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勸降

雖然呢,蔣琬的第一次用兵,多少還有點經驗不足,也有點紙上談兵的意思,但蔣琬試圖勸降藍田縣守軍的行爲,真不是異想天開的。

一方面,蔣琬這次帶來了三千軍馬,而藍田縣守軍,只有五百人,兵力上,蔣琬六倍於敵,佔據絕對的優勢。

而蔣琬領軍,從藍田縣東側而來,也會給藍田縣一個錯覺,那就是東側的堡壘羣已經失守,大漢已經開始了全面的反攻,如今兵臨城下,藍田縣根本守不住。

這是以勢壓人。

另一方面誰讓藍田縣的縣令,還是原來的那個縣令呢。

蔣琬覺得自己是有機會的。

蔣琬這個雍州刺史部長史,做的可比雍州那個甩手掌櫃一樣的刺史大人要稱職的多了。

張溪當雍州刺史快六年了,到現在依然無法認全關中四十六個縣所有的縣令,但蔣琬卻可以。

蔣琬不僅可以認全關中四十六縣所有的縣令,他甚至還可以說出每一個縣令的出身來歷,性格脾氣,這些年施政的得失,未來是否有可以培養挖掘的可能等等。

而關中四十六個縣的縣令,每年去長安述職,都是蔣琬負責接待考察的,他們的前途命運,幾乎都是掌握在蔣琬的手裡。

某種程度上來說,蔣琬就是關中四十六縣所有縣令的頂頭上司,天生帶有一定的威壓。

而藍田縣的縣令嘛,叫王閣,是巴郡閬中人士蜀中王氏在巴郡分支的分支家的子弟。

你要說他是世家子弟吧,也算,畢竟蜀中王氏是僅次於李氏的大家族。

但你要說他寒門子弟吧,好像也沒錯,畢竟他是蜀中王氏在巴郡的分支的分支的子弟.都快一表三千里了。

而閬中王氏,也早已沒落,全部人口加起來,不到三十人,並且跟巴郡王氏之間的聯繫,也不是那麼的密切。

據說還有點小矛盾來着。

要不然王閣至於跑到長安來參加什麼科舉考試,尋求出仕的機會麼?!

蔣琬在見到這個人的時候,立刻就認了出來,並且在腦海裡快速的回憶起這個人的資料,頓時發現,自己勸降的可能,又高了好幾個百分點。

“王雲樓,可還認得我?!”

城下,蔣琬全身甲冑,騎着戰馬,對着城頭上的王閣喊話道。

雲樓,是王閣的字從這個字就能看得出來,王閣算是寒門沒跑了。

取字取的是一點格調都沒有。

至於王閣你別說,王閣一開始還真的沒有認出蔣琬來。

畢竟啊,他以前見到蔣琬的時候,不管是冠服還是私服,都是文質彬彬,風度翩翩,一個溫文爾雅的好上司形象。

如今穿着甲冑,領兵作戰,一臉煞氣的蔣琬,王閣還真的沒見過。

但王閣好歹認字,他看到了蔣琬身後的將旗,以及依稀還能看清楚的蔣琬的長相。

王閣在察覺到城下的人是蔣琬後,立刻拱手行禮,說道,“竟是蔣長史大駕,下官.咳,不知蔣長史到此,有何指教。”

嘛,王閣投降的時間真不長,都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下意識的還把蔣琬當成是自己的頂頭上司.差點把以前迎接上差的話給說出來了。

還好王閣的反應還算快,立刻轉換了立場,纔沒有鬧笑話。

但這個轉換,在蔣琬看來,卻又多了幾分勸降的信心。

“我奉天子詔,討伐魏賊,路過此地,特來一問:王縣令,你到底是大漢臣子,還是魏國逆賊?!”蔣琬厲聲的責問道。

這問題,王閣真不好回答。

說自己是大漢臣子?!

搞笑,你都投降了。

說自己是魏國臣子他王閣才投降幾天啊,如今大漢兵臨城下,他王閣哪有爲了魏國捨生取義的覺悟。

所以,王閣對此,閉口不言。

好在,蔣琬也沒有要王閣回答的意思,他這一問,不過是爲了震懾一下王閣,好爲接下來的說辭鋪開打下基礎而已。

“魏賊勢大,柳太守應對不利,導致右扶風失陷,爾身爲大漢臣子,爲保全百姓而降,本無可厚非。然今大漢王師已至,爾難道還要舉兵對抗天軍不成?!還不速降!!!”

蔣琬繼續厲聲怒斥,但說的這個話吧,聽到王閣耳朵裡,那意義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王閣其實真不想打,他對大魏真沒啥好感,相反,對提拔重用自己的大漢,還是很有感情的。

但再有感情,也比不上自己的小命重要,當郭淮大軍逼近之下,王閣只能選擇投降。

王閣現在面對蔣琬,最大的心理障礙,其實就是這個.纔剛剛投降沒多久,再投降回去,這麼反覆無常之人,以後誰還會重用你?!

可如今,蔣琬給了王閣臺階。

右扶風戰事不利,最大的責任人,是柳隱,是他沒有守住右扶風。

而王閣投降,是爲了保全城內百姓,不得以投降。

如今大漢反攻來了,蔣琬親臨城下,王閣開城不是投降,是撥亂反正,重回朝廷。

最重要的是,自己的頂頭上司親自給臺階投降,就是很明確的表示了對自己投降的事情既往不咎的態度,以後該怎麼用還怎麼用。

相反,你要是不投降,那就是魏朝逆賊,大漢可就沒有你的容身之地了。

面對這樣的選擇,王閣還用想麼?!

如今形勢很明顯,大漢軍隊兵臨城下,藍田縣就這麼點人,根本不可能守住。

而蔣琬又給自己搭好了臺階,連自己最大的心裡障礙都給消除了.這不投降,等死啊!!!

而且吧,促使王閣選擇迴歸大漢,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關中四十六個縣的縣令,全都是通過那次四不像的長安科舉考試後,才被任命的。

這個科舉考試,當年是非常轟動的,但最後的輿論環境,對這次科舉考試卻非常不友好。

也只有在大漢,通過這個科舉考試被提拔上來的官員,是被大漢朝廷官方承認的,一直到現在,中原地區的世家大族和朝廷,一說起關中的這次科舉考試,也全都是持否定貶低的態度的。

不貶低不行啊,要是大魏朝廷也這麼搞,等於是剝奪了世家大族手裡的人才推薦權,同時卻又加強了皇權。

所以,儘管曹丕和曹叡都心裡癢癢,也想來這麼一回,但他們也知道,在世家大族力量極其龐大的中原和河北地區,這種想法是不現實的。

不僅不現實,甚至曹丕和曹叡在世家大族的強大壓力下,他們還必須對這樣的取士方式持批判態度,以此來爭取到世家大族的支持。

既然對取士方式都是批判的態度了,那麼對於通過這個取士方式選拔上來的官吏,大魏朝廷自然也是持否定態度的。

這個考試選出來的,必須都是一些不學無術,或者是有才無德之輩,哪比得上我中原世家的文采風流,風流倜儻。

尤其像王閣這樣的寒門子弟,在曹魏朝廷內部,是沒有任何人願意扶持重用的。

如今是戰時,郭淮爲了維穩,他依然讓王閣留任藍田縣令,但等到戰後,如果曹魏真的佔據了關中,那這個藍田縣令是誰不確定,但可以確定一定不是王閣。

這點,其實不僅蔣琬清楚,王閣其實也非常的清楚通過科舉考試淘汰了那麼多讀書人考上來的人,能有真正的笨蛋麼?!

這也是王閣一直以來,不願意徹底倒向曹魏的真正原因.去曹魏,那就真的沒有任何出人頭地的機會了。

因此,當蔣琬搭好了臺階,解決了王閣內心最後的障礙後,內心本來就不願意爲曹魏效力的王閣,直接就坡下驢——開城門以迎王師。

藍田縣,就這樣被蔣琬並不血刃的拿下了。

在拿下藍田縣以後,蔣琬本身的打算,是就在藍田縣據守,加固城防,準備堵截郭淮的敗軍。

但這時候,王閣給蔣琬送來了一封重禮。

這個重禮,其實就是一封軍報,是郭淮向後方催促運送軍糧的戰報,送達了藍田縣,因爲蔣琬領兵圍城,王閣沒有來得及往東面送出去。

如今,被王閣用來爲自己將功贖罪了。

這封戰報的意義,王閣都看得出來,更別說蔣琬了。

郭淮選擇向後方尋求糧草供應,那就說明郭淮依然還在槐裡城外激戰,既沒有攻克槐裡城,也沒有被大漢北軍擊潰.否則他要軍糧幹什麼,送給大漢軍隊麼?!

而得到這封戰報後,蔣琬認真的思考了一下後,直接下令——全軍在藍田縣休整一天,補充糧草軍械給養。

第二天一早,蔣琬直接率軍出城,離開藍田縣,直奔槐裡,突襲郭淮軍後翼。

第1120章 秦朗第66章 戰後動態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667章 勸降二將第241章 合肥之戰的影響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437章 街亭第1097章 壞消息第699章 諸葛亮的態度第1033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69章 江夏變故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1155章 方案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497章 一夜築城第1165章 平策第564章 錯失機會第378章 倒黴的小姑娘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302章 于禁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293章 于禁的決策第142章 分地盤第796章 曹休的處境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864章 亂戰第85章 守城方略第621章 跑了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477章 改制第1070章 和談第1193章 蒼山嶺之戰第272章 應對第582章 各方變化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889章 孫權的顧慮第234章 蔣琬第885章 徐庶斷策第1116章 伏擊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478章 爭論第456章 反攻第860章 潼關之戰(十五)第265章 蝗災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1056章 水戰(四)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343章 調整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150章 蘄春第991章 東吳的想法第165章 朋友第42章 編練鴛鴦陣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1054章 水戰(二)第456章 反攻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915章 增援第755章 輕鬆獲勝第208章 雒城第874章 杜約第665章 突圍第598章 要命的巧合第7章 三國第696章 合議第1154章 鏖戰第1237章 解釋和問策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1027章 一箭第1095章 五伐中原第753章 餿主意第578章 決策冒險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戰第294章 關羽的策略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92章 疲兵之計第807章 夜戰第777章 來者可是第988章 巧合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769章 遲滯不前的魏軍第290章 戰報第517章 曹真的直覺第523章 又送女裝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18章 家有新人第878章 南門攻防
第1120章 秦朗第66章 戰後動態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667章 勸降二將第241章 合肥之戰的影響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437章 街亭第1097章 壞消息第699章 諸葛亮的態度第1033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69章 江夏變故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1155章 方案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497章 一夜築城第1165章 平策第564章 錯失機會第378章 倒黴的小姑娘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302章 于禁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293章 于禁的決策第142章 分地盤第796章 曹休的處境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864章 亂戰第85章 守城方略第621章 跑了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477章 改制第1070章 和談第1193章 蒼山嶺之戰第272章 應對第582章 各方變化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889章 孫權的顧慮第234章 蔣琬第885章 徐庶斷策第1116章 伏擊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478章 爭論第456章 反攻第860章 潼關之戰(十五)第265章 蝗災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1056章 水戰(四)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343章 調整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150章 蘄春第991章 東吳的想法第165章 朋友第42章 編練鴛鴦陣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1054章 水戰(二)第456章 反攻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915章 增援第755章 輕鬆獲勝第208章 雒城第874章 杜約第665章 突圍第598章 要命的巧合第7章 三國第696章 合議第1154章 鏖戰第1237章 解釋和問策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1027章 一箭第1095章 五伐中原第753章 餿主意第578章 決策冒險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戰第294章 關羽的策略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92章 疲兵之計第807章 夜戰第777章 來者可是第988章 巧合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769章 遲滯不前的魏軍第290章 戰報第517章 曹真的直覺第523章 又送女裝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18章 家有新人第878章 南門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