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

孟達和馬岱領命出發了。

孟達只帶走了五千弓弩兵,而馬岱的兩萬羌胡遊騎,本來就不在溫縣的攻城序列中,因此他們倆的離開,並不能讓夏侯霸有任何的懷疑。

而且,張溪也不會給夏侯霸懷疑的時間張溪大搖大擺的讓自家軍中士卒到溫縣附近去砍伐樹木,做出一副休戰打造攻城器具的架勢,吸引夏侯霸的注意力。

夏侯霸對此,還是很緊張的。

畢竟,自己只有兩萬人守衛溫縣,而城外的蜀賊大概有六七萬人,三倍兵力,再加上攻城器械的幫助,自己到底有沒有把握能守住溫縣,還真的不好說。

因此,夏侯霸這段時間,也在忙着加固溫縣城防,加緊打造守城器具,實在無暇他顧。

而孟達和馬岱兩人倒是一路沒有什麼耽擱的,一路順着官道急行,來到了太行山麓腳下。

從路程來說,秦朗領兵從河東郡出發,繞道到幷州然後再南下,路程上比孟達兩人從溫縣趕到太行山麓要遠的多,慢一步倒也正常。

孟達和馬岱簡單的商議了一下,立刻就按照戰略計劃,做出了分工。

馬岱在官道上就地紮營,堵住官道,不讓曹魏士卒輕易離開太行山,而孟達這順着這個官道一路往太行山麓裡走,尋找合適的伏擊地點。

這個地點,不能太深,太深了容易被魏軍圍剿畢竟孟達只帶了五千人的弓弩兵,而弓弩兵雖然遠程威力很大,但一旦被近身的話,五千人的戰鬥力就不夠看了,怎麼也幹不過對面兩萬人的步卒。

可也不能太淺,太淺的話,魏軍騎兵一個衝鋒就能直接殺穿包圍圈,去跟外圍官道上的馬岱交鋒,一旦形成混戰的話,弓弩兵就失去了自己的作戰目標了。

總不能連自己人也一起射吧。

所以,孟達不敢太深入,只是順着官道走了二十里路左右,仔細觀察,最後選定了一個差不多距離馬岱有十五里的山坳進行設伏。

這個地方好啊。

往前五里的地方,是一片陡峭的山石,正好把官道給夾在了中間,過了這邊山石羣了,纔是這個山坳。

孟達之所以選擇在這個地方設伏,也是有一番自己的考慮的。

如果說最合適的設伏地點,其實還是那片陡峭的山石區,在那邊設伏的話,就算暴露了行蹤,魏軍也無法殺上來,畢竟山石陡峭,根本爬不上來。

但問題是,這麼明顯適合伏擊的地方,魏軍的主將和斥候但凡有一個不是傻子,都會對這個地方進行重點查探的人家要是提前發現了埋伏,從山石區前方的緩坡側翼迂迴繞上上來,自己的五千伏兵恐怕是一個都跑不了。

所以,孟達放棄了這個最適合伏擊的地方,選在在這片山石區後方的山坳裡設伏。

山坳面積相對來說比較寬闊,官道兩側的山形坡度也不是太高,表面上看,確實不適合伏擊。

但魏軍剛剛從山石區提心吊膽的通過,來到這個乍一看就很安全的地方,必然會放鬆警惕。

再加上山坳內部也不是一片平坦之地,這裡除了官道外,樹林和草叢還是比較茂盛的,提供了天然的隱蔽條件.在這裡設伏,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得不說,孟達雖然人品不太堅挺,但謀略方面還是有的,尤其是在這種玩弄人心的伎倆上,比秦朗可要強的多。

如果一切正常的話,孟達肯定會選擇在這個山坳內設伏,等着秦朗領兵到來但,事情總會有一些變故的。

這個變故,來自於敵情的變化。

孟達派出去偵查官道情況的斥候回來彙報,說發現了敵軍的行蹤。

但,並不是三萬魏軍士卒,而是隻有一萬騎兵。

一萬騎兵?!!!

孟達頓時意識到,這個情況,有點不對勁了。

秦朗此人,雖然沒有聽說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但既然能被曹魏朝廷委以一方鎮守的重任,顯然也不能是一個白癡吧?!

步騎協同行軍,騎兵速度快,步兵速度慢,作爲主帥,一定會讓騎兵減速,等待步兵跟進纔對。

如今自己的斥候居然說,前方二十里左右只有騎兵煙塵,身後卻看不到步兵蹤跡.步騎脫節行軍麼?!

這可不是一個合格的主帥應該有的行爲。

這是行軍,不是戰時,行軍途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證前後之間的呼應,否則的話.孫權當初合肥丟人現眼的一幕,恐怕就要重現了。

嘛,一想到孫十萬在合肥丟的人,孟達突然又覺得吧,這事兒也不是不可能的.孫權都能犯這樣的錯,憑什麼秦朗不能犯?!

孟達思索了一會兒,下令全軍暫時按兵不動,自己則親自跟着斥候登上了高地,遠望官道方向。

曹魏騎兵顯然是處在行軍狀態,速度也沒有提起來,正在一路往埋伏圈慢悠悠的前進。 也正因此,騎兵造成的煙塵並不是很大,孟達還能勉強通過登高,看清楚曹魏騎兵後方的動靜。

確實,距離埋伏圈大概也就是二十里左右的距離,以騎兵的行進速度,大概率還需要一個時辰左右的守將,就能抵達自己這裡。

但.騎兵身後的官道,是一片的安靜,安靜的有些不像話了。

這可不像是騎兵和步兵脫節的節奏啊,而更像是隻有騎兵部隊。

孟達幾十年的從軍經歷,這點基本的判斷還是有的即使再怎麼脫節,騎兵和步兵之間的距離也不可能太遠,不然晚上安營紮寨休息的時候,多不方便啊。

可隨着官道蜿蜒過去,一直到孟達的目光極限,他都沒有看到騎兵身後有任何大規模部隊行動的痕跡。

這就只有一個可能了曹魏的騎兵身後,很可能根本沒有步兵。

如果是這樣的話.曹魏步兵的去向,恐怕就有點麻煩了。

是的,以孟達的謀略和經驗,他很快就有了一個預判——秦朗並沒有像張溪預判的那樣,傻傻的只走一條官道,他分兵了。

讓騎兵走太行山的官道,讓步兵走王屋山的山道,分兵出擊,這樣既可以節省時間,同樣還可以從兩個不同的方向增援溫縣,讓漢軍無法完全提防。

很顯然,這個秦朗,真不是低能兒,甚至連張溪都有些錯估了他,導致對他的用兵判斷出現了失誤。

如果繼續傻傻的在這個包圍圈等着,利用馬岱的遊騎兵擋路,中途設伏用弩箭射殺騎兵隊伍的話行是行,但剩下的曹魏兩萬步兵,恐怕就有足夠的時間直接馳援溫縣了。

現在擺在孟達面前的,恐怕只有兩條路了。

一條,是按照原計劃行動。

這麼做的話,孟達會在原地設伏,放過曹魏騎兵的先頭部隊,讓馬岱成功引起曹魏騎兵的注意,然後利用曹魏騎兵急於前插交戰的機會,用弓弩大量擊殺曹魏的後方騎兵部隊。

再然後,配合正面馬岱騎兵部隊的反擊,用弓矢阻截這羣騎兵的退路,最終實現大規模殺傷,甚至全殲這支曹魏騎兵的作戰計劃。

這麼做,他孟達就是毫無懸念的首功。

而第二條就是孟達立刻讓馬岱帶領羌胡遊騎沿着官道前往王屋山方向,亡羊補牢的去阻截從王屋山鑽出來的曹魏步兵,自己留在這邊,用五千弓弩手,阻截曹魏的騎兵部隊。

只是這麼做的話,馬岱能不能及時追擊到曹魏的步兵部隊不好說,他孟達,恐怕就要在這個太行山麓死戰了。

很顯然,第一條,更加符合孟達一貫以來的人性,畢竟孟達從來就不是一個願意捨生取義的人。

但.有些事情吧,孟達卻不能不多想。

這次北伐出戰以來,孟達有功,但也有過。

在伊闕關,孟達有功,及時到位破壞了司馬懿的偷襲,但並無實績.沒有人頭殺傷,這個戰功,可大可小。

可在河心州,孟達在局勢佔優的情況下,因爲貪功而導致了一場大敗,戰略計劃也因此受到了影響這個過,張溪也是記下來,同樣可大可小。

以目前孟達的北伐戰績來說,是不足以讓他重新翻身,獲得朝廷的信任和重用的。

當然,如果這次採用第一種方案,在這裡聚殲了這支曹魏騎兵,那麼孟達的功勞倒是夠了,可萬一張溪那邊無法阻擋住曹魏步兵的增援,讓秦朗和夏侯霸會師的話最大的責任當然是張溪的,可自己的這個功勞,一樣要大打折扣。

第二條,最大的缺陷是太冒險,一旦失敗,那孟達的這條老命,就會交代在這太行山裡。

但,如果一戰功成,配合張溪全殲了這三萬河東兵,功勞可比殲滅一萬騎兵,要大的多。

孟達思來想去,心一橫.老子拼了!!!

孟達下令,讓三千常規弓弩手脫離原定的山坳埋伏區,立刻前移,佔領山坳前方的峭壁山石區高處,做好進攻準備。

既然魏賊沒有步兵,那還怕個鳥啊,有本事你騎馬攻山唄。

而孟達自己,則親自帶領兩千使用諸葛連弩二號機的弓弩手,當道立寨,堅守官道。

老子今天就釘死在這裡了。

當年霍峻那個匹夫都能用三千士卒守住葭萌關,我孟子度難道還不如那個無腦匹夫不成?!

第883章 嚇退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131章 攻城(二)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815章 司馬上奏第750章 兵敗如山倒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527章 老友聚會第289章 關羽的策略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834章 追擊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19章 練兵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503章 誰謹慎?!第1193章 蒼山嶺之戰第1069章 休戰第680章 成都應對第878章 南門攻防第807章 夜戰第750章 兵敗如山倒第736章 爭(一)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871章 滲透戰第70章 江夏太守第549章 毌丘儉的計策第156章 曲轅犁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692章 爭論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將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916章 摩擦結束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282章 變化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225章 處置第912章 圍點打援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984章 聯姻第267章第221章 直百錢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1089章 陰差陽錯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576章 截擊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600章 包抄後路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461章 孟達對曹真第167章 攤牌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209章 山間小道第781章 右扶風第661章 潼關路第850章 潼關之戰(五)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884章 戰後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715章 救災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1122章 局勢有變第1078章 交易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903章 調任和妥協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375章 戰事漸平第78章 開始練兵第1087章 應對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621章 跑了第573章 急行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700章 收尾第816章 曹叡的決斷第400章 夜襲第240章 合肥之戰第950章 諸葛亮的冒險第569章 留守的文欽第798章 賈逵和蔣濟第254章 冠禮第1114章 拆東補西第173章 人才第217章 取名第814章 雙方誤判第921章 出使歸來第481章 孫權在準備第20章 被搶了第493章 密議北伐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
第883章 嚇退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131章 攻城(二)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815章 司馬上奏第750章 兵敗如山倒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527章 老友聚會第289章 關羽的策略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834章 追擊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19章 練兵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503章 誰謹慎?!第1193章 蒼山嶺之戰第1069章 休戰第680章 成都應對第878章 南門攻防第807章 夜戰第750章 兵敗如山倒第736章 爭(一)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871章 滲透戰第70章 江夏太守第549章 毌丘儉的計策第156章 曲轅犁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692章 爭論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將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916章 摩擦結束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282章 變化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225章 處置第912章 圍點打援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984章 聯姻第267章第221章 直百錢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1089章 陰差陽錯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576章 截擊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600章 包抄後路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461章 孟達對曹真第167章 攤牌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209章 山間小道第781章 右扶風第661章 潼關路第850章 潼關之戰(五)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884章 戰後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715章 救災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1122章 局勢有變第1078章 交易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903章 調任和妥協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375章 戰事漸平第78章 開始練兵第1087章 應對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621章 跑了第573章 急行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700章 收尾第816章 曹叡的決斷第400章 夜襲第240章 合肥之戰第950章 諸葛亮的冒險第569章 留守的文欽第798章 賈逵和蔣濟第254章 冠禮第1114章 拆東補西第173章 人才第217章 取名第814章 雙方誤判第921章 出使歸來第481章 孫權在準備第20章 被搶了第493章 密議北伐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