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5章 接連敗陣

全琮的目的確實達到了。

當全琮彈劾朱然的詔書送到建業後,孫權立刻派遣使者去夏口傳召,召朱然回建業述職,前線主帥確定爲全琮。

這麼一來,全琮就徹底擺脫了朱然的影響,掌握了夏口水軍的指揮權了。

而朱然嘛說實話,孫權倒也沒有真的要處置朱然的意思,他召回朱然,只不過是爲了制衡和稀泥而已。

一來呢,不管朱然是有什麼理由,他拒不出戰的影響確實很大,他又是久鎮江夏的老將了,在軍中威望甚高,孫權擔心他和全琮鬧矛盾,會導致前線軍心不穩,影響戰事。

召回朱然,確實是合理的選擇。

二來呢,孫權也相信全琮的能力,認爲哪怕自己召回了朱然,有全琮在夏口指揮作戰,以他的資歷和能力,並不會比朱然差。

因此孫權召回朱然,並沒有全琮想象的那樣,是要問罪。

甚至於,孫權還帶着一點保護性的目的把朱然給召回來,想要儘量掩蓋掉朱然和全琮之間的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畢竟,如今東吳遭遇三線進攻,內部穩定是最重要的,不能自亂陣腳。

而在夏口方面,朱然被召回後,全琮終於是坐穩了主帥的位置,然後他立刻下令,出動水軍五萬,出水寨和蜀漢方面一決勝負。

全琮還是相信,以東吳水軍的戰鬥力,要收拾蜀漢的那幫所謂水軍,輕而易舉。

然後吧.全琮就敗了。

全琮在後方呆的太久了,他對於東吳水軍的戰鬥力有信心,但他太輕視蜀漢的水軍了。

全琮還是按照早年劉表帳下的荊州水軍,或者說是關羽帳下的那支荊州水軍的戰力在做參考對象,完全不知道如今的蜀漢水軍聯軍,從指揮將領到士卒素養,都已經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全琮過於輕敵,導致自己指揮的水軍有些冒進,被羊衜和王濬抓住了機會,引誘深入,切斷先頭部隊和後續部隊的聯繫,用近身搏殺圍攻輕敵冒進的東吳前鋒戰船,用遠程火力阻斷東吳水軍後軍的接應,分而擊之。

這一戰,大漢的水軍勝了。

可勝了是勝了,畢竟雙方的近身搏殺戰力還存在差距,哪怕王濬和羊衜用優勢兵力圍攻了東吳的水軍前鋒,但最後也沒有做到圍殲東吳水軍的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超乎了羊衜和王濬的想象。

東吳水軍的近身搏殺能力確實比大漢水軍要強大一些,在面對三倍以上的敵人圍攻,硬生生的還被東吳水軍打出了差不多相同的戰損比。

而作戰意志這一塊.很不幸,全琮派出來統領東吳水軍前鋒的將軍,是老將軍丁奉。

丁奉這個人,不愧是歷史上年近六旬都還能“雪夜奮短兵”的人,他作爲前軍主將,親自提刀上陣搏殺,大大的鼓舞了被圍水軍的作戰士氣,硬生生的拖到了全琮帶着後軍前來接應。

而全琮這邊吧,雖然說長久不在前線,受困於情報不足,犯了輕敵的錯誤,但他作爲一個名將的決斷力還在。

在前軍被圍,後軍被遠程火力壓制打擊的時候,全琮的腦子依然還很清晰,快速做出了讓後軍冒着傷亡靠前的決斷。

這是在當時的戰場局勢下,全琮唯一一個可以接應出丁奉和前軍的機會,而全琮快速的抓住了它。

某種程度上來說,全琮有自信可以取代朱然,並不是純粹靠自己的自信。

這場江夏水戰,最終是以雙方各自傷亡萬人的結果,各自退回了自己的水寨。

傷亡人數雙方基本是一比一,但雙方的士氣,卻是不同的。

這場水戰,是全琮主動挑起的,他率領着五萬士卒主動出擊,進攻章陵水寨,但最後卻落得退回夏口的結局不管是從作戰目的還是從作戰過程來說,全琮毫無疑問的,就是打了敗仗。

算上上次張承敗回夏口一戰,東吳方面已經是兩戰兩敗了夏口水寨內的東吳水軍,士氣能高才怪呢。

而正好相反,一江之隔的章陵水寨內,大漢水軍的士氣卻很高漲。

畢竟,難得的打勝仗嘛。

以往大漢水軍跟東吳水軍交手,基本都是敗多勝少,戰損比基本都在三比二,甚至二比一上.這次不僅擊退了東吳水軍的主動進攻,還打出了一比一的戰損比,已經是大漢水軍建立以來,最打的一次優勝了。

士卒們的士氣,不可能不高。

而站在張溪,羊衜等人的立場上,這場水戰,其實對他們來說,也是非常樂意看到的。

戰術層面不用說,贏了就是贏了,己方士氣一路走高,接下來的仗就要好打的多。戰略層面上來說,荊州這邊的戰略目的本來就是打助攻,能調來原本駐紮在建業的東吳水軍,已經算是意外之喜了,就算最後以這樣的戰損比拼光了新建立的大漢水軍,對大漢來說,也是有益無害的。

畢竟,大漢可以再花五到十年時間重建水軍,大漢有這個國力和財政基礎,可東吳水軍要是遭遇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再想重建,可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因此,如果能維持現在這樣的戰損比,張溪甚至不惜讓羊衜兌子兌掉所有的大漢水軍。

只可惜.全琮也不是傻子啊。

東吳水軍的每一個士卒都是相當寶貴的,是守衛東吳防線的重要力量,他不可能輕易丟掉。

再一個,全琮也很清楚,操練一支水軍的時間和成本,根本不是步卒能比的.東吳也耗不起。

爲此,全琮接下來就非常聰明,也非常從心的,縮在夏口水寨內不出來了。

有本事的話,你蜀賊的水軍就來主動進攻好了反正全琮是不相信,蜀賊現在已經有這個實力了。

事實上,有這個實力,張溪和羊衜都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水軍去進攻防禦設施齊全的水寨,基本就相當於是步卒攻城,沒有足夠的攻城器械和足夠的兵力優勢,是無法做到的。

再者嘛我荊州打的是輔助,又不是主攻方向,沒必要自己這麼拼。

就此,江夏戰線,在全琮選擇堅守不出後,慢慢的穩定了下來。

而此時的淮南戰線,卻出現了戰局的鬆動。

倒不是陸遜擋不住徐庶了,事實上,出現鬆動的地方,還真的不是淮南,而是徐州,由孫韶和諸葛瑾聯合守衛的下邳郡。

孫韶帶着援軍,及時趕到了前線,支援了諸葛瑾,守住了下邳郡和琅琊郡的交界處,擋住了文欽的進攻。

雙方本來是打的有來有回,互相僵持的局面。

孫韶的能力可不差,這位可是當初守着壽春,讓曹休都只能吃癟的人物。

而諸葛瑾雖然主要才能是治理內政,但並不是不能領兵,他的大將軍頭銜放在大漢是個笑話,但是放在東吳的行政體系內,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畢竟步騭都是驃騎大將軍嘛,諸葛瑾當個大將軍有什麼問題。

諸葛瑾一個人確實不是文欽的對手,但他加上孫韶兩個人,在兵力相當的情況下,擋住文欽的進攻,並不難。

但是吧.還是出了意外。

而這個意外吧,真的,說出來真的有些丟人。

在一次攻城戰中,文欽主動發起進攻,而諸葛瑾和孫韶按照慣例,諸葛瑾負責堅守城頭,而孫韶負責出城協助作戰,燒燬敵軍的攻城器械。

本來打的好好的,孫韶和諸葛瑾這樣配合,已經挫敗了好幾次文欽發起的進攻了.但偏偏在這一次,出了意外。

孫韶眼看着文欽指揮攻城的比較急,漢軍的攻城器械馬上又要靠近城牆了,他立刻點起三千兵馬,出城作戰,準備燒燬這些攻城器械。

可就在他剛剛出城後不僅,正忙着擊退護衛攻城器械的蜀軍呢在他的側翼,突然出現了一支只有十幾個人組成的騎兵部隊。

說實話,孫韶是真的沒有在意這支騎兵部隊.他帶了三千兵馬出城的,而對方只有十幾個騎兵,那數量,還不如孫韶的護衛親兵中騎兵數量多的。

甚至在這支騎兵隊伍入場的時候,孫韶都沒有看到他們,還以爲這是一支不小心闖入戰場的蜀賊斥候騎兵隊呢。

然後吧.嗯,孫韶帶領的三千士卒,就被這支只有十幾個人的騎兵隊,給殺了一個對穿。

而且不是一次,是被來回殺穿了三次。

甚至,要不是孫韶見機不妙跑的快,他今天恐怕就要交代在這場戰鬥中了。

原因也沒別的,這支騎兵隊伍的領頭人,是一個只有十七歲的少年。

而這個少年的名字,叫文鴦。

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487章 佔便宜第861章 潼關之戰(十六)第584章 失敗第841章 甩鍋第657章 疑兵計第709章 異動第192章 沼澤改田第333章 朱桓的建議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1112章 甄城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772章 拖延第386章 水泥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1088章 遭遇顛倒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814章 雙方誤判第581章 切入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513章 關羽的想法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210章 山道肉搏戰第742章 歲月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426章 姜維的動機第496章 偷工減料第1237章 解釋和問策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209章 山間小道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739章 私宴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1193章 蒼山嶺之戰第904章 劉禪的應對第156章 曲轅犁第173章 人才第60章 授徒第1168章 曹爽掌權第980章 張昭的態度第717章 缺乏經驗第481章 孫權在準備第298章 許褚奪營第956章 影響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640章 再見第274章 王基第808章 添油第902章 折中第335章 徐庶在行動第227章 和談第197章 法正再來第372章 密謀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951章 潁川應對第321章 石苞第902章 折中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483章 賈詡之計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791章 防禦體系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55章 拜師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1250章 攪局者(三)第1119章 成功阻敵第744章 掛帥第797章 曹休的計劃第395章 曹丕親征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633章 張遼的傷勢第665章 突圍第1128章 蔣濟的策略第117章 鐵索連舟第650章 大雪第1111章 劃紅線第1209章 變數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940章 大變故第130章 攻城(一)第300章 水淹七軍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556章 諸葛誕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810章 勸降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732章 戰事漸息第842章 各方反應第1227章 對外用兵
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487章 佔便宜第861章 潼關之戰(十六)第584章 失敗第841章 甩鍋第657章 疑兵計第709章 異動第192章 沼澤改田第333章 朱桓的建議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1112章 甄城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772章 拖延第386章 水泥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1088章 遭遇顛倒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814章 雙方誤判第581章 切入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513章 關羽的想法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210章 山道肉搏戰第742章 歲月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426章 姜維的動機第496章 偷工減料第1237章 解釋和問策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209章 山間小道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739章 私宴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1193章 蒼山嶺之戰第904章 劉禪的應對第156章 曲轅犁第173章 人才第60章 授徒第1168章 曹爽掌權第980章 張昭的態度第717章 缺乏經驗第481章 孫權在準備第298章 許褚奪營第956章 影響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640章 再見第274章 王基第808章 添油第902章 折中第335章 徐庶在行動第227章 和談第197章 法正再來第372章 密謀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951章 潁川應對第321章 石苞第902章 折中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483章 賈詡之計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791章 防禦體系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55章 拜師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1250章 攪局者(三)第1119章 成功阻敵第744章 掛帥第797章 曹休的計劃第395章 曹丕親征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633章 張遼的傷勢第665章 突圍第1128章 蔣濟的策略第117章 鐵索連舟第650章 大雪第1111章 劃紅線第1209章 變數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940章 大變故第130章 攻城(一)第300章 水淹七軍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556章 諸葛誕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810章 勸降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732章 戰事漸息第842章 各方反應第1227章 對外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