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 洛陽戰事(三)

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會做出不同的抉擇.當年可以棄袁氏而投曹的辛毗,現在要爲大魏盡忠,並不是不能理解的事情。

往公心了說,辛毗世受大魏厚恩,從曹操開始,他辛毗就一直被曹魏所重用,一直到曹叡這一朝,他官居三公.受了這麼多的恩惠,辛毗不可能對大魏沒有歸屬感的。

往私心了說,辛氏一門,大多在河北生活,而且跟河北世家之間的聯姻關係也不少。

WWW☢ тт kΛn☢ ℃O

辛毗不能投降,他一旦投降,勢必會連累家人,而河北世家爲了撇清和辛毗的關係,那些聯姻的子女,甚至孫子,外孫輩,都會受到牽連,以後辛氏一門,在大魏的前途,基本就斷了。

當然,不投降,辛毗也完全可以跟隨司馬懿一起,後撤到虎牢關這倒不是辛毗有什麼爲難的地方,純粹是辛毗自己心理過不去那道坎。

與其後撤虎牢關,接受戰敗失地的事實,辛毗倒不如選擇跟洛陽共存亡。

反正他都已經七十了,活着也活不了太久了,倒不如用自己的陣亡,來給大魏臣子做出一個表率.到那個時候,自己能名垂天下不說,天子必然會善待自己在河北的家人。

甚至於,將來就算真的大漢三興了,對自己這個爲國盡忠的敵國臣子,也必須保持三分尊敬這年頭,沒有哪個君王會不喜歡爲國盡忠的臣子的。

用一個將死之軀來換取家人的平安和富貴榮華,何樂不爲呢。

辛毗做出了自己的決定,而司馬懿雖然尊敬辛毗的決定,但司馬懿也有司馬懿的考慮讓司馬懿在洛陽等那個根本不可能到來的援軍,司馬懿是絕對不會幹的。

尊敬歸尊敬,司馬懿還真的就劃撥了三千兵馬給辛毗,對剩下的七千兵馬進行了整編,隨時做好了突圍的準備。

順帶的,也給自己的兩個兒子下達了退守河內郡的軍令,以免倆傻兒子傻乎乎的死守孟津渡,不知道保全自身。

在這個時代,當然有慷慨赴義的忠臣,但大多數的世家大族子弟,首先考慮的,肯定是自己家族的安危存亡。

就這樣,在建興八年一月二十四日,傍晚時分,漢軍經歷了一天攻城之後,收兵回營時.洛陽東門突然打開,司馬懿領兵出東門,直奔虎牢關而去。

漢軍在東門,倒是安排了牽制部隊,但兵力並不多,只有千餘人。

再加上是收兵回營的狀態,牽制東門的鄧艾也沒有多加防備,等到鄧艾反應過來,司馬懿這是從東門突圍的時候,再領兵去追,已經有點來不及了。

司馬懿的突圍時機選的非常好,本身就是漢軍回營,放鬆戒備的時候,而時間又是靠近傍晚,沒多久就會入夜。

一旦入夜後,視力受限,再想跟隨地面痕跡去追蹤敵軍,已經變得不可能了。

鄧艾領兵追擊,追到入夜後,不得不回撤。

而此時,諸葛亮和張溪兩人,也沒工夫去顧及從東門而出的司馬懿司馬懿跑了就跑了吧,洛陽現在已經防衛極度空虛了。

而到了第二天一早,還不等諸葛亮等人率領的北伐軍主動攻城,洛陽城門就打開了。

洛陽城內的世家大族們一聽說司馬懿主動棄守洛陽,頓時敏銳的行動了起來都不用串通的,大家都帶着自己的私兵,來到洛陽南城門,遇到了守在這裡的辛毗,以及三千魏軍。

辛毗當然知道這幫玩意兒想幹什麼,但他還沒走呢,還要守城呢,怎麼可能允許這幫玩意兒玩什麼“簞食壺漿”.要開城門,那就從自己的屍體上闖過去。

然後辛毗就被這羣世家大族的人,帶着私兵,捆吧捆吧的抓了起來,然後打開了洛陽城南門。

辛毗那個欲哭無淚的.他沒想到,自己帶着三千士卒,居然沒幹過城內的世家大族率領的私兵。

怪呢,也只能怪辛毗對軍事半懂不懂,再加上習慣於上位者的視角,根本不懂底層士卒的心思。

司馬懿都帶着七千大軍溜了,你覺得被你留下來的這三千士卒,他們還能剩下多少戰意?!

又不是他們主動願意留下來的。

而這時候,世家大族裡只要有個清醒的人說一聲,司馬懿溜了,東門現在還開着,蜀軍暫時還沒有發動進攻只要稍微機靈點的魏軍士卒,這會兒都知道該怎麼做。

辛毗居然還傻傻的認爲,這三千士卒會主動留下來跟着他拼命.被抓是真的不冤枉。

在洛陽世家大族的“簞食壺漿”中,諸葛亮終於是率軍攻克了洛陽,一臉微笑的進入了洛陽城。

入城之後,第一件事當然是出榜安民,一切如舊。

第二件事,就是跟洛陽的世家大族們“交換意見”,彼此保持明面上的和睦。 至於辛毗這是第三件事情。

不是諸葛亮不想勸降辛毗,而是辛毗寧死不降知道了辛毗的心意後,諸葛亮斬之,以全其節。

這是給辛毗一個天下揚名,載入史冊的機會,因此沒人覺得諸葛亮做的不對。

即使諸葛亮放辛毗回去,辛毗也要揹負着一個丟失洛陽,戰敗被俘的罪名,到了那個時候,辛毗就不是爲大魏守節的忠臣了,而是丟城失地的罪人了。

有些時候,殺人,也是爲了成全一個人。

辛毗被殺的消息傳到鄴城,曹叡當即痛罵司馬懿無能,蜀賊狡猾.然後下令厚待辛氏族人,直接破格提拔辛毗的長子辛敞爲冀州牧,女婿羊耽爲太常卿。

順帶一提,羊耽的老婆是辛毗的女兒辛憲英,而他的二哥,就是剛剛讓兒子拜師張溪的羊衜。

曹叡此舉,不僅僅是在安撫辛氏,同時也有繼續拉攏羊氏的意思。

而辛氏族人,對蜀漢的怨念不是沒有,但很少有人會去怨恨下令殺了辛毗的諸葛亮,反倒是對棄守洛陽的司馬懿,有着不小的不滿。

這是這個時代的價值觀所決定的.戰場勝負,只決於戰場,身死不過是技不如人,更別說別人還幫你名垂史冊了。

當然,諸葛亮這時候是不知道這些事情的,他還忙着在洛陽城內,跟一幫洛陽世家扯皮,同時下令給魏延等人,讓他們儘快奪下孟津渡,然後收兵來洛陽匯合。

沒辦法,現在諸葛亮也需要足夠的兵力,來守衛洛陽張溪在攻佔洛陽後的第三天,就已經領兵兩萬南下了,現在諸葛亮手裡,只有一萬五千人守衛洛陽。

所以纔會要求魏延等人儘快解決孟津渡的戰事,來洛陽協同防守。

至於張溪張溪是主動提出,他領兵南下的。

一方面,張溪不想去看洛陽世家們的那副嘴臉,也不想跟這幫玩意兒打交道。

跟這幫玩意兒扯皮,張溪實在沒那個心情。

另一方面,張溪還要領兵回軍,去回援荊州,省的荊州那邊真的出了什麼意外。

這個時候,張溪和諸葛亮還沒有接到王基的最新戰報,並不知道東吳軍在江陵郡舉步維艱的事情,甚至他們都還不知道,周瑜已經因病回建業休養去了。

這時候的張溪和諸葛亮還以爲是周瑜親自領兵攻略荊州,因此兩人都不敢大意,在攻下洛陽後,還是決定快速回軍,救援荊州。

不過呢,在回軍救援荊州前,諸葛亮建議張溪,領兵南下的時候,從潁川郡北部繞道一下。

道理,張溪其實也懂。

洛陽一下,潁川郡就失去了它策應洛陽的意義,守衛在潁川郡的陳泰和賈逵,一旦得知張溪領兵出現在潁川郡北部的話,肯定不敢在襄城繼續呆下去的。

張溪都出現在潁川郡北部了,至少說明兩個問題,一,是洛陽已經失守了,否則張溪沒有功夫往潁川郡北部溜達。二,是他們倆要是繼續在襄城呆着,那許昌可就危險了。

一旦讓張溪佔領了許昌,那就等於是切斷了襄城的後路,把陳泰和賈逵一起困在了潁川郡的西南部,連跑都沒有地方跑。

陳泰跑不了倒沒什麼,以陳羣跟劉備之間的私人關係,就算陳泰被蜀賊抓住了,那也是得好言好語的相待,就算陳泰不願意投降,蜀賊也只能是禮送出境,不敢對陳泰怎麼樣。

可賈逵不行啊堂堂兗州刺史在潁川郡被抓的話,整個兗州都會動盪的。

到了那個時候,就算有虎牢關擋在兗州前面,蜀賊過不來伱有怎麼知道在徐州的諸葛瑾,淮南的陸遜,不會順勢攻略兗州?!

再一個,站在陳泰和賈逵的立場上,這倆能不知道許昌的實情麼?!

爲了能夠威脅到蜀賊北伐軍的糧草補給線,陳泰可是把潁川郡剩餘的郡兵全都調來了襄城,如今的許昌,只有不到一千人守衛。

真要讓張溪搶在他們兩人之前兵臨許昌,恐怕只要一個進攻,許昌就得失守。

而許昌,是肯定失守不得的,一但許昌失守,整個潁川就保不住了,而到了那個時候,不說剛剛回到汝南的郭淮,就是兗州,也會被迫門戶大開。

所以,兩人立刻從襄城退兵,退保許昌。

第214章 勸降?第697章 私宴第438章 等不來的張郃第1131章 兵力調整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599章 突破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541章 好人夏侯楙第732章 戰事漸息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1170章 魏延的疑問第894章 撤離第635章 鼓舞軍心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882章 破城第813章 撤軍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1193章 蒼山嶺之戰第950章 諸葛亮的冒險第93章 投石機第620章 潰敗第911章 過江第753章 餿主意第156章 曲轅犁第96章 周瑜退兵第1206章 兵臨城下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850章 潼關之戰(五)第336章 公安城的戰鬥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1185章 魏縣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30章 對比第503章 誰謹慎?!第57章 三顧茅廬第110章 奇怪的舌戰羣儒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817章 關中亂戰第781章 右扶風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523章 又送女裝第1139章 戰略目的第99章 棄新野第27章 論將第459章 變故第737章 爭(二)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836章 包圍網內的苦戰第221章 直百錢第113章 進軍陸口第697章 私宴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372章 密謀第306章 形勢再變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503章 誰謹慎?!第850章 潼關之戰(五)第165章 朋友第787章 陸遜的戰略第88章 被圍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782章 敗退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246章 去成都第1232章 勸降司馬懿第1086章 搶攻第711章 曹魏計策第609章 到來第222章 《蜀科》第1101章 勸降第974章 羊衜上任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1134章 賈充的謀略第490章 預算制度第791章 防禦體系第215章 劉循第391章 調人第796章 曹休的處境第105章 長阪坡之戰 (四)第1087章 應對第685章 考題第1071章 重整第639章 關羽觀陣第991章 東吳的想法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888章 巡江第954章 不對勁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226章 馳援荊南第214章 勸降?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96章 周瑜退兵第496章 偷工減料第370章 圍攻味縣第824章 異道會潼關第1245章 接連敗陣
第214章 勸降?第697章 私宴第438章 等不來的張郃第1131章 兵力調整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599章 突破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541章 好人夏侯楙第732章 戰事漸息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1170章 魏延的疑問第894章 撤離第635章 鼓舞軍心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882章 破城第813章 撤軍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1193章 蒼山嶺之戰第950章 諸葛亮的冒險第93章 投石機第620章 潰敗第911章 過江第753章 餿主意第156章 曲轅犁第96章 周瑜退兵第1206章 兵臨城下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850章 潼關之戰(五)第336章 公安城的戰鬥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1185章 魏縣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30章 對比第503章 誰謹慎?!第57章 三顧茅廬第110章 奇怪的舌戰羣儒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817章 關中亂戰第781章 右扶風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523章 又送女裝第1139章 戰略目的第99章 棄新野第27章 論將第459章 變故第737章 爭(二)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836章 包圍網內的苦戰第221章 直百錢第113章 進軍陸口第697章 私宴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372章 密謀第306章 形勢再變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503章 誰謹慎?!第850章 潼關之戰(五)第165章 朋友第787章 陸遜的戰略第88章 被圍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782章 敗退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246章 去成都第1232章 勸降司馬懿第1086章 搶攻第711章 曹魏計策第609章 到來第222章 《蜀科》第1101章 勸降第974章 羊衜上任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1134章 賈充的謀略第490章 預算制度第791章 防禦體系第215章 劉循第391章 調人第796章 曹休的處境第105章 長阪坡之戰 (四)第1087章 應對第685章 考題第1071章 重整第639章 關羽觀陣第991章 東吳的想法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888章 巡江第954章 不對勁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226章 馳援荊南第214章 勸降?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96章 周瑜退兵第496章 偷工減料第370章 圍攻味縣第824章 異道會潼關第1245章 接連敗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