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再見面

第264章 再見面

話說,自從跟江東換地後,趙累的下雉縣令應該是當不下去了的,也不知道後來主公給他安排到哪兒了。

張溪趕緊託人去查一下,很快就有了回覆。

趙累就在南郡,官職依然還是縣令,不過是從下雉縣令換成了枝江縣令。

張溪頓時大喜,就有了把趙累給弄過來,給自己幫忙的想法。

當然,張溪並不是要把趙累從一個縣令一下子提拔成郡丞,這樣並不合適。

一方面,這麼升職速度太快,難免引起別人的非議。

另一方面,趙累雖然是荊州人,但他並不是世家出身,也是一個寒門子弟,突然身居高位的話,手下的那些掾史級官員也會不服氣,並不會比外鄉人李球的遭遇好到哪兒去。

要知道李球好歹是當過巴東郡郡丞的,是有資歷和工作經驗的,可趙累到目前爲止的工作經驗,只是一介縣令而已。

張溪想了一下,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隔天,張溪就下達了公文,把鄧艾從南郡主簿的位置往上提了一級,變成了代理南郡郡丞,同時調任枝江縣令趙累爲南郡主簿。

主簿這個位置,是郡守的秘書,這位置不用講究出身和資歷,只要郡守能看的上就行,有點私人任命的意思。

所以趙累被張溪看中當主簿,不會有人對此說三道四。

而郡丞呢,確實是一郡高官,張溪的副手,這個職位,是需要注意一下影響力的。

所以啊,張溪讓鄧艾,也只是當一下代理郡丞,是臨時的,等到徐庶那邊忙完了,把習家兄弟中的一位送來,鄧艾就可以退下來繼續當主簿了。

鄧艾作爲張溪的弟子,當一個代理的郡丞,相信下面的官員們應該也是可以理解的這是真心的自己人,代理一下都不讓麼?!

荊州的中下級官員,還沒有那麼頭鐵。

李球最大的問題,不是因爲他沒能力,只是因爲他是外鄉人.鄧艾既是張溪的弟子,又是荊州本地人,下面的官員不會不給這個面子的。

只要鄧艾說的話管用,下面的人願意照做,那麼南郡的政務就可以很順利的展開,張溪也不用親自兼職搞的那麼累。

至於鄧艾說的話是誰的主意,這個根本不重要,下面的人也不在乎。

所以嘛,張溪的意思,就是讓鄧艾在表面上當代理郡丞,私底下的公務交給趙累去負責,鄧艾還是守着自己,繼續學習,繼續幹主簿的活就好。

等到下半年,習家兄弟中隨便有一位來當郡丞了,鄧艾就可以退下來繼續當主簿,而趙累呢,張溪會讓他在自己的身邊鍛鍊上幾年,熬好了資歷,等到合適的時機,再進行提拔。

這麼一來,既可以培養自己夾袋裡的人才,又可以渡過這段沒有郡丞的空檔期,兩全其美。

因此,張溪專門下了調令,把趙累給調到江陵城來。

兩個人也有好幾年沒見了,張溪還專門設宴款待了一下趙累。

但趙累吧不得不說,這些年他一直當縣令,還真的不能怪別人。

趙累這個人,其實能力不差,也就是出身差了點,官場上沒人幫忙。

可趙累本來是有這個資本的,他跟張溪還算熟悉,現在張溪又身居高位,在主公面前稍微擠擠,也是能排進前五的人。

這樣的人,趙累居然從來沒有想過要巴結一下,平日裡一封問好的信件往來都沒有,可不就一直在縣令的任上蹉跎麼。

也就是張溪這會兒實在忙的不行了,想起來還有這麼一號人,否則趙累這輩子估計也就是在基層當個小官了。

現在張溪把趙累從枝江縣令提拔爲主簿,按理來說這就是恩主啊,可趙累見到張溪的第一件事,不是跟張溪敘舊,而是在酒桌上,直言勸諫張溪不該飲酒。

前幾年荊州連年豐收,百姓家裡總算有了一些存糧,但誰知道將來的年成如何?!

如果上位者不思節儉,飲酒取樂,民間必然效仿,到時候百姓可能就會把存糧釀酒賣了換錢,帶動不好的風氣,這不是一個上位者應該做的事情。

這種人,往好聽了說是清直,但.好在張溪知道這是個什麼樣脾氣的人。

當初在下雉,這位可是敢冒着殺頭的風險開倉給流民派糧的人。

張溪趕緊的撤掉酒宴,向趙累認錯賠罪.好不容易得來一個可以幫忙的人,可不能把人給氣跑了。

趙累這個人吧,能力當然沒法跟諸葛亮,張昭這類的內政大神相比,但他有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啊,本人也跟張溪合作過,互相之間有一定的默契,張溪用起來放心。

有點小脾氣無所謂,只要是說的對,張溪這點度量還是有的。

再然後吧,張溪就可以跟趙累好好的聊聊,分別以後的事情了。

趙累只是清直,不是不近人情,既然張溪都撤了酒宴還認了錯,他也不至於繼續抓着不放。

趙累也跟張溪說了他跟張溪離別後的事情。

其實就是繼續當縣令嘛,處理下雉縣的日常工作。

這裡趙累還向張溪告罪,因爲當初張溪結婚的時候,是邀請了趙累的,但趙累實在走不開,所以沒能參加,只來了個禮到人不到。

現在見到本人了,趙累當然要跟張溪說明情況。

張溪真沒在意這個,既然說到了繼續當縣令,張溪順嘴的問起了趙累在枝江當縣令的事情,包括一些政務上的事兒。

張溪這一說起政務,趙累立刻就又有話說了。

“郡守,累有一言,往郡守查納!”趙累起身,先對着張溪拱手行禮,然後纔開始說自己的諫言。

說到底,還是蝗災那事兒。

枝江縣,現在已經有了一些飛蝗的苗頭了,趙累第一時間發現了,打算組織百姓撲殺飛蝗。

但百姓對此相當的惶恐,認爲老天爺派來的懲罰使者,凡人怎麼可以輕易撲殺呢?!

趙累解釋了半天,上到鄉老,下到百姓,都認爲即使有蝗災,那也是天命,他們不敢下田去撲殺蝗蟲。

趙累實在沒辦法,只能找到駐紮在本縣的郡掾,希望他出面組織百姓撲殺蝗蟲。

結果郡掾直接給他來了一頓天人感應說,說這是天子失德之故,只有天子告罪上天方能免除災難.趙累很想給他兩個巴掌。

天子現在自身都難保呢,你跟我說他失德?!

他失德什麼了?!

本來趙累就爲了這事兒發愁呢,結果就接到了張溪的調令,讓他去江陵城當主簿。

趙累本來還想留拒絕調令,留在枝江縣繼續勸說鄉親們撲殺蝗蟲,但一想到自己說什麼都沒有用,倒不如去南郡城,說服張溪下令撲殺,這樣效率更高一些。

所以趙累就來了。

趙累了解張溪啊,知道張溪不是那種讀書讀傻了的人,所以他希望勸說張溪能重視起飛蝗的事情。

張溪當然非常重視從二月份就一直提防到現在了。

眼看着就要五月份了,也沒有得到任何一個縣的掾史報告說有蝗災跡象,張溪還以爲這次只是判斷錯誤了,其實根本沒有蝗災。

結果趙累說有,掾史給忽略了。

特麼張溪當場砍人的心思都有了。

以前這幫混蛋跟李球對着幹,自己忍了,退了一步,把李球給調走了。

現在這幫混球還在混日子是吧?!

張溪當即拉着趙累一起去了書房,寫下文書命令,要求各縣縣令及掾史彙報蝗災情況,同時下令,把枝江縣的駐守掾史奪官下獄,押回江陵城發落。

至於枝江縣,張溪立刻行文給枝江縣的縣丞,讓他暫代縣令之位,組織百姓撲殺蝗蟲,准許他動用本縣徭役份額。

做好了,他就是新的縣令,做不好,他來跟這個倒黴掾史一起作伴。

再然後,就是等消息。

大概十天之後,枝江縣的掾史被押解回江陵城,張溪當衆宣佈了他的罪責,然後直接處死。

嚴格來說,這位的罪責不該死,了不起罷官而已但現在的張溪,需要的是有人站出來給自己一個交代,這個掾史就是撞到槍口上了。

飛蝗的事情,從二月份就已經耳提面命的說到現在了,張溪把郡中掾史安排到地方,本來就是要他們隨時關注飛蝗的事態的。

結果枝江縣的飛蝗已經有苗頭了,他不僅不上報,還攔着趙累不讓趙累上報這就是找死了。

再加上之前李球的事,張溪已經退讓了,不可能一直這麼對荊州世家退讓下去,他們只會越來越得寸進尺。

因此,張溪才非要重辦這個掾史不可,目的也是爲了震懾一下荊州的世家大族們,如果太過分的話,張溪不介意一拍兩散。

別忘了,現在是亂世,有兵有糧的劉備集團,也不是好惹的。

(本章完)

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戰第470章 關羽的決斷第351章 漢中之戰落幕第812章 擊潰第864章 亂戰第652章 雪橇第1078章 交易第1135章 接應第594章 輪班制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軍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1168章 曹爽掌權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1048章 戰備第378章 倒黴的小姑娘第907章 南下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26章 找原因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664章 槐裡之戰第257章 成本第151章 趙累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161章 出門在外皆不易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644章 議事(一)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371章 孟獲的反應第1001章 亂局第208章 雒城第829章 上火的曹叡第26章 找原因第979章 出使變故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761章 爭議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736章 爭(一)第300章 水淹七軍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266章 江東來使第940章 大變故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768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1097章 壞消息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168章 解釋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704章 挑明第408章 姜維獻計第206章 涪城之戰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758章 司馬懿的焦慮第1147章 破關第102章 長阪坡之戰(一)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933章 魯陽第1124章 僵局第1198章 河內崩局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675章 江州密議第958章 試探第462章 突破第852章 潼關之戰(七)第935章 互換第146章 回府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263章 忙碌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714章 雪災第554章 南陽僵持第391章 調人第161章 出門在外皆不易第213章 “謹慎”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1223章 李嚴的無奈第1140章 退兵和追擊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135章 江陵決戰(二)第506章 等第158章 送犁第887章 龐統訓姜維(二)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57章 三顧茅廬第753章 餿主意第67章 黃祖異動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1001章 亂局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343章 調整第571章 失守
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戰第470章 關羽的決斷第351章 漢中之戰落幕第812章 擊潰第864章 亂戰第652章 雪橇第1078章 交易第1135章 接應第594章 輪班制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軍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1168章 曹爽掌權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1048章 戰備第378章 倒黴的小姑娘第907章 南下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26章 找原因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664章 槐裡之戰第257章 成本第151章 趙累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161章 出門在外皆不易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644章 議事(一)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371章 孟獲的反應第1001章 亂局第208章 雒城第829章 上火的曹叡第26章 找原因第979章 出使變故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761章 爭議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736章 爭(一)第300章 水淹七軍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266章 江東來使第940章 大變故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768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1097章 壞消息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168章 解釋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704章 挑明第408章 姜維獻計第206章 涪城之戰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758章 司馬懿的焦慮第1147章 破關第102章 長阪坡之戰(一)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933章 魯陽第1124章 僵局第1198章 河內崩局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675章 江州密議第958章 試探第462章 突破第852章 潼關之戰(七)第935章 互換第146章 回府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263章 忙碌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714章 雪災第554章 南陽僵持第391章 調人第161章 出門在外皆不易第213章 “謹慎”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1223章 李嚴的無奈第1140章 退兵和追擊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135章 江陵決戰(二)第506章 等第158章 送犁第887章 龐統訓姜維(二)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57章 三顧茅廬第753章 餿主意第67章 黃祖異動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1001章 亂局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343章 調整第571章 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