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撤軍

司馬懿不傻,諸葛亮更加不傻。

而且就算諸葛亮真的犯傻了,這邊不還有一個張溪呢嘛.張溪可是諸葛亮親口承認,比他還要用兵謹慎的人。

當張溪接到諸葛亮的書信通知,讓他也同樣堅守不出,不要答應魏軍的約戰時,張溪是一臉納悶。

就司馬懿那個老烏龜,他還能主動出戰?!

我怎麼不知道?!

張溪的腦子也不笨,反應更不慢,再加上諸葛亮也把對魏軍的主動出兵的猜測寫在了書信內告知了張溪,因此張溪現在也明白,爲什麼魏軍要主動出戰,而諸葛亮又爲什麼要堅守不出了。

只是張溪立刻回信諸葛亮,就問了諸葛亮一個問題:出戰的主將,是不是司馬懿?!

反正張溪所在的西門,司馬懿可沒有主動出戰,所以張溪詢問諸葛亮,是不是司馬懿跑到南門去找諸葛亮約戰了。

又或者,出戰的不是司馬懿,只是司馬懿麾下的部將?!

如果是司馬懿主動露面出戰的話,那沒啥好說的,堅守不出就好,在這裡拖得司馬懿時間越久,對魏延,龐統那一路進兵就越有利。

而如果出戰的不過是司馬懿麾下部將的話以司馬懿這個老狐狸的性格和智商,指不定現在是在盤算什麼陰謀呢。

諸葛亮被張溪這麼一提醒,突然也醒悟了過來.確實,這司馬懿要是玩“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把戲,從自己眼皮子底下溜了,那自己丟人可就丟大了。

所以,諸葛亮稍微琢磨了一下,就寫了一封信,在王凌再次來營寨前挑戰的時候,交給了王凌,讓他轉交給司馬懿。

其實就是諸葛亮告訴司馬懿,你要約戰,可以,我答應了.但問題是,主將地位不對等。

我諸葛亮好歹也是大漢丞相,這次北伐的主帥,我的對手,也應該是你這個洛陽留守,曹魏的徵西大將軍。

你派一個部將來跟我邀戰,我能同意纔是怪事呢。

這是身份,地位,禮儀的問題,不能搞混了。

如果伱司馬懿真心想要邀戰的話,那就在三日後,魯陽南門,我們各自爲一軍主帥,雙方各領一萬士卒,一決勝負。

這封信,交到司馬懿手裡,其實司馬懿是有點小動心的。

他的本意,就是要尋求一場不大不小的勝利,然後趁着蜀賊在失利後的休整期,自己悄悄撤兵,回援洛陽.這樣就不用擔心蜀賊追擊太快了。

畢竟剛剛經歷了一場失利,蜀賊必定士氣不振,這時候即使能察覺到自己退兵,一時間也無法整理軍隊追上來即使追上來,威脅也不會太大。

而且吧,比起難纏的張溪,諸葛亮這個人,一直都是以文官的形象出現的,他也許有一定的軍事水平,但跟張溪比起來,大概率應該是不如的。

是,王凌被諸葛亮欺負的很慘,但王凌的那點軍事水平,司馬懿也不覺得有多高明,自己來跟王凌對陣,一樣能欺負的他很慘這說明不了什麼。

所以.要不答應下來?!

反正就三天的時間,洛陽那邊總不能連這三天時間都撐不住.自己不是回信要求辛毗,至少撐十天的嘛。

這點時間還是有的。

而就在司馬懿給諸葛亮寫信,準備答應這次約戰的時候.辛毗的第二封召回書信,送到了司馬懿的軍中。

司馬懿看完了辛毗的這封召回書信後,直接開始在自己的營帳內轉起了圈子。

事情的發展,完全出乎了司馬懿的預料。

司馬昭主動領兵去救函谷關,這件事,讓司馬懿欣慰之餘,又感到了一陣痛心。

欣慰的是司馬昭到底是自己教出來的兒子,戰略眼光不錯,看出了函谷關的重要性。

而心痛的是.就五千士卒去守函谷關北側大道,那根本就是拿命在賭自己能不能撐到有援軍到來。

很顯然,司馬昭等的援軍,其中一路,就是司馬懿這一路的回軍。

而很不幸,結合辛毗信中所言,恐怕司馬懿這一路援兵,會是司馬昭唯一能指望的援兵。

河東郡居然在這種關鍵時刻,遲疑不決,對支援洛陽表現的猶猶豫豫的。

司馬懿本身就算是河東世家的一員,河東,河內不分家因此司馬懿很清楚,河東世家們到底在想什麼。

但問題是,這種時候,如果不能保住洛陽,讓大漢重歸洛陽了.咱們這些當初支持曹魏的河東世家們,能有幾個不被大漢清算的?!

別的世家不知道,但他司馬家,肯定是逃不過去的。

畢竟,當初河東世家裡,司馬家是第一批投靠曹魏的世家,甚至曹操的出仕,還是司馬懿的老爹司馬防舉薦提拔的。 這要是讓大漢重回河洛,河東的大小世家們,能有幾個可以跟曹魏撇清關係的?!

可這個問題,司馬懿能拎得清,河東世家們一時被利益所惑,再加上這些年被曹丕慣出來的世家德行,這些世家們總覺得朝廷離開了世家就無法治理朝政讓他們的腦子有些不清楚了。

不管怎麼說,河東的援軍,一時間是無法指望了,而兗州那邊,賈逵自己都有不小的防禦任務在身,再加上東吳也不是省油的燈,趁火打劫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指望他能領兵來救洛陽,也不現實。

至於潼關的王昶.真的,這個時候,如果王昶還能堅守潼關,他都算是大魏忠臣了,你根本不能指望王昶還會主動對弘農發起進攻。

就算真的反攻了,也未必能勝。

所以,現在他司馬懿不回軍洛陽,往小了說,他兒子司馬昭是死定了,往大了說,洛陽搞不好也會不保。

而洛陽一丟,河東,河內兩郡也無法守住,到了那個時候,不說大魏的前途如何,往私心了說,司馬家的前途,也會變的一場渺茫。

必須儘快回軍。

可.如何儘快回軍,同時還要騙過魯陽城外的蜀賊,不讓他們貿然追擊呢?!

司馬懿一時間也沒有什麼思路,在營帳內來回轉圈,就是在思考這個問題。

本來司馬懿是真的沒有什麼思路的,一直到他無意間,看到了自己在寫的,準備答覆諸葛亮約戰的回信。

司馬懿腦海中靈光一現,有了主意。

但這個主意.真要用了的話,那恐怕自己的一世英名,就要毀於一旦了。

所以司馬懿很糾結,糾結於要不要用自己想到的辦法。

不用,自己沒有合適的藉口騙過蜀賊,要想帶着這四萬人回防洛陽,根本是癡心妄想。

用吧到底是世家子弟啊,名聲大於天,有時候爲了名聲,是可以不要命的。

司馬懿權衡了良久,最終決定——用!

沒辦法,自己的命其實不重要,但架不住自己兒子的命重要。

爲了自己的兒子,司馬懿決定,豁出自己的名聲不要了。

重新回到自己的案几前,司馬懿繼續給諸葛亮寫回信,答應他三天後,在魯陽南門,一絕勝負。

並且司馬懿強調,此爲名譽之戰,希望諸葛亮萬不可缺陣,否則爲天下所笑耳。

寫完這封信,司馬懿派人持自己的麾蓋,大張旗鼓的,非常正式的,送到了漢軍大營。

但是轉頭,司馬懿立刻下令全軍,整理軍械糧草,準備撤軍。

是的,司馬懿豁出去自己的名聲,答應跟諸葛亮之間的約戰,同時大張旗鼓,鬧得越大越好就是爲了讓諸葛亮相信,自己依然還會繼續堅守魯陽城。

至少在正式約戰前,諸葛亮是不會懷疑自己有撤兵的企圖的。

換句話說,司馬懿用自己的名聲,給魏軍換來了三天的撤軍時間。

等到三天後,諸葛亮親自帶着一萬士卒出戰,張溪帶着五千兵馬壓陣,來到魯陽城南門外.這才發現,事情不對勁。

整個魯陽城南門相當的安靜,安靜的有點不像話了。

昨天依稀還能看到有不少魏軍在城門樓上來回巡邏,今天一個個都跟站樁似的站着,一動不動?!

特麼別是有詐吧?!

司馬懿選定的戰場,距離魯陽城樓實在是太遠了,這年月也沒個望遠鏡的,看不真切,爲此,張溪一使眼色,鄧艾立刻明白,帶着五百親衛冒險靠近魯陽城南門,抵近偵查。

結果在靠近到一百步左右的時候,鄧艾終於是看清了根本不是活生生的魏軍,現在的魯陽城樓上,全都是稻草人而已。

司馬懿,居然不顧名聲的,跑了!!!

第253章 嶽麓山的由來第1141章 濮陽失守第1191章 瞞天過海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882章 破城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275章 成都來信第9章 寇封第1005章 勸降第26章 找原因第18章 家有新人第426章 姜維的動機第455章 張郃摸魚第714章 雪災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968章 遷都第1105章 騎兵對決第516章 長安的應對第395章 曹丕親征第812章 擊潰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574章 懲罰第257章 成本第59章 諸葛出山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595章 凌晨突襲第1241章 大泉當千的影響第92章 疲兵之計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592章 變小心的馮習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994章 猶豫不決的張溪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547章 逃命第584章 失敗第908章 請帖第781章 右扶風第675章 江州密議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796章 曹休的處境第233章 佐官第1195章 撤軍方案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1103章 調整部署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239章 巴東郡保衛戰(三)第70章 江夏太守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600章 包抄後路第773章 刻板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1111章 劃紅線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871章 滲透戰第1242章 應對第173章 人才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316章 溜邊將軍第735章 決議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1165章 平策第409章 不覺中計的趙昂第1003章 江陵保衛戰開端第457章 換將第591章 大昌集第125章 借將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60章 授徒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497章 一夜築城第377章 戰後處置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1020章 兜圈子第797章 曹休的計劃第130章 攻城(一)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785章 諸葛亮的應對第179章 準備第599章 突破第1085章 曹叡的決策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616章 王雙的絕技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8章 年底酒宴第93章 投石機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341章 強攻江陵
第253章 嶽麓山的由來第1141章 濮陽失守第1191章 瞞天過海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882章 破城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275章 成都來信第9章 寇封第1005章 勸降第26章 找原因第18章 家有新人第426章 姜維的動機第455章 張郃摸魚第714章 雪災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968章 遷都第1105章 騎兵對決第516章 長安的應對第395章 曹丕親征第812章 擊潰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574章 懲罰第257章 成本第59章 諸葛出山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595章 凌晨突襲第1241章 大泉當千的影響第92章 疲兵之計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592章 變小心的馮習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994章 猶豫不決的張溪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547章 逃命第584章 失敗第908章 請帖第781章 右扶風第675章 江州密議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796章 曹休的處境第233章 佐官第1195章 撤軍方案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1103章 調整部署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239章 巴東郡保衛戰(三)第70章 江夏太守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600章 包抄後路第773章 刻板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1111章 劃紅線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871章 滲透戰第1242章 應對第173章 人才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316章 溜邊將軍第735章 決議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1165章 平策第409章 不覺中計的趙昂第1003章 江陵保衛戰開端第457章 換將第591章 大昌集第125章 借將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60章 授徒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497章 一夜築城第377章 戰後處置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1020章 兜圈子第797章 曹休的計劃第130章 攻城(一)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785章 諸葛亮的應對第179章 準備第599章 突破第1085章 曹叡的決策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616章 王雙的絕技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8章 年底酒宴第93章 投石機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341章 強攻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