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圍攻味縣

第370章 圍攻味縣

高定不肯投降的原因其實很容易理解。

他是夷人。

夷人造反,在漢代,基本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如果只是協同造反的夷人,那麼漢人爲了表達自己的寬宏大量,大概是會赦免罪行,但對於夷人頭領,肯定是不會放過的。

同樣是死,那倒不如再拼一把。

所以高定是寧死不降的。

可這會兒張溪是有些猶豫的。

平定南中其實不難,但治理南中,卻是一個比較麻煩的事情。

歷史上諸葛亮平定南中,不留軍隊,用夷人治理夷人的方式管理南中,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諸葛亮自己都說了,剛剛殺完了人家的父親兄弟,回頭再留下來治理地方,人家能心懷感激的接受纔怪呢。

而且以益州之地的兵力條件,最大的敵人肯定是曹魏,諸葛亮沒有那麼多的兵力留下來看住南中這個地方。

所以最後諸葛亮決定,不留兵卒,也不用益州流官,除了郡守是自己人外,其他的地方,都是讓夷人自治。

這確實是最省事兒的南中治理辦法但張溪的目的,可跟諸葛亮不太一樣啊。

張溪是打算好好的開發南中的。

南中開發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瘴氣和疫病,但這些東西,雖然張溪沒辦法完全克服,但有了《傷寒雜病論》的指導,張溪覺得漢人兵卒在南中,也不是活不下去。

再加上南中有着足夠多的銅礦,鐵礦,金礦,銀礦,鹽礦這些東西太過於誘人了,實在不能輕易放棄。

所以,對張溪來說,開發南中,他最缺少的,其實是人力。

而整個劉備集團,最缺少的,也是人力。

張溪不可能說服劉備集團,遷移益州的人口來充實南中,加大對南中的開發力度,因此,這些本地夷人們,張溪是不想放過的。

但對夷人,張溪有點吃不準,到底該用什麼態度來面對他們。

懷柔的策略,還是高壓的策略。

懷榮的策略見效慢,雖然大規模反叛不會有,但小規模的鬧事肯定會出現,至少需要個十幾二十年之後,才能真正看到效果。

而高壓的策略雖然見效快,但不得南中人心,搞不好一旦有個外界因素變化,南中又會大規模反叛,到時候鎮壓起來又得費事。

這就導致了張溪在是否殲滅高定的問題上,有些猶豫。

張溪拿不定主意,而馬謖,倒是看出了張溪的猶豫。

這位新任庲降都督,一直以來都是相當沉着穩定的,用兵雖然謹慎,但絕無大錯,現在的進展也很順利。

眼看着就要平定一部叛軍了,怎麼這位現在反而給人感覺心神不定了?!

馬謖猶豫了一下,覺得還是去問問好了。

“都督,如今高定就在眼前,旦夕可滅.不知都督是否還有其他疑慮?!”馬謖小心的,向張溪提問。

經過前幾次建言被張溪“教導”後,現在馬謖也變得小心謹慎的多,不敢隨便出言建議,而是認真的詢問張溪,想看看是不是還有自己想不到的地方。

張溪看看馬謖這位雖然在軍事上的實操水平很拉胯,但好歹歷史上也是當過越巂郡太守的,應該對南中的局勢,有一定的思考吧?!

張溪就把自己的想法,跟馬謖說了。

馬謖略微的思考了一下,就對張溪說道,“都督思慮深遠,謖不及也.只是,如今之勢,高定卻萬不可留。”

說完,馬謖開始跟張溪分析,說必須殺高定的理由。

不管是出於什麼樣的理由,高定已經造反了。

造反不殺,絕對是說不過去的,也會給夷人造成一種錯覺,那就是漢人不敢拿夷人怎麼樣。

再者,高定造反的過程中,不僅僅是殺官造反,對越巂郡內的漢人百姓也沒有放過,這說明,高定本身對漢人充滿了仇視,這樣的人要收服他的心,讓他乖乖聽話,實在是太難了。

所以,高定是必須要死的,不存在任何收降的可能性。

至於張溪的想法,馬謖認爲,思考的對象不應該是高定。

如果雍闓活着,以雍闓漢人的身份和在夷人中的威望,說不定還能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對象,但現在雍闓掛了,那麼退而求其次,孟獲也不是不能考慮。

孟獲在這個時代,是夷人沒錯,但卻是那種漢化程度極高的夷人,跟王平有點相似,雖然是夷人血脈,但行事舉止已經跟漢人沒有任何區別了。

而孟氏,也是南中大姓,影響力絕對比高定這個越巂夷王要來的大,跟這樣的人合作,纔是將來治理南中最好的選擇。

跟高定談,他對你只有仇恨,而跟孟獲談,他纔會跟你談利益。

三言兩語間,馬謖幫張溪分析清楚了利弊關係,讓張溪瞬間做出了選擇——攻滅高定。

做出決定後,張溪頓時鬆了一口氣就說諸葛亮用錯了人嘛。

這個馬謖啊,最適合他的果然還是複雜局勢的地方治理人才,把他放在南中當太守是最合適的了,沒事兒讓人領軍上戰場幹啥。

建安二十四年的正月,張溪率軍攻破了高定,高定在亂軍中被殺,越巂郡的叛亂平定。

再之後,張溪接到了來自李恢的奏報,表達他已經佔據了谷昌,威脅味縣孟獲的側後方,馬忠也派人出兵,威脅了味縣的東側,現在就等張溪領兵南下,徹底攻滅孟獲了。

張溪聞報後,立刻整軍南下,並且在正月中旬的時候,渡過了金沙江也就是瀘水。

諸葛亮五月渡瀘,張溪則是在正月渡瀘.屁的瘴氣都沒有遇到。

瀘水瘴氣之說,還真的不是《三國演義》裡杜撰的,《水經注》裡其實也有記載,說瀘水三四月份不能渡人,渡者必死.這個真的很神奇。

後人推測,所謂的瘴氣大概不是水中有什麼微生物,也不是什麼神奇的東西,可能就是蚊蟲傳播造成的瘧疾.農曆三四月的雲南,確實是蚊蟲最活躍的時期。

反正不管是瘴氣還是瘧疾,張溪選擇在正月渡過瀘水,那是一點影響都沒有,也沒有必要發明饅頭去祭奠河神,一路非常順暢的南下,經過一個月的行軍,在二月中旬的時候,包圍了味縣。

現在的局勢,對味縣的孟獲是非常不利的。

東,西,南三個方向,都有劉備集團的平叛大軍,總數有近三萬人,而孟獲困守味縣,兵力不過五六千。

往北倒是沒人包圍,但往北那是去成都的路,跑那兒去不是找死去的麼。

兵力佔據絕對的劣勢,建寧郡內的其他世家豪族,聽說劉備軍平叛順利,原本觀望的態度瞬間轉變,都跟孟獲撇清了來往,有的甚至出兵出資,協助張溪率領的西路軍主力,圍攻味縣。

倒是南中的一部分夷人,聽說孟獲被圍,紛紛起兵來救,只是這些人兵力少,又分散,沒有一個統一指揮的,根本不可能威脅到平叛大軍。

在這種情況下,張溪琢磨着,將來要跟孟獲好好的合作,尋思着不能直接把孟獲給一棍子打死了,所以張溪有心,讓人進城去勸降孟獲。

但馬謖這時候又冒出來陰人了。

合作是可以選擇孟獲,但必須讓孟獲服氣,不然將來合作的時候,這小子再起不該有的心思,有了銅礦產業的加持,他不是更加難制了?!

所以啊,還是得打,不僅要打,必須把他給打服氣了。

張溪納悶的眨巴了好幾下眼睛.所以這個七擒孟獲,還是得走這麼一個流程?!

шшш ●ttκǎ n ●C〇

這個事兒吧.張溪也有點拿捏不準,因此,他特地把李恢找來,詢問一下李恢的建議。

李恢的建議也就一個字——打。

特麼憑什麼要跟他孟獲合作,我們建寧李氏不行麼?!

好吧,李恢其實也知道,就靠建寧李氏,想要徹底安定南中,也確實比較困難。

因爲李氏是漢人,正兒八經的漢人。

李氏在南中漢人裡的影響力不用說,確實很高,但在夷人心裡的地位,還真的比不過他孟獲。

畢竟人家是夷人出身,雖然是漢化了的夷人,但血統還在,各處洞主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血緣關係。

再一個,李恢也知道,不管是張溪,還是坐鎮在成都的劉備,都不會希望看到南中這個地方是一家獨大。

所以南中,必須是幾家互相制衡,共同治理,這才符合劉備集團的利益。

因此,張溪不可能徹底滅掉孟獲,只會扶持孟氏.但即使如此,一個虛弱的孟氏,不僅符合劉備集團的利益,也符合建寧李氏的利益。

所以,李恢建議還是要打,必須打到孟氏心服口服爲止。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味縣進攻戰,開始了。

(本章完)

第305章 收取襄陽第201章 拖延時間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420章 天時不利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戰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980章 張昭的態度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816章 曹叡的決斷第303章 修改戰略第778章 舌辯第931章 勸說第266章 江東來使第160章 孫尚香的奇妙冒險第1209章 變數第666章 敗退第55章 拜師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118章 苦肉計第180章 迎親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1013章 交鋒第477章 改制第755章 輕鬆獲勝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526章 南陽戰場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2章 面試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第137章 中箭第233章 佐官第828章 潼關失守第732章 戰事漸息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483章 賈詡之計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968章 遷都第908章 請帖第338章 江陵城下第588章 山路第567章 五丈原撤軍第181章 成婚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406章 樑緒在行動第1253章 拖時間第78章 開始練兵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423章 鏖戰第1186章 河內變化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951章 潁川應對第692章 爭論第315章 退敵第1228章 練兵第724章 人選第999章 水戰決勝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1089章 陰差陽錯第1113章 失算第131章 攻城(二)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166章 暴露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599章 突破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609章 到來第156章 曲轅犁第899章 曹魏的盤算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1163章 各懷心思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658章 投誠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573章 急行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149章 約定第1103章 調整部署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900章 季漢的盤算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144章 張機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1086章 搶攻第261章 成都議事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450章 主力到位
第305章 收取襄陽第201章 拖延時間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420章 天時不利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戰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980章 張昭的態度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816章 曹叡的決斷第303章 修改戰略第778章 舌辯第931章 勸說第266章 江東來使第160章 孫尚香的奇妙冒險第1209章 變數第666章 敗退第55章 拜師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118章 苦肉計第180章 迎親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1013章 交鋒第477章 改制第755章 輕鬆獲勝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526章 南陽戰場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2章 面試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第137章 中箭第233章 佐官第828章 潼關失守第732章 戰事漸息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483章 賈詡之計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968章 遷都第908章 請帖第338章 江陵城下第588章 山路第567章 五丈原撤軍第181章 成婚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406章 樑緒在行動第1253章 拖時間第78章 開始練兵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423章 鏖戰第1186章 河內變化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951章 潁川應對第692章 爭論第315章 退敵第1228章 練兵第724章 人選第999章 水戰決勝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1089章 陰差陽錯第1113章 失算第131章 攻城(二)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166章 暴露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599章 突破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609章 到來第156章 曲轅犁第899章 曹魏的盤算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1163章 各懷心思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658章 投誠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573章 急行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149章 約定第1103章 調整部署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900章 季漢的盤算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144章 張機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1086章 搶攻第261章 成都議事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450章 主力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