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一)

十月中。

四五天前的陰雲蔽日讓滿朝上下欣喜不已,但到了前兩天的清早,一輪紅日再一次升上天空,毫無遮擋地將陽光撒向大地,徹底擊碎了天子和羣臣們的幻想。接下來的幾天,又都是萬里無雲的好日子。供給東京水源的金水河都落了兩尺,京畿一代的旱情就不問可知了。

所以這些天來,趙頊心情不好,王安石也很是煩悶,在崇政殿上的奏對,基本上都是說完公事便就此告退。不過今天有些特別,等王安石這位宰相說完公事後,趙頊竟然有心說起閒話:“王卿,你的女婿在白馬縣可是一鳴驚人啊!三十年積案,他到任七天竟然就破了。”

王安石已經聽說了這個案子。韓岡在白馬縣安定下來後,就派人回鄉將妻兒搬來同住。派回去的親信,在經過東京城時,順便稍了封信回來。裡面就說了白馬縣的情況,順便也將前日剛剛斷過的三十年的這樁爭墳案說了一遍。

看着信中所說種種,王安石越發地對於韓岡不能幫上自己而感到遺憾。能力那是沒話說的,軍事、治事都早有明證,而刑名斷案竟然也是一樣的出色。剛剛到任還不到七日,就解決了一樁三十年的積案。只可惜自己的這個二女婿,千方百計地要將他的老師塞進經義局。不忘本的做法王安石很欣賞,但干擾到自己的策略,那就不能容忍了。

王安石一拱手:“昨日韓岡寫信過來,的確提到了此案。說他三問白馬縣民,人人皆依忠孝而答。一句世間可有哭墳不哀之孝子賢孫,引得萬衆齊呼,此案便由此而定!可見忠孝之道乃是人心所向,亦是陛下教化之功。”

趙頊就喜歡聽這樣的話,臉上頓時綻起了笑容。在他得到的消息中,並沒有多提百姓的反應,而是詳細了描述了韓岡是如何設局讓何闐自己跳進來,從文字中趙頊能看得出來,皇城司在白馬縣的耳目,對韓岡這番斷案的手段可以說是心悅臣服。

“以韓岡之才,置其於百里之地。其實算是大材小用了。三十年積案隨手便破,雖然讓人驚歎,但也是情理之中。就是那個何闐,因一己之私,連訟有司竟達三十年之久。這等刁民,韓岡怎麼沒有嚴加處置?!”趙頊不解地問道。在他看來,以大不孝的十惡之罪,直接將何闐處死都是應該的。就算大不孝的罪名勉強些,韓岡又是心好,好歹也是要刺配啊!

“何闐所犯刑條乃是‘詐欺官私取財’之下的‘冒認’一條,依律贓不滿貫者免刺,而未得者更是又要減二等。兩頃田地雖然價值千貫,但既然是未遂,也就是笞三十而已。這個罪罰,以知縣之權,可以恕之。”

王安石是有名的好記性,書房架子上的幾千卷藏書,隨便抽一本下來,提個頭,他就能全篇給背下來。宋刑統中的律例,他也背得滾瓜爛熟,隨便就將何闐的罪名、刑罰給舉了出來。

看着趙頊還想說些什麼,王安石又補充了一句:“何闐也是讀書人。”

趙頊聽了之後,咕噥一下就不言語了。

對,這就是讀書人的好處,就算是干犯律條,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通融。

士林中有騙了同僚幾百兩金器的狀元,有誆騙資助自己考上進士的妓女飲下毒酒的學士,這一干人都被士論所不值,律條也照樣是犯了,追究起來,罪名還不輕,但他們一樣升官發財,一點事也沒有——因爲他們是讀書人。

即便何闐爲兩頃祭田,背宗棄祖,連訟三十年,使有司不甚其擾。打上一頓板子給個教訓,乃是合乎律法。但法理無外乎人情,何闐是讀書人,饒他三十板,不是要照顧他,而是要照顧讀書人的臉面,否則怎麼能體現朝廷對文士的重視?

而且更重要的,當初支持何闐的基本上都是白馬縣的士子。要是真的扒光了何闐褲子,露出屁股來打板子,一記記的都是打在之前支持何闐的士子們的臉上。

這又何必呢?

韓岡還要繼續治理白馬縣,那些士子在名義上都是他的學生。韓岡已經通過這一案將他們給懾服,但若是得寸進尺,反而會引起他們的反彈。

這番道理韓岡在信中說得也明白。何闐經此一案,已經聲名盡喪,雖生猶死。這對他來說,其實已經是最大的懲罰。說不定過些日子也就死了,根本不用板子來幫人上路。律條不是死的,可以靈活選用,何闐的下場已經足以使人警醒,除了官員受累以外,又沒有受害者,就沒有必要再多此一舉。

又說了幾句,王安石從崇政殿中告辭出來。

回到政事堂,兒子王雱正在廳中等着他。

王雱到了中書過來,是要說着經義局中的公事。王安石雖然提舉經義局,但他基本上不往經義局去,只能勞煩王雱來稟報。

作爲宰相,王安石身上的兼着的差事不少,編纂朝廷政令、律法的編敇局,編寫國史的史館,還有就是編寫科舉教科書的經義局,這些文事、政事方面的職司,都是要他這個宰相來提舉。

不論是法律條令,還是國史,又或是國家教材,都是宰相身上的任務——就如《武經總要》,署名的曾公亮,他當時就是宰相;《太平御覽》的主編李昉,當時也是宰相——這是宰相的權力範圍,提舉之位不會交到別人手上。就跟後世國務院的最高領導,許多時候都會兼着某某領導小組一般——官僚社會,古今如一。

不過王雱說是來稟報經義局中的最新情況,其實也只是藉口而已,王安石稍稍問了幾句,就放到了一邊。父子兩人談論的乃是事關天下的要事,回到家中都討論不完,要在政事堂中繼續。

現在王安石面臨的情況很是危急。這並不是政府中事——新黨之中,呂惠卿和曾布之間關係依然緊張,可王安石自問還鎮得住他們。而詩書禮三經的釋義,也差不多快完成了。《詩經》、《尚書》兩部,是自己列出大綱,而由王雱、呂惠卿領銜編寫,只有《周官》一部,是由王安石自己親自寫的。新法的推行還算安定,政事、軍事、財務等方面的變革都是卓有成效。

眼下,會直接影響到王安石官位的問題,還是今年的旱情,以及明年在預料之中的饑荒和蝗災。

“京畿一帶的出苗的情況,下面都報了上來。玉昆寫的信中,也說的很清楚了,黃河灘上盡是蝗蟲卵,億萬之數,來年就是漫天飛蝗。而白馬縣的麥田,眼下也只有六成出苗。情況的確很糟。兒子在經義局中,還能聽到外面的消息,說是市井中已經開始有人在暗中囤糧了。”王雱臉色沉重,瘦削的雙肩似乎都有些支持不住現在的壓力,“不知能不能讓東南多運一些糧食進京,就算只有十幾二十萬石,關鍵時候拿出來,能一舉讓那一干奸商折光老本。”

王安石的神色與兒子一般沉重。如果災害繼續嚴重下去,他作爲宰相,肯定要負全責。天人感應就是攻擊他下臺的最有效的武器。儘管在重臣中,相信這一理論的人並會不多,韓琦、富弼、文彥博、呂公著,乃至司馬光,都不會信。但並不妨礙他們拿着這個作爲武器,來攻擊自己。

“兩浙從入秋後也少雨,秋糧比往年減了有兩成,潤州都報了災情。能保證一百五十萬石的額定,兩浙轉運司已經是竭盡所能。其他幾路,情況也不算好,淮南也一樣有災。潤州乾旱,方纔已經奏請官家撥常平司糧三萬石,此前報了饑荒的淮南東路的真州、揚州,也各撥三萬石,募饑民興修農田水利。”王安石嘆了口氣,“而且最近氣溫驟降,汴河轉眼就要封口。就是有再多的糧食也運不過來。”

“不知能不能今冬不閉汴口?”王雱提議着。

“可河冰怎麼辦?”王安石想搖頭,突然又停住。到了冬天。汴河因爲河中上凍,就要封住汴口,停止航運,等到來年春時解凍後,纔會開啓汴河河口,讓綱船南北通行。不過若是能利用上這個冬天,京中的情況也許會好轉不少。

見到父親心動,王雱立刻提議:“不如急招景仁【侯叔獻】回京來問一問。”

侯叔獻在新黨中出了名的精擅水利,是新黨中的中堅力量,也是王安石處理新法實務的重要助手。

侯叔獻從熙寧二年農田水利法和均輸法一開始推行,就開始接手灌溉淤田等事,經由他手所淤灌出來的良田,多達萬頃之多。原本汴河兩岸,因爲洪水決堤而造成的兩萬頃荒廢的鹽鹼地,在他的治理下,也已經恢復了很大一部分。現在他是都水監,管理天下水利。不過因爲他又兼着河北水陸轉運判官,現在不在京中。

王安石沒有多作猶豫,點頭首肯,拿起筆墨,便書就了一份堂札,畫了押,蓋了印信,讓書辦送了出去。

望着透窗而入的燦爛夕陽,王安石嘆道,“希望景仁能早點回來。”

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下)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四)第三百一十八章 無妄(上)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五)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議(二十七)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下)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二)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四)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二)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七)第四十四章 南北(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七)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三)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上)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七)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五)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九)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三)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九)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變遷(五)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上)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三)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八)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議(四)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箭(四)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八)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二)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長風(十)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七)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九)第九章 君臣(下)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下)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三)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下)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下)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下)第二百三十章 變故(二十七)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一)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七)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四)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下)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二)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六)第九十五章 微雨(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九)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四)第七十二章 塵囂(三)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二)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上)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十)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八)第一百五十六章 阻卜(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四)第二百章 火箭(八)第二百二十章 變故(十七)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九)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五)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三)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七)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第三百一十一章 僞帝(下)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八)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三)第一百零九章 微雨(十六)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下)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五)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一)第一十六章 廟堂(七)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梳理(五)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二)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上)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五)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撲(上)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中)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上)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二)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二)第二十一章 涉川終吉黃龍鎖(上)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八)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七)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上)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六)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
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下)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四)第三百一十八章 無妄(上)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五)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議(二十七)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下)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二)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四)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二)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七)第四十四章 南北(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七)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三)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上)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七)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五)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九)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三)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九)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變遷(五)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上)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三)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八)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議(四)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箭(四)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八)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二)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長風(十)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七)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九)第九章 君臣(下)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下)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三)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下)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下)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下)第二百三十章 變故(二十七)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一)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七)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四)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下)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二)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六)第九十五章 微雨(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九)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四)第七十二章 塵囂(三)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二)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上)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十)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八)第一百五十六章 阻卜(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四)第二百章 火箭(八)第二百二十章 變故(十七)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九)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五)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三)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七)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第三百一十一章 僞帝(下)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八)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三)第一百零九章 微雨(十六)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下)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五)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一)第一十六章 廟堂(七)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梳理(五)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二)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上)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五)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撲(上)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中)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上)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二)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二)第二十一章 涉川終吉黃龍鎖(上)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八)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七)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上)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六)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