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3章 代郡危急

曹魏的代郡太守,是閻柔。

說起這個人,其實也是一個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

此人年少的時候吧,曾經被烏桓和鮮卑相繼俘虜過按照草原異族的一貫作風,被他們俘虜的漢人,一般都是充作奴隸的。

也就是說,閻柔可以說是奴隸出身.這出身,可以說是沒法更低了。

但是呢,閻柔居然能夠在這麼惡劣的情況下,獲得了鮮卑人的信任和擁戴,又趁着當時幽州的混亂,得到了劉虞舊部鮮于輔等人的支持,被鮮于輔等人推舉爲烏桓司馬,並且領兵擊敗了公孫瓚的部將鄒丹,斬殺四千餘人。

到這裡,閻柔雖然也算成名了,但是吧,他的官職其實是別人推舉的,名不正言不順的,真要算起來,往好聽了說是鄉民義勇,往不好聽了說,不過就是賊寇。

可偏偏就在這個時候,袁紹和公孫瓚大戰獲勝,平定了河北這時候,袁紹發現了閻柔這個人才,並且出於安定北伐異族的需要,袁紹招納了閻柔,讓閻柔正式成爲了朝廷官員。

要知道,這一路逆襲,從奴隸變成有編制的朝廷官員當年的閻柔,連三十歲都不到。

之後閻柔又在官渡之戰後,帶着鮮卑三部歸順了平定河北的曹操,同時跟隨曹操北征烏桓,白狼山一戰,閻柔就歸屬張遼指揮,在平定烏桓上,有着極大的功勞。

順帶一提,軻比能也好,步度根也好,其實都是通過閻柔的關係,纔跟曹魏搭上線,獲得了內附的資格的。

閻柔這個人,真的非常的傳奇。

不僅他的人生經歷傳奇,他的壽命也很傳奇.他居然還能從後漢末期的羣雄戰亂年代活到現在。

更別說,閻柔在周邊異族中的威望,那真的不是一般的高.甚至某種程度來說,如今的幽州刺史田豫,都比不上閻柔。

事實上,當初曹爽命令田豫抽調代郡郡兵南下支援鄴城,田豫是遵令而行的,是閻柔敏銳的察覺到了周邊異族不穩,因此駁回了田豫的調令,並寫信說服了田豫,讓田豫另調范陽郡兵南下的。

本來吧,有這麼一個人物鎮守在代郡,鄧艾要攻下代郡的難度,都不會太小。

畢竟,以閻柔的威望,也許不能阻止鄧艾,但是說服步度根,劉豹等人消極怠工,還是可以做到的。

而鄧艾雖然說率領則七萬餘大軍,但胡兵義從大多是騎兵,真正對城池有威脅的,能用來攻城的,只有臨時抽調來的幷州郡兵和鄧艾率領的一萬五千本部兵馬。

閻柔如果一心想要死守的話,完全可以放棄代郡西部和雁門郡接壤的幾個縣,把兵力集中起來,守住代郡要道,這樣擋住鄧艾也不是問題。

但,終究還是老天更加眷顧大漢就在這個緊要的關頭,代郡太守閻柔,卻臥病在牀,無法理事了。

閻柔現在是真的老了,七十多歲的人了,身體一天不如一天。

這個年紀的人,在這個時代,本來就是高壽,再加上閻柔久居北地.年輕的時候還好,身體條件不錯,扛得住,可到了年紀大了,北地的寒冷氣候,對老年人真的不算太友好。

因此,就很不湊巧的,在這個關鍵時刻,閻柔病倒,導致整個代郡都有些人心惶惶。

而此時在代理太守事務的人,是閻柔的胞弟閻志。

說起閻志這個人吧,其實他也不算是無能之輩。

早些年,軻比能曾經跟幽州刺史田豫有些矛盾,同時也可能是軻比能要試探一下曹魏的底線如何,因此軻比能曾經趁着田豫出行的時候,領兵包圍了田豫。

那個時候,閻柔在代郡組織了兵馬作爲後盾,讓閻志代表自己去跟軻比能談判.閻志成功的說服了軻比能,解了田豫之圍。

所以,這個人其實能力也不算太差,至少在嘴皮子功夫上,是有一定的本事的。

可問題是連閻志自己都知道,他的能力,比起他哥哥來說,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鄧艾帶着“十萬大軍”進攻代郡,而整個代郡總共也只有三萬郡兵。

更要命的是,之前爲了防止軻比能和步度根的叛亂波及到幽州,同時也是爲了提前做好平叛準備,閻柔把代郡郡兵提前分撥到了邊境各縣去了,一時間根本叫不回來。

一旦邊境防線被蜀賊擊破的話,蜀賊恐怕就可以以點破面,長驅直入了。

這種情況下,閻志是真的沒有辦法啊總不能再去耍嘴皮子,勸說步度根和劉豹退兵吧?!

閻志其實很清楚,上次他能勸說軻比能退兵,完全是時局影響,各方面因素綜合導致的。首先,是軻比能也沒有真的想叛亂,他只是跟田豫有矛盾,想借此教訓一下田豫,逼迫田豫在對外政策上有所讓步而已。

其次,是當時軻比能以三萬騎兵圍攻田豫不過三千人的出行護衛部隊,居然攻了七天都沒有攻下,再加上閻柔已經組織好了代郡郡兵,隨時可以北上救援田豫,軻比能根本不可能有勝算,所以才順勢借坡下驢,撤圍而去的。

第三,那個時候的大魏,是曹叡當政時期,雖然地盤縮水了不少,但實力還在,朝中還有曹真,曹休等人坐鎮他們不一定乾的過蜀賊,但遼東之戰證明,收拾軻比能這樣的周邊異族還是很容易的。

這三個條件結合起來,這才導致閻志成功勸說軻比能撤圍。

可如今.局勢完全不同了。

大魏如今在河內,冀州,幷州三線敗退,蜀賊北伐都快打到鄴城了,這種情況下,你讓閻志去勸說步度根,劉豹等人退兵,他們怎麼可能輕易退兵?!

自家兄長也許有這個威望,但閻志很清楚,自己最多隻能借勢,是無法跟兄長相提並論的。

而更要命的是,哪怕閻志已經遵循了自己大哥留下的策略,下令各縣嚴防死守可對手到底是鄧艾啊。

在對周邊異族的威望和手段上,鄧艾可能還不如閻志,可論起用兵謀略,閻柔親自上陣,都不是鄧艾的對手啊。

甚至可能連王濬都比不過。

進攻代郡之戰,鄧艾兵分四路,由步度根和劉豹分別進攻參合,高柳兩縣,而鄧艾領兵進攻平邑,王基進攻班氏縣。

正常從地理位置圖來看,大部分人都會認爲,這次鄧艾軍的進攻重點,肯定是平邑。

畢竟平邑這個地方,南邊是太行山,西邊是雁門山,平邑本身又在從雁門郡進入代郡的官道節點位置這地方,就是代郡門戶,也是一個易守難攻的位置。

而且進攻平邑的蜀賊,又是主帥鄧艾親自領兵,怎麼看都是要通過強攻平邑,進入代郡。

而閻志也是這麼認爲的,因此他在平邑是囤積了足足一萬郡兵,把三分之一的代郡主力放在了這裡。

至於其他三個縣,參合和高柳兩縣,在雁門山東側,北面又有長城護衛,步度根和劉豹的軍隊大多是騎兵,他們要突破長城防護,攻入這兩個縣,就靠他們手裡的那點兵力,遠遠不夠。

而班氏縣在南側,背靠太行山,周圍都是山地,也是易守難攻之地,閻志也不算掉以輕心,在這裡安排了五千人守衛.防衛這個小縣城,已經綽綽有餘了。

這樣的防禦部署,至少在閻志看來,問題應該是不大了但打死閻志都沒有想到,第一個失守的地方,居然就是班氏縣。

鄧艾是親自領兵進攻平邑,但從來就沒有把突破口放在平邑。

鄧艾雖然領兵兩萬人抵達了平邑城下,但他率領的,是拓跋氏所部的五千騎兵和臨時抽調的一萬五千幷州郡兵而已。

甚至爲了迷惑平邑守軍,鄧艾還專門要求拓跋氏的騎兵全部下馬,冒充步兵作戰。

而真正的突破口,鄧艾選在了班氏縣。

王濬率領的一萬五千士卒,是鄧艾本部的一萬五千人,這一萬五千人是一路跟着鄧艾殺入幷州的雍州兵,其中有五千人還是無當飛軍,由王平之子王訓率領。

而就是這五千無當飛軍,在王訓得率領下,沿着太行山山麓急行,翻山越嶺,在守軍完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突然出現在了班氏縣城下。

而班氏縣守將也是個奇葩,他居然認爲這支能翻山越嶺出現在班氏縣城下的軍隊已經到了強弩之末.他還主動出城攻擊了。

無當飛軍的戰鬥力,就算不在山地作戰,那也是僅次於大漢北軍的.連南軍都未必比得上。

就這樣,王訓輕鬆的擊潰了出城作戰的班氏縣守軍,順勢一舉奪下了班氏縣。

在等了幾天,等到了王濬領兵跟王訓匯合後,王濬率領一萬餘人,並沒有北上去配合鄧艾前後夾擊平邑,而是直接東進,往代城而去。

而此時的代城城內,閻志只有五千人守衛代郡危急。

 

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574章 懲罰第1154章 鏖戰第7章 三國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213章 “謹慎”第336章 公安城的戰鬥第104章 長阪坡之戰(三)第515章 僞木牛流馬第1059章 偏師出兵第79章 巡視防務第1035章 攪混水第602章 大昌集搏殺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1188章 兵出幷州第197章 法正再來第644章 議事(一)第487章 佔便宜第923章 水軍統帥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192章 沼澤改田第135章 江陵決戰(二)第52章 軍中嬉戲第483章 賈詡之計第815章 司馬上奏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1185章 魏縣第507章 開戰第1194章 滿寵的才能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991章 東吳的想法第15章 兄長第518章 二將第639章 關羽觀陣第267章第1253章 拖時間第1149章 三線戰事第502章 重想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501章 戰略討論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583章 搶時間第232章 鹽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975章 巴丘水戰(一)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358章 戰與和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714章 雪災第373章 花鬘和關索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148章 出巡第792章 命中註定的待遇第982章 魏吳結盟第938章 求戰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15章 兄長第426章 姜維的動機第111章 變調的智激周瑜第1073章 流民第5章 上任第83章 議策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21章 新官職,新工作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558章 魏延的奇計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384章 巡視地方第556章 諸葛誕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926章 羞愧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1章 求職第869章 訓子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486章 衆議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479章 看不慣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286章 張郃戰魏延第518章 二將第353章 故交相見第778章 舌辯
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574章 懲罰第1154章 鏖戰第7章 三國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213章 “謹慎”第336章 公安城的戰鬥第104章 長阪坡之戰(三)第515章 僞木牛流馬第1059章 偏師出兵第79章 巡視防務第1035章 攪混水第602章 大昌集搏殺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1188章 兵出幷州第197章 法正再來第644章 議事(一)第487章 佔便宜第923章 水軍統帥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192章 沼澤改田第135章 江陵決戰(二)第52章 軍中嬉戲第483章 賈詡之計第815章 司馬上奏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1185章 魏縣第507章 開戰第1194章 滿寵的才能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991章 東吳的想法第15章 兄長第518章 二將第639章 關羽觀陣第267章第1253章 拖時間第1149章 三線戰事第502章 重想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501章 戰略討論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583章 搶時間第232章 鹽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975章 巴丘水戰(一)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358章 戰與和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714章 雪災第373章 花鬘和關索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148章 出巡第792章 命中註定的待遇第982章 魏吳結盟第938章 求戰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15章 兄長第426章 姜維的動機第111章 變調的智激周瑜第1073章 流民第5章 上任第83章 議策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21章 新官職,新工作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558章 魏延的奇計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384章 巡視地方第556章 諸葛誕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926章 羞愧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1章 求職第869章 訓子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486章 衆議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479章 看不慣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286章 張郃戰魏延第518章 二將第353章 故交相見第778章 舌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