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爭論

其實吧,張溪和魏延也不是傻子,他們當然知道自己提出的戍邊計劃到底有多離譜。

但現實的情況,讓他們沒有太好的辦法。

按理來說,關中軍屯,就該在關中當地發動郡兵進行軍屯,跟什麼荊州,益州,涼州的郡兵們,又有什麼關係呢?!

戍邊可以,但不是這麼戍邊的。

可關中實際的情況,大家都清楚滿寵不當人啊。

щщщ¤ттκan¤¢o

原本關中有二十餘萬戶,九十餘萬丁口,可滿寵一下子遷走了四十多萬,可不就等於是空出了一整個左馮翊出來了嘛。

更要命的是,這沒有被滿寵遷走的近五十萬人裡,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回歸了關中三輔,有些百姓逃入了山林求生,有些有門路的世家已經遷往涼州,益州等地避禍,一時半會兒的也回不來,整個雍州刺史部四個郡,目前登記在側的總人口數,將將四十萬出頭。

如果不用戍邊的方式,哪怕以十丁一兵的極限比例來招募郡兵,最多也不過是得兵四萬人這點人,哪夠在左馮翊這麼大一塊地方搞軍屯的?!

實在沒辦法,這纔出此下策。

而且按照張溪和蔣琬的聯合估算吧,在左馮翊採用輪耕的方式,那麼軍屯所需要的的人數,大概常規保持在七八萬左右就足夠了。

前期可能要求的人數會多一點,但那主要是爲了恢復生產,等待生產恢復了,那需要的常規軍屯兵力,就沒有那麼多了。

到了那個時候,三郡郡兵就不需要全部都來左馮翊戍邊了,平均兩三年來一次,基本就能保證左馮翊的軍屯可持續發展了。

至於北軍說真的,在雍州人口數量沒有恢復前,恐怕北軍真的必須停留在長安了。

一方面,北軍精銳,本身就是震懾曹魏的一股力量,單靠郡兵,是很難直面曹魏的中央禁軍精銳的進攻的。

另一方面在關中那麼大一片區域內搞屯田,北軍精銳不看着,真的能讓天子放心麼?!

有些事兒,就看你從什麼方面去解讀了,以張溪的精明和魏延的忠心,這倆可是真的從頭到尾都沒有想過要插手北軍軍權的問題。

當然,即使劉備後來想明白了這點,他也依然有些猶豫。

三萬北軍,是他手裡的一把刀,這把刀也是需要以防萬一的.成都那邊的情況還不明朗,如果有需要,這三萬北軍,就是他南下平叛的一道利刃,是不能輕易放在左馮翊的。

雖然就目前的情勢看,諸葛亮在成都坐鎮,事情進行的非常順利,不至於會出現大規模的叛亂.但劉備卻不能不留下屬於自己的後手。

可長安方面的情況吧,也是如此。

如果按照常規的方式去治理雍州,短時間內是無法做到快速恢復生產的,因爲丁口的缺失實在太大。

而劉備始終不肯領軍回成都,也沒有立刻遣散北伐軍的原因,也在於劉備清楚,在這麼大的關中,沒有個十萬左右的兵力拱衛,是很難保證關中的安全的。

某種程度上來說,曹丕的遷民入關策略,確實是直接打擊到了劉備集團的軟肋,讓劉備集團即使能佔據關中,短時間內不一定守住關中。

這下搞的,劉備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只能先等着,等到龐統和黃權的到來,問問他們的意見。

而龐統對此的意見嘛.嗯,給了張溪倆白眼。

“元長也是天下智謀之士,如何出的此等劣計?!”龐統一點沒給張溪面子的說道,“以三州郡兵戍邊軍屯,元長莫不怕三州震動,士卒均懷怨恨之心?!”

張溪一聽這話就不樂意了,問道,“士元兄何出此言?!士卒戍邊,乃兩漢定例,爲國戍邊,何來怨恨可言?!”

龐統聞言,嘿嘿冷笑一聲,說道,“爲國戍邊,自然無所怨恨,然如此頻繁元長就不怕重現陳勝吳廣舊事?!”

這話說的,就有些重了但也說明了如今這個時代,對戍邊的一個態度。

這年月的郡兵,有幾個願意去戍邊的?!又有幾個能在戍邊任務結束後,安全返回鄉里的?!

別說現在是戰亂時期,就是在和平時期,這一路上近千里的行軍路,那就是一條黃泉路好不好。

當然,如果張溪非要胡攪蠻纏,指責龐統舉例不當,拿當今天子比作秦二世,也不是不可以但那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而且劉備也不是那種沒腦子的人,不可能不知道龐統這麼說的重點在哪兒。

重點在於——沒有郡兵願意承擔這樣的戍邊任務的。

而龐統則繼續說道,“世家亂,不足爲慮。世家所求者,不過利爾,以利誘之則亂平。軍卒亂,其害莫大焉,輕則侵掠州郡,重則敗壞國家根基,此不可不慎也。”

一旦郡兵因爲不願戍邊而選擇叛亂,那可就不是一般世家煽動的叛亂那麼簡單了。

世家追求的是利益,你只要願意給出利益妥協,他們能掀起叛亂,自然也能快速平息叛亂。

可郡兵叛亂,那就是底層士卒和百姓的叛亂了,這要是鬧大了,可不是那麼容易平息的。

到那個時候,州郡陷入戰火也就算了,你別忘了咱們主公的立世之本是什麼。

以民爲本啊!!!

民如果都叛亂了,那主公的立世之本就成笑話了,這個後果是承擔不起的。

這通說,說的劉備沉思,張溪無言以對。

龐統笑笑,繼續說道,“再者,元長之謀確爲妙棋,卻不知爲何,如此操之過急?!”

龐統一邊說着,一邊走到劉備的案桌上,找出關中地圖,讓黃門侍郎掛上,對着地圖,說道,“關中之地新得,首要當以關中安危爲先。左馮翊緊鄰潼關—黃河一線,擇其險要之地沿線佈防,設軍屯以資軍糧當爲首要,其他之地,可暫緩行之.以統估計,有三至五萬郡兵佈防足以,何須左馮翊全境皆用軍屯,用兵十萬之巨?!”

龐統那意思,就是重點佈防爲主,其他地區沒有必要一下去把攤子鋪的那麼大,可以以後慢慢來,不必急於一時。

當然,還有一句話,龐統沒有說出來。

那就是——既然決定在左馮翊搞軍事區了,那就不要用治理地方的思維去考慮事情那些無法立刻兼顧到的區域,就算耕地有所荒廢,哪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耕地這個東西,就算荒廢了十年,將來也能再開墾出來,爲什麼非要從一開始就把所有的耕地都用作軍屯呢?!

這大概就是龐統的意見核心了——可以軍屯,但沒有必要在一下子在整個左馮翊都開展軍屯,有個三五萬郡兵搞軍屯就足夠了。

可這話,張溪又不同意了。

之前你說的那些吧,多少是有些道理的,張溪雖然不完全同意,但終究不好反駁。

但你說這個,張溪頓時找到了反駁的空間。

“士元兄好大的口氣!”張溪沒好氣的看了龐統一眼,跟看敗家子沒啥區別的那種眼神。

然後,張溪才稍微停頓一下,繼續說道,“一畝耕地,三年不種則荒,五年不種則廢關中數十萬頃耕地,士元兄一言而廢之,豈不是敗家兒郎之舉?!”

“元長,過言了!!!”龐統的臉色也不好看了。

丫誰是敗家子?!

張溪可不管,繼續說道,“亂世之下,百姓求一畝耕地尚不可得,國家求百頃良田而不易,士元兄卻要建言廢數十萬頃熟地良田.此等事,我雍州刺史部不敢爲也!”

這話說的,龐統都有點氣到了。

是,他龐統是世家子弟出身,但也不至於是這種白癡吧荒廢數十萬頃熟地良田,這麼大的帽子扣上來,龐統也接不住。

因此,龐統趕緊抗辯道,“元長莫要說此妄語。統焉能不知良田可貴,然事有輕重緩急,良田雖貴,一時荒廢尚可補救,關中不穩,得而復失,如何補救?!”

對着張溪說完這些,龐統也不等張溪的迴應,立刻拱手,對劉備說道,“陛下,臣亦知臣之策非完全之策,然事總有取捨。今關中之地雖得,然東北潼關,黃河,東南武關皆不在我等之手,關中隨時有兵禍之危。左馮翊軍屯,確爲良策,可若依元長之計,不過是以三州之地保關中爾,遺禍頗多,依統之計,雖荒廢數年土地,卻可以少量軍卒拱衛關中,不留餘毒於地方陛下,土地可以復墾,關中要復得,卻非易事,請陛下三思。”

劉備聽完龐統這話,也是有些動搖了再看看一邊的張溪,好像張溪也有些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確實如龐統所說,他的策略不是什麼完美的策略,但同樣張溪的策略,也不是什麼好策略。

像張溪這樣做,確實是可以在短時間內彌補關中地區的問題,但張溪的做法,等同於把原本屬於關中的危機和矛盾,轉移到其他州郡去了而已。

別的不說,總不能在關中人口恢復之前,一直讓北軍精銳和三州郡兵來拱衛關中吧?!

那荊州還要不要用兵了?!益州還要不要治理地方了?!涼州要是有羌人或者鮮卑人入侵了又該怎麼辦?!

不能全國各州都養着你一個雍州刺史部吧?!

關中最大的問題是缺人,不是缺兵,主次矛盾要搞清楚,否則的話,即使按照張溪的辦法來做,也不過是拆東牆補西牆而已,算不上從根本解決問題。

劉備現在也爲難,用張溪的策略吧,劉備也擔心荊州,益州,涼州三地百姓和軍卒不穩,可用龐統的策略吧,劉備又有心疼那些土地的荒廢.那可不是幾十畝地,是幾十萬頃啊!!!

劉備正琢磨着到底該怎麼取捨呢.站在一旁的黃權突然咳嗽了一聲。

黃權這一咳嗽吧,頓時吸引了在場其餘三人的目光。

也是,這傢伙自從進來後,一句話沒說難不成他有什麼好主意不成?!

黃權看看三人,尤其是希冀的看着自己的大漢天子劉備,有些尷尬,又有些猶豫的笑了一下,才慢慢的說道,“老夫倒有一策,只是此策有些”

黃權那個吞吞吐吐的樣子,張溪和龐統頓時心裡咯噔一下.這老傢伙,估計也說不出啥好主意來。

但事到如今,張溪和龐統誰也說服不了誰,黃權要真有辦法的話,聽聽也無妨。

“公衡可有良策,以對當今關中困境?!”劉備微笑着,主動發問。

黃權一聽,劉備都發話了,他雖然還是有些心虛,但終於還是開口了。

“回陛下,依臣下之見,關中困境,根結在於缺乏丁口,而蜀中之地,世家丁口衆多而地少.”黃權說到這裡,微微擡頭看來眼劉備,心裡再稍微一計較,一咬牙,說道,“天子若能下詔,恩准蜀中世家北上關中,實報丁口充實關中,以獲取關中土地”

得,就知道這個黃權也拿不出什麼正經主意來!!!

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251章 調人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864章 亂戰第526章 南陽戰場第1147章 破關第378章 倒黴的小姑娘第1030章 另一路第613章 進攻第101章 漢津口之戰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614章 亂戰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1202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三)第167章 攤牌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1071章 重整第467章 涼州人選第1213章第1078章 交易第739章 私宴第608章 攻心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144章 張機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815章 司馬上奏第675章 江州密議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874章 杜約第777章 來者可是第964章 洛陽戰事(一)第266章 江東來使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484章 劉備的反應第1090章 諸葛連弩二號機第47章 曹仁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781章 右扶風第776章 詭異的魏軍動向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1127章 魏延的計劃第151章 趙累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248章 私宴交談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307章 江東的決定第989章 戰備第904章 劉禪的應對第1238章 改良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359章 嘈雜的軍議第865章 戰後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37章 一顧茅廬第346章 周瑜接任第386章 水泥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881章 關羽的異常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62章 諸葛初點兵第657章 疑兵計第597章 退守和換防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506章 等第132章 攻取荊南第513章 關羽的想法第264章 再見面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156章 曲轅犁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913章 戰略微調第724章 人選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奮第1147章 破關第265章 蝗災第1047章 南征第165章 朋友第831章 議策第477章 改制第518章 二將第816章 曹叡的決斷第595章 凌晨突襲第155章 劉備親臨第19章 練兵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334章 襄樊議事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717章 缺乏經驗第743章 人事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640章 再見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
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251章 調人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864章 亂戰第526章 南陽戰場第1147章 破關第378章 倒黴的小姑娘第1030章 另一路第613章 進攻第101章 漢津口之戰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614章 亂戰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1202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三)第167章 攤牌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1071章 重整第467章 涼州人選第1213章第1078章 交易第739章 私宴第608章 攻心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144章 張機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815章 司馬上奏第675章 江州密議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874章 杜約第777章 來者可是第964章 洛陽戰事(一)第266章 江東來使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484章 劉備的反應第1090章 諸葛連弩二號機第47章 曹仁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781章 右扶風第776章 詭異的魏軍動向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1127章 魏延的計劃第151章 趙累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248章 私宴交談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307章 江東的決定第989章 戰備第904章 劉禪的應對第1238章 改良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359章 嘈雜的軍議第865章 戰後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37章 一顧茅廬第346章 周瑜接任第386章 水泥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881章 關羽的異常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62章 諸葛初點兵第657章 疑兵計第597章 退守和換防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506章 等第132章 攻取荊南第513章 關羽的想法第264章 再見面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156章 曲轅犁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913章 戰略微調第724章 人選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奮第1147章 破關第265章 蝗災第1047章 南征第165章 朋友第831章 議策第477章 改制第518章 二將第816章 曹叡的決斷第595章 凌晨突襲第155章 劉備親臨第19章 練兵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334章 襄樊議事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717章 缺乏經驗第743章 人事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640章 再見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