暮鼓驚醒世間名利客”,我們要時時具有覺察之心,要覺察我們到底多了什麼,少了什麼,我們的人生是如何的輝煌,如何有更大的成就?不能只定位在我們目前的得與失的層面上。

天地間萬事萬物原本就是有緣則聚,無緣則散。上天賦予了我們一次生命。我們便擁有了整個人生。在短短的一生裡,我們去愛;我們被愛;我們相遇;我們錯過;人生就是這樣。因爲生命,因爲緣,因爲生命是一種緣!因爲緣,纔有了我的父母;我纔有了兄弟妹妹?因爲緣,纔有了那些同學和同事;因爲緣,纔有了雖然相距千山萬水從未謀面卻是真誠的朋友……

佛經上說,“短短今生一面鏡,前世多少香火緣”,“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人世間有多少人能有緣從相識走進相愛,能從相愛走完相守,走過這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的漫漫一生呢?曾看過佛論人生:紅塵看破了不過是沉浮;生命看破了不過是無常;愛情看破了不過是聚散;而在聚散離合之間,又充盈了多少悲歡糾結的緣分。曾以爲萍水相逢,緣起緣滅在一瞬間。而這瞬間又有多少能修到朝朝暮暮的緣分呢?

天地間萬事萬物原本就是有緣則聚,無緣則散。上天賦予了我們一次生命。我們便擁有了整個人生。在短短的一生裡,我們去愛;我們被愛;我們相遇;我們錯過;人生就是這樣。生命中多少的機緣只在匆匆的瞬間劃過,我們得到了,我們失去了,緣來緣去。生命如此輪迴……此生有緣,與或遠或近的親人、知己、朋友,不論是多麼的偶然,也不論是多麼的淡然,生命的河水漫過……

佛說前世的五百次回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而今生的我們又該如何珍惜我們擁有的相敬、相愛、相處、相戀、相依、相守的善緣啊!

讓人無法擺脫,讓人慾罷不能。它從何而來,又爲何而去,它來時憑藉什麼,去時又依據什麼,預兆何在?蹤跡何在?彷彿伸手可捉,又彷彿飄渺無影。人人都瞭解它,人人又都不知道它。它存在於每個人的生活之中,又讓人無法看到它的存在。緣聚緣散,緣起緣滅,緣深緣淺……一切彷彿冥冥之中早已註定。

人生中有太多的不可知,一個念頭,一次決定,往往便可能擁有或錯過一份緣,擁有是緣,失去也是緣;難解之緣,不需要許下誓言,也不必要求承諾。可以擁有時,不必山盟海誓依然可以真誠相擁,而失去時,即使是虔誠的祈求,也求不來一份聚首的緣。看那靜謐的星空羣星閃爍,而守望了千萬年的牛郎織女星,依舊相對無言,守候着一年一度七夕聚首的緣。“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這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卻造就了一個永恆的傳說。其實,天上人間,有一些也許是人們無法逾越的障礙,而另一些卻是人們並不想擺脫的束縛,一切只是因爲有緣註定。

“緣”就是那驀然回首中的蕃然醒悟,是那說不清道不明的原(緣)來如此,是必然;是期盼;是等待,是誰也解不開的千古之謎!

“緣”——原來一直都在自已的身邊。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這樣相逢的緣,讓人感嘆;讓人欣喜;讓人祈盼。

人生短暫,人的一生也充滿了許許多多的不解之緣,“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怎一個“緣”字了得!

生命是一種緣,讓我們在緣分的天空下,守候真誠與善良,堅持期待與夢想,珍惜擁有,懂緣惜緣,認真的對待生命,認真的對待生活,認真的對待生存——只要每個人都認真的對待了自已的人生,當你回首走過的路時,你會驚奇地發現:“緣來如此”!“緣”——原來一直都在自已的身邊!

面對生命,面對生活,面對生存,只要自己已經盡力了,就一切順其自然,一切隨緣吧!

所有遇到的人、事、物對你而言都是緣分。順其自然,不是自甘墮落,等着天上掉餡餅,而是更投入的做好眼前的事,而對於所得的結果卻是臣服。

第54章 成長空洞第9章 笑看風雲淡 坐對雲起時第24章 哲學天才尼采第6章 對生與死的思考第104章 當你感覺被人控制的時候第84章 發現內在的力量第5章 佛陀5第46章 有一種女人嫁給誰都幸福第23章 幸福無需外求第101章 佛眼看愛情第97章 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第75章 心靈環保2第10章 渡3第26章 夢靈解讀吸引力法則第53章 化解前世的恩怨情仇2第92章 允許孩子適當表達憤怒第5章 林松解讀《西遊記》1第29章 財由心收3第53章 與身體講和第二 卷大隱隱於市前言第99章 當下,即爲美好第28章 謀劃人生從自己的興趣開始(2)第9章 神性的使者第54章 成長空洞第73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3第14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第8章 終歸大海作波濤第10章 世間所有相遇 都是久別重逢第27章 財由心收1第70章 慈悲喜捨(3)第89章 食以知心地第2章 可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第20章 真相第65章 佛教與科學2第3章 夢魘1第52章 生命的解藥第19章 擺脫受害者身份第39章 智慧生存,柔軟存活第2章 悟後纔是真修第97章 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第1章 迴歸自性的圓滿第66章 命運掌控在誰的手裡第20章 用自性之光照亮自己第10章 星雲第123章 成熟第102章 重生訓練之接納父母第30章 看清你的婚姻模式第25章 不再評判第57章 明心見性第42章 當依戀型人格遇上孤獨型人格第25章 不再評判第70章 找回自我第2章 愛的語言2第32章 理智與情感第35章 你所尋求的一切皆在你自己身上第92章 簡快心理療法第7章 牌坊林的秘密3第25章 換個角度看問題第68章 慈悲喜捨(1)第29章 被接納的喜悅第11章 操縱也可以這麼美第35章 布財陣2第109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1)第18章 清除幼年傷痛的種子第44章 給孩子正能量第63章 放下、尊重和接納第56章 附體現象探秘2第23章 我心深處第2章 可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第4章 活着到底爲了什麼(2)第20章 真相第22章 積極應對混亂時刻第31章 天真的心第17章 輪迴1第50章 “定家神針”第48章 負責與允許第19章 愛與自由是所有問題的答案第25章 除夕第8章 來到這個世界是我的選擇第121章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2第30章 參禪開悟3第82章 人生之旅的目的第12章 操縱也可以這麼美2第28章 如法求財第90章 廢物是放錯地方的寶貝第59章 陰陽八卦第19章 擺脫受害者身份第71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第33章 沒有觀察者的觀察第30章 參禪開悟3第20章 愛的教育第60章 星光體第48章 負責與允許第25章 除夕第10章 教育就是解放心靈學會愛第9章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第81章 愛是內在的花開第11章 謙卑的修行第26章 別讓別人的言行綁架了你3第40章 虛與實
第54章 成長空洞第9章 笑看風雲淡 坐對雲起時第24章 哲學天才尼采第6章 對生與死的思考第104章 當你感覺被人控制的時候第84章 發現內在的力量第5章 佛陀5第46章 有一種女人嫁給誰都幸福第23章 幸福無需外求第101章 佛眼看愛情第97章 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第75章 心靈環保2第10章 渡3第26章 夢靈解讀吸引力法則第53章 化解前世的恩怨情仇2第92章 允許孩子適當表達憤怒第5章 林松解讀《西遊記》1第29章 財由心收3第53章 與身體講和第二 卷大隱隱於市前言第99章 當下,即爲美好第28章 謀劃人生從自己的興趣開始(2)第9章 神性的使者第54章 成長空洞第73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3第14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第8章 終歸大海作波濤第10章 世間所有相遇 都是久別重逢第27章 財由心收1第70章 慈悲喜捨(3)第89章 食以知心地第2章 可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第20章 真相第65章 佛教與科學2第3章 夢魘1第52章 生命的解藥第19章 擺脫受害者身份第39章 智慧生存,柔軟存活第2章 悟後纔是真修第97章 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第1章 迴歸自性的圓滿第66章 命運掌控在誰的手裡第20章 用自性之光照亮自己第10章 星雲第123章 成熟第102章 重生訓練之接納父母第30章 看清你的婚姻模式第25章 不再評判第57章 明心見性第42章 當依戀型人格遇上孤獨型人格第25章 不再評判第70章 找回自我第2章 愛的語言2第32章 理智與情感第35章 你所尋求的一切皆在你自己身上第92章 簡快心理療法第7章 牌坊林的秘密3第25章 換個角度看問題第68章 慈悲喜捨(1)第29章 被接納的喜悅第11章 操縱也可以這麼美第35章 布財陣2第109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1)第18章 清除幼年傷痛的種子第44章 給孩子正能量第63章 放下、尊重和接納第56章 附體現象探秘2第23章 我心深處第2章 可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第4章 活着到底爲了什麼(2)第20章 真相第22章 積極應對混亂時刻第31章 天真的心第17章 輪迴1第50章 “定家神針”第48章 負責與允許第19章 愛與自由是所有問題的答案第25章 除夕第8章 來到這個世界是我的選擇第121章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2第30章 參禪開悟3第82章 人生之旅的目的第12章 操縱也可以這麼美2第28章 如法求財第90章 廢物是放錯地方的寶貝第59章 陰陽八卦第19章 擺脫受害者身份第71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第33章 沒有觀察者的觀察第30章 參禪開悟3第20章 愛的教育第60章 星光體第48章 負責與允許第25章 除夕第10章 教育就是解放心靈學會愛第9章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第81章 愛是內在的花開第11章 謙卑的修行第26章 別讓別人的言行綁架了你3第40章 虛與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