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再見

鄧艾和徐庶都不懂,今天的大將軍到底是怎麼了,即使坐着板車也要上前線觀陣。

本來是爲了將關羽一軍的舉措,如今反而把兩人給困住了。

總不能真的讓關羽坐着板車上陣吧,那成何體統?!

所以啊,沒辦法,找來軍中工匠,對板車進行臨時的改造,不求改造的多麼的精美,只求能做到近似車架的地步就可以了。

按照大漢規制,關羽作爲大將軍,出行的時候,是可以享有相應規制的的車架,以此來彰顯自己的身份地位的。

但一般這種車架,都是在日常出行,或者參與重要活動或者宴會的時候使用的,領兵出征,很少會有大將帶着笨重的車架出行。

尤其是像關羽這種標準武將出身的人物,軍中征戰,素來騎馬,麾蓋和大纛都有專人負責執掌,也根本不需要車架。

別說關羽,就是劉備這次御駕親征關中三輔,曹丕親率中央禁衛坐鎮洛陽,也都沒有坐皇帝專用的鑾輿,全都是騎馬征戰。

當今天下,數十年戰亂不休,上到君主,下到主將,基本就沒有在軍中講排場的習慣,而且這也不符合軍中規制。

但現在,二爺把這個規矩給打破了。

但要是這麼說的話,關平也知道,自己少不得被關羽罵一頓。

好歹也是從軍十幾年的人了,跟在關羽身邊也學了十幾年,不可能不知道關羽問這個話的用意。

可關羽卻是嘆口氣,看看自己的長子,無奈的說道,“平兒以爲,今日敵我之勢,文遠所爲者,退敵乎,據敵乎?!”

這三千士卒中,有五百人,是張遼的本部部曲親衛,屬於張遼私人豢養的,平日裡啥都不用幹,在這種關鍵時刻要人賣命的親衛,這些人,是妥妥的自己人。

這個時候的張遼,肯定是以據敵爲先,而要據敵,張遼就需要在保證有生力量的同時,也給宛城防禦爭取足夠的時間。

是,關羽坐着車架上陣,顯然是深受重傷,必然行動不便.可關羽終究是關羽,可不是那個無膽無謀的江東小兒,要突他的陣,那跟送死也沒啥區別了。

關羽根本坐不到馬上,坐板車出行又太有失身份,偏偏這老爺子還非要跑去陣前一觀.只好這麼折中一下咯。

大將軍要陣前觀陣,大軍肯定不能就這麼讓大將軍一個人去,必須是到陣前列陣,以作援護。

簡而言之,張遼拒絕了親衛的建議。

實在也是沒辦法。

張遼一聽這話也是楞了一下,隨即笑着,擺擺手,說道,“爾等謹守城池便可,其他無需操心。”

可張遼卻輕易的放過了這個機會。

此時的親衛隊長,似乎也看到了關羽的出現.象徵着關羽身份的麾蓋和大纛都出現在陣前了,不是關羽本人,還能是誰?!

因此,雖然張遼無法親領士卒突陣,但讓士卒突擊同樣傷重的大漢大將軍關羽所在車架,免不了要引起漢軍的一陣混亂,這樣必然會打亂漢軍今天的進攻節奏和進攻部署。

關平點點頭,但又跟着搖搖頭,說道,“可張叔父不也身受重傷了麼?!若無其親領士卒衝陣,也未必有奇效。”

如今的局勢,可比白狼山,合肥城下的時候,要寬鬆的多。

那時候都能贏下來,現在,也一樣有希望。

關平又是一懵,仔細思考了很久,這才恍然大悟。

有此可見,張遼手裡,可能真的是兵力不足了,也就是說,鄧縣魏軍,真的有可能全部撤回宛城防守。

也就是看到城下軍陣中出現了關羽的車架,看着麾蓋下那個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才讓張遼略微有了一些感慨。

可如今,張虎一早已經帶領兩萬士卒撤軍宛城了,留下來的,只有張遼一人,以及三千士卒而已。

征戰一生的人了,生死早已看淡,大軍圍城之下,張遼反而出奇的平靜。

關羽這句話,直接把關平給說楞了,趕緊問道,“父親何以知之?!”

確實,如果是當初三萬魏軍對五萬漢軍,張遼還有三道防線在手的時候,張遼的目的肯定是在消耗掉一部分漢軍士卒戰力後,選擇合適的時機擊破荊州軍團,解了樊城之圍。

這是個好機會啊!

親衛隊長俯身,在張遼耳邊建議道,“將軍,可要遣將士們出城一戰,突敵軍陣?!”

但如今,雙方軍力對比變成了八萬對兩萬,而眼看着張遼手裡連鄧縣都守不住,只剩下宛城最後一道防線了他能守住防線,不讓漢軍進駐宛城,打開進入中原的通道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關羽這才稍微欣慰的點點頭,說道,“汝隨我這些年,倒也不是毫無長進。昔年在合肥,文遠手中只有七千餘人,面對十倍之敵,仍敢率八百士卒衝陣。若文遠當真有兩萬人在手,他又有何不敢衝擊我軍?!”

在這羣人面前,張遼真的不用再裝,這些人,不會因爲自己傷勢嚴重就掉士氣只要他張遼還有一口氣在,這些老兄弟們就會堅信,他們還有獲勝的可能。

再說了,原計劃今天也是要攻城的,現在也到了出營作戰的時間,這倆人還得統兵應戰呢。

之前是爲了激勵軍中士氣,提振士卒戰鬥慾望,裝出一副自己無事的樣子,所以纔會忍着疼痛,把自己給綁在柱子上。

因此,此時的張遼,雖然早已在城頭上準備指揮防禦戰,但本人還是相當輕鬆的在城頭設下了一道香案,連鎧甲都沒有穿,就這麼坐着,平靜的看着城下慢慢集結起來的大軍。

把板車稍微改在一下,增加一些固定部件,可以把麾蓋和大纛固定在板車上,再找一匹馬來拉着,勉強看上去像是一座車架,如此,多少也有些威儀。

英雄遲暮這種事,關羽可以直面,但他真的不想說出口。

此時的鄧艾和關平等人,也沒有閒着。

感慨完這些,關羽卻讓關銀屏去把關平找來。

如果關羽是奉了天子聖旨巡查地方軍務,那坐車架出行,倒也說得過去,這個車架本身代表着他的身份和地位.可兩軍陣前,你擺這個身份給誰看吶!!!

這麼一想的話,張遼但凡手頭有個一萬士卒,他都不應該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畢竟關羽可是好幾天都沒露面了,今天才是難得出現一次,要等下次出現,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去。

至於鄧縣城內的張遼.張遼此時,就在鄧縣城樓上。

敵人可不會因爲你是大將軍就饒過你了好吧。

關羽笑了一下,點點頭,對關平的回答還算滿意。

此刻的張遼,也沒有再自己找虐的把自己綁在城樓柱子上。

而關羽對此,卻只是深深的嘆了一口氣,並沒有回答。

關平順着關羽這話,稍微琢磨了一下,猶豫着,說道,“父親是說.魏賊兵力不足?!”

一是車架的規制嚴重不符合規矩,車身上除了大將軍麾蓋和大纛外,其他彰顯身份的各種飾物一概沒有,遠了看還行,近了仔細一瞧,很容易就能看出這是一輛板車改的。

但緊接着,關羽還是說道,“伱只知其一,卻未知其二。今我大軍齊聚,而魏賊兵敗式微,困守城池,不過是坐而求死罷了。文遠膽略過人,必不輕棄,今我傷重,不得不坐車架臨陣,行動必然不便,如此良機,文遠卻始終不動,非其不願,而是不能也。”

只是出現在兩軍陣前,多少看着有點不倫不類。

二是出現的場合不對。

“平兒,汝速速領軍攻城,遲之,魏賊恐撤回宛城矣!”

只是要拖延時間,又不是要真的跟突陣斬殺敵將,逼迫漢軍撤退是不是由張遼親自領兵衝陣,其實並不重要。

因此,關平略微思考了一下,才說道,“張叔父縱擅突陣,但我等並非不知,佈陣之時早有防備.想來叔父亦看的出來,故而不在此刻衝陣。”

確實,這種衝陣,主將才是關鍵,是全軍膽氣所在.張遼不能親自領兵的話,衝陣的效果會大打折扣的。

但.還有一個問題。

拜張遼所賜,自己不得不坐着車架上陣,而張遼.此時竟然連站立於城樓之上的力氣也沒有,卻也是拜自己所賜啊。

關羽倒也不惱,就當是給自己的兒子上課了,說道,“爲帥者,知己知彼,方爲上策。文遠用兵,素擅突陣,今我親臨陣前,彼卻按兵不動,何也?!”

剩下的士卒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跟隨着張遼征戰了十幾年的老卒,很多人不是跟隨着張遼在白狼山廝殺過烏桓鐵騎,就是陪着張遼在合肥城下欺負過孫十萬,都是過命交情的老兄弟。

“張叔父總是大將,豈有大將斷後,士卒卻撤回宛城之理?!”關平疑惑的問道。

關平也是一愣.自家父親威名在外,向來只有自家父親突陣別人的的份,哪有自己父親被人突陣的時候?!

雲長兄高傲一生,沒想到,居然也有坐着車架上陣的一天?!

故此,張遼主動拒絕了親衛的建議,只讓士卒們謹守城池,能拖一天是一天。

有點想笑,但卻笑不出來。

可即使如此,關羽還是安心坐在車架上,由關銀屏負責掌御,就這麼來到了兩軍陣前。

昔日好友,沒想到卻在這裡,以這樣的方式,再次見面。

而此時,城下的關羽,遠遠望着城樓上的張遼,也是感慨萬千。

不僅是張遼英雄遲暮,包括他自己,也一樣,已經是遲暮之人了。

這個天下,終歸是要交到年輕人的手裡,讓他們,去爲復興大漢而戰的。

“莫要多言,速去攻城便是。”

這是關羽今天下達的,最後一個軍令。

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414章 劉備的決斷第745章 平叛策第1161章 三年後(二)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504章 眉縣世家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734章 方向之爭第155章 劉備親臨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478章 爭論第909章 談崩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994章 猶豫不決的張溪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奮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563章 圍堵第283章 進攻準備第942章 守關第743章 人事第1154章 鏖戰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100章 接應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945章 撤軍第549章 毌丘儉的計策第657章 疑兵計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1020章 兜圈子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178章 前因後果第215章 劉循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229章 結束對峙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128章 張飛的改變第691章 戍邊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1210章 劉放的打算第609章 到來第1183章 司馬出山第297章 不合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166章 暴露第806章 八陣圖第263章 忙碌第342章 呂蒙的動搖和堅持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297章 不合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630章 勸關羽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211章 豪賭第1213章第434章 江東二連擊第1029章 誰比誰更爛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1016章 意外的變數第843章 郭淮撤軍第845章 特殊兵種的作用第312章 調兵北上第1119章 成功阻敵第267章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845章 特殊兵種的作用第431章 詭異的南陽戰事第1107章 調整應對第64章 博望之戰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146章 回府第1061章 北上長沙第1180章 衛氏第974章 羊衜上任第493章 密議北伐第545章 王生?!王雙!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1048章 戰備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478章 爭論第836章 包圍網內的苦戰第216章 時間線變動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183章 秋收第52章 軍中嬉戲第238章 巴東郡保衛戰(二)
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414章 劉備的決斷第745章 平叛策第1161章 三年後(二)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504章 眉縣世家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734章 方向之爭第155章 劉備親臨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478章 爭論第909章 談崩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994章 猶豫不決的張溪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奮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563章 圍堵第283章 進攻準備第942章 守關第743章 人事第1154章 鏖戰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100章 接應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945章 撤軍第549章 毌丘儉的計策第657章 疑兵計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1020章 兜圈子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178章 前因後果第215章 劉循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229章 結束對峙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128章 張飛的改變第691章 戍邊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1210章 劉放的打算第609章 到來第1183章 司馬出山第297章 不合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166章 暴露第806章 八陣圖第263章 忙碌第342章 呂蒙的動搖和堅持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297章 不合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630章 勸關羽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211章 豪賭第1213章第434章 江東二連擊第1029章 誰比誰更爛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1016章 意外的變數第843章 郭淮撤軍第845章 特殊兵種的作用第312章 調兵北上第1119章 成功阻敵第267章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845章 特殊兵種的作用第431章 詭異的南陽戰事第1107章 調整應對第64章 博望之戰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146章 回府第1061章 北上長沙第1180章 衛氏第974章 羊衜上任第493章 密議北伐第545章 王生?!王雙!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1048章 戰備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478章 爭論第836章 包圍網內的苦戰第216章 時間線變動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183章 秋收第52章 軍中嬉戲第238章 巴東郡保衛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