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江東密議

第279章 江東密議

雖然在史書上了解到,關羽和潘濬兩人不睦.實際親眼看到了才知道,這哪裡是不睦啊。

真的,兩人沒有打起來,都算是關羽大度,而潘濬事後沒說關羽壞話,也算是潘濬有德了。

潘濬也是,當着面的噴關羽是“莽夫”.反正張溪是不敢的。

好不容易安撫下了關羽,潘濬卻已經氣呼呼的離席而去了。

軍議到了這個地步,基本上就是不了了之了。

隔天,關羽以蕩寇將軍督荊州事的身份,在軍中下達了備戰令,要求廖化和馬良兩人配合,準備輜重糧草鬧得張溪和徐庶趕緊的跑去關羽的府邸,詢問緣由。

以怒興兵,可是兵家大忌啊。

再說了,你二爺好歹是鎮守一方的人了,怎麼還這麼經不住刺激,難不成你現在就要起兵,進攻襄陽不成?!

然後二爺表示,你們小看我關某人了

二爺沒有生氣雖然他還是很討厭潘濬罵他,說起潘濬來都咬牙切齒的,但二爺承認,潘濬說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糧草囤積不易,確實不應該隨意消耗。

但潘濬到底是一方書生,領兵經驗有限,對於曹操這個人,更是缺乏足夠的瞭解。

曹操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用兵最強的主君,就潘濬和王基所說的虛張聲勢,曹操很可能根本不爲所動。

所以,襄陽必須打,而且必須打到曹操覺得疼,否則根本不可能把曹操的軍隊吸引到襄陽來。

二爺相信自己的決策是對的,該聽的諫言也聽了,他不會完全抽調武陵和零陵的守軍,也會在公安留下足夠的守備部隊,只依靠水師和部分陸軍北上,進攻襄陽。

但考慮到潘濬所說的糧草不足的問題,二爺下令提前讓軍中安排糧草輜重,甚至可以通過一些手段,從江東,汝南等地收購糧草,儘快的補足這個糧草不足的問題。

至於這麼做會不會暴露戰略目的開玩笑,荊州攻打襄陽,本來就是佯攻,如果能提前把曹操集團的視線吸引過來,引起曹操向南陽等地集結兵力,那不是好事一件?!

再說了,關羽這麼多年不停的往南陽,汝南等地安插間諜,收買當地豪族,花了這麼多的錢糧.現在不就是需要他們出力的時候了麼。

張溪和徐庶聽完了關羽的講述後,總算是放心了不少。

二爺不是以怒興兵,而是有節奏,有條理的在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佈置,這就可以了。

順便的,張溪和徐庶兩個人也留了下來,跟二爺一起參詳一下在襄陽以北的佈置,看看能不能利用一下這些間諜和地方豪族搞點事情。

至於潘濬,在江陵呆了三天後,聽說關羽已經開始了備戰,長嘆一口氣,決定回零陵去。

而張溪和徐庶,則是在半夜拜訪了驛館,跟潘濬聊了好一會兒,第二天天明前才離開。

因此,潘濬離開江陵的時候,並沒有任何一個人相送,而潘濬也是一臉憤懣,非常不滿的離開了江陵。

據傳言,潘濬離開江陵的時候,對關羽相當的不滿,稱其爲“獨夫”,而對徐庶和張溪,也有怨言,說兩人到底是寒門出身,沒有遠見云云這消息很快就通過了細作,傳到了一些有心人的耳朵裡。

再然後吧就沒啥事兒了。

荊州還是在全面備戰,趁着秋後糧價便宜,在四處的收購糧食,甚至關羽還命令費禕,通過紙張的交易,從孫權那邊搞來了一批糧食.自然孫權也知道了關羽在備戰的事兒。

江東對於關羽備戰的情況,雖然有所擔心,但因爲孫幹出使江東,帶來了劉備的親筆信,知道關羽是衝着北面的曹操去的,倒也不是太在意。

相反,現在孫權比較注重的,是劉備信裡提到的事情。

劉備早晚要打漢中,這個不是秘密,只要是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這只是時間問題。

沒有漢中在北面拱衛,就靠那幾座關隘,是守不住益州的。

所以劉備來信說他要進攻漢中,孫權第一時間就信了。

真正讓孫權琢磨不透的,是劉備邀請他出兵合肥的事兒。

出兵合肥,全據淮南,窺視青徐,對孫權是有利的。

但孫權擔心的是,劉備只是爲了利用自己,讓自己出兵淮南,吸引曹操的注意力,然後他劉備再趁勢進攻漢中。

這樣,劉備倒是可以攻下漢中了,但自己這次進兵淮南,可能又會無功而返。

再者,現在的江東集團內部,除了淮泗集團老臣外,對打回淮南去的興趣,真的不大。

又沒有利益可言。

所以孫權也很猶豫,私下從陸口召回了呂蒙,又叫來了張昭和周瑜,四個人悄悄的開了個碰頭會。

孫權把自己的顧慮一說,臣下三人組就開始了思考、

這種事兒,肯定是周瑜這個資歷最老,地位最高的軍方第一人先發表意見的。

周瑜也是當仁不讓,說道,“劉備雖說不安好心,欲以江東之兵分曹賊之兵,然其所言,也未必無理!若曹賊與劉備爭奪漢中,其兵力必然集中在關中,宛洛一帶,淮南必然兵力不足。上次主公進攻合肥,不過是曹操援兵及時,主公纔不得不退兵,此番若曹操與劉備在漢中,宛洛僵持,確爲我攻取合肥之良機。”

孫權一聽就明白了。

自己既然擔心劉備是利用自己,那就等到劉備和曹操在漢中正式開打,曹操親自領兵去救援漢中的時候再出兵,這樣得到漁翁之利的人,不就變成自己了麼?!

再一個,上次打合肥,屬實是曹操的援兵來的太快,但這次,曹操的軍隊都得去荊北和漢中,哪有功夫來淮南如果他曹操真的有能力三線作戰還能獲勝的話,那孫權就早點死心,徹底歸降曹操算了。

周瑜這麼一說,頓時讓孫權信心滿滿,再次有了進兵合肥的想法。

這時候,有人坐不住了。

本來周瑜說完,應該是主管政務和後勤的老臣張昭發言的,畢竟地位在那兒擺着呢.但呂蒙不幹了。

周瑜的戰略,跟他的戰略是完全相反的。

周瑜雖然沒有明說,但很顯然,是趨向於維持孫劉聯盟的,但呂蒙卻不是啊。

而且在呂蒙看來,周瑜的戰略,有一個致命的缺陷的。

因此,呂蒙眼看着孫權有些意動,當下不顧順序地位,趕緊的開口說道,“主公,不可!”

這話說的,張昭的眉頭都皺起來了,眼帶嫌惡的看着呂蒙到底是大頭兵出身的人,一點規矩和禮儀都不懂的麼?!

可現在呂蒙沒有時間來顧忌張昭的心情,趕緊的對着孫權說道,“此不過是劉備禍水東引之計也。主公跨江進攻淮南,糧草運輸不便,此其一也。淮南之地,守軍不少,又有青徐之兵作爲援護,短期不可下,此其二也。縱使主公佔據淮南,進兵青徐,雖可逞一時意氣,然青徐之地,多爲平原,無險可守,曹軍又慣用騎兵,我等江東之衆,不善陸戰,又無據守之地,得之亦不能守之,此其三也。”

呂蒙一上來,就闡述了自己對出兵淮南,進軍青徐的看法。

簡單來說,就是伱不一定打的下,而且就算打下了,你也守不住,因爲江東士兵的陸戰能力太差了。

只是這話吧,聽得不僅周瑜皺眉,連張昭都皺眉了。

這個算理由麼?!

但呂蒙沒有在意兩人,看着若有所思的孫權,繼續說道,“此番劉備進攻漢中,關羽必然舉荊州之兵作爲響應,如此,這荊州必然空虛。我等何不趁勢襲取荊州,全據長江,如此,以兩州之地,退可保住江東基業,進可兩路出擊,夾擊中原,如此,大事可成矣,望主公明察之。”

這些話,其實已經不是呂蒙第一次跟孫權說了,只不過以前呂蒙地位不夠,只能私下裡跟孫權說,現在呂蒙終於有機會當着周瑜和張昭的面,說出自己的戰略規劃了。

說實話,這不算什麼新鮮戰略,起碼在周瑜和張昭看來,這不過是魯肅那個二分天下戰略規劃的閹割版而已。

但考慮到呂蒙是從底層軍官一步步爬上來的,原本大字都不認識一個,現在能想出這樣切實可行的戰略規劃來,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要是在平時討論,那周瑜可能還會誇讚呂蒙幾句。

但這時候是商議大事的場合,拿這麼個玩意兒出來,周瑜覺得簡直就是丟人現眼。

你偷襲荊州,是覺得關羽和張溪好欺負呢,還是當劉備是死人啊?!

好,就算你真的偷襲荊州成功了你全據長江了麼?! Wшw¤ttκā n¤¢O

長江上游可全在劉備手裡,當年魯肅的榻上策,可是要求取的益州後纔算穩妥的,可現在益州在劉備手裡,你難道還打算去偷襲益州不成?!

你都偷襲荊州了,還指望劉備忍氣吞聲的繼續跟你結盟麼?!人家不會起益州之兵,順流而下的進攻你麼?!

順水而下,其勢不可擋,到時候你拿什麼去防?!

好,就算你防住了,這天下可不是隻有劉備一個人,曹操趁勢進攻淮南或者南郡,你打算怎麼辦?!

一旦劉備跟曹操聯手瓜分江東,你又打算怎麼辦?!

怎麼就只看到了眼前的三瓜兩棗的,不想想偷襲荊州的嚴重後果呢?!

以前的周瑜,還覺得呂蒙這個人進步很大,自從讀了韜略之後,頗有些一方統帥的風範現在看來,依然還是那個只顧着眼前,不看以後的莽夫啊。

魯肅提出榻上策,二分天下,但一看到時局變化,立刻改變了自己的主意,堅持孫劉聯盟共抗曹操那纔是真正的戰略家。

現在這個呂蒙半瓶子醋的晃盪着,還丟人丟到自己面前周瑜真不知道說什麼好

要不是看在呂蒙是孫權一手培養的心腹份上,周瑜都想直接噴回去。

(本章完)

第165章 朋友第128章 張飛的改變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770章 曹魏動向第420章 天時不利第1067章 戰長沙第507章 開戰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359章 嘈雜的軍議第32章 江夏第4章 主僕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273章 開山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710章 成都議事第1054章 水戰(二)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第576章 截擊第6章 這個世界不太對勁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144章 張機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1198章 河內崩局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540章 散關之戰第886章 龐統訓姜維(一)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713章 地獄笑話第59章 諸葛出山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86章 攻城第778章 舌辯第1202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三)第635章 鼓舞軍心第87章 失敗的夜襲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667章 勸降二將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453章 上邽對峙第1120章 秦朗第941章 誤判第69章 江夏變故第41章 應對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19章 練兵第1053章 水戰(一)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753章 餿主意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第1131章 兵力調整第841章 甩鍋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1247章 特殊照顧第336章 公安城的戰鬥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47章 曹仁第833章 誘餌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423章 鏖戰第45章 初成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959章 中計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529章 五丈原對陣第1080章 世家變化第907章 南下第353章 故交相見第343章 調整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734章 方向之爭第138章 油江口第459章 變故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420章 天時不利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1048章 戰備第839章 戰略改動第609章 到來第1067章 戰長沙第968章 遷都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1143章 撤軍方案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1182章 曹爽在猶豫第537章 諸葛虔的想法第888章 巡江第425章 尋仇第791章 防禦體系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第652章 雪橇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1056章 水戰(四)第476章 劉備稱帝
第165章 朋友第128章 張飛的改變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770章 曹魏動向第420章 天時不利第1067章 戰長沙第507章 開戰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359章 嘈雜的軍議第32章 江夏第4章 主僕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273章 開山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710章 成都議事第1054章 水戰(二)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第576章 截擊第6章 這個世界不太對勁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144章 張機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1198章 河內崩局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540章 散關之戰第886章 龐統訓姜維(一)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713章 地獄笑話第59章 諸葛出山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86章 攻城第778章 舌辯第1202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三)第635章 鼓舞軍心第87章 失敗的夜襲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667章 勸降二將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453章 上邽對峙第1120章 秦朗第941章 誤判第69章 江夏變故第41章 應對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19章 練兵第1053章 水戰(一)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753章 餿主意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第1131章 兵力調整第841章 甩鍋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1247章 特殊照顧第336章 公安城的戰鬥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47章 曹仁第833章 誘餌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423章 鏖戰第45章 初成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959章 中計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529章 五丈原對陣第1080章 世家變化第907章 南下第353章 故交相見第343章 調整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734章 方向之爭第138章 油江口第459章 變故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420章 天時不利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1048章 戰備第839章 戰略改動第609章 到來第1067章 戰長沙第968章 遷都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1143章 撤軍方案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1182章 曹爽在猶豫第537章 諸葛虔的想法第888章 巡江第425章 尋仇第791章 防禦體系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第652章 雪橇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1056章 水戰(四)第476章 劉備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