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0章 世家變化

襄陽原本就只有四萬兵力,兩萬步兵士卒和兩萬水軍。

一旦抽調兩萬步兵全部北上,襄陽就只有水軍防衛了萬一東吳方面再來一個漢水北岸登陸的話,那襄樊防線就等於是形同虛設了。

而且這次,東三郡的援兵也被除掉了,恐怕襄陽是不會有任何援兵了。

沒辦法,張溪只能拆東牆補西牆,把江陵的一萬人抽調北上。

這麼做的話,雖然說削弱了江陵的防禦力,但至少有兵力可以維持襄樊防線,再加上有文聘和王基的坐鎮,應該不會出什麼太大的問題。

嗯,只要東吳不再是跟上次那樣,興兵二十萬來犯,基本問題不大。

諸葛亮其實也知道張溪的顧慮,但他也沒辦法,這次曹魏那邊集中的兵力太多,如果沒有足夠的兵力優勢,想要攻下河洛和兗州,真的太困難了。

目前也只好如此了。

得到張溪的保證後,諸葛亮在心裡默默的盤算自己手裡七萬兵力,秦州和荊州抽調十萬兵力,雍州的五萬郡兵加上兩萬南軍,涼州的兩萬騎兵,東三郡的三萬兵馬,再加上一萬駐守在襄城的張嶷部一共正好是三十萬。

有這麼多的兵力,應該是夠了.不過保險起見,諸葛亮還是轉頭詢問龐統,漢中吳懿麾下的三萬兵馬,是否可以調用?!

這個問題,龐統想了一下,說道,“漢中郡兵新建,貿然上陣,恐有不妥,亦恐益州世家不滿調來護衛長安,倒是合適。”

沒辦法啊,誰讓當初諸葛亮分割益州的時候,爲了補償益州南部的損失,把漢中郡劃歸了益州管轄,而不再是具有一個獨立地位的州郡了呢。

前幾天纔剛剛答應人家譙周,益州人出錢出糧,但是不出兵,現在你突然抽調漢中郡兵北伐,人家多少是會鬧意見的。

雖然說,現在漢中還是控制在吳懿的手裡,但總是益州郡的管轄範圍之內,不好出爾反爾。

再者,上次大戰,吳懿浪的太過厲害了,直接把漢中郡兵的主力給浪沒了七成,現在的漢中郡兵是新招募的,操練時間雖然也不短了,但跟精銳的郡兵比起來,他們確實是沒有上過戰場的新兵。

指望他們能幫上什麼大忙,那也是想瞎了心了。

倒不如調來長安,填補雍州調兵後兵力空缺,這麼做更爲實際一點。

至於這麼做,益州世家會不會不滿.開玩笑了,又不是讓漢中兵去河洛前線,作爲地方郡兵,調來保衛國都,誰敢亂說?!

諸葛亮一想,好像也只能這麼做了.當然,諸葛亮比龐統想的更加遠一點。

萬一前方戰事真的吃緊到了一定的地步,那麼這三萬漢中郡兵就是總預備隊真到了關鍵時刻,諸葛亮可不會跟那幫益州世家討論什麼承諾不承諾的問題。

一切以國事爲先。

湊足了兵力,那麼接下來,就是如何進軍,以及對敵軍的戰略部署問題了。

既然諸葛亮說了,要趁着魏軍彼此分割,溝通不便的機會,集中兵力一戰而破之,那麼重點打擊哪裡,就是很關鍵的問題了。

虎牢關這地方,肯定是不可能作爲主攻方向的,這地方是雄關,堅固異常,哪怕有三十萬兵力,也不可能輕易強攻突破。

因此嘛.諸葛亮把強攻的地方,放在了潁川。

“潁川?!”

張溪聽到諸葛亮的這個選擇,若有所思。

潁川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連接淮南和中原,荊州的要道。

正因爲潁川這個地方的重要性,曹魏始終不曾真正的放棄潁川這塊地方,哪怕這塊地方其實已經是三面環敵,只有東面一個方向是自家人的地盤了。

之前的數次大戰,大漢都曾經領兵進攻過這個地方,但潁川的魏軍始終在堅守,一直沒有被大漢徹底攻破。

可見這個地方的重要性。

但是呢,大漢進攻潁川,其實也有不小的困難的。

第一個困難,潁川背靠陳留郡和汝南郡,這兩個地方,現在分別屬於魏吳兩家,而且兩家在這個附近,都有不小的兵力佈置。

曹魏的兗州郡兵,基本都是囤積重兵於陳留郡內,一旦兗州真的遇到了威脅,陳留郡的兗州郡兵,隨時可以去支援兗州。

東吳方面在汝南的兵力倒是不多,不過兩萬人左右,但在壽春周邊,東吳聚集了大概有七八萬兵馬。

進攻潁川郡,很容易引起淮南的東吳郡兵反彈,引發不必要的誤會。

第二個困難,還是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潁川世家大族的態度。

潁川世家,在近百年的時間內,可以說是名揚天下,聲望極高,如果不能尋找到妥善安撫潁川世家的辦法,大漢就算用兵力優勢攻下了潁川,想在潁川建立穩固的統治,也是相當困難的事情。畢竟,這年月,世家大族掌控輿論和民間威望,朝廷想要治理地方,這些世家大族不配合的話,恐怕好事情傳到下面去,也會變成壞事情。

最要命的是,這年月的百姓,更加願意相信附近有名望的世家大族,而不是官府。

所以啊,大漢其實並不是沒有足夠的把握能攻下潁川,而是不想在沒有做好完全的準備下,去進攻潁川。

可現在.諸葛亮難道已經跟潁川的世家大族們談妥了?!

而事情,跟張溪想的雖然差不多,但多少還是有些不一樣。

這五年的時間,張溪忙着收復和治理荊南,諸葛亮也沒閒着,他跟河洛地區和潁川的大部分世家大族,都獲得了一些聯繫。

這得益於上次曹魏反攻洛陽失敗,導致河洛和潁川之地,人心思變。

大魏,看着已經不如以前那麼強大了,而蜀漢,也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偏居政權了。

洛陽都守住了,難道真的是“天不絕炎漢”?!

這種想法,尤其在潁川世家內部,是有相當大的市場的。

畢竟,潁川世家的起家過程,基本跟從南陽起兵,然後橫掃天下的劉秀,脫不開關係。

後漢的天下,有不少的功勞都跟這幫潁川世家的先祖有關,那麼在他們的心裡,也更加容易留下“天不絕炎漢”的心理暗示。

比起河洛世家,潁川世家跟諸葛亮之間的溝通,可以說是非常順利的。

這五年的時間,諸葛亮甚至跟荀氏都搭上了關係,保持了一定程度的書信往來。

但問題是,這年月的世家大族們,哪個不是老狐狸,尤其是經歷了這近五十年的戰亂,他們誰都不會在局勢未定之前,就輕易倒向哪一方。

當年官渡之戰的教訓,可是歷歷在目呢。

袁紹二十多萬兵馬南下,硬生生的被曹操用五萬左右的兵馬在官渡擊敗.這玩意兒誰能想的到?!

也就是曹操這人還算有點梟雄氣質,沒有秋後算賬,否則潁川世家能在這位屠夫手裡活下來多少,可就真的不好說了。

也是因此,潁川世家大多在後來選擇了跟曹操合作因爲你不知道這位在燒信前,到底有沒有看過內容,會不會在以後跟你秋後算賬。

就曹操前半生起兵的經歷來看,這種事兒,他不是幹不出來兗州名士邊讓那麼大的名聲,他說殺就殺了,都不帶任何猶豫的。

所以啊,就算現在潁川世家內部不乏“天不絕炎漢”的說法,一些世家大族也確實跟諸葛亮有一定的書信來往,但這次,他們都學乖了,不管諸葛亮怎麼試探,這幫人就是死不鬆口。

敘舊閒聊天可以,要我倒戈免談。

不過嘛,諸葛亮也不是沒有收穫的,這麼長時間的互相溝通,諸葛亮還是在潁川世家內部,找到了不少的“好友”,而諸葛亮試探性的邀請他們來洛陽出仕,這些“好友”大多表示了“嚮往”,但因“家中瑣事”而不得不“婉拒”。

這些諸葛亮的“好友”裡,就有荀作,陳佐,鍾徽.就衝這三姓,懂的都懂。

你可以說這是潁川世家做出了世家大族的常規操作,兩面下注,但同樣,這也能體現出,潁川世家現在對於大漢的一個態度。

因此,諸葛亮認爲,現在這個時候,發動對潁川的攻略,已經是時機成熟了。

對於諸葛亮的判斷,張溪倒是沒有什麼疑問,他只是問了另一個方面。

河洛世家方面呢?!

如果說河洛世家方面也有相同的態度,甚至稍微差一些都可以進攻河洛,直取黃河北岸,不是比進攻潁川所能收穫的戰略價值跟大麼?!

關於這點,諸葛亮只是微微嘆了口氣,然後拿出了一封書信,示意大家拆開觀看。

這封信,每個看過的人,都是眉頭緊皺,若有所思。

這是一封很重要的信,但對在場的人來說,又都算不上多麼的重要這是一封從北地傳回來的,最高保密等級的情報。

能用最高保密等級的情報,自然是非常重要的情報,但在場的六個人,每個人都有查閱這些情報的權利。

而這封情報上,詳細記載了一些魏軍在河洛和兗州地區的兵力分佈情況,以及接下來一段時間的魏軍增援調度情況。

落款的時間,是在延熙三年的二月.也就是半年前。

而更加令張溪在意的地方是,這封情報的落款,並沒有細作該有的詳細編號,而是隻有一個“劉”字。

這.好像是第二次看到了吧?!

第887章 龐統訓姜維(二)第902章 折中第406章 樑緒在行動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395章 曹丕親征第817章 關中亂戰第382章 礦產爭奪第576章 截擊第652章 雪橇第749章 各懷鬼胎第881章 關羽的異常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1132章 秦朗進軍第52章 軍中嬉戲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312章 調兵北上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931章 勸說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20章 被搶了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533章 善後第515章 僞木牛流馬第43章 輸了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軍第85章 守城方略第1162章 三年後(三)第292章 軍令狀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384章 巡視地方第503章 誰謹慎?!第315章 退敵第324章 激將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613章 進攻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第1162章 三年後(三)第657章 疑兵計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467章 涼州人選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1169章 曹爽的決斷第269章 清閒第847章 潼關之戰(二)第92章 疲兵之計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229章 結束對峙第767章 安撫第316章 溜邊將軍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294章 關羽的策略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1064章 羅縣攻防戰第347章 漢中反應第869章 訓子第12章 秘方第808章 添油第966章 洛陽戰事(三)第1187章 兩線失敗第168章 解釋第512章 關羽的戰術第251章 調人第945章 撤軍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569章 留守的文欽第686章 公平第918章 商議四伐第1172章 河東世家第467章 涼州人選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970章 御駕親征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635章 鼓舞軍心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940章 大變故第60章 授徒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1187章 兩線失敗第860章 潼關之戰(十五)第847章 潼關之戰(二)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1170章 魏延的疑問第651章 退兵第764章 周瑜的計謀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71章 博弈第1139章 戰略目的第79章 巡視防務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
第887章 龐統訓姜維(二)第902章 折中第406章 樑緒在行動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395章 曹丕親征第817章 關中亂戰第382章 礦產爭奪第576章 截擊第652章 雪橇第749章 各懷鬼胎第881章 關羽的異常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1132章 秦朗進軍第52章 軍中嬉戲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312章 調兵北上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931章 勸說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20章 被搶了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533章 善後第515章 僞木牛流馬第43章 輸了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軍第85章 守城方略第1162章 三年後(三)第292章 軍令狀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384章 巡視地方第503章 誰謹慎?!第315章 退敵第324章 激將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613章 進攻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第1162章 三年後(三)第657章 疑兵計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467章 涼州人選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1169章 曹爽的決斷第269章 清閒第847章 潼關之戰(二)第92章 疲兵之計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229章 結束對峙第767章 安撫第316章 溜邊將軍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294章 關羽的策略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1064章 羅縣攻防戰第347章 漢中反應第869章 訓子第12章 秘方第808章 添油第966章 洛陽戰事(三)第1187章 兩線失敗第168章 解釋第512章 關羽的戰術第251章 調人第945章 撤軍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569章 留守的文欽第686章 公平第918章 商議四伐第1172章 河東世家第467章 涼州人選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970章 御駕親征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635章 鼓舞軍心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940章 大變故第60章 授徒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1187章 兩線失敗第860章 潼關之戰(十五)第847章 潼關之戰(二)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1170章 魏延的疑問第651章 退兵第764章 周瑜的計謀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71章 博弈第1139章 戰略目的第79章 巡視防務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