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調人

第251章 調人

對於張溪所說之事,司馬徽半信半疑。

紙張這事兒,司馬徽知道,但司馬徽同樣知道,在這個時代,紙張推廣到底有多難。

至於張溪所說的雕版印刷術,司馬徽只是讚歎張溪的心思巧妙,到也不覺得多麼的神奇。

真正讓司馬徽感到驚疑不定的,是這兩樣技術合作帶來的整體效應,以及.劉備居然已經想好了要在成都推行紙張這個決策。

真的,司馬徽很懷疑,劉備到底能不能做到,而諸葛亮和龐統等人,又爲什麼沒有阻止。

這兩人是什麼才華,司馬徽非常瞭解的。

張溪看到司馬徽驚疑的態度,也知道這位睿智的老人在想什麼,故此說道,“晚輩不敢虛言相瞞,此事如今在成都,恐不是機密,先生可修書一封,詢問成都友人,自見分曉。”

司馬徽臉色陰晴不定,顯然在平衡利弊。

過了很久,司馬徽才說道,“若此,老朽厚顏,推薦數人入仕相助郡守。其一乃.”

這場交流,到此落下帷幕。

司馬徽推薦了幾個所謂的人才給張溪,並且還給張溪寫了推薦信,有了這些信件,張溪徵辟這些人的時候,應該不會遭到拒絕。

但這並不代表司馬徽是相信了張溪的言辭,在幫助張溪。

正因爲司馬徽同時知道紙張推廣的好處和難處,也知道諸葛亮和龐統的能力,所以他不敢輕易下結論,需要觀察一下益州世家的反應,根據這些反應來判斷,自己要不要豁出老臉來,徹底投靠劉備一方。

至於這些個所謂的人才,其實是司馬徽在沒有拿定主意前,不想跟張溪鬧的太僵,拿出來吊着張溪的,大概就相當於投資意向金的意思。

司馬徽推薦給張溪的所謂人才,其實在司馬徽看來,都不是什麼大才。

而張溪一聽這些人的家世,自然也明白司馬徽這個老狐狸沒那麼容易上鉤,都是給張溪推薦了一些寒門子弟而已。

但張溪也不在意,畢竟這事兒確實非同小可,以諸葛亮和劉備對自己的愛護,都要把自己送到荊州來避難,可見這裡面的水有多深。

指望一席話就讓這個老狐狸心甘情願的幫忙,那也是想多了。

而且吧.司馬徽推薦了四個人,有三個人張溪確實對名字沒啥印象,大概率不是這個時代的優秀人才。

但有一位,張溪還是有印象的。

石苞。

一個跟小鄧艾差不多年紀,寒門出身,沒啥身份背景,後來成就明明不小,但卻譭譽參半的人才。

但很神奇的,小鄧艾是因爲被張溪這條穿越狗給“劫持”了,根本沒有被遷移到北方去怎麼這個石苞也會出現在南郡?!

而且還跟司馬徽搭上關係了?!

難不成這兩人,真的就是買一送一的關係?!

但不管咋說吧,石苞到底是個人才,諡號爲“武”的人,至少在軍事方面的才華,應該不低。

所以張溪就專門派人去徵辟了石苞。

也正巧,本來石苞在南郡過的不如意,準備回渤海老家去呢,張溪這突然的一徵辟,倒有點把石苞給嚇到了。

但隨後,石苞就欣喜若狂。

石苞是寒門出身,去年剛剛成年,在渤海那地方實在混不下去了,就跑到荊州這地方來碰碰運氣,看能不能找到合適的機會出仕。

至於爲什麼會在本地都混不下去呢.嗯,石苞有病,他得了一種跟齊宣王一樣的毛病。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說真的,這年頭,世家弟子好色真不是什麼大事兒,那叫真名士本風流。

但作爲一個寒門子弟,沒有家世依仗還好色,沒事兒調戲一下美貌女子啥的,可不就在當地臭了名聲麼,不得不跑的遠一些來尋求出仕的機會。

本來石苞是去了鄴城的,但鄴城那邊,連世家豪門的子弟都排不上號出仕,哪裡能輪到石苞這個寒門出身的人當官。

所以石苞就跑到比較偏遠一些的襄陽,想在襄陽找一下機會。

結果發現,襄陽這邊的世家雖然沒有鄴城多,但襄陽的世家勢力大啊,尤其是蔡蒯兩家,對石苞這種外地來搶飯吃的人,尤其的警惕。

石苞沒辦法,只能來南郡碰碰運氣。

至於司馬徽,是見到石苞蹲在司馬徽家大門口十幾天不走,司馬徽對這個小子的執着有點興趣,就見了一面,聊過幾句,其實兩個人並不熟。

司馬徽是什麼人,見過的人才多了,而這個時候的石苞才成年沒多久,沒有經歷過實務的鍛鍊,多少還有點半瓶子醋晃盪的程度,司馬徽當然不看在眼裡。

所以嘛,這次張溪來訪,司馬徽就把石苞給丟出來,當了誘餌。

但這對石苞來說,簡直是天降之喜。

寒門要當官多不容易,石苞是很清楚的,在鄴城沒少受到世家子弟的擠兌,在襄陽也沒少受人白眼。

再加上老毛病沒控制住,導致石苞在這兩個地方的風評也一直不好。

本來石苞都已經失望了,想着要不就回渤海老家,安分的種地過日子算了,結果卻突然有人上門徵辟自己當官了。

而且這個人,還是新任的南郡太守,一個同樣寒門出身的人。

以前沒機會就算了,現在有了機會,石苞當然想抓住這個難得機會,在張溪的面前表現自己的才能。

但張溪聽來聽去,卻跟司馬徽的感覺差不多,這個石苞,多少有點半瓶子醋晃盪的感覺。

不是他的思路不夠清晰,也不是他纔是不夠聰穎,只是很多想法過於天真,大多不靠譜。

甚至比起小鄧艾來,石苞對實務的理解都顯得比較粗淺。

畢竟鄧艾可是從十六歲開始就幫着張溪處理郡縣公文的,這麼多年的積累下來,對實務上的理解,都不輸給一般的郡縣佐官了。

而這個石苞,多少還差點意思。

這樣的人,不適合立刻給他高位,必須讓他從基層開始做起.張溪在問過馬良的意見後,給了石苞郢縣縣丞的職務。

縣丞,縣令的副手,同時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直接取代縣令的位置。

這個職位,對世家子出身的人來說,已經算是很小的職位了,世家子都不一定看在眼裡。

但對石苞這樣的寒門子弟來說,已經算是不錯的機會了。

因此,石苞對這個職位,並沒有任何不滿的地方。

張溪對石苞的態度也很滿意。

張溪最討厭的,就是眼高手低,沒有自知之明的人.比如說那個廖立。

只要願意從底層做起,一點點的積累經驗,那麼將來升到高位,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兒。

張溪自己就是寒門出身,又是現代靈魂,可不會受到這時代門第之見的約束。

而且把石苞放在郢縣,也是張溪認真考慮過的。

郢縣就在江陵城東面不遠,這地方可以說就是在張溪的眼皮子底下,石苞做的好或者不好,張溪不用聽人傳言怎麼樣,派個人過去看看就知道了。

除了石苞之外,剩下的幾個司馬徽推薦的人才,張溪就沒有再插手,而是交給馬良去考察,讓馬良安排工作就好。

有了這麼幾個人應急,馬良多少鬆了一口氣。

但也僅僅是鬆口氣的程度而已,畢竟整個荊州,從上到下,各級官吏都缺。

現在的荊州,州牧級的佐官裡,治中,司馬,別駕,從事等職位,都是馬良和伊籍兩個人共同兼職的,誰有功夫誰就去管那一攤子事兒。

只有主簿這個職位是廖化在擔任,但廖化也基本不管州中政務,反而是去了軍營,幫着關羽處理軍營公務。

至於郡一級別,別的郡還可以不管,讓太守想辦法徵辟當地人當官,但南郡這地方,沒法不管。

各種掾,史的佐官嚴重缺失,張溪這個太守新上任,又是那副態度,鬧得馬良和伊籍,都是一個人要頂好幾個人用的態度。

至於說郡下諸縣,各地的縣令倒是不缺,但縣令以下的縣丞和縣尉到處都缺,很多縣令都得兼職縣尉的工作,這對地方發展,其實是有很大隱患的。

所以嘛,張溪這次雖然幫馬良找來了幾個人才,可以臨時頂一下基層官員的空缺,但高一級的人才,依然沒有解決。

張溪對此聳聳肩,直接放大招。

任命張嶷爲南郡司馬,以李球爲南郡郡丞一下子安排了兩個自己人,同時也是南郡名義上的二把手和三把手。

並且放出風聲——如果沒有荊州已經找不到合適的郡佐官,那麼張溪會向成都的劉備申請,調一些益州人來荊州參與治理。

還美其名曰——易調製。

(本章完)

第243章 爭議第18章 家有新人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797章 曹休的計劃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160章 孫尚香的奇妙冒險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766章 人選第702章 託孤第207章 好事連連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232章 鹽第330章 英姿颯爽關銀屏第105章 長阪坡之戰 (四)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512章 關羽的戰術第1161章 三年後(二)第381章 對外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545章 王生?!王雙!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469章 南陽戰局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656章 槐裡圍城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1224章 貿易戰(一)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1072章 丁口第1217章 東吳內政第828章 潼關失守第197章 法正再來第34章 榨油第711章 曹魏計策第501章 戰略討論第665章 突圍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726章 曹魏反應第39章 訪友第53章 蹴鞠第959章 中計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627章 階段性結束第401章 突襲第409章 不覺中計的趙昂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658章 投誠第166章 暴露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戰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142章 分地盤第1088章 遭遇顛倒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598章 要命的巧合第894章 撤離第988章 巧合第575章 張郃的焦慮第365章 點兵點將第1054章 水戰(二)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203章 草率的漢中攻擊戰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449章 吳王第540章 散關之戰第384章 巡視地方第686章 公平第1099章 失守第380章 南中規劃第85章 守城方略第394章 矛盾第281章 漢中之戰序曲第36章 單福薦諸葛第299章 于禁的處境第1119章 成功阻敵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575章 張郃的焦慮第1071章 重整第958章 試探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1241章 大泉當千的影響第879章 各自的選擇第638章 身後事第144章 張機第374章 滇馬第15章 兄長第177章 等待和教學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588章 山路第1188章 兵出幷州第1047章 南征第533章 善後第273章 開山
第243章 爭議第18章 家有新人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797章 曹休的計劃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160章 孫尚香的奇妙冒險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766章 人選第702章 託孤第207章 好事連連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232章 鹽第330章 英姿颯爽關銀屏第105章 長阪坡之戰 (四)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512章 關羽的戰術第1161章 三年後(二)第381章 對外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545章 王生?!王雙!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469章 南陽戰局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656章 槐裡圍城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1224章 貿易戰(一)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1072章 丁口第1217章 東吳內政第828章 潼關失守第197章 法正再來第34章 榨油第711章 曹魏計策第501章 戰略討論第665章 突圍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726章 曹魏反應第39章 訪友第53章 蹴鞠第959章 中計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627章 階段性結束第401章 突襲第409章 不覺中計的趙昂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658章 投誠第166章 暴露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戰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142章 分地盤第1088章 遭遇顛倒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598章 要命的巧合第894章 撤離第988章 巧合第575章 張郃的焦慮第365章 點兵點將第1054章 水戰(二)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203章 草率的漢中攻擊戰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449章 吳王第540章 散關之戰第384章 巡視地方第686章 公平第1099章 失守第380章 南中規劃第85章 守城方略第394章 矛盾第281章 漢中之戰序曲第36章 單福薦諸葛第299章 于禁的處境第1119章 成功阻敵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575章 張郃的焦慮第1071章 重整第958章 試探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1241章 大泉當千的影響第879章 各自的選擇第638章 身後事第144章 張機第374章 滇馬第15章 兄長第177章 等待和教學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588章 山路第1188章 兵出幷州第1047章 南征第533章 善後第273章 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