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0章 朱然的謀劃

孫權很欣慰,但朱然開心不起來啊。

當至尊問你,有沒有把握能守住荊南和江夏時,作爲大吳荊州牧的朱然能怎麼回答?!

總不能說夠嗆吧?!

這種時候說點大話,一方面是展現自己的決心,另一方面,也是給自己打氣啊.這麼回答,很正常的。

一般這種情況下,當主君的不應該說一些類似“有信心是好事,但也不能大意”這樣話語,然後開始給自己安排一些支援,或者詢問自己需要什麼補充麼?!

好傢伙,自己一說這話,至尊就非常滿意的點頭,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朱然越想越覺得不對勁這是啥意思嘛?!

這事兒要是擱以前啊,朱然還能找周瑜問問,看看這種情況下,自己該用什麼辦法去彌補解決一下.可如今大都督已經不在了。

沒辦法,朱然只能去找丁奉商量一下.丁奉終究還是淮泗集團的老人了,也是戰陣經驗相當豐富的大將,問問他的主意也好。

可丁奉這個人吧.爲將可以,爲帥,他甚至還不如朱然。

因此,丁奉除了給出了一個“全力戰備,盡力而爲”的寬慰之辭外,沒有其他更好的建議。

某種程度上,朱然也察覺到了一些變化.原來上大將軍不在了,整個淮泗集團,連個像樣有謀略的武將都找不出來了。

無奈之下,朱然只能自己先返回巴丘,苦思破敵之策。

來回劃拉了一下自己手上可以調用的兵力,朱然發現,其實自己手上的兵力並不少。

長沙有兩萬步卒,兩萬巴丘水軍,武陵有一萬五千步卒,零陵有一萬步卒,桂陽有五千步卒,加起來,一共有七萬水陸聯軍。

而江夏方面,張承還有兩萬水軍,諸葛恪手裡還有三萬步卒,加起來也有五萬人。

總計有十二萬的兵力,真不算少了。

也難怪至尊沒有要給自己援兵的意思,依靠這麼多的兵力,要是守不住荊南,說出去多少也確實有些丟人了。

但是吧,朱然也有自己的困擾。

荊南的七萬兵力,看似很多,但分佈到四個郡,每個郡的兵力,可就顯的沒那麼多了。

而蜀賊一旦發動進攻的話,肯定是重點進攻,十幾萬的兵力一起進攻任何一個地方,都能在短時間內形成十比一的兵力對比。

兵力分佈的太分散了。

可如果要集中兵力對抗蜀賊的話.偌大一條長江防線,蜀賊重點進攻哪裡都是有可能的。

武陵郡,還是長沙郡,甚至於集中兵力進攻江夏郡,都有可能。

朱然要防備的地方太多了,只要無法提前預判到蜀漢的主攻方向,那麼貿然集結兵力,反而有可能給蜀漢可乘之機。

思來想去,朱然最終還是決定。加強武陵,長沙兩郡的佈防。

其實主要是武陵郡的佈防。

從前面幾次的雙方對戰過程來看,主要的戰場基本都集中在武陵郡,那麼這次蜀漢從江陵進攻公安,順勢進入武陵的概率還是很高的。

武陵郡包括公安在內,現在只有一萬五千人的兵力防守,多少顯得有些薄弱了。

爲此,朱然從桂陽還是調兵,除了保留必要的維持治安用的郡兵外,剩下的四千郡兵在呂據的率領下,儘快北上,支援武陵。

當然,只靠這點增援,也沒什麼大用.爲此,朱然傳信給江夏的諸葛恪,讓他分兵一萬五千士卒南下,抵達江夏後,由朱然分派將領率領,去增援武陵。

這樣的話,有超過三萬步卒守衛的武陵郡,就算依然不是蜀賊的對手,但至少能撐到其他地方援軍到來。

至於長沙,這個地方朱然不擔心。

一方面,巴丘有兩萬東吳水軍在,以江陵水軍的能耐,還不足以威脅到東吳水軍,也不可能在東吳水軍的防守下,護送太多的士卒過江來進攻長沙。

另一方面,長沙和江夏之間的距離還是挺近的,即使戰事不利,遭遇蜀賊主力圍攻的話,向江夏求援,一來一回大概也只需要不到十天的時間就能支援到位。長沙本身有的兩萬陸軍守衛,再怎麼差勁,十天還是可以堅守的。

至於江夏的防務,朱然覺得也不用太擔心,畢竟江夏那邊即使抽調了一萬五千步卒支援武陵,也有兩萬水軍加一萬五千步卒,總計三萬五千人,守衛江夏也綽綽有餘了。

朱然覺得這樣分兵駐守,守住荊南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但是纔剛剛制定好調兵計劃,還沒開戰呢,朱然就先受到了當頭一棒,這一棒,還是自己人給的。

諸葛恪拒絕了朱然從江夏調兵的命令,不願意分兵南下支援武陵郡。

諸葛恪反問朱然,說如果自己奉命抽調了江夏守軍南下支援武陵,但是蜀賊佯攻巴丘,吸引自己再去救援巴丘,然後蜀賊分兵偷襲江夏.你朱使君又該怎麼辦?!

朱然心說你拿我當傻子是不是?!

蜀賊就那麼點人,如果不是判斷蜀賊主力進攻長沙的話,我會下令讓你從江夏來支援麼?!

再說了,就算我真的判斷出錯了,你帶着剩下的一萬五千陸軍來巴丘支援,張承手裡不還有兩萬夏口水軍呢嘛?!

這兩萬水軍總不能說是一無是處,連守住幾個關鍵節點,等待咱們反攻都做不到吧?!

朱然一開始,還當諸葛恪是領兵經驗不足,考慮的太多,生怕出什麼問題,因此朱然還好心好意的回信給諸葛恪,解釋自己這麼做的理由.可轉頭,朱然就接到了諸葛恪的彈劾書信。

在信中,諸葛恪彈劾水軍將領張承疏於軍務,懶惰成性,不是合適的水軍統帥人選。

諸葛恪建議,可以收繳張承的水軍指揮權,讓張承率領一萬五千士卒去武陵郡支援,而朱然那邊,可以再派一個信得過人過來,統帥這些水軍。

朱然這纔有點琢磨過味來.這個諸葛恪,是不是要奪權啊?!

先想辦法把張承弄走,掌握一段時間的江夏水軍,然後讓自己空降一個水軍統帥過去.自己任命的水軍統帥除非有極高的威望,否則的話,在江夏的地界上,一個空降的水軍統帥,還能影響到江夏太守諸葛恪對江夏水軍的指揮權麼?!

看似是彈劾張承,但朱然怎麼看,都覺得諸葛恪這是要獨掌江夏的水陸兩軍啊?!

這貨什麼意思?!

考慮到諸葛恪的老爹諸葛瑾在東吳的地位,以及他跟太子孫登之間的關係,朱然倒是沒有懷疑諸葛恪是不是要擁兵自重或者是直接去投奔他的叔父.但這個做法,多少是讓朱然覺得很不爽的。

早年間,就聽說過一些傳聞,說這個諸葛恪自視甚高,上次進攻江陵的時候,對上大將軍都不是太買賬的樣子這貨是不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真的,如果真的有這個能力的話,那朱然還不擔心什麼.朱然怕就怕,這個諸葛恪,不過是一個眼高手低的貨色。

真要這樣的話,在關鍵時刻,可是要壞大事的。

朱然有心想要駁回諸葛恪的要求,然後強令諸葛恪遵照軍令行事可還是那句話,諸葛恪的老爹叫諸葛瑾,他跟太子孫登相交莫逆。

以朱然如今的地位,倒是也不怕得罪諸葛瑾和孫登,但是,爲國效力不得不得罪,和無緣無故的得罪,那是兩回事。

再說了,萬一諸葛恪真的是有這個能力呢?!讓他統帥水軍能比張承統帥的更好呢?!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讓諸葛恪掌握水陸聯軍,應該也不是一件壞事。

經過一番仔細的來回權衡之後,朱然決定,還是先按照諸葛恪的想法行事,讓張承領兵去支援武陵郡,自己給諸葛恪派出一員老將,去“統領”江夏水軍。

雖然說,朱然手裡現在確實沒有那種足以震懾全軍的水軍大將,但是呢,一些積年從軍,在軍中有一定威望的老將軍,也是有的。

比如說,孫盛。

孫盛雖然能力不算太高吧,但統領水軍的能力還是有的,而且最主要的是孫盛聽話,有軍令是絕對以令而行的,不會自作主張。

如果諸葛恪真的不靠譜,那麼朱然也可以通過孫盛,間接掌控江夏水軍的控制權,通過孫盛來完成自己的作戰命令。

再加上孫盛從軍十幾年,又是宗室將領.哪怕你諸葛恪不給別人面子,孫盛這個宗室將領的面子,你總該給吧?!

嗯.朱然是真的不知道當初在江陵城下發生的一些事情,而孫盛也覺得丟人,自然也不會對外去講。

否則的話,朱然絕對不會派孫盛去江夏統領水軍的。

第210章 山道肉搏戰第494章 違令第349章 樊城保衛戰(二)第1127章 魏延的計劃第493章 密議北伐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1243章 三大變故第434章 江東二連擊第219章 劉璋投降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661章 潼關路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282章 變化第504章 眉縣世家第773章 刻板第646章 議事(三)第841章 甩鍋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966章 洛陽戰事(三)第173章 人才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272章 應對第233章 佐官第394章 矛盾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529章 五丈原對陣第219章 劉璋投降第406章 樑緒在行動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903章 調任和妥協第1060章 陸凱的眼光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131章 攻城(二)第804章 心累的陳祗第482章 曹丕的反應第354章 曹操第125章 借將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240章 合肥之戰第1231章 魏亡第563章 圍堵第1122章 局勢有變第649章 司馬赴任第64章 博望之戰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211章 豪賭第179章 準備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79章 巡視防務第613章 進攻第758章 司馬懿的焦慮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422章 大雪第535章 陳倉防務第305章 收取襄陽第71章 博弈第137章 中箭第295章 兩軍對陣第111章 變調的智激周瑜第782章 敗退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634章 張遼決意第572章 破寨第406章 樑緒在行動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第1004章 邀約第478章 爭論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1070章 和談第773章 刻板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298章 許褚奪營第782章 敗退第635章 鼓舞軍心第1092章 共議第546章 糾纏第699章 諸葛亮的態度第331章 燒營第62章 諸葛初點兵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
第210章 山道肉搏戰第494章 違令第349章 樊城保衛戰(二)第1127章 魏延的計劃第493章 密議北伐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1243章 三大變故第434章 江東二連擊第219章 劉璋投降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661章 潼關路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282章 變化第504章 眉縣世家第773章 刻板第646章 議事(三)第841章 甩鍋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966章 洛陽戰事(三)第173章 人才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272章 應對第233章 佐官第394章 矛盾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529章 五丈原對陣第219章 劉璋投降第406章 樑緒在行動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903章 調任和妥協第1060章 陸凱的眼光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131章 攻城(二)第804章 心累的陳祗第482章 曹丕的反應第354章 曹操第125章 借將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240章 合肥之戰第1231章 魏亡第563章 圍堵第1122章 局勢有變第649章 司馬赴任第64章 博望之戰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211章 豪賭第179章 準備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79章 巡視防務第613章 進攻第758章 司馬懿的焦慮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422章 大雪第535章 陳倉防務第305章 收取襄陽第71章 博弈第137章 中箭第295章 兩軍對陣第111章 變調的智激周瑜第782章 敗退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634章 張遼決意第572章 破寨第406章 樑緒在行動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第1004章 邀約第478章 爭論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1070章 和談第773章 刻板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298章 許褚奪營第782章 敗退第635章 鼓舞軍心第1092章 共議第546章 糾纏第699章 諸葛亮的態度第331章 燒營第62章 諸葛初點兵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