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庲降都督

第360章 庲降都督

關羽的態度啊.其實關羽的態度很明確啊,肯定得讓那羣江東鼠輩付出代價的啊。

畢竟二爺嘛,態度就是這麼的愛憎分明。

你江東既然敢在我攻打襄樊的時候出兵偷襲,那就得承受偷襲失敗的後果在曹操退兵後,二爺恨不得立刻領兵南下,跟江東一決勝負。

但張溪給攔住了。

沒啥,就是給二爺看了一下襄陽城內的存糧數據,以及江陵城內的糧食消耗,最後再給二爺看看,去年整個荊州範圍內的糧食收入。

襄樊不用說了,半年多都在打仗,根本不存在什麼糧食收入。

南郡倒是糧草不缺,畢竟江東是在入冬後背刺的,當年的糧食倒是能收上來。

但問題是,爲了進攻襄樊,二爺把南郡的存糧都當成了軍糧,在入冬前已經囤積到了襄陽,南郡得靠着這批新糧堅持到今年秋收,本身就很不容易了。

現在這種情況下,二爺你還用兵這是打算讓百姓在青黃不接的時候,去啃草根樹皮麼?!

關羽雖然傲上,但絕不辱下,他心裡始終是裝着百姓的,在看到這些糧草收支後,不得不嘆口氣,駐守襄陽不動。

能省一點糧食就省一點吧。

所以嘛,在張溪前往漢中參加軍議的時候,其實關羽也寫了一封信給劉備,託張溪帶給劉備。

這封信裡,其實也有提到跟江東的關係層面的。

關羽在信中說,江東數次攻打荊州,這次更是背盟偷襲,已經不可信了,希望劉備不要再輕信江東,不要再跟江東結盟。

但同樣,關羽也在信中說,如今荊州已經無力發動新一輪的進攻,必須休養生息,因此江東鼠輩,只能晚幾年再去收拾他們,希望劉備能妥善處理好和江東的關係,爭取幾年給百姓休養的時間。

總而言之,關羽對江東的態度,是不信任,但不能輕易進兵的態度。

這個態度,在軍議前,劉備就已經知道了,現在聽到張飛嚷嚷,就當衆把關羽的意思說出來了。

關羽本人都不主張打了,那麼剩下的事情,就是怎麼去跟江東談條件的問題了.這事兒,還得是諸葛亮來。

畢竟,論嘴皮子,現場所有人都公認,這事兒諸葛亮最強。

劉備已經有了決斷,那就不是諸葛亮需要避嫌的時候了,這事兒諸葛亮能接,只是具體是什麼談和條件,這個可以私下再跟劉備商量。

因此嘛,這個議題暫時通過,開始下一個議題。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劉備集團的發展重心在哪邊?!

是漢中,還是襄陽?!

是荊州,還是益州?!

這特麼又是事關利益,互相扯皮的事兒。

荊州派,益州派,都要爲自己的切成利益考慮,而荊州派相對還單純一點,沒那麼多複雜的派系,但益州派內部,還分成本土派和東州派,有時候說着說着,黃權和法正都有意見不合的時候。

而這時候,將軍反倒是樂呵呵的,一起作壁上觀了。

將軍們也知道,兩場大戰之後,短期內不會有大戰的發生,這段時間就是用來休養生息的.窮兵黷武可不是什麼好事兒。

既然沒有戰事,這種內政的事務將軍們又插不上嘴,自然就儘量不說話了。

但有些人就是沒有自覺啊.當黃權拉着張飛,討論是否要在巴郡加大水利設施修建的時候,張飛纔想起來,他除了是右將軍,身上還有個巴西太守的職位呢。

張溪本來也沒想說話,但一看劉備猶豫,要把建設重點放在益州,頓時也忍不住了。

畢竟南郡打成那個樣子,難道不需要災後重建麼?!

張溪可沒忘了,自己身上還有個南郡太守的職位呢。

再說了,漢中一戰,益州除了出了點錢糧外,可是一點戰火都沒有經受啊,這麼一比,南郡百姓不才是最可憐的人麼?!

然後吧,就徹底亂套了。

幾個謀士都在給自己的地區爭取利益,同時也希望把自己所在的州府分爲發展重點,吵吵不休。

最後還是諸葛亮站出來.這事兒他擅長,而且真的不用避嫌了。

諸葛亮先給每個人都捋清楚了各自的發展思路和方向,然後把現在的所有錢糧做了一個統計,你五個,我八個的做好分配,兩邊一起發展不好麼?!

有什麼可以爭的呢?!

按照《隆中對》的要求,荊州,益州,都是要大力發展,哪條腿都不能弱小的。

然後法正就表示,我這邊這麼多的人口,憑什麼我這邊只有五個?!

張溪一聽這話,立刻跳起來說我這邊事兒多,八個不夠用的.

嗯,還得吵。

吵來吵去,吵得急了,張溪就指着益州地圖,對法正說道,你看看益州,看着這麼大,卻只有一半咱們說了算,南中那塊根本不聽你的。

你哪有這麼多用錢的地方啊?!

你要有本事,把南中那塊地方給平了,我就拿五個,讓你拿八個。

法正抽抽嘴角,心說這叫什麼事兒?!

南中那地方,豪族林立,蠻族土著衆多,到處都是沼澤溼地,沼氣瘟疫盛行的,土地還不怎麼長莊稼.誰沒事兒去那兒找罪受?!

щщщ. тt kΛn. C〇

而張溪也是洋洋得意.小樣,要知道南中這地方,可是諸葛亮準備了三年,出動傾國之兵,七擒七縱纔拿下來的,即使這樣,那地方還一直是降而復叛,動不動就有人搞事兒,你法正要是能平定的了,我退讓又何妨。

一時間,法正無語,不敢應聲,而張溪則洋洋得意,覺得自己這次總算得手了一回.然而諸葛亮卻突然兩眼放光。

他甚至都站起來,對着劉備拱手說道,“主公,元長之言有理。益州之地,我等只據一半,南中之地,久不服王化,不可置之不理,當派能臣幹吏前往整治,方是正道。”

不是,軍師,你這話啥意思?!我只是在說財政預算

“軍師之言甚是庲降都督鄧方數次上報請罪,南中之地多叛,其又無力鎮壓,卻不知該如何是好?!”劉備也笑着點頭,說道。

那個,主公,我真的只是在說財政預算.

“主公勿憂,臣保舉一人.”

那啥,軍師,主公,財政預算我不要了,行不?!

當然不行!!!

財政預算要給,但南中那地方,既然你提出來了,那你也不能不管。

本來劉備和諸葛亮都在發愁,南中這個地方應該要怎麼辦才能收服呢。

本來呢,劉備和諸葛亮都把重心放在了益州北部,南部那一塊是真的沒有心思去處理,只是安排了一個庲降都督的職位,讓鄧方去安撫南中的蠻族和豪族。

但鄧方這個人,政務嫺熟,但韜略不足,治理南中這麼大的地方,降了叛,叛了降的,感覺跟個無底洞一樣。

再加上鄧方年邁,精力也不濟了,因此上書給劉備,請求退位讓賢,劉備還在想,有沒有一個文武雙全的合適人選.結果某人自己就跳出來了

張溪真的是一個很好的人選。

現在漢中拿下了,益州暫時沒有危險了,那麼益州南部那麼大一塊地方,肯定不能再放着不管了,一定要想辦法利用起來。

而不管跟江東談成什麼樣,總之接下來的幾年裡,荊州應該是以休養生息爲主,那麼在襄樊,關羽一個人足夠震懾曹軍,讓曹軍不敢南下了。

而在南郡,王基這次乾的是真的不錯,而且在這麼困難的情況下王基還是選擇了堅守,說明了王基的忠心沒有問題,因此劉備打算重用王基,不在是一個單純的別駕,劉備打算讓王基掌握實權,就讓王基當這個南郡太守。

這樣的話,張溪這個南郡太守,就得讓出來.本來劉備的想法,是把張溪調回成都參與核心決策,官職上就讓張溪當漢中王司馬,同時遙領一個司隸校尉作爲表彰,但現在看來,不是有個更合適的庲降都督等着他麼。

諸葛亮一提南中的事兒,劉備立刻反應過來,張溪真的是一個好的人選。

文能治理地方,武能領兵平叛,簡直是天生爲了南中而設的。

因此,劉備非常默契的順着諸葛亮的意思說話,然後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的,直接就讓張溪在軍議進行到快尾聲的時候,莫名其妙的成了新一任的庲降都督。

張溪那叫一個納悶的不是,我還想回江陵,去見見我媳婦兒孩子呢

好吧,張溪知道,這事兒也不是那麼着急的,鄧方雖然說告老,但也不是一刻也撐不下去,就算張溪要去上任庲降都督,也得先到成都,然後在領軍出發,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兒。

這些事兒,可以之後再議。

到了這裡,大軍議就算是徹底結束了。

剩下的,都是私下裡的小會議了。

比如說諸葛亮要問問劉備,去跟江東談判,咱們的底線到底在哪兒.總不能讓江東說兩句好聽話就把這個事兒划過去吧?!

還有張溪也得問問,自己這個庲降都督到底要什麼時候去接任,什麼時候出發,帶多少人,讓不讓帶家屬這類的真不是張溪戀家,實在是一年多沒見到老婆孩子了。

而劉備也有點事情要私下問張溪和徐庶.是不是荊州將士們對這次封賞不滿,所以張溪和關羽才聯名上奏,要弄個什麼五虎將?!

徐庶聽着這都哪兒跟哪兒啊?!

而張溪聽着也迷糊.弄這個東西純粹是因爲關君侯是爲了趙雲鳴不平,而張溪就是順手推舟的把“五虎將”的稱謂落實而已。

跟荊州將士對封賞滿不滿意有什麼關係?!

(本章完)

第206章 涪城之戰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154章 安置流民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216章 時間線變動第1095章 五伐中原第136章 江陵決戰(三)第477章 改制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107章 魯肅第299章 于禁的處境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1065章 姜維東進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464章 總動員令第311章 曹操頭疼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133章 親事第1113章 失算第1073章 流民第263章 忙碌第697章 私宴第1168章 曹爽掌權第1016章 意外的變數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1198章 河內崩局第1107章 調整應對第944章 撤軍準備第361章 和談條件第423章 鏖戰第715章 救災第673章 天人庇佑第115章 察覺第1013章 交鋒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第104章 長阪坡之戰(三)第796章 曹休的處境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戰第534章 陳倉道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640章 再見第86章 攻城第18章 家有新人第62章 諸葛初點兵第238章 巴東郡保衛戰(二)第1029章 誰比誰更爛第130章 攻城(一)第798章 賈逵和蔣濟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493章 密議北伐第57章 三顧茅廬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1038章 東吳退兵第859章 潼關之戰(十四)第356章 五虎將第630章 勸關羽第903章 調任和妥協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882章 破城第903章 調任和妥協第358章 戰與和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1253章 拖時間第254章 冠禮第651章 退兵第722章 東吳有變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515章 僞木牛流馬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477章 改制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866章 諸葛出征第1169章 曹爽的決斷第814章 雙方誤判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887章 龐統訓姜維(二)第308章 呂蒙的計劃第492章 巡視漢中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358章 戰與和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925章 誤會第51章 亂世人心第238章 巴東郡保衛戰(二)第577章 接應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888章 巡江第541章 好人夏侯楙第6章 這個世界不太對勁
第206章 涪城之戰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154章 安置流民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216章 時間線變動第1095章 五伐中原第136章 江陵決戰(三)第477章 改制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107章 魯肅第299章 于禁的處境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1065章 姜維東進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464章 總動員令第311章 曹操頭疼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133章 親事第1113章 失算第1073章 流民第263章 忙碌第697章 私宴第1168章 曹爽掌權第1016章 意外的變數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1198章 河內崩局第1107章 調整應對第944章 撤軍準備第361章 和談條件第423章 鏖戰第715章 救災第673章 天人庇佑第115章 察覺第1013章 交鋒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第104章 長阪坡之戰(三)第796章 曹休的處境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戰第534章 陳倉道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640章 再見第86章 攻城第18章 家有新人第62章 諸葛初點兵第238章 巴東郡保衛戰(二)第1029章 誰比誰更爛第130章 攻城(一)第798章 賈逵和蔣濟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493章 密議北伐第57章 三顧茅廬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1038章 東吳退兵第859章 潼關之戰(十四)第356章 五虎將第630章 勸關羽第903章 調任和妥協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882章 破城第903章 調任和妥協第358章 戰與和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1253章 拖時間第254章 冠禮第651章 退兵第722章 東吳有變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515章 僞木牛流馬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477章 改制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866章 諸葛出征第1169章 曹爽的決斷第814章 雙方誤判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887章 龐統訓姜維(二)第308章 呂蒙的計劃第492章 巡視漢中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358章 戰與和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925章 誤會第51章 亂世人心第238章 巴東郡保衛戰(二)第577章 接應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888章 巡江第541章 好人夏侯楙第6章 這個世界不太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