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戰後

潼關戰場,日漸平靜。

隨着潼關之戰的結束,曹真反攻關中的戰略作戰,也算是徹底失敗了。

魏軍動用了總計七萬步卒,外加兩萬騎兵,一共九萬兵馬反攻潼關,最終兩線作戰紛紛敗北,郭淮近乎全軍覆沒,如今只能困守武關,而曹真,差點讓人堵死在關中。

九萬兵力西征,最後退回潼關的,只有兩萬五千人,損失相當慘重。

曹真爲此相當的消沉,留下夏侯尚率領八千禁衛鎮守潼關,自己領兵後撤到弘農休整,同時上書天子請罪。

而潼關西側的漢軍,此時依然沒有撤軍,反而是佔據了曹真撤離後留下的營寨,也在思考後續的作戰方略。

這次關中守衛戰,從最終的結果上看,好像是勝利了,但從實際的成果上看,漢軍也稱不上佔了多大的便宜。

四萬雍州郡兵,算上還留守在重泉的五千兵馬,也只剩下一萬人左右了,而趙雲帶來的涼州軍,騎兵折損過半,步卒算上還在圍困華陰的五千步卒,總兵力也不過是一萬五千人而已。

雍涼二州,在這次關中保衛戰中,總計投入了七萬人,損失兵力高達四萬人其實真不比魏軍的傷亡少多少。

最要命的,如今在潼關關城下,漢軍總兵力只有兩萬人左右,想要繼續進攻,順勢北伐,已經後繼無力了。

兩萬兵馬進攻由一萬曹魏禁軍鎮守的潼關張溪想到腦殼痛,都沒有想出合適的辦法來。

特麼這個潼關當初到底是誰設計的.哦,曹操啊,那沒事兒了。

趙雲,魏延同樣頭疼。

趙雲率領的騎兵不能用來攻城,只能用來防備魏軍可能的主動出擊,作爲機動部隊使用。

而魏延.魏延也在後悔,你說當初他要是再堅持一下,真的,就只要再多堅持兩天

嗯,魏延現在已經得知了曹真軍在戰前的真正糧草儲備情況,現在正陷入到一種非常懊悔的情緒中。

但可惜,萬金都買不到“早知道”這三個字.魏延那叫一個後悔啊。

張溪和趙雲都注意到了魏延的心不在焉,但兩人都能理解.事實上,當兩人守軍回營,互相一對情報的時候,趙雲自己都後悔個半死。

就差那麼一兩天的時間,就能成就蓋世奇功如今卻功虧一簣。

但事情都已經這樣了,後悔有什麼用呢,還不如想想,有沒有辦法攻破潼關,繼續往司隸進軍呢。

這兩人都是屬於那種看得開,不太會鑽牛角尖的人當然,趙雲是經驗豐富,冷靜應對,張溪那叫懶得糾結,反正糾結死自己也不會改變現實。

至於魏延嘛.本來張溪和趙雲也是能理解魏延的後悔的,畢竟這個“異道會潼關”的策略是魏延提出來的,而從事後覆盤的狀況來看,也是可以實現的,最終失敗的原因也不在魏延身上,是趙雲強令撤軍的魏延後悔糾結,是可以理解的。

但不能總這麼陷入到糾結的情緒裡不出來啊。

“文長,汝堅守潼關數日,對潼關佈防甚爲了解,可有破關之策?!”

沒轍,還得是趙雲開口,看似詢問魏延,但也是在變相提醒魏延,別糾結了,想想接下來該怎麼辦吧。

沒辦法啊,張溪這時候不太好開口,畢竟誰都知道魏延的那個性子,張溪這個不支持“異道會潼關”策略的人,開口不管說啥,魏延都能想歪了去。

唯有趙雲這個資歷和能力都能壓魏延一頭的老將,才能讓魏延不多想。

魏延聞聽,也是趕緊擡頭,然後下意識的順着趙雲的提問開始思考.最後卻微微搖頭。

“若有五萬兵力,當可強攻破之,否則.難矣。”魏延回答道。

一聽魏延的回答,張溪頓時有點嘬牙花子。

“魏將軍撤退之際,不是放火燒燬了潼關糧草和軍械麼可有法從此處下手?!”張溪忍不住了,問道。

我上哪兒找五萬兵馬去還是把希望寄託在潼關內部本身的問題上吧。

你魏延不是都燒了糧草軍械了嘛,難道就不能下降一點攻城難度?!

可魏延只是不屑的瞥了一眼張溪,然後說道,“潼關雖無糧草軍械,然此番後路可沒斷再者,張刺史可有足夠的攻城器械?!”

這話的意思呢,張溪是明白的。

可魏延說話的那個語氣,又是“無糧草軍械”,又是“後路沒斷”的,怎麼聽都覺得有點陰陽怪氣的意思。

這個老匹夫,在內涵誰呢?!還惦記着你那個沒完成的“異道會潼關”策略麼?!

好吧,這次張溪也得承認,這老匹夫的策略還是有成功的可能的,但問題是,現在結果都已經這樣了,後悔又有什麼用丫就不能好好的說話麼!!!

也就是搭着張溪跟這個老匹夫相處久了,漸漸習慣了這貨這個陰陽怪氣的說話方式,懶得跟這貨計較。

魏延的意思呢,很明確。

潼關內的存糧和軍械雖然是被魏延燒光了,但魏軍後路沒斷,可以從弘農,乃至洛陽運輸補給,不過是要花一點時間而已。

再一個,張溪這次打的是野戰,追擊戰,軍中根本沒有攻城器械,必須要現造.潼關往西三十里,你找去,找出一棵成年樹木就算王昶白乾了。

現在張溪手裡倒是有攻城器械,但那些都是曹真撤軍時沒有帶走的玩意兒,總計有燒的半焦的雲梯一架,鉤梯十三套,手拋石若干.鬼知道爲什麼魏軍營中還有手拋石這種東西的,這東西能對八丈高的潼關關牆有個屁的威脅啊。

就這麼點攻城器械,打個鬼的潼關啊!!!

這邊漢軍將領們對攻取潼關傷透了腦筋,而那邊,夏侯尚對守衛潼關,一樣是愁眉苦臉。

兵力上,夏侯尚帶着一萬禁軍從背後攻打潼關,打了七八天,傷亡了兩千多人,現在手頭只有七千多人的兵力。

這倒不是什麼大問題,曹真在撤軍弘農之前,從自己率領的一部分禁軍中挑選了三千人出來,補充給夏侯尚,湊足了一萬人。

因此,從兵力角度,夏侯尚率一萬人對陣關外的兩萬蜀賊,並不吃虧。

可真正的問題是.這個潼關,真的是,被燒的,什麼都不剩啊。

潼關囤積的軍糧完全被燒燬了,哪怕王昶提前派了五千士卒進來救火,但魏延做的很絕,臨走的時候不僅點了把火,還把潼關內的水井全都給推到堵死了,想救火都找不到水去。

軍糧沒了還好說,夏侯尚軍中還有些存糧,可以支撐一段時間,無非是需要派人往後方弘農催送下一批糧草而已。

可守城軍械也被燒燬了,這纔是最大的麻煩。

關牆上的牀弩,在之前的激烈交戰戰,已經損毀的差不多了,守城的用的箭矢,檑木,刀車,撞車等又全部喪生火海真就啥都沒剩下。

也就搭着潼關的箭樓,射箭孔和藏兵洞都是石質結構,以魚油大火產生的溫度還不至於燒裂這些石質建築,現在勉強還能用就是被大火燎燒的到處都是黑煙痕跡,看着都覺得瘮人。

夏侯尚守這個潼關,同樣也是提心吊膽的。

守城器械全毀,箭矢也只能靠自己帶來的那些軍械補充,更要命的是,前段時間爲了攻城壓制關牆,夏侯尚帶來的箭矢還都已經用的七七八八了.這要是蜀賊手裡有攻城器械,不用多,有個三十架鉤梯的話,那他夏侯尚估計就真的只能跟蜀賊拼關牆肉搏了。

一想到這裡,夏侯尚心裡就忍不住的要罵娘特麼都給你曹真說清楚了,這一萬禁軍是天子最後的依仗,是不能損耗在潼關戰場上的,你丫的還讓我守潼關?!

但同樣,夏侯尚也理解曹真爲什麼那麼做。

沒辦法,曹真麾下的魏軍,其實就靠一口氣撐着在作戰,而當這些魏軍撤過潼關後,這口氣就已經散了,現在已經完全喪失了戰鬥力,曹真必須找地方休整補充,才能讓他們重新恢復戰鬥力。

這種情況下,也只有夏侯尚帶來的這些禁軍還有繼續作戰的意志和戰力.如果讓曹真麾下來守潼關的話,天知道會鬧出什麼笑話來。

而且吧,曹真也給夏侯尚保證了,只要給他十五天左右的時間休整,他就會派人來接管潼關防務,讓夏侯尚儘快領兵撤回洛陽去,拱衛天子安全。

再一個,曹真和夏侯尚也商量過,蜀賊遠來,一路追擊,肯定是不會隨軍帶着攻城器械的。

而潼關西側,王昶昔日的戰術正確性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王昶自己打造攻城器械都要走到三十里開外去砍樹,蜀賊豈能例外?!

就這個距離和效率,蜀賊就算捨得用人命堆,一時半會兒也湊不齊需要的攻城器械十五天的時間,夏侯尚一萬人堅守潼關,足夠了。

如果不是夏侯尚認可了曹真的這個判斷,他也不會留下來守城.曹真雖然是大將軍,但夏侯尚也是護軍大將軍,在曹叡面前,誰也不比誰低一頭。

但很快,夏侯尚就覺得,可能自己和曹真兩個人,都想錯了。

也就是在夏侯尚守衛潼關的第三天,站在城樓上查看敵情的夏侯尚,影影綽綽的發現,潼關以西,華陰縣的方向,有一支蜀賊軍隊,正在往潼關下蜀賊大營靠近。

而更要命的是,根據夏侯尚派出去的斥候偵查彙報,這支蜀賊軍隊,兵力有萬人左右,而領軍大將的旗號上,赫然寫着兩個大字。

諸葛!!!

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413章 冀縣城內第583章 搶時間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23章 反對第579章 調整第1197章 退守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76章 鄧艾去留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502章 重想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266章 江東來使第589章 試探第1091章 孟津渡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982章 魏吳結盟第1114章 拆東補西第741章 教子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899章 曹魏的盤算第552章 兩套應對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883章 嚇退第25章 徐庶第1002章 退軍與合兵第129章 破騎兵第119章 船艙密謀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644章 議事(一)第17章 糜竺第377章 戰後處置第778章 舌辯第1237章 解釋和問策第78章 開始練兵第422章 大雪第753章 餿主意第393章 曹魏的反應第1023章 諸葛八陣圖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383章 分配第773章 刻板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769章 遲滯不前的魏軍第923章 水軍統帥第99章 棄新野第233章 佐官第577章 接應第84章 沉船截江第459章 變故第122章 夏口軍議第626章 敗退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402章 魏延的傷勢第131章 攻城(二)第69章 江夏變故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37章 一顧茅廬第599章 突破第294章 關羽的策略第47章 曹仁第1153章 撤軍第158章 送犁第778章 舌辯第1085章 曹叡的決策第333章 朱桓的建議第1214章 聖裁第738章 青儲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第721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1139章 戰略目的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357章 東三郡第438章 等不來的張郃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45章 初成第781章 右扶風第925章 誤會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1112章 甄城第1章 求職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636章 將軍成長中第529章 五丈原對陣第743章 人事第650章 大雪第714章 雪災
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413章 冀縣城內第583章 搶時間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23章 反對第579章 調整第1197章 退守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76章 鄧艾去留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502章 重想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266章 江東來使第589章 試探第1091章 孟津渡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982章 魏吳結盟第1114章 拆東補西第741章 教子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899章 曹魏的盤算第552章 兩套應對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883章 嚇退第25章 徐庶第1002章 退軍與合兵第129章 破騎兵第119章 船艙密謀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644章 議事(一)第17章 糜竺第377章 戰後處置第778章 舌辯第1237章 解釋和問策第78章 開始練兵第422章 大雪第753章 餿主意第393章 曹魏的反應第1023章 諸葛八陣圖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383章 分配第773章 刻板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769章 遲滯不前的魏軍第923章 水軍統帥第99章 棄新野第233章 佐官第577章 接應第84章 沉船截江第459章 變故第122章 夏口軍議第626章 敗退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402章 魏延的傷勢第131章 攻城(二)第69章 江夏變故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37章 一顧茅廬第599章 突破第294章 關羽的策略第47章 曹仁第1153章 撤軍第158章 送犁第778章 舌辯第1085章 曹叡的決策第333章 朱桓的建議第1214章 聖裁第738章 青儲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第721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1139章 戰略目的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357章 東三郡第438章 等不來的張郃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45章 初成第781章 右扶風第925章 誤會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1112章 甄城第1章 求職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636章 將軍成長中第529章 五丈原對陣第743章 人事第650章 大雪第714章 雪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