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1章 撤軍計劃

劉曄的建議,曹叡聽進去了。

當然,劉曄建議裡的隱藏含義,曹叡也同樣聽明白了。

劉曄其實是在委婉的告訴曹叡,如果河東地區尚在大魏手裡,那麼司馬懿這個河東世家大族的代表,他提出的戰略構想,依然還是站在大魏的立場上去思考的。

劉曄是非常認可司馬懿的才華的,但對於司馬懿的爲人劉曄就有點不好說了。

不能說司馬懿的人品有多不好吧,只是,司馬懿這個人跟世家大族之間的牽扯實在是太多了,他的立場如何,劉曄是真的不敢打包票。

如果先帝還在,那麼以司馬懿和先帝之間的私誼,以先帝對司馬懿的知遇之恩,可能司馬懿還能站在先帝這一邊.可當今的天子,畢竟是曹叡。

曹叡對司馬懿,可真沒有多少恩遇可言。

以劉曄的猜測,如果到了需要司馬懿去抉擇的時候,他大概率是會選擇跟世家大族站在一起,而不是跟大魏天子站在一起。

所以,當河東還在大魏手裡的時候,劉曄認爲司馬懿是不太可能有二心的可哪天河東不在大魏手裡,而在蜀賊手裡,或者說的直白一點,當河東世家不再堅定的支持曹魏了,那司馬懿的決策是不是還以大魏利益爲先,那可就不好說了。

曹叡聽懂了劉曄話裡的含義,而且,這個含義的內容,其實在曹叡看來,並不是無的放矢。

先帝留給自己的四大顧命大臣裡,曹真,夏侯尚兩人是自家人,是自己天生的助力。

而陳羣這個人,雖然是潁川世家的代表,但常年在曹叡身邊出沒得陳羣,曹叡對他也算是非常的瞭解,也信任陳羣這個人的人品陳羣確實代表着潁川世家的利益,但他同樣也站在了大魏朝堂的一邊。

這麼說吧,哪天要是大魏真的遭難了,潁川世家可能會拋棄大魏,但陳羣這個人,還是會跟在曹叡身邊,一直走到最後的。

這點看人的眼光,曹叡還是有的。

就只有司馬懿,曹叡其實一直沒有看透他。

一方面,是因爲司馬懿一直坐鎮地方,不太在曹叡的身邊,曹叡瞭解司馬懿,只能是通過疏奏和他人描述.缺乏對司馬懿的直觀瞭解。

另一方面曹叡其實對司馬懿,是有着一些內心的偏見的。

這裡面不僅有早年那個“司馬十龍”的謠言影響,也有司馬懿的應對策略,幾次三番跟曹叡的想法背道而馳這給了曹叡一種不太好的印象。

就感覺這個司馬懿吧,雖然給出的策略都是不錯的,但是吧,就是跟我這個天子的想法不搭。

如果不是曹叡還算是明君,懂得怎麼用人換個剛愎自用一點的主君,司馬懿哪裡能有現在的地位和權利。

因此,當劉曄暗示曹叡,說司馬懿這個人是世家代表,當世家不穩的時候,司馬懿也不會穩當的時候,曹叡突然覺得,自己可能真的找到了爲什麼跟司馬懿不太合拍的原因了。

雙方的立場,雖然大部分一致,但終究還是有所不同的。

天子有天子的立場,世家有世家的利益訴求,當兩者合一的時候,司馬懿自然是忠臣良將,但當兩者不一的時候,司馬懿給出的策略,往往就不那麼符合曹叡的需要了。

這倒不是說曹叡因此疑心司馬懿什麼,而且在這種微妙的關頭,曹叡就算真的對司馬懿有想法也不會付之行動.還得按照司馬懿的構想來做。

畢竟,劉曄也說了,只要河東不丟,司馬懿的戰略,還是心向大魏的。

既然如此,那就不要猶豫了。

回到皇宮後,曹叡立刻召見了孫資,劉放,滿寵三人。

孫資和劉放兩人負責政務,曹叡召集他們過來,是要讓他們儘快的河北地區蒐羅所有可用的船隻和撤軍所需物資。

而召集滿寵,是曹叡希望滿寵來出面統籌整個撤軍接應的行動.畢竟這麼大的事情,沒有一個人統籌,根本不可能完成。

如今在朝中的這些文武官員們,除了滿寵外,真找不出第二個既能被曹叡信任,又有這個統兵能力的人了。

做完了這些安排,曹叡這才安坐下來,想了一下,從桌上的匣子裡拿出了一封疏奏。

這封疏奏,是曹爽彈劾司馬懿懼敵怯戰,擅自撤兵的疏奏曹叡認真想了一下後,最終又放回了匣子內。

說到底,曹叡還是沒有自己祖父那樣的霸氣,這份疏奏,其實最好的處置方式,就是跟曹操學習,燒燬了之。

但,曹叡到底沒有這樣的底氣,甚至出於一些考慮,曹叡依然保留了它,也許在將來必要的時候,曹叡可以拿出來一用.但現在,曹叡會暫時看不到它。嗯,暫時!!!

但不管如何,曹叡還是給司馬懿下了明詔,允許他在必要的時候放棄兗州,撤軍河北相關的準備事宜,也在緊鑼密鼓的安排中。

接到了曹叡的這封明詔之後,司馬懿總算是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天子,到底還是英明的。

司馬懿當然可以臨陣決斷,他不是沒有這個能力,也不是沒有這個權利。

但主動放棄兗州,撤回河北這麼大的事情,自己決斷和有天子背書,意義是決然不同的。

哪怕從戰後算賬來看,有了天子背書,總比自己一個人扛責任,要來的輕的多。

而最重要的是,有了天子明詔,司馬懿安排撤軍的時候,就可以更加名正言順,不用擔心軍心士氣受到太大的影響。

自己撤軍,跟奉旨撤軍,對士卒來說是不一樣的前者撤回去了還要擔心被朝廷追責,後者卻完全沒有這種顧慮。

有了名義,司馬懿現在要考慮的,就是撤軍方案了。

撤軍也是一門學問,不是說下個命令,然後任由士卒突圍就算是撤軍的這麼撤軍,很容易從撤軍變成潰敗的。

需要提前做好計劃。

首先要撤的,肯定是濮陽的賈逵所部。

一方面,是濮陽沒有直接受到蜀賊的進攻,濟陰郡的胡遵一直停留在定陶沒有北上,濮陽並沒有受到蜀賊的直接威脅,可以從容撤軍。

另一方面,也因爲胡遵沒有北上,濮陽方面先撤軍的話,司馬懿也不用擔心側翼受到蜀賊的威脅。

至於賈逵是從白馬渡口撤軍,還是領兵前往延津渡口撤軍,這就看賈逵自己的抉擇了,不需要司馬懿去考慮。

等到濮陽撤軍差不多了,司馬懿纔會選擇從長垣緩步撤軍,退入東郡。

而司馬懿在長垣一撤,正面的鄧艾大軍必然尾隨而至,酸棗方面,還有諸葛亮率領的大軍在圍攻,因此司馬懿必須先一步撤回酸棗,幫助郭淮穩定住側翼防守,然後才能繼續安排撤軍事宜。

等到後方大軍大部分都撤過黃河後,司馬懿纔會和郭淮一起,退守孟津渡口,一邊阻擋蜀賊的圍攻,一邊安排最後的撤軍。

三步走的計劃,第一步和第二步其實都不難,真正麻煩的是最後一步.當魏軍大部分都撤過了黃河後,留下堅守延津渡口的守軍和將領,必然會面臨蜀賊的強攻,一旦稍有不慎,可能就是一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所以.其實司馬懿也沒有想好,到底是自己留下來斷後,還是安排其他人。

畢竟,算來算去,好像沒什麼合適的人選可以“賣”。

賈逵是第一批撤離到黃河對岸的人,撤軍後,也同樣需要賈逵到黃河對岸去組織士卒,維持士氣,就地建立防線,防止蜀賊在水軍的接應下順勢渡河,建立立足點。

所以,賈逵是賣不得的。

郭淮是大魏老臣了,這樣的人,如果他不主動站出來說自己留下來,你還真的不能強求.否則的話,那些留在鄴城的大魏老臣們會怎麼想?!

司馬懿要是真的強行命令郭淮留下斷後,哪怕退過了黃河,恐怕在朝中願意幫他司馬懿說話的人,也不會太多了。

而曹爽,曹宇,夏侯和這樣的人,後臺太硬,都是宗親將領,司馬懿也不敢輕易留下來斷後。

至於蔣濟,杜恕這類的人,留下來也擋不住蜀賊太久,留他們斷後,基本不可能拖延時間,反而是給蜀賊送戰功的。

因此吧,司馬懿盤算來,盤算去,既要有能力阻擋蜀賊的進軍,同時又要造成的影響不大,就算被蜀賊生擒甚至擊殺都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的人好像就只有一個了。

而於此同時,身在封丘的陳泰,不知道爲什麼,覺得身上一陣寒意來襲.突然就哆嗦了那麼一下。

第608章 攻心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165章 朋友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812章 擊潰第253章 嶽麓山的由來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705章 女兒事第400章 夜襲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80章 水戰第353章 故交相見第1134章 賈充的謀略第272章 應對第833章 誘餌第308章 呂蒙的計劃第988章 巧合第1114章 拆東補西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175章 從長計議第504章 眉縣世家第49章 大勝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381章 對外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8章 年底酒宴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792章 命中註定的待遇第492章 巡視漢中第864章 亂戰第370章 圍攻味縣第675章 江州密議第794章 左馮翊防守戰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342章 呂蒙的動搖和堅持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1073章 流民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495章 柳隱第957章 天意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63章 火箭第900章 季漢的盤算第803章 三方應對第1204章 猶豫第271章 周瑜的想法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237章 巴東郡保衛戰(一)第764章 周瑜的計謀第408章 姜維獻計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764章 周瑜的計謀第359章 嘈雜的軍議第778章 舌辯第7章 三國第139章 變故第31章 商討第405章 冀縣密議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732章 戰事漸息第8章 年底酒宴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859章 潼關之戰(十四)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778章 舌辯第812章 擊潰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536章 夏侯楙的想法第1122章 局勢有變第353章 故交相見第122章 夏口軍議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982章 魏吳結盟第126章 絕北道第508章 將帥不合第523章 又送女裝第243章 爭議第413章 冀縣城內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934章 誘敵第856章 潼關之戰(十一)第62章 諸葛初點兵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1175章 烏龜出殼了第303章 修改戰略第737章 爭(二)
第608章 攻心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165章 朋友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812章 擊潰第253章 嶽麓山的由來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705章 女兒事第400章 夜襲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80章 水戰第353章 故交相見第1134章 賈充的謀略第272章 應對第833章 誘餌第308章 呂蒙的計劃第988章 巧合第1114章 拆東補西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175章 從長計議第504章 眉縣世家第49章 大勝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381章 對外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8章 年底酒宴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792章 命中註定的待遇第492章 巡視漢中第864章 亂戰第370章 圍攻味縣第675章 江州密議第794章 左馮翊防守戰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342章 呂蒙的動搖和堅持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1073章 流民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495章 柳隱第957章 天意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63章 火箭第900章 季漢的盤算第803章 三方應對第1204章 猶豫第271章 周瑜的想法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237章 巴東郡保衛戰(一)第764章 周瑜的計謀第408章 姜維獻計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764章 周瑜的計謀第359章 嘈雜的軍議第778章 舌辯第7章 三國第139章 變故第31章 商討第405章 冀縣密議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732章 戰事漸息第8章 年底酒宴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859章 潼關之戰(十四)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778章 舌辯第812章 擊潰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536章 夏侯楙的想法第1122章 局勢有變第353章 故交相見第122章 夏口軍議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982章 魏吳結盟第126章 絕北道第508章 將帥不合第523章 又送女裝第243章 爭議第413章 冀縣城內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934章 誘敵第856章 潼關之戰(十一)第62章 諸葛初點兵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1175章 烏龜出殼了第303章 修改戰略第737章 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