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0章 北伐幽州

延熙十五年夏天,荊州世家還在爲自己這段時間的損失而不停怨聲載道之時北方的冀州之地,卻已經悄然的燃起了狼煙。

經過了三年的休養生息,諸葛亮基本擺平了河北地區的世家大族,保證了自己政令的推行,同時,也積攢到了足夠發動一次大戰的糧草。

這種情況下,諸葛亮決定上書朝廷,啓動伐魏之戰攻破幽州,徹底滅亡曹魏小朝廷。

這事兒吧,其實在大漢的中樞三省,是引起了劇烈的爭議的。

尚書令李嚴是第一個明確表示反對諸葛亮用兵的人。

北地好不容易消停了幾年,纔剛剛看到有賦稅能從河北送到長安這一打仗,那不是諸葛亮就可以截留所有的河北賦稅,用於北伐了?!

那朝廷開支怎麼辦,突然少了這一堆賦稅缺口,從什麼地方來彌補?!

再一個,李嚴相信,以諸葛亮用兵的精熟程度,他既然敢在這個時候發動對幽州的進攻,肯定是有非常大的把握,能一戰平定幽州,掃平曹魏小朝廷。

可等到平定了幽州,諸葛亮挾滅國之功,返回朝堂,再加上他原本的丞相身份李嚴是不知道天子劉禪會不會尷尬,他李嚴肯定會很尷尬的。

到時候,所有的權利都會喪失,徹底淪爲一個工具人的。

因此,李嚴不管是出於公心,還是出於私利,都是堅決反對諸葛亮出兵北伐幽州的。

有反對,那自然也有贊成的人.新任中書令蔣琬,就表示了贊成。

而蔣琬贊成的理由也很直白——曹魏,乃國賊也,不滅曹魏,何以對得起孝愍皇帝,對得起大漢列祖列宗,如何說得上是大漢三興?!

這是立國根本,政治根基所在,是不容許有任何含糊的。

這三十餘年的時間,大漢歷經昭烈皇帝,到當今天子,一步一步的蠶食,終於是把曹魏逼到了角落,可以一戰而滅之了,如果不抓住這次機會掃平叛逆,難道要等到曹魏重新緩過氣來麼?!

所以啊,蔣琬是堅決贊成諸葛亮北伐幽州,掃平曹魏的。

給李嚴氣的.你姓蔣的這麼一片公心的,天子他知道不?!

但是吧,有些話,李嚴也不能多說,畢竟蔣琬的這個支持理由,還真的就是季漢的政治正確,誰都不能否定的。

因此,三省中的最後一位,門下省侍中費禕的態度,就顯得尤爲重要了。

而費禕對此的態度吧,其實是很糾結的。

其實吧,費禕真不是什麼北伐派,他其實算是保守派。

大漢立國二十餘年,基本也是四處征戰的二十餘年平均每兩年就要發動一次大戰,而一打往往就是一年以上。

所以,嚴格來說,現在大漢的國力,基本都是用在戰爭上,對天下百姓的民生改善,並沒有多大的幫助。

別的不說,現在各州的百姓丁口依然還無法徹底徹查統計,稅收都是含含糊糊,時高時低的這一切都是因爲大漢大過於注重對外擴張,缺乏對內治理的體現。

也就搭着這些年大漢是屢戰屢勝,收回來的土地能勉強平衡朝廷的財政需求,費禕這纔對北伐沒有什麼看法.可隨着費禕這兩年掌管門下省,他是越來越覺得,北伐其實並不需要急於這一時的。

門下省這個地方,是負責監督六部執行的部門,因此對各部的財政花費是異常的敏感,對政令的事實程度也必須時刻掌握.越是在門下省帶着,費禕就越能感覺到,軍費支出太高,導致其他部門的財政分配被嚴重縮減,導致政令實施效率低下,民生無法快速恢復。

而民生無法快速恢復,那就意味着百姓生活無法得到提高,而百姓生活無法提高,就意味着國家依然動盪不安,賦稅也無法得到提高,從而導致除了兵部外的其他五部,財政賦稅分配額度被再次壓縮.這就是個死循環。

因此,費禕的想法,其實也是反對北伐的別的不說,就曹魏那個小朝廷,能成氣候到哪兒去?!

有諸葛丞相在北地坐鎮,這曹魏小朝廷要是真的能翻盤的話,那費禕就把自己的案桌給吃了。

反正也不着急於一時半會兒,倒不如暫停用兵.不用多,只要朝廷給五年的時間休養生息,費禕相信,國家的財政賦稅還能再提高三成。

到了那個時候再用兵,朝廷就能寬裕很多了。

因此,費禕再三糾結猶豫之後,還是在三省會議上,對北伐提出了反對的意見。

就這樣,朝廷的三省中樞,以二比一的方式,反對北伐派佔據了上風但可惜,這可不是什麼講究投票決定國政的年代。

三省,是各司其職的。

中書省負責決策,尚書省負責執行,門下省負責監督。

所以,理論上,決策權是在中書令蔣琬的手裡的而蔣琬是個堅定的北伐派。再加上,諸葛亮身爲丞相,他本身的意見就是一種風向標,而且,諸葛亮的疏奏,三省不管是什麼意見,都必須呈遞給天子,交由天子裁決。

而大漢天子劉禪,對於諸葛亮請奏北伐一事,想都沒有想,直接御筆回覆了一句話——丞相可便宜行事。

相父要做的事情,那還用想麼,肯定就是對的。

這就是劉禪最真實的想法。

也就是這些年,劉禪逐漸開始親自理政了,諸葛亮又勸說劉禪要注意保持天子威儀否則劉禪恐怕會直接回復“一切由相父做主”這樣的詞兒。

現在的這個“便宜行事”,已經是劉禪略有保留的批覆了。

而劉禪這麼一批覆,李嚴就算再怎麼不滿,再怎麼堅持反對,他作爲尚書令,該做的事情還是得做.爲諸葛亮北伐幽州統籌後勤。

諸葛亮這邊,再接到了劉禪的正式詔書後,也沒有猶豫,立刻起兵。

命鄧艾領兵三萬,直逼界橋,吸引冀州東部的司馬懿出兵對峙。

當然,這一路兵馬,不過是個幌子而已,事實上,鄧艾哪怕只帶着一萬兵馬去,諸葛亮都算定了司馬懿不會選擇回援幽州的。

這老狐狸在打什麼主意,諸葛亮已經摸清了,而諸葛亮也不介意送這老狐狸一場名聲.只要他不耽誤自己滅魏就行。

之所以還讓鄧艾帶着三萬兵馬去界橋,主要是擔心司馬懿這個老狐狸貪得無厭,真的擊敗了鄧艾,反攻鄴城,貪天之功。

雖然諸葛亮對現在的鄧艾很滿意,但考慮到對面畢竟是司馬懿.多給鄧艾一些兵馬,總不是壞事。

分出鄧艾去界橋吸引司馬懿的注意力之後,諸葛亮親自率領兩萬冀州郡兵北上,匯合駐紮在范陽郡的姜維五萬兵馬,總計七萬人。

然後,再等幷州刺史魏延率領兩萬幷州騎兵來援,湊在九萬人,就可以發動正式的北伐幽州了。

畢竟,進攻幽州,不可能沒有騎兵的幫助。

甚至於,諸葛亮還擔心騎兵不太夠用,還派人去聯絡了幽州以北的鮮卑拓跋氏,要求他們從北往南,從攻幽州,會師於薊縣城下。

之所以是鮮卑拓跋氏.這裡面有個小問題。

三年前,鮮卑族最大的部落族羣,還是步度根所部的部落。

但是,這三年裡,一方面是諸葛亮有意平衡草原勢力,扶持拓跋氏對陣步度根部落,另一方面,也是步度根實在是爛泥扶不上牆。

短短三年時間,步度根所部被拓跋氏先後三次擊敗,如今已經將勢力範圍收縮到幽州以北,高句麗以西的地盤內,苟延殘喘了。

雖然說吧,諸葛亮也不希望看到拓跋氏的崛起,但事已至此,諸葛亮也沒太當回事兒。

畢竟,這年月的周邊異族,那是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就算他拓跋氏崛起了,有了當年軻比能的聲勢,只要大漢騰出手來,也不過是一戰而滅的事情罷了。

諸葛亮有這個信心。

而這次要求拓跋氏出兵從攻幽州,本身也是諸葛亮對鮮卑拓跋氏的一個試探,看看這隻自己圈養的獵犬,是不是還聽自己的話。

而鮮卑拓跋氏應該說,不愧是歷史上那支能鬧出那麼大動靜來的異族部落,深知能屈能伸的道理。

這次諸葛亮相招,鮮卑拓跋氏毫不猶豫的應招,出兵五萬精騎,進攻幽州北部。

而隨着鮮卑拓跋氏出兵幽州邊境,這場大漢北伐幽州的大戰,終於是徹底打響了。

第108章 過江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866章 諸葛出征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371章 孟獲的反應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416章 騎虎難下第812章 擊潰第486章 衆議第464章 總動員令第761章 爭議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599章 突破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147章 關平娶親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413章 冀縣城內第1231章 魏亡第185章 應對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426章 姜維的動機第964章 洛陽戰事(一)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577章 接應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935章 互換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630章 勸關羽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856章 潼關之戰(十一)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1103章 調整部署第145章 文聘歸心第93章 投石機第699章 諸葛亮的態度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487章 佔便宜第915章 增援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738章 青儲第724章 人選第229章 結束對峙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582章 各方變化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454章 關羽的調整第966章 洛陽戰事(三)第996章 試探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1186章 河內變化第918章 商議四伐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第138章 油江口第1051章 戰略第408章 姜維獻計第303章 修改戰略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944章 撤軍準備第558章 魏延的奇計第35章 酒之事第523章 又送女裝第142章 分地盤第323章 燒燬糧草第1099章 失守第387章 北方有變第938章 求戰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1091章 孟津渡第687章 蔣琬和陳祗第554章 南陽僵持第1050章 朱然的謀劃第652章 雪橇第1050章 朱然的謀劃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1152章 調兵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654章 奇怪的三輔第295章 兩軍對陣第1217章 東吳內政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425章 尋仇第135章 江陵決戰(二)第391章 調人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1141章 濮陽失守第933章 魯陽第160章 孫尚香的奇妙冒險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633章 張遼的傷勢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
第108章 過江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866章 諸葛出征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371章 孟獲的反應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416章 騎虎難下第812章 擊潰第486章 衆議第464章 總動員令第761章 爭議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599章 突破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147章 關平娶親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413章 冀縣城內第1231章 魏亡第185章 應對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426章 姜維的動機第964章 洛陽戰事(一)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577章 接應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935章 互換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630章 勸關羽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856章 潼關之戰(十一)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1103章 調整部署第145章 文聘歸心第93章 投石機第699章 諸葛亮的態度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487章 佔便宜第915章 增援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738章 青儲第724章 人選第229章 結束對峙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582章 各方變化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454章 關羽的調整第966章 洛陽戰事(三)第996章 試探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1186章 河內變化第918章 商議四伐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第138章 油江口第1051章 戰略第408章 姜維獻計第303章 修改戰略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944章 撤軍準備第558章 魏延的奇計第35章 酒之事第523章 又送女裝第142章 分地盤第323章 燒燬糧草第1099章 失守第387章 北方有變第938章 求戰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1091章 孟津渡第687章 蔣琬和陳祗第554章 南陽僵持第1050章 朱然的謀劃第652章 雪橇第1050章 朱然的謀劃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1152章 調兵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654章 奇怪的三輔第295章 兩軍對陣第1217章 東吳內政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425章 尋仇第135章 江陵決戰(二)第391章 調人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1141章 濮陽失守第933章 魯陽第160章 孫尚香的奇妙冒險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633章 張遼的傷勢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