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龐統

第143章 龐統

劉備暫時留在江陵城外的營寨中,周瑜作爲南郡太守,也算是主人了,自然要好好的招待一下劉備。

就算明知道劉備在江陵呆着,有收買人心的嫌疑,但這時候的周瑜不會這麼小心眼,畢竟江陵是在他的實際控制之下的。

江陵世家又不是傻子,根基都在江陵,怎麼可能派人去追隨劉備而不是自己這個江陵太守呢。

而且這段時間以來,隨着周瑜開始整理江陵政務,已經又不少的世家派出子弟出仕,幫助周瑜管理南郡了。

畢竟周瑜是世家子弟出身,世家們看周瑜,肯定比看一個不知道哪兒鑽出來的漢室宗親要順眼。

再加上週瑜是地頭蛇,劉備只是個過路的,早晚要走.怎麼選擇還需要想麼?!

是的,不需要想,但總還是會有人不這麼想的。

比如說,龐統。

龐統一直在南郡城裡呆着,曹仁控制南郡的時候就在,現在周瑜控制南郡了,他還在。

龐統是龐德公是叔侄關係,不過龐家是大家族,龐統和龐德公的血緣關係已經很疏遠了,只能說是族叔和族侄的關係而已。

但龐統年少時因爲相貌問題不被人看好,反倒是龐德公愛惜他的才華,把他介紹給司馬徽,結果司馬徽的一句“南州士之冠冕”讓龐統聲名鵲起。

成名後的龐統,結識了諸葛亮,徐庶等人,互相之間的關係挺複雜的,既互相敬佩對方的學識能力,又經常互相懟。

這裡面徐庶和諸葛亮關係還不錯,徐庶和龐統的關係也不錯,但龐統和諸葛亮嘛.關係不算好,但也不差,算是普通朋友的關係。

兩個聰明人湊在一起,多少有點比較的心理,這不算什麼。

但是呢,對於看人,兩個人倒是出奇的一致。

兩個人都看不上荊州牧劉表,而且龐統更加激進一點,他連周瑜都看不上。

就周瑜那個長相,一看就是靠着小白臉上位的,沒啥本事。

曹操兵敗北逃,周瑜居然還在江南滯留了十幾天才跨江進攻江陵,簡直是貽誤戰機。

他如果早點過江,不給曹仁收攏士卒的時間,這個江陵城至於要打半年多時間麼?!

反正龐統就是這麼認爲周瑜的,所以江陵城中的世家們紛紛出仕周瑜,龐家也想跟周瑜搞好關係,但龐統就是死活看不上週瑜。

而就在這個時候,左將軍劉備親自拜訪龐府,送來了不少禮物,就讓龐統上心了。

龐統跟諸葛亮關係不親密,但龐統跟諸葛亮也沒啥矛盾,只是兩個聰明人互相較勁而已。

龐統並不會因爲諸葛亮出仕了劉備,就打死不選劉備.這事關自己的功名事業,不是用來賭氣的。

所以龐統也藉着答謝的名義,拜見了劉備,想要看看劉備的志向和才能,值不值得他龐統出山輔佐。

劉備跟龐統這麼一聊,兩個人的腦電波就好像天生合拍一樣的對上了。

而且兩個人一聊就是一整天,聊的興起,劉備直接就在龐府過夜,發動了終極技能——同榻而眠。

然後龐統就跑不掉了。

劉備爲啥會突然拜訪龐府?!

張溪攛掇的。

劉備怎麼知道龐統這個人的?!

張溪攛掇的。

劉備怎麼知道龐統有大才的?!

還是張溪攛掇的。

張溪早就猜測,龐統這個人就在江陵城裡。

赤壁之戰的時候沒見到龐統獻什麼連環計,張溪就猜測這個龐統應該是走的史實路線,躲在江陵城裡避難了。

因此,在周瑜攻下江陵城後,忙於公務無暇關注江陵城人才的情況下,張溪就開始偷偷的打探龐統的消息。

但龐統把自己藏的太好了,他如果不想出來見人,哪怕張溪找到龐府了,一樣還是見不到。

龐家可是江陵世家魁首,張溪也不敢在龐家放肆,人家說龐統不在,張溪又不能進去搜人。

幸好劉備來了,然後張溪就告訴劉備,江陵城中有一位大才,跟諸葛亮,徐庶等人爲友,還被司馬徽稱讚爲“南州士之冠冕”.爲了增加劉備的興趣,張溪把演義裡的“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之說都搬出來了。

司馬徽真沒說過這話,這是羅貫中說的。

但張溪爲了防止劉備跟歷史上那樣一開始不看重龐統,特意把這話給搬了出來,增加龐統的分量。

其實張溪是真的想多了。

諸葛亮和徐庶這兩人在劉備心中的地位已經很高了,更何況還有司馬徽的那句評語劉備已經很相信龐統的才能了。

倒是張溪沒事兒扯什麼“臥龍鳳雛”的,反而讓劉備起了考教龐統的心思。

但好在龐統的學識是真的淵博,跟劉備的志向和立場也來電,本人也不像《三國演義》裡寫的那樣相貌醜陋,被劉備看輕雖然黑了點,但龐統的長相還是在正常審美範圍內的。

因此,劉備和龐統兩個人相談甚歡,同榻而眠,一直到隔天離開龐府,劉備正式向龐統提出了出仕邀請。

“先生大才,備深感敬佩。今欲請先生爲從事中郎,還請先生出山襄助,共扶漢室!”

劉備躬身揖手,對龐統說道。

龐統也是一臉感動,同樣躬身回禮,說道,“蒙將軍看種,統敢不效命。還請主公先回營中,待統理完家事,便去營中面見主公。”

張溪在邊上一看,樂了。

主公都叫上了,這龐統可就跑不了了。

周瑜那個傢伙,現在就算要強徵龐統出仕,也沒辦法了龐統已經是左將軍府從事中郎了。

一想到周瑜那傢伙咬牙切齒的樣子,張溪就想樂誰讓這貨前幾天說自己“厚顏無恥”的。

張溪越想越覺得可樂,就是龐統在一遍看着心裡直嘀咕.聽聞這張元長也是智謀之士,今日一見,怎的如此名不副實?!

張溪不知道龐統在心裡給自己下了這麼一個評價,還繼續樂顛顛的陪着劉備一起回營。

至於周瑜嘛,他還真的沒有張溪想的那麼氣急敗壞。

周瑜這個時候並沒有見過龐統,自然也不可能知道龐統的才華到底如何。

這年頭的名士間吹捧大多有些誇張的成分,自己在江東也不是沒見過所謂的名士,引經據典,談天說地,這些人賊擅長。

但一說到治國理政,用兵克敵,這幫人全得靠邊站。

聽他們的,還不如聽張子布的,假投降算了,哪兒來的赤壁大捷,佔據南郡。

再一個,周瑜真正看重的,不是龐統,而是龐家。

龐家在荊州的名聲人望太高,人脈關係也相當複雜,所以周瑜主要是想要借用龐家的力量來快速安慰江陵城的局面,儘快的恢復江陵城的生產。

周瑜只是需要龐家人出仕,至於這個人是龐統還是龐林,又或者是龐家的誰,現在的周瑜並不在乎。

再加上現在江陵城百廢待興,政務太多,周瑜真沒有時間去見龐統,自然也不會在意龐統是不是被劉備給拐跑了。

拐跑了他也不在意,只要龐家另外派個人出仕就可以了,反正只是要個名頭,誰來都一樣。

三天後,龐統整理完家族中的事情,親自前往城外劉備的營寨,拜見了劉備,出任左將軍府從事中郎。

而龐統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劉備分析一下,要不要去江東見孫權,討要油江口容身。

而龐統對這件事的態度是——去!

當時張溪就不樂意了,趕緊的再次力陳去的風險,而且要劉備再等等,等徐庶和諸葛亮的回信後,再做決斷。

但龐統卻開始了他的第一次才華展示。

“周公瑾卻有不利主公之心,然則此番主公前往柴桑,有驚無險也!”龐統勸說劉備道,“其一、周公瑾屯兵江陵,雖有大功,卻不得擅離,其欲對主公不利者,不過書信一封爾。其二、魯肅身在柴桑輔佐孫討虜,其人乃盟約發起者,必然全力維護盟約,護佑主公周全。其三=、孫討虜少年承業,本無功績服人,如今卻擊退曹操,名滿天下,正是意氣風發之際,豈會擅自背盟爲天下笑?!”

龐統一下子舉出了三個例子,來證明劉備去江東不過是有驚無險,就算周瑜想要暗害劉備,孫權和魯肅都不會答應。

說的有道理.但萬一呢?!

張溪還是覺得,這事兒太過冒險,再次勸諫劉備,說道,“龐從事之言雖有理,然主公豈不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主公身系全軍安危,豈可輕易犯險?!溪之見,還是得諸葛軍師和徐軍師之信後,再做決斷不遲。”

龐統頓時皺眉了,說道,“自古成大事者,焉有不犯險者?!昔日高祖皇帝亦有鴻門宴之急,不也化險爲夷?!主公此番前往柴桑,只需小心謹慎,當無大礙矣。”

啥就“無大礙”了?!

這麼喜歡犯險,怪不得你將來被射成刺蝟。

張溪還要勸,但劉備這時候卻已經做出了決定。

“元長無需再勸,吾意已決。”劉備擺擺手,微笑着,對着張溪說道,“來日辭別周公瑾,吾當親往柴桑拜見孫將軍,商討油江口之事。”

“.諾!”

(本章完)

第940章 大變故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1141章 濮陽失守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265章 蝗災第982章 魏吳結盟第829章 上火的曹叡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641章 練將第10章 新年第1091章 孟津渡第918章 商議四伐第65章 攻擊和防守第945章 撤軍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526章 南陽戰場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1020章 兜圈子第1223章 李嚴的無奈第959章 中計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775章 漢軍軍議第84章 沉船截江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215章 劉循第871章 滲透戰第1087章 應對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559章 王平與朱贊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104章 長阪坡之戰(三)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78章 開始練兵第735章 決議第181章 成婚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25章 徐庶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251章 調人第94章 援兵到來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850章 潼關之戰(五)第23章 反對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1051章 戰略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589章 試探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402章 魏延的傷勢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883章 嚇退第37章 一顧茅廬第1113章 失算第831章 議策第98章 劉表病重第994章 猶豫不決的張溪第346章 周瑜接任第708章 世家的想法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330章 英姿颯爽關銀屏第62章 諸葛初點兵第1016章 意外的變數第523章 又送女裝第987章 議定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236章 造紙第418章 疲兵計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589章 試探第399章 偷襲計劃第850章 潼關之戰(五)第813章 撤軍第437章 街亭第708章 世家的想法第1210章 劉放的打算第540章 散關之戰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851章 潼關之戰(六)第1247章 特殊照顧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429章 搶時間
第940章 大變故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1141章 濮陽失守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265章 蝗災第982章 魏吳結盟第829章 上火的曹叡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641章 練將第10章 新年第1091章 孟津渡第918章 商議四伐第65章 攻擊和防守第945章 撤軍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526章 南陽戰場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1020章 兜圈子第1223章 李嚴的無奈第959章 中計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775章 漢軍軍議第84章 沉船截江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215章 劉循第871章 滲透戰第1087章 應對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559章 王平與朱贊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104章 長阪坡之戰(三)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78章 開始練兵第735章 決議第181章 成婚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25章 徐庶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251章 調人第94章 援兵到來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850章 潼關之戰(五)第23章 反對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1051章 戰略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589章 試探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402章 魏延的傷勢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883章 嚇退第37章 一顧茅廬第1113章 失算第831章 議策第98章 劉表病重第994章 猶豫不決的張溪第346章 周瑜接任第708章 世家的想法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330章 英姿颯爽關銀屏第62章 諸葛初點兵第1016章 意外的變數第523章 又送女裝第987章 議定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236章 造紙第418章 疲兵計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589章 試探第399章 偷襲計劃第850章 潼關之戰(五)第813章 撤軍第437章 街亭第708章 世家的想法第1210章 劉放的打算第540章 散關之戰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851章 潼關之戰(六)第1247章 特殊照顧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429章 搶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