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司徒(四)

“這樣才能讓和氏璧忘卻前主,成爲天命所授的正主。”我以一副理所當然的口吻道,“這就是血祭。楚文王不能感應天命,就是因爲他重賞了卞和,不曾血祭。故而以楚國之大,終究不能順天命而應人。”

“多謝夫子。”趙何突然大笑道,“寡人知道了,但是獻璧之人哪裡會知道!傳寡人王命,凡是獻上和氏璧者,封上大夫,食千戶之城!”

我也笑了。

趙何看來不是個好對付的傢伙。在一定的生活環境之下,會將一些原本有點天賦的人折磨成非人。比如十六歲擒殺鰲拜的康熙。現在看來,十六歲的趙何也不是省油的燈。只是還欠缺那麼一點點城府,我以後要是想在趙國發展,恐怕要比跟他老爸相處累許多。

繆賢的臉色很難看,他大概是所有人中唯一笑不出來的人。他要是趕在我說那話之前大喊一聲:“大王!和氏璧在我手裡,正要獻給你呢!”那麼非但沒事,還有重賞。偏偏他不能決斷,讓我把後路堵死了,乖乖抱着和氏璧受我的要挾吧。

這個時代的宦者令地位並不低,雖然閹人被人看不起,但是走到宦者令這個地位的閹人卻和士人沒有多少區別。他們一樣別府而居,進王宮只是上班。一樣收納門徒,爲君侯進獻人才。不過他們寺人的身份註定了不可能有一個強大的貴族家庭支持他們,所以更依賴王室,也更容易因爲君人者一句話而家破人亡。

沒有根基,實在是最可怕的事。

拼不過那幫“根某代”,哥表示壓力很大。

不過沒關係,反正哥的根不在這裡。

而且還有比我壓力更大的人,繆賢。

他也算是熟人了,所以我直截了當找到他家裡,跟他說:“新城君聽說和氏璧在貴府,想請你能夠不吝賜以一觀,絕對不讓別人知道。”

“和氏璧不在我手裡。”繆賢說得言之鑿鑿。

很好,你繼續嘴硬。大王身邊肯定有人會給公子成通風報信,而且我也會讓人將血祭的事傳播出去。到時候我倒是要看看誰還敢接手這塊瘋狂的石頭。

他雖然嘴硬,但是態度卻硬不起來。我讓人盯住了他的家宅,保證和氏璧不流落出去,同時積極往他家塞門客,各種各樣的人都有,目的就是讓他分不清真假,好掩護我在他家的眼線。

不管怎麼說,在司徒委任這件事上,就算李兌突然想幹涉一下,繆賢也不會站在他那邊。這就是敲山震虎的威力。

王六年六月,趙何在宮城設臺,命新城君連瑞爲大司徒。

大司徒,帥其屬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撫邦國。

或許很多人都以爲新城君是看中了司徒掌管田畝,封邑的油水才謀取了大司徒之位。其實那個對我來說只是贈品,真正重要還是教化人民。

人民怎麼教化?

興學!

現在這個時代,公學與私學並存。許多壟斷了專門知識的豪族出現落敗,不得不在門徒中擇取優質的人才進行傳授,以保證知識的傳承。這些人本身不是豪族,所以當他們面臨傳承下一代的問題時,便形成了私學的昌盛。雖然很多人相信孔丘發揚光大了私學,但實際上真正讓私學崛起的,並不是一個人,而是整個社會環境的變遷。

私學固然給許多人創造了入仕發達的途徑,但是和國家封爵兼官卻沒有直接聯繫。要想入仕,只有兩個途徑。其一,權貴舉薦。其二,公學。

權貴舉薦的成本是很高的,就連孟嘗君都有開不起飯的時候,何況新城君呢?雖然有陶朱公那麼個大金主在背後支持,但是人家可不是善男信女,也是要看回報的。所以我並不打算養上數千食客,我要用的是國家資源。

辦公學。

大司徒開署設廨之後,皋安成了第一批投靠過來的貴族。的確,新城君雖然風頭很勁,來投奔的人也不少,但是真正的貴族卻不多。爲了實行千金買馬計劃,連瑞出面爲皋安升了一級,成爲中大夫,然後風光就任小司徒,從坐在門口的小透明一下子成了坐在前面的重臣。

有了皋安的示範,很快就有幾家不得意的貴族門庭也靠了過來。連瑞一概爲其族增補一人爲下大夫,爲鄉師。有了小司寇和四位鄉師,司徒署的中央機構就算構建完成了。這些人再去自己找一些士人過來,添爲教士,招徠胥徒雜役。然後最重要的事,必須在附近找一些沒主的田地作爲官田,用官田賦稅作爲開展工作的財政支持。

這就是工作經驗啊!

當年我年紀輕輕坐上了大司寇的位置,根本不知道還有官田這種東西。在我記憶裡那是要到宋以後纔出現職田,作爲官員的收入補充和行政開銷。後來周遊列國,見識廣了,才知道我當年算是庶人兼官,除了享受上大夫的俸祿之外,也應該在公室的田裡選一塊作爲自己的糧食補貼,這塊地就叫官田。

趙雍那個混蛋像是完全不知道這回事似的,他丫丫的到底是不是戰國土著啊!

算了,新來豆腐乾,人總是要不停地被坑啊坑的才能成長。

這次我可不會跟趙家客氣,管理土地本來就是司徒署的責任,所以現在那幫鄉師的任務就是出去跑,看哪裡有肥沃的良田沒人要,或者地勢不錯的生地,我們都可以圈起來自己用。我讓連瑞把利害關係跟他們說清楚了,糧食的收成直接影響到大家的年終福利。雖然他們都是有家產的人,但也不能忽視這批收入。

重要的是學校,那纔是謀求司徒的主要目的。

趙國的公學一直處於半癱瘓狀態,前兩年我爲了培養法官,所以一度中興了鄉學。只是我一走,鄉學之設就沒落下來,教員被罷免閒置,學生也失去了就業分配。李兌絲毫不在乎這些我培養出來的人,沒有大清洗也是因爲那些學生只不過是佐府、令史,對他沒有威脅罷了。

現在我要興辦的是整個泮宮之教,要創立全世界第一所綜合性大學。

爲了讓趙何有些心裡準備,連瑞在就職言志中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必使鄉無不學之徒,邑無不學之人。”趙何對於教育興國的展望將信將疑,但還是願意出一塊學田,用作供養泮宮之用。

我最終選在邯鄲城外的一座山丘上作爲新泮宮之址。那裡位於宮城和都城之間,是曾經我被孟嘗君的人馬伏擊的地方。之所以選在那裡,是因爲往來交通方便,城下都是熟地,畝產較高。

現在的政治格局註定了趙國的中心在邯鄲,所有想出人頭地的人都會聚在邯鄲。邯鄲發達了,才能輻射四周郡縣。本來靈壽經過數百年積累也可以算是一箇中心,但是趙人似乎對於多都體制很排斥,就連信都都只是當行宮用,何況再去弄一個北都?

出了安陽君那檔子事之後,北方的親戚貴族和軍功貴族還在遭受清洗,現在往北方跑絕對是沒事給自己添堵。

有錢有地之後就是師資力量了。

泮宮是屬於大學教育,已經不負責民衆的基礎教學任務了。除了泮宮之外,還得興辦小學。大學老師的師資很好找,哥肯定要聘請“墨燎”爲泮宮祭酒,樑成和灤平都可以擔當博士,將墨學理念引入精英階層。

小學師資反倒難找了,但凡認識幾個字的,都不會願意去教小孩子。如果還要從我墨社裡調派人手,肯定會妨礙墨社的發展,而且有種殺雞用牛刀的浪費感。

“所以,那些犯了事的貴族、官員,統統發配到苦寒之地去教小學。每年能有多少學生,就減多少日子的刑期。這比殺了他們對國家來說有用得多,也是大王的德政。”我對連瑞面授機宜,“而且你得記住,跟大王說清楚,現在李兌抓人殺人,都是打着大王的旗號。只要大王頒下這種德政,人民就會知道大王其實是仁慈的,殘暴的是下面辦事的人。比如李兌。”

連瑞連連點頭,將我剛纔說的話重複了一遍。我糾正了一下他的表情語言,讓這些話說出來更像是一個公忠體國的高尚國士說的,這纔算是結束了他的課程,讓他入宮去見趙何。

現在連瑞對於演戲也多少有了一些心得,不像當初那副傻乎乎的模樣。不過從社會穩定的角度來說,曾經的連瑞或許纔是那幫君王喜歡的地方守臣,沒有野心,沒有太大的奢欲,安分守己拿俸祿,偶爾賺點灰色收入,不會想幹這個想幹那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最好千秋萬代都不發生變化。

連瑞一走,我就驅車趕往繆賢的宅邸,那是一座坐落於邯鄲上風上水的豪宅。雖然佔地面積並不很大,與新城君一連買下半條街更是不能比,但是裡面的裝飾卻都豪華昂貴,乃至有些不合身份。要是早上三百年,光是僭越的罪名就能殺他一百次。

不過現在誰在乎呢?誰還能指望一個閹人有多麼高的禮學修養麼?

第242章 下手(一)第11章 廟算第121章 九尾(四)第214章 賢良淑惠的王后(二)第119章 九尾(二)第18章 歸趙(一)第263章 封君與成婚(四)第101章 陶朱(二)第65章 借刀殺人(一)第208章 新年(二)第50章 出奔(二)第187章 報仇(三)第19章 歸趙(二)第167章 兼收(一)第230章 農家(三)第142章 小吏(一)第118章 九尾(一)第254章 曲阜之會(一)第150章 故里(二)第231章 總爲浮雲遮望眼(一)第89章 墨徒(一)第233章 總爲浮雲遮望眼(三)第264章 封君與成婚(五)第68章 借刀殺人(四)第14章 主父歌第146章 奪城(二)第263章 封君與成婚(四)第102章 陶朱(三)第19章 歸趙(二)第161章 司徒(二)第193章 崩塌(二)第48章 問鬼神(三)第188章 報仇(四)第140章 陣中(四)第115章 墨社(五)第53章 安陽君(二)第199章 定身封(二)第203章 年尾(三)第87章 夢蝶(一)第96章 共濟會(二)第68章 借刀殺人(四)第181章 隱術(二)第214章 賢良淑惠的王后(二)第176章 牽引(五)第163章 司徒(四)第145章 奪城(一)第61章 狡兔三窟第237章 齊宋之戰與國內的小動作(四)第14章 主父歌第237章 齊宋之戰與國內的小動作(四)第278章 天下伐齊和我的見聞(一)第225章 迴歸(一)第263章 封君與成婚(四)第195章 九尾(一)第197章 九尾(三)第149章 故里(一)第140章 陣中(四)第1章 相府第115章 墨社(五)第245章 先打了再說(一)第172章 牽引(一)第190章 處士(二)第179章 狐影(三)第164章 朝爭(一)第136章 開戰(二)第62章 劍士第46章 問鬼神(一)第108章 齊閔(一)第238章 齊宋之戰與國內的小動作(五)第82章 武靈悲歌(二)第31章 間諜(三)第154章 立身(三)第91章 墨徒(三)第61章 狡兔三窟第131章 新城(三)第36章 不世名將(四)第135章 開戰(一)第45章 大司寇(三)第84章 客居(一)第128章 連環第68章 借刀殺人(四)第74章 沙丘大朝(五)第261章 封君與成婚(二)第273章 伐齊之前(三)第115章 墨社(五)第134章 信陵(二)第160章 司徒(一)第51章 出奔(三)第272章 伐齊之前(二)第206章 新年(三)第17章 男人的八卦第271章 伐齊之前(一)第104章 墨學(二)第225章 迴歸(一)第144章 小吏(三)第121章 九尾(四)第41章 敵友(二)第36章 不世名將(四)第28章 審案(三)
第242章 下手(一)第11章 廟算第121章 九尾(四)第214章 賢良淑惠的王后(二)第119章 九尾(二)第18章 歸趙(一)第263章 封君與成婚(四)第101章 陶朱(二)第65章 借刀殺人(一)第208章 新年(二)第50章 出奔(二)第187章 報仇(三)第19章 歸趙(二)第167章 兼收(一)第230章 農家(三)第142章 小吏(一)第118章 九尾(一)第254章 曲阜之會(一)第150章 故里(二)第231章 總爲浮雲遮望眼(一)第89章 墨徒(一)第233章 總爲浮雲遮望眼(三)第264章 封君與成婚(五)第68章 借刀殺人(四)第14章 主父歌第146章 奪城(二)第263章 封君與成婚(四)第102章 陶朱(三)第19章 歸趙(二)第161章 司徒(二)第193章 崩塌(二)第48章 問鬼神(三)第188章 報仇(四)第140章 陣中(四)第115章 墨社(五)第53章 安陽君(二)第199章 定身封(二)第203章 年尾(三)第87章 夢蝶(一)第96章 共濟會(二)第68章 借刀殺人(四)第181章 隱術(二)第214章 賢良淑惠的王后(二)第176章 牽引(五)第163章 司徒(四)第145章 奪城(一)第61章 狡兔三窟第237章 齊宋之戰與國內的小動作(四)第14章 主父歌第237章 齊宋之戰與國內的小動作(四)第278章 天下伐齊和我的見聞(一)第225章 迴歸(一)第263章 封君與成婚(四)第195章 九尾(一)第197章 九尾(三)第149章 故里(一)第140章 陣中(四)第1章 相府第115章 墨社(五)第245章 先打了再說(一)第172章 牽引(一)第190章 處士(二)第179章 狐影(三)第164章 朝爭(一)第136章 開戰(二)第62章 劍士第46章 問鬼神(一)第108章 齊閔(一)第238章 齊宋之戰與國內的小動作(五)第82章 武靈悲歌(二)第31章 間諜(三)第154章 立身(三)第91章 墨徒(三)第61章 狡兔三窟第131章 新城(三)第36章 不世名將(四)第135章 開戰(一)第45章 大司寇(三)第84章 客居(一)第128章 連環第68章 借刀殺人(四)第74章 沙丘大朝(五)第261章 封君與成婚(二)第273章 伐齊之前(三)第115章 墨社(五)第134章 信陵(二)第160章 司徒(一)第51章 出奔(三)第272章 伐齊之前(二)第206章 新年(三)第17章 男人的八卦第271章 伐齊之前(一)第104章 墨學(二)第225章 迴歸(一)第144章 小吏(三)第121章 九尾(四)第41章 敵友(二)第36章 不世名將(四)第28章 審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