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劉備親臨

第155章 劉備親臨

劉備親臨,這是張溪沒有想到的。

雖然知道劉備求賢若渴,但是.這是不是也太給雷緒面子了。

而雷緒,在見到劉備親臨後,更是感動的一塌糊塗,當場跪倒,認爲自己終於找到了一個明主。

劉備自然是親扶起身,好生安慰,然後讓張溪做好準備,接納雷緒帶來的兩萬多百姓。

至於雷緒帶來的三千私人武裝,劉備還是交給雷緒掌管,絲毫沒有要剝奪雷緒兵權的意思。

做完這一切,劉備這纔跟張溪,還有隨同而來的諸葛亮,關起門來商量事情。

原來劉備還真的不是因爲雷緒來的,只是湊巧,趕上了而已。

劉備是爲了張溪在江夏東部分地的事兒來的,實在是張溪的動靜鬧的有點大,讓劉備在武陵都有點不得安生。

雖然張溪是江夏郡丞,他做這些事兒確實是職權範圍之內。

但架不住一些老臣寫信給劉備抱怨啊。

因爲張溪在給劉備的文書裡已經說明白了江夏安置流民的重要性,所以劉備本身,倒是非常支持張溪的分地舉措的,對這些老臣的信件也是置之不理,變相也算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但張溪做的這些事兒,有點把諸葛亮給嚇到了這要是一個處理不好,會引發不小的內部問題的。

諸葛亮也支持張溪的舉措,主要是怕張溪沒有經驗,或者把事情想的簡單了做不好規劃,因此還是勸說劉備,親自前往一趟蘄春和下雉。

一來,幫張溪站臺,告誡那些貪圖享受的老臣,現在還不是馬放南山的時候。

二來,這是幫着張溪看看,查漏補缺,萬一張溪做的太過火了,得罪了一些不該得罪的人,劉備在江夏,這些人也不敢太過放肆。

結果劉備纔剛剛坐船到夏口,正跟關羽說這事兒呢,張溪給關羽的加急文書就到了。

劉備一聽有人帶着數萬流民來投奔自己,當下大喜過望。

第一,這數萬流民,可以讓劉備瞬間充實不少人口。

第二,廬江的流民,不投曹操,不投孫權,卻來投他劉備.這還不能說明他劉備的人格魅力,說明他劉備仁義麼?!

政治影響非常大的好吧。

至於這幫人衝着分地來的這個劉備不意外,沒點好處,誰願意來投奔你啊。

這麼以來,劉備更加支持張溪的分地舉措了,趕緊告別關羽,坐船順流而下,抵達蘄春城,給張溪站臺。

劉備這一來,張溪的心裡頓時放鬆了不少。

再一看劉備把諸葛亮都帶來了,那還有啥好說的,可以甩鍋了。

諸葛大大是什麼存在?!

陳壽在軍事上敢對諸葛亮提出批評,但在治政上,陳壽可是說他不亞於蕭何的,甚至晉武帝司馬炎,在這方面都是諸葛亮的小迷弟。

諸葛亮一來,張溪立刻甩鍋給諸葛亮,這種事兒你擅長,還是你來吧。

諸葛亮倒也沒有推辭,直接接了過來,然後拉着張溪一起分析了一晚上想甩鍋,門都沒有,一起幫忙。

然後吧,諸葛亮就做出了一系列的決斷。

首先,雷緒帶來了的這數萬流民,不能留在蘄春和下雉。

天知道中間有沒有曹魏或者東吳的細作,蘄春下雉這兩個地方距離江東和廬江都很近,不能讓他們在這邊紮根。

正好張溪在年前給諸葛亮的報告裡說,江夏北三縣嚴重缺人,也沒有足夠的人力興修水利,那就把這些人先送到那邊去,呆上一段時間,甄別一下,沒問題的話,就在北三縣分地給他們好了。

至於蘄春和下雉這邊的分地呢,諸葛亮也研究過張溪的安置策略了,總體來說並沒有什麼大問題,最多就是一些村落的安置不太合理,距離水源有點距離。

但這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已經分配好的就先不去動了,動了又是麻煩事。

還沒分配的村落稍微調整一下,減少村落與村落之間的距離,再通過一些水利設施,自然就可以實現水源共享了。

整體來說,張溪的安置分配沒有什麼大問題,而張溪在清退和丈量土地時用的一些策略,也不是啥大問題.除了讓一些老臣不滿外。

但做事嘛,沒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總怕得罪人也就做不成事。

現在張溪並沒有得罪不該得罪的人,至於一些諸如劉琰之輩,根本翻不起花樣來。

不過諸葛亮總算還是替張溪擦了屁股,帶着張溪拜訪了一下蘄春和下雉兩地的小世家,又親自寫了一封信給自己的岳父,告訴他張溪的做法只是應急,並不是劉備要打壓世家,這才把這事兒徹底圓滿的解決了。

在收拾勳貴的時候,也得考慮一下世家的感受嘛,這個魚鱗圖冊,本質上就是清查土地,世家怎麼可能對此不敏感。

所以,該安撫的,還是要安撫一下的。

只是諸葛亮這個二五仔,剛剛給岳父寫了這樣的信,轉頭就跟張溪開始討論起魚鱗圖冊的事情,想着在荊南四郡推廣。

而張溪也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直接把保甲制度和賦役黃冊的構想給提了出來。

魚鱗圖冊,是對土地進行清丈,保甲制度是保證地方安定,加強皇權力量,而賦役黃冊,這是清查人口,保證人丁稅收。

這三樣,哪樣拿出來都不會讓世家安心,哪樣拿出來,都會遭到世家的強烈反彈的。

諸葛亮頓時也開始糾結了。

這三樣制度如果都能實行,那麼官府對地方的控制將得到大大的增強,民間輿論也不是世家想這麼說就怎麼說的了。

最重要的是,這三項政策相輔相成,可以快速的清丈土地,清查人口,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掌控。

可以說,是非常好的政策。

而這三個政策的缺點也很明顯——世家絕對不會接受。

世家要是接受了這樣的政策,還怎麼兼併土地,隱匿人口,把持輿論,囤積財富啊。

如果劉備真的實行這三個政策,那麼世家肯定會放棄劉備,就是劉備現在帳下的不少文武官員,恐怕也會離劉備而去,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這些地盤,也會輕易被人吞併的。

可這麼好的政策,就這麼放棄了,諸葛亮也是有點不捨得。

糾結思考了一晚上,諸葛亮也沒有好主意,只能讓張溪一定注意保密,千萬別先說出去,引起世家的警覺。

至於這三個策略麼魚鱗圖冊在江夏能做成,那麼在世家力量同樣薄弱的荊南四郡應該也可以,這個可以先用起來。

剩下兩個,等劉備的勢力穩定下來了,也等自己考慮成熟後,再說吧。

張溪一看諸葛亮那個謹慎的德行,最終還是選擇了接受,好歹的沒把“改土歸流”和“官紳一體納糧”給說出來。

荊南四郡周圍可是有不少的蠻族或山越的首領的,沒事兒的時候還經常造個反啥的,伱要是改土歸流,那就真的是要四郡不得安寧了。

官紳一體納糧就更不行了,張溪自己都是不交稅的人,這要是提出來,哪怕是劉備再仁義,爲了平息衆怒,也得來個“揮淚斬張溪”了。

所以啊,不是所有的政策都適合所有朝代的,具體的情況就得具體分析才行。

不過張溪的前三個提議,還是給了諸葛亮一些思路的,有些東西不適合,但如果情況有變,又或者修改一下,說不定就適合了呢。

反正諸葛亮對張溪,是越看越覺得順眼。

這個傢伙,雖然有時候顯得急躁了一點,但好歹能分清楚輕重,比那個大臉盤子要穩重的多了。

那個大臉盤子吧,真的是.一言難盡。

之前先是攛掇着主公取柴桑索要油江口,這麼危險的情況,這貨居然還說什麼“不冒險不成大事”。

得虧的孫權也沒有破壞盟約,趁機下手的意思,主公總算是安然無恙的返回了武陵。

現在更好,這貨居然給主公獻計,讓主公派人征剿荊南四郡周圍的山越和蠻王們,以蠻兵充實丁口和兵力。

說實話,這不是什麼壞計策,但你得分情況。

現在荊南四郡剛剛信服主公的統治,正應該是休養生息,悶頭髮展的時候。

主公這些年東奔西跑的原因,不就是因爲沒有一塊穩固的地盤麼。

現在好不容易有了這麼大的地盤,你不先鞏固統治,發展地方,哪裡來的錢糧打仗?!

等到荊南四郡發展的成熟了,都不需要出兵,那些蠻族也會主動來投,到時候加以安撫,必要的時候就能爲我所用了。

何必勞師動衆的去征剿呢,萬一征剿不利,遷延時日,荊南四郡就要四處起火,不得安寧了。

現在的主公,不缺兵力,缺的是實力,是人口,是錢糧,這些都得慢慢的發展,才能積累起來。

那個龐士元啊,終究是做事太急切了。

(本章完)

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857章 潼關之戰(十二)第705章 女兒事第43章 輸了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1054章 水戰(二)第964章 洛陽戰事(一)第584章 失敗第1043章 升官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183章 秋收第587章 處罰第1214章 聖裁第610章 前鋒至第126章 絕北道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576章 截擊第87章 失敗的夜襲第482章 曹丕的反應第754章 出兵再戰第26章 找原因第32章 江夏第509章 臧霸的決斷第1087章 應對第1120章 秦朗第1037章 曹叡的選擇第59章 諸葛出山第938章 求戰第131章 攻城(二)第811章 前後夾擊第306章 形勢再變第815章 司馬上奏第407章 詐第77章 練兵衝突第1062章 醴陵對峙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629章 情勢翻轉第572章 破寨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706章 拖第1063章 局勢明朗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1240章 中止經濟戰第857章 潼關之戰(十二)第31章 商討第306章 形勢再變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836章 包圍網內的苦戰第1154章 鏖戰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340章 陸遜攻宜都第502章 重想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828章 潼關失守第526章 南陽戰場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第798章 賈逵和蔣濟第571章 失守第7章 三國第469章 南陽戰局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407章 詐第137章 中箭第587章 處罰第1111章 劃紅線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856章 潼關之戰(十一)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413章 冀縣城內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第322章 疑兵計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1207章 退路第1032章 繞道偷襲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第878章 南門攻防第783章 拖延時間第222章 《蜀科》第783章 拖延時間第108章 過江第222章 《蜀科》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960章 洛陽攻城第349章 樊城保衛戰(二)第496章 偷工減料第1143章 撤軍方案第194章 示範區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306章 形勢再變第861章 潼關之戰(十六)
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857章 潼關之戰(十二)第705章 女兒事第43章 輸了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1054章 水戰(二)第964章 洛陽戰事(一)第584章 失敗第1043章 升官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183章 秋收第587章 處罰第1214章 聖裁第610章 前鋒至第126章 絕北道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576章 截擊第87章 失敗的夜襲第482章 曹丕的反應第754章 出兵再戰第26章 找原因第32章 江夏第509章 臧霸的決斷第1087章 應對第1120章 秦朗第1037章 曹叡的選擇第59章 諸葛出山第938章 求戰第131章 攻城(二)第811章 前後夾擊第306章 形勢再變第815章 司馬上奏第407章 詐第77章 練兵衝突第1062章 醴陵對峙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629章 情勢翻轉第572章 破寨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706章 拖第1063章 局勢明朗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1240章 中止經濟戰第857章 潼關之戰(十二)第31章 商討第306章 形勢再變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836章 包圍網內的苦戰第1154章 鏖戰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340章 陸遜攻宜都第502章 重想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828章 潼關失守第526章 南陽戰場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第798章 賈逵和蔣濟第571章 失守第7章 三國第469章 南陽戰局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407章 詐第137章 中箭第587章 處罰第1111章 劃紅線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856章 潼關之戰(十一)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413章 冀縣城內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第322章 疑兵計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1207章 退路第1032章 繞道偷襲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第878章 南門攻防第783章 拖延時間第222章 《蜀科》第783章 拖延時間第108章 過江第222章 《蜀科》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960章 洛陽攻城第349章 樊城保衛戰(二)第496章 偷工減料第1143章 撤軍方案第194章 示範區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306章 形勢再變第861章 潼關之戰(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