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冠禮

第254章 冠禮

小鄧艾完美的演繹了,什麼叫真正的“期期艾艾”。

經過張溪多年的教誨,鄧艾學會了放慢語速慢慢說話,這樣口吃的問題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一般人真聽不太出來鄧艾有口吃的毛病。

但現在吧,小鄧艾一急,這個老毛病又來了。

但張溪總算是知道了小鄧艾真正的想法——這小子,真的看上關家的虎女了。

起因也很簡單。

張溪不是曾經拜託關平指點一下小鄧艾的武藝嘛,那時候鄧艾就曾經在關府裡住過一段時間。

然後呢,小鄧艾就被關銀屏給打的懷疑人生了。

那時候,小鄧艾已經十六歲了,而關銀屏,才十三歲。

小鄧艾不服氣啊,堂堂七尺男兒,怎麼可以輸給一個小女孩呢。

所以,小鄧艾就卯着勁的要贏一把關銀屏,卻每次都被關銀屏給壓制,每次都搞的灰頭土臉的。

其實吧,真不是關銀屏的武藝有多高,實在是關銀屏的力氣太大了,有點一力降十會的意思。

就是關平,也只能仗着戰場經驗跟關銀屏周旋,等關銀屏力氣衰竭了,再想辦法打敗她當時才十六歲的小鄧艾,怎麼可能打得過。

就這樣,等張溪來接走小鄧艾的時候,小鄧艾才發現,這個怪力女已經在他的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後來呢,張溪有段時間爲了避嫌,曾經住在關府一個多月的時間,而那段時間,小鄧艾再次找到關銀屏,說是切磋武藝,而那個時候,小鄧艾的重點就已經不在武藝上了。

現在呢,雖然不知道關家虎女對小鄧艾是什麼態度,但現在小鄧艾就屬於是認定了關家虎女了。

所以嘛,張溪一問,小鄧艾就期期艾艾的跟師父全說了,並且央求師父,在冠禮後,能替他去向關將軍求親。

這事兒.張溪咬着牙答應了。

雖然吧,張溪確實見了二爺就有點腿軟,尤其是二爺瞪眼的時候。

但是呢,你這是自己的弟子,關係到自己弟子一生幸福的事兒,張溪咬着牙也得上啊。

不過嘛.先找個機會,把關平約出來,好好的聊聊。

關平可比關羽要好說話的多,可以從關平這邊先下手,以後去提親的時候,有關平幫忙敲邊鼓,說不得還能多個幫手。

關平對這個事兒吧,也有點目瞪口呆。

真的完全沒有想過這種路線啊。

“若是元長欲迎娶小妹,父親雖不同意,但也說的過去元長怎會替艾兒提親?!”關平相當不解的問道,“此事,豈不是亂了人倫禮法?!”

不是,啥玩意兒?!

提個親,有這麼大的罪名麼?!還涉及人倫禮法了?!

張溪現在都懷疑,關平是不是看不上小鄧艾,故意找了個藉口,就是來搪塞他的。

但關平真的不是,而是給張溪認真的解釋了。

因爲啊,在關羽的眼裡,張溪就是子侄輩的,跟關平,關興,關銀屏應該算是同一輩。

其實也說不上錯,畢竟張溪跟關平兩個人,年歲就相差無幾。

所以呢,哪怕張溪給自己提親,說要納關銀屏爲妾,關羽固然不會同意,但估計也只是訓斥一頓張溪異想天開,不會有什麼其他的想法。

但張溪是替自己的弟子提親,這個性質就不一樣了。

小艾兒呢,哪怕是關平,也是看做下一代的,而關銀屏,雖然年紀是跟小艾兒差不多,但輩分,應該是長輩。

這在熟讀《春秋》,自詡知禮的關羽看來,就是亂了輩分,是真的會生氣的。

按照關平那意思,搞不好關羽還會覺得張溪是在侮辱他的門風,說不得還會兩家絕交呢。

可張溪就不懂了.這個關羽,讀的恐怕不是《春秋》,而是程朱理學吧?!

還是明清閹割版的那種!!

但凡讀過朱熹的原作都不會產生這樣的想法。

我潁川張家,跟你河東關家,有個毛線的關係啊。

大家同在劉備帳下爲臣,怎麼你就大我一輩了?!

再者說了,就算是春秋戰國時期,國君娶國君的女兒,那也是常有的事兒。那時候的國君大多姓姬,真要往祖宗上倒騰,指不定互相是什麼輩分呢,糾結這玩意兒有什麼意義?!

張溪真的不理解,而關平吧,也有點訕訕然。

這裡面有關羽那個彆扭的性格的因素。

關羽這個人,跟張飛正好相反。

張飛是不恤士卒,敬愛士大夫,而關羽呢,是愛士卒,但是對士大夫階層不冷不熱的。

但很奇怪的,關羽又非常喜歡讀《春秋》,還學習士大夫一樣,把《春秋》當成自家傳家的書籍,準備一代代的傳承下去。

有一說一,其實張飛和關羽的出身,是差不多的,都不是什麼世家大族出身,偏偏就產生了兩種不同的性格。

有些事兒,關平不好直說,畢竟“子不言父過”。

所以張溪只是推測,可能關羽這個人,平日裡是羨慕士大夫的詩書傳家,但又因爲士大夫對寒門和百姓的態度,引得關羽不滿。

畢竟關羽傲啊,伱士大夫階層看不起我們這些底層出身的人,那我關羽也就看不起你們,同時,我也要證明,我一樣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爲士大夫階層的一員。

所以嘛,關羽對士大夫的態度很冷淡,但同時,又喜歡看書,學習士大夫的那一套傳家理念。

如果這時候張溪貿然的上門去跟小鄧艾提親,可能就會觸動關羽那根藏在心裡的神經,讓關羽誤以爲張溪是欺負他不懂人倫禮儀,從而引發過激反應。

以上,純屬張溪瞎猜,因爲除了這個原因,張溪實在想不出,關羽糾結輩分問題的原因。

但這個事兒,該做還得做,畢竟在張溪看來,這事兒超級無聊,因爲這種原因不給自己的弟子提親,那纔是做師父的失職呢。

所以嘛先秋收。

等忙完秋收的事兒,再給小鄧艾冠禮之後,張溪再想辦法,去關羽的府邸,正式給自己的弟子提親。

之後,就是忙,忙到九月底,所有的新糧已經徵收完畢,稅負和徭役也都結算的差不多了,張溪這纔開始,給小鄧艾的冠禮做準備。

冠禮這個事兒,其實是有一整套的流程的,不是自己關起門來,給弟子取個字,戴個帽子,就算結束了。

首先,張溪得找“巫者”卜算冠禮的日期這年頭兵荒馬亂的,算命先生也不好找,所以就讓馬良幫忙,選一個好日子。

馬良有這方面的涉獵,畢竟這時代的世家子弟讀書雜,醫卜星象這類的東西,多少都有點涉獵,只是不做主業而已。

之後,就是幫鄧艾請加冠的主賓和贊冠的副賓理論上來講,這也是要讓“巫者”算出來的,但現在嘛,張溪索性就直接請馬良爲贊冠的副賓

至於主賓嘛,張溪決定,去關府,請關羽來當。

馬良本來還想當主賓的呢,結果一聽張溪是打算請關羽,頓時就息了這個心思。

畢竟是荊州地面上地位和官職最高的人,又是天下名將,請關羽來當主賓,資格夠,也不會有人說三道四。

這年頭還不是宋朝以後,又是亂世,名將的地位,甚至要高過一些所謂的名士。

當然,也跟關羽的爲人有關,你要換了張飛,馬良哪怕嘴上不說什麼,心裡還是會嗤笑的。

畢竟二爺是真的讀了幾十年《春秋》了,肚子裡有點東西的,世家們雖然覺得二爺的學問依然不算高深,但某種程度上也是認可他算半個自己人的。

咱們的三爺就有點嗯,不太好說了。

所以,對關羽來當這個主賓,馬良也沒覺得哪裡不對。

而張溪請關羽當主賓,可不僅僅是爲了拍領導馬屁,他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你關羽不是糾結什麼輩分的問題嘛,行,沒事兒。

我請你來給鄧艾當加冠的主賓,四捨五入之下,你就是鄧艾的長輩,至於長一輩還是長兩輩,全看一張嘴怎麼說,畢竟冠禮的主賓只要求是長輩就行。

今天你給鄧艾行冠禮,當加冠的主賓了,那下次我去你府上給鄧艾提親,張溪也能有個說法,不至於讓關羽一下就把鄧艾支到孫子輩去。

做好了這些準備之後,張溪親自出面,去請鄧夫人。

按理來說,冠禮這種事兒,應該在鄧家祖宗祠堂進行才行,但現在實在沒辦法,新野那地方還是曹操的地盤,不好回去。

所以,張溪只能把鄧夫人請到自己的府上,在南郡太守府,給鄧艾行冠禮。

這樣既能給鄧艾長臉,也不會讓鄧夫人覺得是委屈了自己和新野鄧氏。

再之後,就是準備一些冠禮要用到的器具,比如說冠服,梳妝用具,盛酒的禮器,用來招待賓客的乾肉啥的。

一切準備就緒後,就等到冠禮當天了。

(本章完)

第1159章 分工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691章 戍邊第204章 名分第479章 看不慣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254章 冠禮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453章 上邽對峙第194章 示範區第1154章 鏖戰第152章 魚鱗圖冊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239章 巴東郡保衛戰(三)第340章 陸遜攻宜都第572章 破寨第1207章 退路第974章 羊衜上任第1043章 升官第4章 主僕第343章 調整第742章 歲月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975章 巴丘水戰(一)第522章 五丈原上第571章 失守第256章 鍊鐵第597章 退守和換防第1099章 失守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1038章 東吳退兵第409章 不覺中計的趙昂第202章 各方反應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19章 練兵第60章 授徒第602章 大昌集搏殺第325章 石苞獻策第736章 爭(一)第289章 關羽的策略第894章 撤離第390章 雜章第270章 江東第25章 徐庶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338章 江陵城下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1204章 猶豫第289章 關羽的策略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126章 絕北道第626章 敗退第1231章 魏亡第782章 敗退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945章 撤軍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617章 吳懿突陣第617章 吳懿突陣第640章 再見第63章 火箭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99章 棄新野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674章 世家之議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第281章 漢中之戰序曲第578章 決策冒險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1147章 破關第569章 留守的文欽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1191章 瞞天過海第611章 戰術之爭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413章 冀縣城內第516章 長安的應對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759章 曹魏議事第39章 訪友第573章 急行第1103章 調整部署第386章 水泥第884章 戰後第780章 終於看破第322章 疑兵計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1069章 休戰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867章 定性第233章 佐官第942章 守關第1173章 東郡渡河第12章 秘方第73章 調令
第1159章 分工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691章 戍邊第204章 名分第479章 看不慣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254章 冠禮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453章 上邽對峙第194章 示範區第1154章 鏖戰第152章 魚鱗圖冊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239章 巴東郡保衛戰(三)第340章 陸遜攻宜都第572章 破寨第1207章 退路第974章 羊衜上任第1043章 升官第4章 主僕第343章 調整第742章 歲月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975章 巴丘水戰(一)第522章 五丈原上第571章 失守第256章 鍊鐵第597章 退守和換防第1099章 失守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1038章 東吳退兵第409章 不覺中計的趙昂第202章 各方反應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19章 練兵第60章 授徒第602章 大昌集搏殺第325章 石苞獻策第736章 爭(一)第289章 關羽的策略第894章 撤離第390章 雜章第270章 江東第25章 徐庶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338章 江陵城下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1204章 猶豫第289章 關羽的策略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126章 絕北道第626章 敗退第1231章 魏亡第782章 敗退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945章 撤軍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617章 吳懿突陣第617章 吳懿突陣第640章 再見第63章 火箭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99章 棄新野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674章 世家之議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第281章 漢中之戰序曲第578章 決策冒險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1147章 破關第569章 留守的文欽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1191章 瞞天過海第611章 戰術之爭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413章 冀縣城內第516章 長安的應對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759章 曹魏議事第39章 訪友第573章 急行第1103章 調整部署第386章 水泥第884章 戰後第780章 終於看破第322章 疑兵計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1069章 休戰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867章 定性第233章 佐官第942章 守關第1173章 東郡渡河第12章 秘方第73章 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