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蜀科》

第222章 《蜀科》

歷史上的劉備,入蜀之後就命令諸葛亮主持修訂了《蜀科》,其中其他參與制定《蜀科》的人,還有法正,伊籍,劉巴,李嚴等人。

而這次,又多了一個張溪。

雖然張溪不是法家出身,但對於一些現代法律多少有點了解,雖然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但吹吹牛逼擡擡槓啥的,張溪還真的能行。

就是吧.嗯,這年頭的法律,真不講究什麼以人爲本。

舉個簡單的例子——《漢律》規定,如果有人在鬧事行兇傷人,你看到了卻沒有上前制止,那麼你也是有罪的,輕則仗責,重則流放。

而按照諸葛亮的意思,新制定的《蜀科》裡,就沒有什麼仗責的選項,一律流放。

現在張溪真的有點跟法正是站在同一個陣線上了——是不是制定的有點太重了?!

可諸葛亮一通‘先理強,後理弱’的理論,以及再三強調“訓章明法”、“勸善黜惡”的理念反正張溪覺得自己說不過諸葛亮,而法正也覺得自己不是對手。

這倆主要的反對派都不說話了,《蜀科》的制定基調就算是徹底制定下來了——從嚴從重。

其實諸葛亮這麼做,目的真不是衝着百姓去的。

這年頭敢作奸犯科的人,依然還是以世家豪強爲主,而且百姓是不是守法,某種程度上也是看世家豪強能不能守法。

世家豪強如果守法,那麼百姓是絕對沒有膽子犯法的。

之前劉璋父子治理巴蜀,就是太過於放任豪強了,不管是益州派還是東州派,都是肆無忌憚的,因此蜀地百姓也跟着慢慢不守法起來。

諸葛亮嚴法,要整治的第一目標就是世家豪強,而等到世家豪強守法了,百姓自然慢慢的也就守法了。

而對世家豪強,你不用嚴法,人家真的會當回事麼?!

依然還是上面的例子,根據《漢律》,打板子一類的輕責,只要伱交夠了罰金,就可以免除刑罰的世家大族缺這點錢麼?!

一律流放,看這幫世家大族還敢不敢以身犯法。

確定了這些立法基調後,諸葛亮等人開始着手修訂《蜀科》.其實就把《漢律》稍微修改一下,加重處罰力度,然後推廣實行。

這個過程,需要時間,而現在的劉備,暫時還沒有這個時間來等《蜀科》修訂完畢。

將士們的賞賜要快速兌現,遲了容易引起軍中不滿,所以府庫裡的金銀,劉備已經交給各部將軍,讓他們給士卒們發放下去了。

然後劉備又召集了成都城裡的一些世家代表,根據劉璋徵收谷帛的多少,逐一返還給這些世家。

再然後,就是建立官市,髮型直百錢的事兒。

是的,劉備等不及《蜀科》制定完畢後再推行直百錢了,因爲府庫裡都能跑耗子了,他等不起。

所以只能是先推行直百錢,然後用《蜀科》來保證直百錢的流通。

至於前期可能造成的一些損失,以及世家可能轉嫁損失到百姓頭上.劉備真的沒辦法,他只能做出選擇。

要麼自己沒錢治理蜀地,導致官府信用破產,要麼對不起百姓一段時間,給自己爭取時間。

劉備不是聖人,所以他選擇了後者。

劉巴也知道劉備現在的處境,這種會遭人罵的倒黴差事兒既然是自己提的,那就自己站出來主持好了,也算是幫現在的主公背黑鍋了。

張溪一聽說這事兒,頓時對劉巴有點另眼相看.這人吧,雖然自命清高了一點,但還挺有擔當的。

之後的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張溪一會兒跟諸葛亮等人商量制定《蜀科》,一邊跟劉巴商量制定直百錢的推廣和流行,忙的不可開交。

到了建安十九年的正月,劉備正式在成都設立了官市,規定大宗貨物交易必須在官市內進行,同時第一批直百錢取代了五銖錢,出現在官市以內。

世家們對此的反應是相當強烈的。

這年頭,需要大宗貨物交易的人,都是世家,而存有大量五銖錢的人,也是世家。

就算劉備把直百錢鑄造的很精美,一枚直百錢的重量甚至是五銖錢的四倍到五倍.但一枚直百錢是兌換一百枚五銖錢的啊。

粗淺的算法,就等於把購買力直接提高了二十到二十五倍。

哪怕是大宗貨物交易,這樣的大面值貨幣入場,也會讓物價大幅度飆升。

劉備用直百錢購買原本以五銖錢作爲價格的貨物,可以短時間內讓自己的府庫充實起來,但整個官市的糧價,也開始大幅度飆升。

好在這是官市,不是民間市場,如果民間市場變成這樣,那百姓就該“民怨沸騰”了。

而經過張溪的提醒,劉備也同樣在民間設立了官倉,拿直百錢收來的糧食,放出一部分對外平價售賣糧食,抑制民間物價,不讓世家們操縱民間物價,對百姓轉嫁自己的損失。

不過這種手段,在成都城內是有效的,越是偏離成都城,這種效果就會慢慢減弱,可現在劉備真沒有辦法全面顧及到,必須搞到足夠的錢糧來維持官府的運作。

好在劉備也算是打進益州的,短期內威懾力還在,各地世家也只是在試探劉備的底線,並沒有立刻發動反撲,所以暫時,各地的糧價還在可控範圍內。

當然,時間慢慢長了,也不是沒有不開眼的傢伙,跳出來咒罵劉備的人也不在少數,畢竟偌大的地方,總會有那麼幾個跳的歡的。

也不知道這些人是真的不長腦子,還是被世家丟出來探路的,總之呢,這些人在公開場合咒罵劉巴也就算了,居然還敢直接咒罵劉備。

然後法正就藉口這些人早年罵過自己,現在自己要報仇.不走法律程序,直接宰了。

再然後,就有人藉着這個事兒,來詢問張溪,說你們幾個巴巴的在制定法律,現在法正卻知法犯法,你們對這事兒怎麼看?!

能怎麼看,我睜着眼睛看唄。

現在張溪算是理解,爲啥歷史上的諸葛亮要對法正殺人這事兒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法正就是在給劉備幹髒活,這種事兒,能怪法正?!

所以嘛,張溪跟諸葛亮的對外回答出奇的一致——法孝直幫主公立了這麼大的功勞,殺點人咋了?!

潛臺詞就是——你們再扔這些缺心眼的出來試探,我們內部意見一致,來幾個就殺幾個,你們自己看着辦吧。

頓時成都城內對直百錢這事兒,就消停了好一會兒。

但長久這麼下去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張溪和諸葛亮等人商議了一下,覺得還是儘快的制定好《蜀科》,然後頒佈全境。

一旦有了法律爲準繩,那劉備就可以依法對那些圖謀不軌,囤積居奇的世家們發動打擊,畢竟師出有名,不用再讓法正抱着名聲臭三裡的覺悟,殺人背黑鍋了。

就這樣,又經過了一個月的加緊修訂,終於在建安十九年的二月底,《蜀科》制定結束,頒佈益州全境實行。

直百錢的推廣,總算是有了法律依據,可以慢慢在蜀地內推行了。

當然,有了法律依據還不算徹底結束,真正的困難,是要把法律給真正推行下去。

而這,就涉及到另一項重要的事情——各郡縣的人事任命。

劉備平定益州後,暫時並沒有動劉璋時期任命的各郡縣主官,目的就是維持穩定。

但現在,直百錢發行讓府庫充盈了,《蜀科》的制定有了法律依據,再加上劉備手裡的兵權,足夠保證劉備對各郡縣的主官,做出一次大面積調整了。

當然,劉備用人,只看才能,不看出身.至少在地方上,是這樣的。

一直有人說,蜀地世家在季漢前期不受重用這話倒也不能說是錯的。

季漢早期,一直到諸葛亮當政時期,益州本地世家在季漢的高層,幾乎沒有什麼能說得上話的人。

但在中低層的郡縣上,其實益州本土世家的人一點都不少。

據說有人統計過,益州本土世家出身的人在基層官員中的佔比,達到了45%以上,近乎一半的基層官員是益州本地人。

而荊州人和東州人加起來只有36%,剩下的一部分是劉備的元從派和後期從其他地方進入益州的人才。

所以嘛,一聽說劉備要大面積更換各郡縣主官,尤其是涉及到一郡太守這樣的高官,益州世家的人,全都坐不住了。

雖然直百錢這事兒讓世家們損失慘重,但地方主官方面,益州派可不會眼睜睜的看着劉備都交給東州人或者劉備帶來的荊州派。

往大了說,這是事關益州本地豪強話語權的問題,往小了說.自己人佔據了一郡主官的位置,難道還怕這點損失補不回來?!

這年頭,世家豪強們的眼光都不會只侷限在過去和現在的。

如果真的有這樣目光短淺的世家,就算絕嗣了,那也是一點都不可惜。

(本章完)

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687章 蔣琬和陳祗第950章 諸葛亮的冒險第1111章 劃紅線第1029章 誰比誰更爛第512章 關羽的戰術第552章 兩套應對第325章 石苞獻策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966章 洛陽戰事(三)第1197章 退守第1192章 中計了第607章 眉縣攻防戰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383章 分配第1224章 貿易戰(一)第41章 應對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253章 嶽麓山的由來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194章 示範區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660章 曹真的顧慮第621章 跑了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1107章 調整應對第37章 一顧茅廬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645章 議事(二)第619章 誤判第863章 突圍第1069章 休戰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1188章 兵出幷州第37章 一顧茅廬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1191章 瞞天過海第21章 新官職,新工作第105章 長阪坡之戰 (四)第1016章 意外的變數第284章 三路出擊第483章 賈詡之計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292章 軍令狀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1128章 蔣濟的策略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1245章 接連敗陣第698章 坦白第429章 搶時間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588章 山路第629章 情勢翻轉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520章 張溪定計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842章 各方反應第1247章 特殊照顧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375章 戰事漸平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459章 變故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1245章 接連敗陣第101章 漢津口之戰第729章 空城計第606章 回軍第56章 學藝第1002章 退軍與合兵第125章 借將第576章 截擊第271章 周瑜的想法第596章 正面較量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802章 援兵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256章 鍊鐵第503章 誰謹慎?!第160章 孫尚香的奇妙冒險第88章 被圍第933章 魯陽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582章 各方變化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409章 不覺中計的趙昂
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687章 蔣琬和陳祗第950章 諸葛亮的冒險第1111章 劃紅線第1029章 誰比誰更爛第512章 關羽的戰術第552章 兩套應對第325章 石苞獻策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966章 洛陽戰事(三)第1197章 退守第1192章 中計了第607章 眉縣攻防戰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383章 分配第1224章 貿易戰(一)第41章 應對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253章 嶽麓山的由來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194章 示範區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660章 曹真的顧慮第621章 跑了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1107章 調整應對第37章 一顧茅廬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645章 議事(二)第619章 誤判第863章 突圍第1069章 休戰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1188章 兵出幷州第37章 一顧茅廬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1191章 瞞天過海第21章 新官職,新工作第105章 長阪坡之戰 (四)第1016章 意外的變數第284章 三路出擊第483章 賈詡之計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292章 軍令狀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1128章 蔣濟的策略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1245章 接連敗陣第698章 坦白第429章 搶時間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588章 山路第629章 情勢翻轉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520章 張溪定計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842章 各方反應第1247章 特殊照顧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375章 戰事漸平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459章 變故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1245章 接連敗陣第101章 漢津口之戰第729章 空城計第606章 回軍第56章 學藝第1002章 退軍與合兵第125章 借將第576章 截擊第271章 周瑜的想法第596章 正面較量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802章 援兵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256章 鍊鐵第503章 誰謹慎?!第160章 孫尚香的奇妙冒險第88章 被圍第933章 魯陽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582章 各方變化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409章 不覺中計的趙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