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心淨國土淨1

空淨法師靈示:心淨國土淨。這個道理在有些人看來,可能比較淺顯,只理解爲真善美可以改善外在的環境。但若以大乘佛教、尤其是密乘的觀點解釋,那就相當甚深了。

比如說香港中文大學,後面依山、前面傍海,被譽爲全亞洲最美麗的大學校園之一,這是怎麼來的呢?是師生們共同的福業所感。假如你們往昔沒有積過善因,就不可能現前這樣的環境,像最近非洲在鬧災荒,1100多萬人面臨着飢餓的威脅,從電視中也可以看到,好多人的生活就像餓鬼一樣,非常可憐,這也是他們的共業所致。

那麼,業力又跟什麼有關呢?跟我們的心息息相關。佛陀在《華嚴經》中說:“衆生心淨故,得見清淨剎。”世間上的萬事萬物,實際上都是自心的顯現。在凡夫人的眼裡,這個世界粗糙不堪、凹凸不平;但在一地菩薩看來,由於斷除了遍計我執,所見何物皆無不淨;到了八地以上,看到的會更爲清淨。關於這方面的道理,藏傳佛教《大幻化網》中有深刻的剖析。若想真正通達,大家必須要花一定的時間。

大概在99年前,藏地有位非常偉大的學者,叫麥彭仁波切,他所造的《大幻化網光明藏論》中,就以顯宗和密宗的觀點,闡述了“心淨國土淨”的道理。十多年前,我也給部分知識分子講過一遍,在講的過程中我深有體會,感到“心淨”真的是“國土淨”。這一點,只有將大乘佛法的甚深理論,與實修相結合纔會明白。當然,我並不是說自己有什麼境界,只是想告訴你們,藏傳佛教中確實有許多精髓,值得各位去借鑑、去學習。

昨天。學愚教授也講了,他以前在日本、在哈佛大學,看到許多專門研究藏傳佛教的機構,不少教授、博士長期致力於此。從見解上、修行上探索藏傳佛教的奧義。像這次來自英國的尼格教授,就對藏傳佛教非常感興趣,他本人是學薩迦派的,對很多道理講得相當明白。尤其令我吃驚的是,他竟然能用流利的藏語跟我交流。作爲一個英國人,對藏語的造詣達到這種程度,是相當不容易的。由此可見,如今很多學者對藏傳佛教的研究,已不滿足於僅僅只看幾本書了。

藏傳佛教爲什麼能吸引這麼多人呢?關鍵在於它的邏輯性非常強,修行次第十分明瞭。再加上傳承上師的竅訣、未經中斷的清淨傳承等,許多方面散發着獨特的魅力,被當今學者譽爲世界文化的寶庫。包括漢地許多大學的教授、研究生、博士生,近年來也都在研究藏傳佛教的因明、中觀、大圓滿等。而且值得慶幸的是,青藏高原因爲自然條件所限。無形中起到了保護文化的作用,這也是衆生的一種福分,如此給全世界帶來的利益無法估量。

或許個別人認爲,藏傳佛教的教義,只不過是灌頂、開光、灑淨、加持、放生這麼簡單,實際上並非如此。假如你真想了解藏傳佛教,就一定要進入藏地的佛學院。或者有規範管理、系統學習的道場,這樣才能明白它在教義方面的嚴密性。

那麼,灌頂、加持是不是藏傳佛教呢?是它的一種形式,但並不是它的精髓。所謂的佛教,正如偉大的世親論師在《俱舍論》中所說,唯一就是教法與證法[2]。不僅藏傳佛教是這樣。漢傳佛教也是如此。

現在許多佛教徒,只執著於佛教的表面形式,儘管自己皈依多年,卻並不瞭解佛教的教義。包括研究佛教的一些知識分子,像這幾天參加研討會的二十多位大學生。有些只知道佛教的幾個公案、理論上的一點皮毛,卻並沒有深入佛教的核心。其實,要想通達佛教的教義,不能只看一些資料就夠了,而要像前輩高僧大德那樣,通過長期的學習、研究、辯論、實地修持,才能真正獲得。

尤其像“心淨國土淨”這樣的道理,大家一定要潛心研究才能通達。它不僅在藏傳佛教中反覆提及,而且漢傳佛教的《維摩詰經?佛國品》中也講到過:舍利子曾認爲釋迦牟尼佛的剎土不清淨,是個具五濁煩惱的世界。但從東方剎土來的螺髻梵王說:“在我的眼中,釋迦牟尼佛的剎土清淨無垢,宛如自在天宮。”可是舍利子不相信,說自己所見的,全是泥石瓦礫、丘陵坑坎[3]。兩人爭執不下之際,佛陀以腳趾壓地,頓時三千大千世界莊嚴無比、極其清淨,呈現出無量的功德。舍利子見後嘆爲稀有,佛陀告訴他:“我的器情世界本來就是清淨的,只不過你沒有見到而已。”

漢傳佛教的《圓覺經》中,也講過:“衆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爲淨土。”所以,大家若想懂得“心淨國土淨”的道理,必須要學習《維摩詰經》、《圓覺經》這兩部經典。同時,最好再研究一下藏傳佛教的“大幻化網”,以及大圓滿中的“本來清淨”。假如你依靠具有法相的善知識引導,然後去觀察自己的心,就會慢慢體會到,“心淨國土淨”並不只是口頭上說說,而是確實會有不可思議的清淨境界紛然呈現。

心不淨則國土不淨

當然,這個法特別甚深,只用一堂課的時間,肯定無法揭示其中深義。因此,我今天主要給大家講一個要點,那就是:心不清淨的話,國土也不清淨。

爲什麼這樣說呢?打個比方,一個白色的海螺,正常人看來是白色;但在有膽病者的眼中,它卻是黃色;對眼根毀壞的人來說,甚至連黃色也見不到,只能看到漆黑一片。可見,外境的清淨與否,與自己的心有極大關係。

當今時代五濁橫行,人們內心貪嗔癡充滿,所造的惡業簡直無法想象,如此勢必會感召外境的一系列失衡。就算是再美麗的城市、再怡人的海島,以後會變成什麼樣也很難說。美國前副總統戈爾(ld ‘al‘ gore, jr.,1948-),通過多年對全球暖化的研究。曾在一份報告中提醒世人:人類若再這樣無節制地破壞大自然,那麼用不了幾年,許多沿海城市就會被海洋淹沒。這種現象的真實原因,他倒沒有揭示得很清楚。但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4](,Πλ?twν,約前427-前347),在描述大西洲(亞特蘭蒂斯)這個神奇國度的毀滅時,卻講得非常明白。

他在兩篇著名的對話著作——《克里齊》和《齊麥裡》中,詳細記述了大西洲的存在。他說如今的大西洋那裡,在一萬多年前,有一片美麗富饒、高度發達的陸地,即大西洲。那裡氣候溫和,森林茂密。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安居樂業,是一塊得天獨厚的樂土。當地人信仰海神,將其視爲至高無上的主宰,時時加以供奉。後來。大西洲的人們開始腐化,邪惡代替了聖潔,貪財愛富、窮奢極欲代替了天生的美德。此舉觸怒了海神,降下滅頂之災,在一次特大的地震和洪水中,整個大西洲僅於一日一夜便沉淪海底,消失於滾滾的波濤之中……

對於柏拉圖筆下的大西洲。有人認爲是天方夜譚,有人卻對此深信不疑,只是苦於沒有找到確鑿的證據。幾個世紀以來,衆多考古學家試圖證明它的存在,但都紛紛無功而返。直至2009年2月,英國媒體對外宣佈:英國航空工程師巴姆福德。通過“谷歌海洋”軟件查看三維海牀地圖時,震驚地發現在大西洋海底,竟有一塊貌似城市遺址的海牀。這一驚人發現,讓全世界的考古學家興奮不已,假如它真是一處城市遺址。那很可能就是傳說中沉入海底的大西洲。

當然,我今天講這個,並不是想說明它的存在,而是想告訴大家,衆生造的業若日益嚴重,那麼世界總有一天會趨向滅亡。像古羅馬帝國,早期的人們崇尚純樸、高尚,然而,隨着它的經濟勢力不斷強大,世風日壞,崇尚奢華、狂歡縱慾的現象到處可見。最終,道德精神的沒落,成了古羅馬帝國走向衰亡的起點。

諸如此類的事例,古往今來數不勝數,理應引起人們的反思。倘若再繼續這樣下去,遲早有一天,我們“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人間仙境,會變成“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淒涼寫照。對此,每個人務必要重視!

當前人類面臨的兩大問題

最近召開的學術研討會,探討了心靈環保與生態環保,這二者歸根結底,其實都與人們行持善法、斷除惡業有直接關係。倘若沒有從這方面着手,那表面上喊了多少口號,也不一定能起到真實作用。

而若想行持善法、斷除惡業,最根本應當注意兩件事情。是什麼呢?一是大多數人不承認前世後世;二是人們殺生非常嚴重。這兩點是當前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

1、不知道前世後世存在

如今許多人對前世後世茫然無知,這是相當遺憾的。昨天我坐在輪船上,途經香港科技大學時,很多人給我介紹這所大學如何先進。從遠處望去,它的建築就像中文大學一樣壯觀,但我當時冒出來一個念頭:“它裡面培養的人才再好,但大多數若不承認前世後世,那還算得上先進嗎?”當然,我對科技大學沒有任何敵意,只是自然產生的一種分別念。

不僅僅是科技大學,包括我們中文大學,乃至全世界任何一所高校,都是如此。許多大學剛一進校門,見到學生們來來往往、談笑風生,感覺非常不錯。但若深入瞭解這些人的內心世界,悲憫之心就會油然而生。爲什麼呢?因爲前世後世明明存在,他們卻根本不承認,盲目以爲人只有短短一世,這種人生觀特別膚淺。有了這樣的人生觀,就不會有正確的價值觀。許多人覺得既然自己只能活幾十年,那人生的價值就在於享樂,於是絞盡腦汁地追求金錢,認爲有了錢就有了幸福,這一點實在大錯特錯。不管你是什麼學者、教授,假如有了這樣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按理來講,人類的智商超過動物,但你若連自己有前世後世都不知道,甚至有些佛教徒也心存懷疑,這輩子只爲了衣食而奔波忙碌,那就跟動物沒什麼差別了。現在很多人之所以做事不擇手段,說到底就是因爲不相信有來世。假如真的相信這一點,許多惡業自然就不敢造了,就如同明明知道是毒藥,自己再渴也不敢喝。爲什麼呢?因爲造了惡業以後,下一輩子肯定要受苦。

如今很多人因爲環境、教育的影響,對來世的存在抱有懷疑,甚至根本不信,這一點,希望大家一定要去研究。其實這並不是很深,不像明心見性或證悟遠離四邊八戲的空性那麼難,只要藉助於法稱論師的因明推理,我們就可以通達它。我曾翻譯過藏地一位大德所寫的《前世今生論》,裡面就講了很多這方面的道理,將佛教的論證與現代科學結合起來,完全可以建立前世後世的存在。

記得在2009年,美國也播報了一則輪迴轉世的案例:一個叫詹姆斯的美國小男孩,自稱前世是二戰海軍飛行員,當年死於自己的飛機被日軍擊中。這個男孩從小隻喜歡飛機玩具,對飛機結構有着驚人的瞭解,而且經常做些墜機噩夢。他能很詳細地敘述自己的前世及死亡過程,有個二戰老兵也證實了他的描述。後來,他還找到了前世的姐姐——90歲的安妮,二人一見如故,安妮確信他就是弟弟的轉世。據說美國好萊塢導演準備將這個故事,拍成一部電影。如果真能拍得很好,相信會有不少人因此而受益,重新考慮來世是否存在。

第6章 對生與死的思考第26章 處理情緒之痛2第14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第27章 神秘電話第5章 活在當下2第12章 幸福之旅3第101章 佛眼看愛情第4章 活在當下第24章 撞客第103章 外面沒有別人第38章 宇宙也只是幻像第2章 何處不是水雲間第26章 擁抱陰影2第79章 心淨國土淨1第2章 佛陀2第15章 短暫的美容顧問生涯第34章 合一 創造性的能量的來源第7章 我的指導靈第93章 皇家舞者第2章 悟後纔是真修第124章 智慧母親的修煉第4章 心想事成的能力第80章 心淨國土淨2第91章 讓教育離人更近點,離功利更遠點第31章 新年大聚會第30章 參禪開悟3第8章 終歸大海作波濤第85章 人生就是在地球上旅遊第10章 這一世的人生劇本第44章 破除受害者模式第68章 選擇1第124章 智慧母親的修煉第13章 佛經與外星人1第18章 改變是毫不費力的第6章 牌坊林的秘密2第17章 絕不能讓枯燥進入課堂第3章 夢魘1第15章 幸福之旅6第80章 對生命保持覺知第15章 短暫的美容顧問生涯第13章 一位求助者的難言之隱第10章 在關係中修煉靈力第33章 兒子不想要獎勵第7章 親子教育宣講團第2章 職業倦怠第14章 幸福之旅5第2章 佛陀2第123章 成熟第60章 多維度覺察自己第5章 萬物本爲一體第30章 克里希那穆提第28章 菩提果第79章 心淨國土淨1第16章 領受自然的恩典第32章 理智與情感第83章 顯化的法則第9章 渡2第97章 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第74章 世間八法1第10章 渡3第23章 接納疼痛第98章 允許孩子愛你第124章 智慧母親的修煉第48章 做覺醒父母第50章 我們到底從哪裡來第21章 輪迴5第12章 幸福之旅3第26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14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第92章 允許孩子適當表達憤怒第65章 佛教與科學2第8章 迴歸自性之旅1第4章 這些孩子怎麼了第9章 渡2第12章 靈心療法第9章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第15章 幸福之旅6第106章 與潛意識溝通的冥想第61章 煩惱即菩提第59章 吸引高靈第19章 靜心打開喜樂之門第51章 女孩,請好好愛自己第109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1)第14章 療愈之路第64章 佛教與科學第16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3第26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79章 心淨國土淨1第63章 做禪意父母第4章 佛陀4第76章 非言語治療與後現代心理學第4章 誰是傷我最深的人第75章 心靈環保2第25章 他心通第7章 我的指導靈第52章 化解前世的恩怨情仇第88章 切換自卑第6章 佛陀6第43章 學心理的人怎麼養育孩子
第6章 對生與死的思考第26章 處理情緒之痛2第14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第27章 神秘電話第5章 活在當下2第12章 幸福之旅3第101章 佛眼看愛情第4章 活在當下第24章 撞客第103章 外面沒有別人第38章 宇宙也只是幻像第2章 何處不是水雲間第26章 擁抱陰影2第79章 心淨國土淨1第2章 佛陀2第15章 短暫的美容顧問生涯第34章 合一 創造性的能量的來源第7章 我的指導靈第93章 皇家舞者第2章 悟後纔是真修第124章 智慧母親的修煉第4章 心想事成的能力第80章 心淨國土淨2第91章 讓教育離人更近點,離功利更遠點第31章 新年大聚會第30章 參禪開悟3第8章 終歸大海作波濤第85章 人生就是在地球上旅遊第10章 這一世的人生劇本第44章 破除受害者模式第68章 選擇1第124章 智慧母親的修煉第13章 佛經與外星人1第18章 改變是毫不費力的第6章 牌坊林的秘密2第17章 絕不能讓枯燥進入課堂第3章 夢魘1第15章 幸福之旅6第80章 對生命保持覺知第15章 短暫的美容顧問生涯第13章 一位求助者的難言之隱第10章 在關係中修煉靈力第33章 兒子不想要獎勵第7章 親子教育宣講團第2章 職業倦怠第14章 幸福之旅5第2章 佛陀2第123章 成熟第60章 多維度覺察自己第5章 萬物本爲一體第30章 克里希那穆提第28章 菩提果第79章 心淨國土淨1第16章 領受自然的恩典第32章 理智與情感第83章 顯化的法則第9章 渡2第97章 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第74章 世間八法1第10章 渡3第23章 接納疼痛第98章 允許孩子愛你第124章 智慧母親的修煉第48章 做覺醒父母第50章 我們到底從哪裡來第21章 輪迴5第12章 幸福之旅3第26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14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第92章 允許孩子適當表達憤怒第65章 佛教與科學2第8章 迴歸自性之旅1第4章 這些孩子怎麼了第9章 渡2第12章 靈心療法第9章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第15章 幸福之旅6第106章 與潛意識溝通的冥想第61章 煩惱即菩提第59章 吸引高靈第19章 靜心打開喜樂之門第51章 女孩,請好好愛自己第109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1)第14章 療愈之路第64章 佛教與科學第16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3第26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79章 心淨國土淨1第63章 做禪意父母第4章 佛陀4第76章 非言語治療與後現代心理學第4章 誰是傷我最深的人第75章 心靈環保2第25章 他心通第7章 我的指導靈第52章 化解前世的恩怨情仇第88章 切換自卑第6章 佛陀6第43章 學心理的人怎麼養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