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7章 主帥人選

張溪有一點,是無意中提醒了諸葛亮,讓諸葛亮走出了心理誤區。

張溪提到了自己抽調的士卒不能保證戰鬥力,卻讓諸葛亮意識到——其實三路大軍齊進,並不要求每一路大軍,都有攻堅戰的能力。

按照戰略規劃,三路大軍中,有一路兵馬,兵力最多,但承擔的責任卻是佯攻那麼這路兵馬裡,士卒的戰鬥力強弱如何,其實影響不大。

只要人數足夠多,能唬得住曹魏方面集結兵力應對就行。

剩下的,只要做好臨陣調配的工作,通過臨陣指揮掩蓋戰力短板,不讓敵軍察覺到漢軍士卒戰鬥力參差不齊,不被敵軍看出破綻來就可以了。

雖然有點冒險吧,但是臨時徵召數萬百姓從軍,也不是不行。

畢竟,現在諸葛亮還有時間。

就算要北伐,也不是說今天諸葛亮下命令,明天大軍就要出發了的.這中間有太多的準備工作要做呢。

糧草要提前劃撥囤積到位吧,士卒要提前集結吧,軍械要提前準備吧甚至是將軍們,也得提前抵達各自的作戰區域,做好進軍的時間和路線規劃。

這些事情全部做完,至少要半年,甚至更久的時間。

這點時間,足夠諸葛亮臨時徵召四五萬新兵了。

而且對於這些新兵,諸葛亮不要求他們有多少的作戰能力,只要求他們能熟悉列陣,能做到基本的排兵佈陣,也就可以了.反正是用來唬人的,也沒指望他們真的上陣殺敵。

這樣的話,加上張溪從荊州那邊又多擠出來的三萬人,就可以湊出個七八萬人,來安排第三路兵馬了。

而龐統那邊仔細估算了一下,也提出了要求如果把無當飛軍的編入第三路兵馬的話,那麼七八萬人,應該也夠達成了目標了。

龐統之所以要預備十萬人,是考慮到要去進攻壺關,如果沒有足夠的兵力優勢,就無法一戰而下壺關一旦被曹魏發應過來,往壺關增派了援軍,那這路兵馬就徹底功虧一簣了。

現在少了兩萬人的配額,但如果能多一個擅長山地作戰的無當飛軍,效仿當年翻越武關的作戰方式,前後夾擊壺關.那少兩萬人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這個問題倒不是什麼大問題。

諸葛亮琢磨了一下,不管在河內郡作戰還是在東郡渡河作戰,其實無當飛軍的山地作戰能力也得不到太大的發揮,撐死就是當一個加強版的郡兵在用而已,白白的浪費了無當飛軍的作戰才能。

這樣的安排倒也算是物盡其用。

這事兒就算是解決了,那麼剩下的,就是佯攻,實攻的安排,以及各路大軍的領軍人選了。

佯攻的方向,最後還是確定下來——由洛陽出兵二十萬,渡過孟津北岸,佯攻河內郡。

一方面,是因爲這裡有一個現成的黃河北岸登陸點,於情於理不可能不利用起來。從這裡進攻,更加容易讓曹魏方面相信大漢的主攻方向,吸引曹魏兵力集結。

另一方面,三路大軍中,這一路兵馬正好在中間,彼此之間容易呼應,一旦局勢有變,需要調整戰略部署的話,這路兵馬不管是去支援東郡還是去救援河東,都比較容易。

而這一路的兵馬統帥,也不能是別人了,肯定是諸葛亮親自上陣。

畢竟,這一路兵馬兵力最多,又需要承擔吸引曹魏兵力的作用,如果不是諸葛亮親自去指揮的話,諸葛亮自己都不放心。

而副帥,則是徐庶。

另外兩路實攻的兵馬之一,東郡方面,出兵十萬,其中包括了五萬兗州郡兵和五萬大漢禁軍,統帥爲張溪,副帥是魏延。

這也不難理解。

如今張溪是軍方的第一人,北伐這麼大的事情,他不可能不出現北伐要是沒有張溪,那纔是會引起曹魏警覺的事情。

而且,把張溪安排在東郡,去面對黃河對岸的郭淮,本身也是一種要牽制郭淮,逼迫郭淮不敢輕易調兵的意思.這樣,曹魏纔會更加堅信,大漢主攻方向是在河內郡。

至於魏延嘛.魏延跟張溪也是老搭檔了,而且魏延作爲兗州的鎮守將軍,指揮兗州郡兵更加順手一些,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這兩個方向的主帥人選倒是好定,也不會引起曹魏的懷疑.可第三路,就是進攻河東這一路的主帥,幾個人互相商討下來,還是有點爭議的。

張溪那意思吧,姜敘和龐統不是還閒着呢嘛,這一路兵馬,就讓他們兩個人掛帥好了。正好,就讓龐統掛帥,姜敘爲副帥輔助。

姜敘本身統兵能力也不差,可以彌補龐統在統帥經驗上的差距,而這個戰略也是龐統制定的,他最清楚這個戰略的重心在哪裡,而如果要臨陣應變,龐統在場是最合適的人選。

可龐統卻非常意外的推辭了這個主帥人選。

理由有三條。

第一,是因爲龐統跟徐庶的情況不一樣。

徐庶在上次北伐中可以單獨領兵作戰,一方面是因爲徐庶所統帥的麾下將軍們,有很多荊州系出身的將領,徐庶只要統帥好這些人,就能達到效果。

另一方面,徐庶其實也不是沒有領兵經驗,他在輔佐關羽鎮守荊州期間,有過不少的隨軍出征經驗,對軍中事務非常熟悉,他所欠缺的,只是自己臨陣決斷的指揮能力而已。

但龐統跟徐庶不一樣,他其實和已故的翼侯法正是一樣的,兩個人都是純粹的謀士。

雖然也不能說龐統沒有隨軍出征經驗,但龐統習慣於出謀劃策,而不是自行決斷,更加沒有臨陣指揮作戰的經驗.突然領兵上陣,並不合適。

第二,龐統也需要坐鎮長安,和李嚴一起處理後方政務。

尤其是現在這個情況,諸葛亮剛剛弄了一個人事改革的爛攤子出來,還沒等攪和完就急匆匆的去北伐,萬一地方有變,既需要有人能坐鎮長安,也要有人能領兵平叛,因此他和李嚴兩人,一個都不能少,都必須呆在長安留守,以防萬一。

第三龐統推薦了一個比他更合適的領兵人選——鄧艾。

按照龐統的說法,如今的鄧艾,經過了近二十年的戰陣歷練,他現在缺的,不是能力,而是一個統兵出戰的機會。

因此,龐統建議,任用姜敘爲主帥,鄧艾爲副帥,率領第三路兵馬出征。

這個建議吧.張溪就有點不太好回話了。

得避嫌。

鄧艾是張溪的親傳弟子,這個世人皆知,而鄧艾的能力如何,至少在大漢高層看來,將來他接替張溪的衣鉢,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可這話,諸葛亮,龐統等人可以說,張溪不能這麼說。

張溪也相信現在的鄧艾已經有了獨當一面的能力了,但他這個當師父的,不好去主動提這個事兒,而當龐統提議的時候,張溪也必須閉嘴。

但好在,這些年下來,鄧艾的能力還是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可。

比如說徐庶。

自從張溪入川后,鄧艾基本就是在徐庶眼前成長的,這些年,鄧艾的實際能力如何,徐庶是最清楚不過的.鄧艾擔任第三路軍副帥,徐庶幾乎是第一個贊同的。

而作爲第三路軍的主帥,姜敘其實對鄧艾的能力並不太瞭解。

但是吧,這事兒姜敘也沒道理反對就是了。

一方面,鄧艾是張溪的親傳弟子,姜敘就算真的看不上鄧艾,也得給張溪一點面子。

另一方面,這次作戰,大漢禁軍在張溪麾下作戰,那就意味着,自己的族侄姜維也在張溪的指揮下作戰爲了自己的族侄着想,姜敘都不可能去得罪張溪。

再加上,鄧艾本身的能力也不差,又只是擔任姜敘的副手.那姜敘爲什麼還要反對呢?!

龐統提議,徐庶,姜敘贊成,張溪不說話,李嚴.李嚴就是個人精,他好不容易藉着孟達的事兒,修復了一下跟張溪的關係,纔不會在這種時候說討人厭的話呢。

就這樣,三路大軍的主帥,就這麼決定了下來。

再之後,就是各自商議抽調作戰將領的問題.但這些,已經是一些細枝末節,不太重要的事情了。

就此,戰略決定,大漢要開始第六次北伐了。

第925章 誤會第670章 休戰退兵第909章 談崩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1201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二)第1120章 秦朗第1243章 三大變故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1060章 陸凱的眼光第1145章 夾擊虎牢關第714章 雪災第918章 商議四伐第584章 失敗第167章 攤牌第273章 開山第847章 潼關之戰(二)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296章 臨陣變故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1204章 猶豫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1187章 兩線失敗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860章 潼關之戰(十五)第202章 各方反應第480章 孫權的想法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321章 石苞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179章 準備第26章 找原因第391章 調人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646章 議事(三)第696章 合議第1165章 平策第641章 練將第167章 攤牌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284章 三路出擊第52章 軍中嬉戲第15章 兄長第78章 開始練兵第597章 退守和換防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227章 和談第594章 輪班制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950章 諸葛亮的冒險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533章 善後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32章 江夏第951章 潁川應對第39章 訪友第612章 撤退辦法第866章 諸葛出征第905章 同行第674章 世家之議第602章 大昌集搏殺第655章 背鍋俠滿寵第425章 尋仇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314章 騎兵突襲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695章 祭祖前後第261章 成都議事第1043章 升官第210章 山道肉搏戰第507章 開戰第437章 街亭第315章 退敵第691章 戍邊第819章 曹魏騎兵第438章 等不來的張郃第864章 亂戰第863章 突圍第569章 留守的文欽第375章 戰事漸平第382章 礦產爭奪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674章 世家之議第270章 江東第1101章 勸降第786章 孫十萬的想法第117章 鐵索連舟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1087章 應對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818章 涼州騎兵第889章 孫權的顧慮
第925章 誤會第670章 休戰退兵第909章 談崩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1201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二)第1120章 秦朗第1243章 三大變故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1060章 陸凱的眼光第1145章 夾擊虎牢關第714章 雪災第918章 商議四伐第584章 失敗第167章 攤牌第273章 開山第847章 潼關之戰(二)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296章 臨陣變故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1204章 猶豫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1187章 兩線失敗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860章 潼關之戰(十五)第202章 各方反應第480章 孫權的想法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321章 石苞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179章 準備第26章 找原因第391章 調人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646章 議事(三)第696章 合議第1165章 平策第641章 練將第167章 攤牌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284章 三路出擊第52章 軍中嬉戲第15章 兄長第78章 開始練兵第597章 退守和換防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227章 和談第594章 輪班制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950章 諸葛亮的冒險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533章 善後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32章 江夏第951章 潁川應對第39章 訪友第612章 撤退辦法第866章 諸葛出征第905章 同行第674章 世家之議第602章 大昌集搏殺第655章 背鍋俠滿寵第425章 尋仇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314章 騎兵突襲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695章 祭祖前後第261章 成都議事第1043章 升官第210章 山道肉搏戰第507章 開戰第437章 街亭第315章 退敵第691章 戍邊第819章 曹魏騎兵第438章 等不來的張郃第864章 亂戰第863章 突圍第569章 留守的文欽第375章 戰事漸平第382章 礦產爭奪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674章 世家之議第270章 江東第1101章 勸降第786章 孫十萬的想法第117章 鐵索連舟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1087章 應對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818章 涼州騎兵第889章 孫權的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