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一章 佔地

“生命必有一死”的鐵律,很快會被顛覆,這一預期足以帶給人類起碼的信心。

客觀世界的運行規則,永不改變,但人類的認識卻會不斷進步,或許有朝一日,就連“熱力學第二定律”這樣的真理,

都可能被更宏觀的定律所取代。

到那時,人類,或許才能更有把握的宣稱,“自己已戰勝了死亡”。

但不管怎樣,那終究是遙遠的未來,眼下,在“混沌”地下城裡參觀,方然更關注的還是眼前,這座剛動工沒幾年,預計還要至少十年才能大致建成的龐然大物,究竟是否能滿足人類的意識棲居之需要。

“混沌”的地位,一望可知,再怎樣強調也不爲過。

除附近要塞裡的激光炮,再者,選址時避開地質災害活躍帶,地下城本身的結構也完全以應對“滅世級”災難來設計,爲此而不惜代價。

安全等級越高,單位面積的建築施工成本,自然也越大。

一座意識模擬器,承載區區一個人的意識,這樣的東西,在1502年時還佔地四百平方米,體積大約八千立方,加上所需的供電、管理、維護等支持系統,只有更龐大,用這種東西來讓兩千多萬民衆長生,恐怕一點也不現實。

而今,經過十幾年的科技研發,呈現在阿達民眼前的“意識模擬器”,則是以承載兩千六百萬個體意識爲遠景目標,初期容量也在1,000,000以上的龐大系統。

承載一個人的意識,或者說,等效爲人類自我意識的運行,這樣的計算機系統應該配置多少算力,舊時代的學術界很有分歧,但現在,這已不成其爲一個問題,現有的“意識模擬器”全都是模擬式並行架構,沒什麼“算力”可言。

十幾年的時間,在這期間,人類文明的科技水平,其實沒有一個飛躍性的提升,意識模擬器的體積、功耗乃至可維護性之提升,主要還是優化的結果。

用微電子系統去模擬人腦,要想在現階段,做到與人腦體積大致相仿,

還完全是一種奢望。

取而代之的,則是體積在二十立方米左右,重量約五十噸的模塊,每一個這樣的模塊,大約包含十萬億個模擬式神經連接,根據前期實驗,承載一個典型人類之意識的冗餘度約100%,白大褂們認爲這已經足夠。

人的自我意識,不同個體,視經歷、思維、能力乃至記憶的不同,必定有所區別,佔用的模擬空間肯定也大小不一。

但是,這種差別,主要體現在記憶與思維的組織、而非意識活動的規模之上。

一個很典型的證據,是人的大腦,不論聰明還是愚蠢,完全失憶、還是博聞強記,本身的體積差異都很小。

不同個體的腦組織體積差異,事實上,也和智商、記憶力等指標,沒有什麼相關度,這要麼說明人腦有極大的冗餘度,要麼說明這些特質,都與意識活動的基礎——神經元數量關係不大,後者纔是正確的解釋。

至於說,舊時代一度流傳的“人腦只開發了百分之一,愛因斯坦也不過開發到百分之三”之類謬論,

方然則根本懶得駁斥。

自然演化,正如歷史上所表現的那樣,是一種極端“懶惰”的東西。

除非確有必要,意思是,某種特質對物種的延續、繁衍有明確的好處,否則任何令人驚歎的基因突變,都不會被殘酷的自然選擇保留下來。

譬如人類的智力,硬件基礎,顯然是腦組織,而一塊像人腦這樣大的神經組織,消耗的氧與能量甚至高於同體積的肌肉,耗費如此巨大能量,卻只爲接近10000%的冗餘度備份,這種演化策略在自然界基本等同於自戕,

根本就是不現實的。

所以,新時代的研究者們,可以很有把握的認爲,人腦這樣的體積、重量與功耗,就是生命形態承載自我意識所需的“最小規模”。

而人類的仿造品,“意識模擬器”,一開始顯然達不到這樣的精密度,二十立方米、五十噸的指標也還湊合,ASA告訴行走中的阿達民,這樣算來,“混沌”地下城的意識中樞,佔用空間會在兩立方公里左右。

兩立方公里,聽起來似乎不大,換算成常見建築的建築面積,則高達四十萬平方米。

這還只是“意識模擬器”的核心部分,加上供電、維護、對外接口等模塊,一整套體系所佔的建築面積飆升近百倍,達到三千五百萬平方米左右。

35,000,000平方米,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對蓋亞淨土而言,倒也不是多麼沉重的負擔。

但是,倘若一切都以高標準來設計、建造與運行,三千多萬平米的“混沌”地下城,則是施工量空前龐大的超級工程。

“混沌”地下城,可以想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持續運行,從無間斷。

這樣的關鍵建築羣,哪怕在人類發動“第五次蓋亞大戰”時,都不能終止運行,換句話講,這座地下城的建築標準,與GMC前期開工的幾座試驗城市一樣,

都必須以“隔絕任何微生物”爲準繩。

一邊施工,一邊隔絕微生物,工程量陡然提升了許多倍,忙碌的施工現場,方然在“秋分”地下城也見到過,只不過這裡的工作面,更加寬闊,畢竟不是在做實驗,而是建造實打實的蓋亞文明核心設施。

以“隔絕微生物”的標準,建造“混沌”,並不是一種必須,在第五次蓋亞大戰中,一道清理這裡的微生物也無不可,卻會平添許多變數。

對這種風險,阿達民並不願意承擔,相信蓋亞淨土的民衆也是一樣。

地下城的建設,如火如荼,另一邊,老邁民衆的意識遷移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準備中。

“意識遷移”,在1516年的今天,基本上已可以視爲一種很靠譜的操作,只要不計成本,花上十八到二十四個月的時間,一個人的自我意識,就可以借“腦外連”技術轉移到意識模擬器上。

在這一過程中,時間越長,操作規程越達標,遷移者的記憶保存的越完整。

第七七八章 語言第八一四章 生產第三五三章 戰鬥第一二九章 徑庭第五九七章 秉性第七八一章 火箭第八三一章 共享第三四四章 戰火第四二七章 規則第十八章 社工第八一八章 傳送第五十二章 導師第一〇八章 困難第四五九章 漸凍第三六九章 等效第七六四章 遙遠第七五八章 工程第五〇〇章 陰雲第六九二章 同類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三十一章 謹慎第一七二章 意義第六五一章 要戰第七〇五章 箴言第一〇二章 猜想第四五二章 地緣第一五七章 協議第二一八章 郊外第三九六章 爭奪第六章 渺茫第五九九章 逝去第七十九章 復生第四十四章 堅守第七一八章 分辨第六二二章 機車第三二四章 國際第六〇八章 天機第一七五章 回顧第七七七章 考覈第八五一章 破解第十一章 中學第六〇八章 天機第三十三章 大學第二三九章 辯論第八六三章 夜空第七〇三章 迴音第二六九章 業務第四六七章 生態第六六五章 耗散第一一〇章 自理第三七一章 羅斯第七二九章 過去第二〇七章 困難第二三八章 山雨第七八二章 基地第一五九章 假扮第五五三章 氧分第八五六章 坦然第六〇五章 過度第五七九章 激進第五一〇章 盤古第一八五章 利益第二八二章 醫療第九〇〇章 光子第六二二章 機車第二二二章 職級第一一二章 手段第六〇二章 機降第八一六章 貨櫃第五十二章 導師第二一六章 手套第四〇四章 肉食第六三四章 疑慮第一〇二章 猜想第九六三章 近況第三十七章 告誡第三二一章 亂鬥第二一六章 手套第六八四章 安詳第六八九章 蚩尤第三三四章 辦法第一〇九章 效率第六〇〇章 飄揚第八五三章 現實第十八章 社工第三一四章 管制第七六九章 混沌第五七三章 伊甸第二四三章 西蒙第一九八章 逆轉第二四一章 歷史第四十七章 集權第四一一章 出局第六八五章 嘶吼第三〇三章 眼界第一九六章 應聘第三四二章 束棒第八六七章 緊張第五二五章 旗幟第三一七章 埋葬
第七七八章 語言第八一四章 生產第三五三章 戰鬥第一二九章 徑庭第五九七章 秉性第七八一章 火箭第八三一章 共享第三四四章 戰火第四二七章 規則第十八章 社工第八一八章 傳送第五十二章 導師第一〇八章 困難第四五九章 漸凍第三六九章 等效第七六四章 遙遠第七五八章 工程第五〇〇章 陰雲第六九二章 同類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三十一章 謹慎第一七二章 意義第六五一章 要戰第七〇五章 箴言第一〇二章 猜想第四五二章 地緣第一五七章 協議第二一八章 郊外第三九六章 爭奪第六章 渺茫第五九九章 逝去第七十九章 復生第四十四章 堅守第七一八章 分辨第六二二章 機車第三二四章 國際第六〇八章 天機第一七五章 回顧第七七七章 考覈第八五一章 破解第十一章 中學第六〇八章 天機第三十三章 大學第二三九章 辯論第八六三章 夜空第七〇三章 迴音第二六九章 業務第四六七章 生態第六六五章 耗散第一一〇章 自理第三七一章 羅斯第七二九章 過去第二〇七章 困難第二三八章 山雨第七八二章 基地第一五九章 假扮第五五三章 氧分第八五六章 坦然第六〇五章 過度第五七九章 激進第五一〇章 盤古第一八五章 利益第二八二章 醫療第九〇〇章 光子第六二二章 機車第二二二章 職級第一一二章 手段第六〇二章 機降第八一六章 貨櫃第五十二章 導師第二一六章 手套第四〇四章 肉食第六三四章 疑慮第一〇二章 猜想第九六三章 近況第三十七章 告誡第三二一章 亂鬥第二一六章 手套第六八四章 安詳第六八九章 蚩尤第三三四章 辦法第一〇九章 效率第六〇〇章 飄揚第八五三章 現實第十八章 社工第三一四章 管制第七六九章 混沌第五七三章 伊甸第二四三章 西蒙第一九八章 逆轉第二四一章 歷史第四十七章 集權第四一一章 出局第六八五章 嘶吼第三〇三章 眼界第一九六章 應聘第三四二章 束棒第八六七章 緊張第五二五章 旗幟第三一七章 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