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關羽的想法

儘管關羽覺得自己現在要做的事情是正確的,但手下這麼多的將校謀士都不同意的話,關羽也不好一意孤行。

有些事兒,在軍帳議事的時候,不太好挑明瞭說,但私下裡,關羽覺得,還是有可能獲得一些人的支持的。

比如說徐庶。

好吧,其實關羽現在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說服徐庶支持自己。

只要說服了徐庶支持,或者說不反對自己的戰術,那麼剩下的人,關羽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威望壓下反對意見,執行自己的策略。

畢竟,關羽的這一路荊州北伐大軍裡,將校謀士多少都跟關羽沾親帶故的。

關平,關興是兒子,鄧艾是女婿,這三個人還能反對自己這個當父親的決定麼?!

至於廖化,王甫.這兩人可以說是關羽一手提拔起來的,兩人對關羽基本是唯命是從,關羽說的話基本不會提出反對意見。

只有徐庶和趙累,可能會不買關羽的賬。

趙累還不要緊,他最多也就是苦諫一番,關羽的威望足夠,完全可能壓制下去。

壓制不下去的人,其實就一個徐庶而已。

徐庶雖然官職跟關羽差的比較遠,但在荊州諸將中除了留守江陵的王基外,已經是軍中官職最高的一位了。

再加上徐庶也算是劉備集團的老人了,劉備早年收穫的第一個有戰略眼光的謀士,能力和本事也都受到了當時劉關張的一致認可。

再加上劉備特意不招徐庶去成都做高官,真正的目的是什麼關羽也很清楚。

劉備不止一次在給關羽的信裡提醒關羽,遇到爲難的事兒一定要多跟徐軍師商議.劉備到現在還在用“徐軍師”稱呼徐庶,目的就是提醒關羽,不要自己莽着幹事兒,多聽聽“軍師”的意見。

因此,關羽在散帳後,留下了徐庶,兩個人一邊喝酒,一邊私聊。

徐庶也猜到了關羽留下他的意思,或者說,只要稍微聰明一點的人都能猜到爲什麼,所以徐庶也沒有跟關羽繞圈子,沒喝酒就直接開問。

“大將軍今日之言,究竟何意?!”

徐庶是真的想不通。

關羽這個人,傲氣是有的,但那是自傲,不是傲慢關羽不是裝逼男,說不出“他過江我也過江”的換家名言,那玩意兒但凡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不可能實現的。

關羽就算不是名將,那也是征戰四十年的宿將了,領軍經驗豐富,征戰經驗十足,深知爲將之道但今天他說的話,卻是完全違背常識的。

徐庶知道這裡面肯定是有理由的,所以他必須搞清楚,這樣纔能有理有據的說服關羽不要冒險,否則還真的不好勸這個自傲的關君侯。

而關羽嘛,倒是沒着急,依然還是微笑着,先給徐庶斟了一碗酒,然後才說道,“元直先生勿憂,老夫今日之言,非昏聵之語,只不過是欲求速勝曹賊爾。”

徐庶微微一愣,思索了一下關羽的話語,有點不太好的預感。

“大將軍,戰陣之事,不可急切,須知欲速則不達”徐庶按下心中的不安,趕緊繼續勸道。

就怕這個,就怕關羽會急躁徐庶從這次北伐開始,最擔心的事兒就是這個。

徐庶知道,這次北伐是關羽上書造成的,他最擔心的也就是關羽求勝心切,忘記了爲將之道現在果然如此。

這個徐庶就不能不勸勸了。

打仗啊,因爲急切進軍而敗師失地的案例還少麼?!

遠的不說,最近幾十年就有兩個案例,一個是袁紹在官渡,一個是曹操在赤壁。

這倆人不都是因爲急切求勝,最後導致功虧一簣,最終失去了一統天下的機會麼。

徐庶不得不認真的跟關羽掰扯掰扯這裡面的道理,讓關羽警醒一下。

關羽依然微笑着,安靜的聽完了徐庶的勸諫,然後才說道,“袁本初之於官渡,曹丞相之於赤壁,皆兵精糧足,穩紮穩打足以取勝,急切求勝者,乃兵家大忌,此老夫知之只是,元直先生,曹丞相於官渡,周公瑾於赤壁,若不出險計,可有取勝之機?!”

徐庶這下真的愣住了.這個關君侯,什麼時候學會狡辯了?!

這倆成功了,纔給人造成了險計可用的錯覺,很多人可都是用命去證明了,險計一旦失敗是什麼後果的好吧。

但.徐庶現在多少也有點懂關羽的用意了。

比起曹魏來說,現在的大漢依然不算強大,整體實力來說,還是曹魏強而大漢弱。

如今北伐之戰,曹魏最希望做的就是穩紮穩打,而宛城的張遼也是這麼做的,那麼站在弱勢的大漢一面,關君侯要採用險計求勝,反倒成了人之常情。

徐庶徹底明白了關羽的意思。

關羽不是急切求勝,他是有必須要用險計求勝的道理在的.但終究還是太過於冒險了。

“君侯之身乃萬金之軀,豈可輕言上陣?!”徐庶還是勸說道。

具體的理由,鄧艾在軍帳中已經說過了,徐庶不打算重複一遍,而且徐庶也不相信,關羽會不知道這裡面的輕重。

關羽當然知道,但只能無奈的嘆氣,說道,“文遠膽略出衆,卻又謹慎小心,若非老夫出馬,安能誘的他出戰?!”

這裡面的道道,關羽不用說的太詳細,徐庶也能理解。

“可”徐庶微微猶豫了一下,依然說道,“萬一有些閃失”

這話一說,關羽多少有點不樂意了,微微斜眼看向徐庶,說道,“元直先生莫非以爲,老夫這些年身居高位,卻荒廢了武藝?!”

徐庶趕緊搖頭,解釋道,“大將軍多慮了,將軍之勇,天下皆知,庶豈敢質疑大將軍只是戰陣之上,刀槍無眼,若有閃失,反爲不美.”

關羽聞聽也是楞了好一會兒,然後才突然哈哈大笑起來。

這個徐元直,恭維話說的好聽,但最後該說什麼還是會說.倒也有些對自己的脾氣。

笑完後,關羽倒是還得跟徐庶解釋一下。

“老夫亦知其中兇險,只是將軍上陣殺敵,豈可畏縮不前?!”關羽笑笑,說道,“縱然關某坐鎮中軍,亦不免有流失之危,何處方能萬無一失?!”

笑着說完,關羽又稍微的沉吟了一下,收斂了神色,認真的說道,“關某征戰一生,大小之戰不下百餘次,乃人生快事爾。今雖年歲漸長,卻終不願老死於病榻.若能沒於王事,馬革裹屍而還,也是關某所願爾。”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徐庶感覺自己就算再勸,好像也說不出什麼詞語出來了。

只好起身,對關羽行禮表示尊敬,然後再開口說道,“將軍若執意行此險計,庶無話可言然軍中之事,當思慮齊備,故庶冒犯直言:若將軍之計不成,我等大軍又該何去何從?!”

這話就是很直白的問關羽,萬一你打不過那個張遼,或者那個張遼拒不出戰,那又該怎麼辦?!

關羽一聽徐庶這麼問,立刻轉身,來到自己的帥案上,拿出了一卷文書卷軸,遞給徐庶。

徐庶微微一愣,看看文書卷軸上的火漆,再看看關羽,不說話,也不敢接。

關羽也有些失笑,怕徐庶誤會,趕緊解釋道,“火漆封書之事,非某本意,此乃元長那小子的主意。小子執掌兵部,說什麼軍中機密不得不慎,非要在軍中搞這種玩意兒.既然是朝廷法度,老夫亦不得違抗,故此火漆封書,交於元直先生,待事後乃開。”

徐庶一聽這話,立刻明白關羽的意思——這個火漆封起來的文書中,有關羽對後面之事的安排。

徐庶當即單漆跪地,雙手高舉過頭頂,正式的接下了這份文書卷軸。

關羽看徐庶接過文書後,立刻攙扶起徐庶,抱着徐庶的臂膀,說道,“老夫亦知此計之險,故將全軍大事託付於元直先生若事有不諧,元直亦當挑起重擔,不可因老夫一人而壞國家大事。”

徐庶眉頭緊皺,一臉爲難,猶豫再三,再次看向關羽。

而關羽則再次阻斷了徐庶的話出口,放開徐庶,背身而立。

“元直先生勿憂。老夫雖年邁,文遠要勝老夫,恐也不易.老夫此計,縱不能成,然文遠亦不可能再戰.萬事,還得拜託先生了。”

徐庶聞聽,糾結猶豫再三,但最終什麼話都沒說。

嘆口氣,躬身而立,對着關羽的背影深深一禮,表達敬重。

然後,轉身出帳,去找鄧艾!

特麼老子勸不動你,就找你女婿來。

伱女婿要是還不行,那就找你女兒來

老頭子爲了國事要發瘋,咱作爲外人沒法攔,但總不能不厚道的不通知家屬吧!!!

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911章 過江第683章 影響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1198章 河內崩局第851章 潼關之戰(六)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871章 滲透戰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28章 兵法第349章 樊城保衛戰(二)第841章 甩鍋第537章 諸葛虔的想法第724章 人選第1022章 洛陽邀戰第215章 劉循第345章 周瑜出馬第189章 置地第241章 合肥之戰的影響第1054章 水戰(二)第236章 造紙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315章 退敵第942章 守關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512章 關羽的戰術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1175章 烏龜出殼了第816章 曹叡的決斷第976章 巴丘水戰(二)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697章 私宴第641章 練將第769章 遲滯不前的魏軍第37章 一顧茅廬第301章 收降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13章 吹牛第636章 將軍成長中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軍第856章 潼關之戰(十一)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1187章 兩線失敗第80章 水戰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674章 世家之議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283章 進攻準備第37章 一顧茅廬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207章 好事連連第1242章 應對第27章 論將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1161章 三年後(二)第502章 重想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72章 軍械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629章 情勢翻轉第914章 壓力第216章 時間線變動第1126章 互相猶豫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652章 雪橇第1059章 偏師出兵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1102章 追擊第1057章 調兵遣將第810章 勸降第204章 名分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405章 冀縣密議第944章 撤軍準備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782章 敗退第216章 時間線變動第1071章 重整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696章 合議第382章 礦產爭奪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1122章 局勢有變第657章 疑兵計
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911章 過江第683章 影響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1198章 河內崩局第851章 潼關之戰(六)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871章 滲透戰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28章 兵法第349章 樊城保衛戰(二)第841章 甩鍋第537章 諸葛虔的想法第724章 人選第1022章 洛陽邀戰第215章 劉循第345章 周瑜出馬第189章 置地第241章 合肥之戰的影響第1054章 水戰(二)第236章 造紙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315章 退敵第942章 守關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512章 關羽的戰術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1175章 烏龜出殼了第816章 曹叡的決斷第976章 巴丘水戰(二)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697章 私宴第641章 練將第769章 遲滯不前的魏軍第37章 一顧茅廬第301章 收降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13章 吹牛第636章 將軍成長中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軍第856章 潼關之戰(十一)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1187章 兩線失敗第80章 水戰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674章 世家之議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283章 進攻準備第37章 一顧茅廬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207章 好事連連第1242章 應對第27章 論將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1161章 三年後(二)第502章 重想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72章 軍械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629章 情勢翻轉第914章 壓力第216章 時間線變動第1126章 互相猶豫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652章 雪橇第1059章 偏師出兵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1102章 追擊第1057章 調兵遣將第810章 勸降第204章 名分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405章 冀縣密議第944章 撤軍準備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782章 敗退第216章 時間線變動第1071章 重整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696章 合議第382章 礦產爭奪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1122章 局勢有變第657章 疑兵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