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 變策

延津方向,出現了一個變數.大魏燕王,曹宇。

曹宇是曹操的兒子,論輩分,他是曹叡的叔叔。

但是吧,曹宇其實年紀跟曹叡差不多大,在曹叡年幼的時候,兩個人經常在一起玩耍,學習,兩人算是幼時的玩伴,關係一直不錯。

也因此,在大魏宗室將領凋零的時候,曹叡不惜冒着風險也要徵召曹宇入朝,給他兵權,讓他領兵出征。

其實曹叡這麼做,是冒着不小的風險的。

畢竟曹宇是正兒八經的大魏太祖武皇帝之子,血脈上可比什麼曹真,曹休之輩要近的多。

曹叡把大魏禁軍三萬人交給曹宇,要是曹宇本人有野心,或者有心人挑撥的話恐怕不等曹宇離開鄴城,就會爆發出一場兵變逼宮。

但曹叡還是這麼做了,原因很簡單,曹叡相信曹宇。

而曹宇呢,也沒有辜負曹叡的這份信任。

其實曹宇的能力並不強,作爲曹操在平定北方後出生的兒子,曹宇並沒有被曹操親自培養,也沒有跟隨過曹操上戰場.那時候已經沒有這個必要了,曹丕已經是魏王世子了。

所以啊,曹宇其實過的,就是一個閒散王爺的生活。

但是呢,曹宇這個的性格脾氣還不錯,他比較低調,而且爲人謙遜,願意聽從人言當他的監軍,同時也是燕王國相的杜恕提醒他“兵貴神速”的時候,他立刻謙虛的接納了這個建議。

而說起杜恕這個人吧.說實話,杜恕雖然政績也不錯,但在歷史上確實不算有名,起碼跟他的老爹和兒子沒法比。

沒辦法,誰讓他老爹叫杜畿,是文帝時期的尚書僕射,甚至一度主持朝政,而他兒子叫杜預.滅吳主帥之一,有史以來第一個同時進入文武廟的大才。

但,這並不代表杜恕沒有能力.能教出杜預這種文武全才的兒子,杜恕不可能一點軍略都不懂。

如今的兗州局勢非常的危急,而最危急的地方,毫無疑問就是酸棗到孟津一線.這地方就是曹魏大軍的生命線,是絕對不容有失的。

因此,當曹宇接受曹叡的任命,以前將軍的身份統帥三萬禁軍去支援兗州的時候,杜恕就立刻向曹宇建議,先一步甄選五千士卒出發,馳援延津,剩下的士卒,由自己率領緩步跟上。

而曹宇也欣然的聽從了自己國相的建議。

就這樣,曹宇率領五千大魏禁軍的先鋒部隊,一路急行,搶渡黃河,在最關鍵的時刻,馳援進入了延津渡口,幫已經守得岌岌可危的蔣濟穩住了防線。

這真的是出人意料的一支援軍.不僅出乎了郭淮的預料,也出乎了姜維的預料。

姜維還以爲,至少還要有五天左右的時間,曹魏的援軍纔會抵達沒想到居然來的這麼快。

而郭淮呢,這會兒倒是沒有什麼其他的想法,只是覺得天佑大魏,大魏宗室終究還是後繼有人的,這個曹宇,光從這次急速馳援來看,軍略方面的造詣應該不差。

郭淮算是暫時放心了。

只要延津保住了,那麼郭淮就可以繼續縮在酸棗不出,跟魏延這麼幹耗着等到大魏的後續援軍盡數渡河來援後,這裡的局勢就會變得豁然開朗了。

可姜維這邊,隨着曹宇率領的援兵抵達延津後,也下令暫時停止進攻,開始思考對策。

姜維並不知道魏軍的援兵到了多少,但從延津防守兵力的增加數量來看,至少有五千人而且,隨着這批援軍的到來,後續援軍肯定也會陸續到來的。

短時間內,是不可能攻克延津渡口了。

爲此,姜維經過一番思考過後,做出了決斷。

首先,姜維分兵一萬,由麾下偏將閻芝率領,返回酸棗,跟魏延匯合。

其次,姜維向濮陽方向求援,希望文欽能在保證濮陽安全的情況下,領兵過來助戰。

而姜維的計劃,說白了,其實還是魏延的那一套——圍點打援。

只不過,魏延的圍點打援,圍的是延津,打的酸棗的援軍,而現在姜維做出的改變,圍的是酸棗,打的,卻是延津的援軍。

姜維預判,隨着延津的魏軍兵力增多,必然要想辦法重新溝通酸棗和延津之間的聯繫,保證這條通道的暢通.這樣的話,延津的魏軍,必然會選擇主動出擊。而姜維要做的,就是在這裡堵住魏軍的出兵路線,讓魏軍無法全力出擊,去配合酸棗的郭淮前後夾擊魏延所部。

而分兵給魏延,讓魏延兵力增加到兩萬人以上,圍攻酸棗,又會迫使延津的魏軍必須想辦法突破姜維的攔截,前往酸棗穩定局勢。

這種兩難的情況下,要麼魏軍集中兵力跟姜維野戰,先擊破姜維所部,然後再南下酸棗,要麼,就是分兵出擊,一部分人纏住姜維所部,另一部分人領兵去支援酸棗。

在姜維看來,魏軍選擇第二種的可能性,會高於第一種。

即使姜維分兵一萬給魏延,自己手裡還有八九千的兵力,再加上文欽及時來援,依然能保證可用士卒在一萬人以上。

以自己的指揮能力和謀略,以大漢禁軍的戰鬥力,如果不求大勝,只求牽制的話,牽制兩到三倍的敵人,姜維還是有信心能做到的。

因此,曹魏方面,只要在延津沒有聚集三萬以上的兵力,是無法突破自己的攔截,去支援酸棗的。

所以,對延津守將而言,最經濟實惠的方式,就是同樣派人牽制住自己,然後分兵去支援酸棗。

而既然是分兵去支援酸棗,兵力必然不會太多,最多也就是萬把人左右.魏延手裡有兩萬餘士卒,在野戰中伏擊一萬魏軍的援軍,把握還是比較大的。

這樣,新一輪的圍點打援,就有了操作的空間。

而只要在這樣的圍點打援之下,消耗掉一部分魏軍的兵力.往好了想,可以重新獲取戰場優勢,進而對延津和酸棗分而取之。往壞了想,至少也能維持住現在的戰略平衡,持續給兗州的司馬懿的後路製造壓力。

這就是姜維現在能想到的,最好的應變辦法。

而隨着姜維開始應變,漢軍的兵力調整也在順利的進行中。

曹魏這邊,第一個發現情況不對的,當然是延津渡口的蔣濟.自家正面的敵人突然減少了一半,蔣濟怎麼可能察覺不到。

而已蔣濟的戰略思維,再加上姜維分兵去的方向,略加思考一下,蔣濟大概就猜到了姜維在想什麼。

這個時候,其實是蔣濟最好的破局時刻趁着姜維分兵以後的兵力空虛期,主動出擊,一舉擊破姜維,那麼整個戰局就徹底反轉了。

可問題是,蔣濟做不到。

曹宇只帶了五千士卒過來,即使加上延津渡口剩下的守軍,總兵力也跟姜維差不多貿然出擊,以蜀賊之前表現出的戰鬥力,好像沒什麼勝算。

因此,蔣濟只能是按捺住性子,耐心的等待,等到杜恕率領的剩餘禁軍能儘快趕到。

很顯然,蔣濟還是對大漢禁軍的戰鬥力沒有直觀的認知,在他看來,同等兵力下,大魏的士卒確實幹不過蜀賊,但只要兵力夠多,堆也能堆死姜維。

所以啊,當三天後,杜恕率領的剩餘兩萬五千士卒抵達延津渡口後,蔣濟立刻獻計,希望曹宇親自領兵出戰,擊破當面之敵。

曹宇再次欣然採納沒辦法啊,曹宇真的不懂這些,但既然是蔣濟的建議,自家國相杜恕也表達了認可,那自己照着做,應該還是沒有問題的。

這仨湊一塊,只看到了自家兵力是城外蜀賊的三倍多這一個優勢,壓根沒想過,這三個人中,就沒有一個人,是擅長軍陣指揮的存在。

或者說,蔣濟想到了,但蔣濟也沒太當回事而已。

三倍以上的兵力,就算自己這方指揮差一點,用兵力懟也能懟死對面的.這就是蔣濟最現實的想法。

然後吧,曹宇就正式領兵三萬出戰,自己領一萬士卒坐守中軍,左軍一萬士卒交給了蔣濟指揮,右軍一萬士卒交給了杜恕指揮。

而姜維這邊.姜維看着這個佈陣就有點想笑。

這都是什麼軍陣白癡,居然擺出這樣的陣型出戰?!

看來,事情比自己想象的,要容易的多了!!!

第161章 出門在外皆不易第478章 爭論第16章 豆腐的作用第115章 察覺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652章 雪橇第9章 寇封第221章 直百錢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1071章 重整第27章 論將第77章 練兵衝突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547章 逃命第1027章 一箭第143章 龐統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1183章 司馬出山第942章 守關第417章 出城作戰第909章 談崩第1035章 攪混水第912章 圍點打援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643章 名將隕落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第970章 御駕親征第343章 調整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572章 破寨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13章 吹牛第866章 諸葛出征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704章 挑明第850章 潼關之戰(五)第818章 涼州騎兵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911章 過江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1107章 調整應對第389章 替代戰略第859章 潼關之戰(十四)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698章 坦白第113章 進軍陸口第314章 騎兵突襲第203章 草率的漢中攻擊戰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1095章 五伐中原第239章 巴東郡保衛戰(三)第1192章 中計了第636章 將軍成長中第314章 騎兵突襲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423章 鏖戰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486章 衆議第1070章 和談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580章 接應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118章 苦肉計第345章 周瑜出馬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1177章 決斷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254章 冠禮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631章 單挑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174章 又回來了第421章 張飛的遭遇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380章 南中規劃第713章 地獄笑話第253章 嶽麓山的由來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1166章 戰略制定第599章 突破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372章 密謀第945章 撤軍第781章 右扶風
第161章 出門在外皆不易第478章 爭論第16章 豆腐的作用第115章 察覺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652章 雪橇第9章 寇封第221章 直百錢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1071章 重整第27章 論將第77章 練兵衝突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547章 逃命第1027章 一箭第143章 龐統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1183章 司馬出山第942章 守關第417章 出城作戰第909章 談崩第1035章 攪混水第912章 圍點打援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643章 名將隕落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第970章 御駕親征第343章 調整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572章 破寨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13章 吹牛第866章 諸葛出征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704章 挑明第850章 潼關之戰(五)第818章 涼州騎兵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911章 過江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1107章 調整應對第389章 替代戰略第859章 潼關之戰(十四)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698章 坦白第113章 進軍陸口第314章 騎兵突襲第203章 草率的漢中攻擊戰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1095章 五伐中原第239章 巴東郡保衛戰(三)第1192章 中計了第636章 將軍成長中第314章 騎兵突襲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423章 鏖戰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486章 衆議第1070章 和談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580章 接應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118章 苦肉計第345章 周瑜出馬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1177章 決斷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254章 冠禮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631章 單挑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174章 又回來了第421章 張飛的遭遇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380章 南中規劃第713章 地獄笑話第253章 嶽麓山的由來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1166章 戰略制定第599章 突破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372章 密謀第945章 撤軍第781章 右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