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章 司馬上奏

司馬懿現在很煩,真的很煩。

有個不要臉的小子,用檀香木做的盒子,給自己送來了一件自己壓根不想要的禮物——女裝。

特麼司馬懿當時氣的,臉都紅了!!!

虧之前老夫還那麼欣賞你,一個勁的誇讚你,幫你提高名聲,合着你就是這麼報答老夫的?!

那個張元長也是.就是這麼爲人師表的?!

你教點什麼不好,《春秋》,《禮記》,這種經典你不好好的傳授給徒弟,哪怕教點兵法謀略也不要緊.教自己弟子給人送女裝?!

是嫌你們師徒倆的名聲還不夠臭麼?!

給人送女裝這事兒,第一受害者是郭淮,而郭淮.堂堂大魏名將,如今都淪落到只能鎮守武關了,很難說沒有這事兒的影響。

而郭淮“受害”的全過程,天下皆知,就是從張溪在冀縣城下給郭淮送女裝開始的。

如今對面那個混蛋小子復刻這麼一把,目的是什麼,別說司馬懿了,就是軍中小校都知道對方想幹什麼。

要激自己出戰嘛。

說實話,這樣的奇恥大辱,是個男人都忍不了,司馬懿當時一衝動,就想下令全軍整備,出城與蜀賊決一死戰!!!

但.司馬懿到底是司馬懿,很快,他就冷靜了下來。

從局勢上看,如今蜀賊四萬大軍攻打宛城,卻連自己佈下的外圍防線都突破不了,只能採用這種拙劣的激將法激自己出戰,可見是沒有什麼其他的謀略可用了。

現在如果自己中計,放着現成的防禦優勢不要,用三萬兵力去跟四萬蜀賊打野戰司馬懿覺得自己應該不是一個傻子!!!

所以,從局勢上講,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無視送來的女裝,繼續堅守城池,按兵不動。

沒看到那個倒黴的郭淮嘛,當初如果他在冀縣城下也不管什麼女裝,繼續按照原有節奏進攻冀縣,說不定冀縣早就攻破了,哪會有之後被馬超率領騎兵側翼突擊的事情。

那樣的話,如今鎮守宛城的人,哪裡輪的到他司馬懿,論資歷論戰功,郭淮不比他司馬懿更加合適?!

所以啊,這種激將法,肯定是不能上當的,誰上當誰倒黴。

理智上,司馬懿是真的這麼認爲的,但如果無視女裝,拒不出戰,就會產生一個新的問題——自己的名聲可怎麼辦?!

郭淮雖然沒能攻下冀縣,扭轉西北局勢,但他悍然應戰這事兒,不管明面上怎麼說,私底下大家都得稱讚一聲,到底是個純爺們。

已經有郭淮這個先例在前了,司馬懿如果無視了送來的女裝,繼續按兵不動,拒不出戰的話,那對自己的名聲可就.嗯,不好說了。

這年月,在司馬懿這樣的世家大族角度來講,名聲,有時候可是比命還重要的。

司馬懿既不想冒險出戰,給蜀賊擊破自己的機會,又想要保住自己的名聲,不被人說三道四的這就需要想點辦法了。

而辦法嘛,其實以司馬懿的腦子,也不難想.畢竟是這個時代能排進前三的聰明人。

要破解這個計謀,同時又要保住自己的名聲,那麼最簡單的,就是把這個計謀的矛盾點給轉移出去。

司馬懿面對這個計謀的最大難點,不是控制不住手下士卒,而是如何有理有據的拒絕鄧艾的女裝羞辱,同時又能保住自己的名聲。

司馬懿是不好直接拒絕的,他直接拒絕的話,不管他有什麼理由和藉口,在外人看來,他依然有怯敵避戰的嫌疑.換言之,就是認慫。

那和穿女裝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了。

要是面對張溪這個差不多級別的蜀軍將領還好說,反正就張溪在送女裝這件事上的名聲,再用這種計謀,司馬懿不出戰甚至還能得到一些人的支持。

可用這個計謀的人,是鄧艾對司馬懿來說,是妥妥的小輩。

向小輩認慫.說出去不太好聽。

所以,司馬懿想了半天時間,決定,演戲。

首先,司馬懿表現出了相當的憤怒,但卻又不得不隱忍的態度,以“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說辭,斥退了漢軍的使者。

至於女裝,司馬懿沒說收,也沒說不收,用來拖延時間。

接下來,司馬懿召集衆將,裝模作樣的商議該如何面對現在的局面。

對於宛城的駐守將領們來說,鄧艾這個女裝雖然是送給司馬懿的,但某種程度上,也同樣是送給他們的.宛城上下,都在這個羞辱的範圍之內。

因此諸將的態度很明確——整軍出戰。

而這個時候,司馬懿又站出來,詢問諸將,以三萬士卒對戰四萬蜀賊,有沒有必勝的把握?!

既然因爲不想接女裝而出戰,那就必須要獲勝,否則的話,一樣爲天下所笑。

再一個,如果出戰失利,損失了大量的士卒,還有沒有把握能守住宛城。

一旦宛城失守,蜀賊順勢進攻洛陽.大魏天子可就在洛陽呢,這個責任,誰能扛的起?!

如今的情勢,其實跟歷史上的情勢是不一樣的。

歷史上,諸葛亮和司馬懿對峙的時候,司馬懿是兵力佔優,軍械後勤也佔優的情況,那種情況下避戰不出,軍中諸將肯定是不服的,所以司馬懿這個“畏蜀如虎”的名聲,得的也不是沒有道理。

但現在,宛城守軍在兵力上是處於劣勢的,而宛城的地理位置又太過重要,不像五丈原,即使丟了還有關中三輔可以作爲退路,宛城要是丟了,洛陽就直接在蜀賊的兵鋒威脅之下了。

其中最要命的是,曹叡就呆在洛陽。

所以,當司馬懿站出來分析完利弊後,稍微有點腦子的將軍,都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

確實,現在的局勢下,只要能守住宛城,就是最大的功勞,而出戰,也許能勝,但一旦戰敗,後果不是宛城的這些兵將們能承受的。

但問題是不出戰的話,名聲怎麼辦?!

難不成你司馬懿真的要穿女裝?!

那我們這些在你手下奉命作戰的人怎麼辦.跟着一個穿女裝指揮戰鬥的主帥作戰,這說出去,我們的名聲也沒了。

因此,諸將對司馬懿的分析,內心是認可的,但求戰,依然在繼續。

總要表現出自己的態度嘛,反正我們是不願意避戰的,但主帥非要一意孤行,我們作爲下屬,也沒辦法不奉命而行。

司馬懿也知道手下都是些什麼玩意兒心累啊!!!

駐紮在宛城的這些將軍們,大多都是潁川出身,而他司馬懿,是河東世家出身。

當初這幫將軍在張遼帳下的時候,因爲張遼是武將,也不是什麼豪門出身,跟他們之間不存在利益關係,因此還能合作愉快。

可自己.潁川世家和河東世家之間的關係,懂得都懂。

司馬懿覺得,就這幫玩意兒不給自己扯後腿,已經算是幫大忙了。

再一個,自己這幫手下的能力也就那樣,大敵當前的時候還能稍微合作一下,一旦鬆懈下來.這五年鎮守宛城,只有司馬懿知道自己多難。

這幫玩意兒,但凡有一個能擔當,願意相忍爲國的人,他司馬懿也不至於要一個人面對整個蜀賊荊州軍團的威脅。

所以,司馬懿對手下將軍的反應,其實也有預料,而這,也是司馬懿會選擇演戲的原因。

手下實在是靠不住啊。

因此,司馬懿當衆表態,自己深受大魏三代的厚恩,自然應當以大局爲重,些許名聲,丟了也就丟了。

只要宛城不丟,那他司馬懿也算是對得起先帝和當今天子的知遇之恩了。

這話說的,就很.大義凜然。

而軍中諸將一聽司馬懿這麼表態,頓時也在心裡充滿了敬佩.雖然這些人也都希望這事兒由司馬懿一個人扛下來,但誰都知道這事兒對名聲的打擊有多大,因此,當司馬懿真的打算自己一個人扛下來的時候,大家還是很佩服司馬懿的“能屈能伸”的。

但是吧,接下來,司馬懿話鋒一轉,又說道,既然諸將都求戰心切,他作爲一軍主帥,也不能不考慮到軍心士氣的問題特麼這話說的,諸將的心又給吊起來了。

這老狐狸,啥意思,這是要先挖坑,回頭萬一戰敗了,好把責任推到我們頭上?!

不是不可能啊,這個老狐狸一看就不是什麼好人,傳言早年太祖武皇帝還說過,這老狐狸是“鷹視狼顧”之相.聽聽,這是形容好人的詞兒麼?!

可問題是,事到如今,諸將已經被司馬懿幾句話給架上去了,他們也不好現在反悔,說其實自己也不想出戰吧?!

所以,只能聽司馬懿接着說下去。

而司馬懿司馬懿真沒有那麼不要臉。

雖然河東世家和潁川世家之間的關係是半合作半對抗的關係,但司馬懿作爲一軍主帥的擔當還是有的,不可能在沒打的時候就想好甩鍋給屬下的藉口。

這點格局,司馬懿還是有的。

司馬懿真正要說的事情,其實是這個——把宛城的情況上奏天子,請求天子決斷。

是打,是守,由天子來決定,這麼一來,不光是他司馬懿,還是宛城的諸將,都可以輕易擺脫掉怯敵避戰的名聲。

天子說打,那沒得說,直接開幹就是了,哪怕打輸了,那也不過是作戰不利,天子要追責也不會太嚴重。

天子說要守.我們可是請戰了的,是天子不許,真不是我們怯敵避戰。

軍中諸將聽完司馬懿的說辭後,頓時兩眼一亮——到底還是老狐狸有辦法!!!

第594章 輪班制第1055章 水戰(三)第168章 解釋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215章 劉循第177章 等待和教學第1048章 戰備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1112章 甄城第473章 退兵第43章 輸了第1039章 周瑜亡故第634章 張遼決意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1078章 交易第710章 成都議事第834章 追擊第898章 東吳的盤算第390章 雜章第1155章 方案第1004章 邀約第604章 收尾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148章 出巡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216章 時間線變動第377章 戰後處置第383章 分配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300章 水淹七軍第1210章 劉放的打算第912章 圍點打援第84章 沉船截江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283章 進攻準備第236章 造紙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1197章 退守第541章 好人夏侯楙第277章 礦營第208章 雒城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502章 重想第30章 對比第515章 僞木牛流馬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347章 漢中反應第35章 酒之事第506章 等第1192章 中計了第453章 上邽對峙第646章 議事(三)第237章 巴東郡保衛戰(一)第151章 趙累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775章 漢軍軍議第292章 軍令狀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989章 戰備第596章 正面較量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144章 張機第518章 二將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819章 曹魏騎兵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553章 調兵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863章 突圍第904章 劉禪的應對第556章 諸葛誕第773章 刻板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872章 緊急求援第215章 劉循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383章 分配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1091章 孟津渡第340章 陸遜攻宜都第422章 大雪第892章 各自的謀略第548章 眉縣之戰第745章 平叛策第66章 戰後動態第95章 議戰第80章 水戰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52章 軍中嬉戲第999章 水戰決勝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804章 心累的陳祗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325章 石苞獻策
第594章 輪班制第1055章 水戰(三)第168章 解釋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215章 劉循第177章 等待和教學第1048章 戰備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1112章 甄城第473章 退兵第43章 輸了第1039章 周瑜亡故第634章 張遼決意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1078章 交易第710章 成都議事第834章 追擊第898章 東吳的盤算第390章 雜章第1155章 方案第1004章 邀約第604章 收尾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148章 出巡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216章 時間線變動第377章 戰後處置第383章 分配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300章 水淹七軍第1210章 劉放的打算第912章 圍點打援第84章 沉船截江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283章 進攻準備第236章 造紙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1197章 退守第541章 好人夏侯楙第277章 礦營第208章 雒城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502章 重想第30章 對比第515章 僞木牛流馬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347章 漢中反應第35章 酒之事第506章 等第1192章 中計了第453章 上邽對峙第646章 議事(三)第237章 巴東郡保衛戰(一)第151章 趙累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775章 漢軍軍議第292章 軍令狀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989章 戰備第596章 正面較量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144章 張機第518章 二將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819章 曹魏騎兵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553章 調兵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863章 突圍第904章 劉禪的應對第556章 諸葛誕第773章 刻板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872章 緊急求援第215章 劉循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383章 分配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1091章 孟津渡第340章 陸遜攻宜都第422章 大雪第892章 各自的謀略第548章 眉縣之戰第745章 平叛策第66章 戰後動態第95章 議戰第80章 水戰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52章 軍中嬉戲第999章 水戰決勝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804章 心累的陳祗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325章 石苞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