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破局

趙成推薦的大司馬人選是平原君。

肥義並不知道平原君也參與了公子成一黨,擔任後勤支持者的角色,所以他糾結的並非平原君的立場,而是趙勝的年齡。趙勝去年才行的冠禮,滿打滿算只有二十二歲。最近趙國的吏治讓老相邦有些擔憂,在他出道的年紀,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能夠走到下大夫一階已經是天縱英才了。而現在大司寇嚴格意義上還不能弱冠,又冒出個二十出頭的大司馬。趙國的未來堪憂啊!

肥義絲毫不掩飾對年輕人的不信任,將這些顧慮一股腦地跟我說着。我開始沒覺得怎麼樣,前後兩世加起來我也算是個老朽了。聽了一會兒之後我有些不是滋味,這不是當着光頭罵禿子麼?偏偏肥義資歷地位在那兒放着,我還不好說什麼,大有打碎了牙齒往肚裡咽的滋味。

“趙成舉薦平原君?”我打斷老肥義的嘮叨,再次問道。

肥義不滿地看了我一眼,確定了這個事實。我道:“公子勝一向以善士聞名華族,從不曾隨主父出征,若是薦以中尉、司徒都還說得過去。”肥義更加不滿地看了我一眼:“去年方纔弱冠,今年就拜以地官之職,可乎?”

有什麼不可以的?我反問他周禮中對於官員年齡有規定麼?肥義一時語塞。隨後我又道:“公子成可是保王一黨,反對安陽君的主力。他推薦平原君爲夏官,顯然其中頗有交易,你有什麼理由不支持呢?”肥義眼中閃了閃,沉聲道:“趙成真心保王麼?”我假意不知,反問道:“不是麼?”

肥義不說話了。

兩人對視沉默不語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所以後來國人喜歡以茶會客,就是在發生這種尷尬情況下可以端起茶盞略作掩飾,還可以裝作驚訝道:“我勒個去,你家這茶具真是碉堡了!”可惜現在既沒有飲茶的風氣,也沒有茶具。

“咳咳,”我咳嗽道,“您知道了那件事?”

“老夫執掌國政,也不算是眼瞎耳聾。”肥義肯定道。

我勒個去,我們兩個還真有默契啊!我只是隨口詐你一下,其實公子成隱藏那麼深,我上哪知道他的秘辛去?於是我決定繼續試探一下,看他是不是也在詐我:“只是小子見識淺薄,但求得聞相邦高見。”

肥義清了清喉嚨,道:“公子成助李兌出奔齊國,看似是救李兌,其實卻將自己摘了個乾淨。”

什麼!李兌逃到了齊國?不是說魏國麼?這是什麼時候得到的消息!我一下子就懵了。這貨不是應該躲在某個犄角旮旯裡,只等時機到來的時候跳出來大喊一聲:“驚喜不?”

他真去了齊國?爲什麼公子成自己往這個泥坑裡跳呢?這還是那個膽小如鼠的公子成麼?

“哦?敢請教,怎麼說是將自己摘乾淨了呢?”李兌是因爲在沙丘潛藏軍械圖謀不軌而私奔的。我本來是想用這事來打草驚蛇,把公子成牽扯出來,因爲李兌走得太徹底以至於我放了空槍。現在公子成自己往裡跳,爲什麼肥義還說他是爲了把自己摘乾淨呢?我這麼優越的智商都搞不懂了。

“主父昨日去公子成別業,今日跟我說這事。”肥義停了一停,緩緩將趙雍轉述的與公子成的對話複述出來。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趙雍打獵回來,路過公子成的莊園,心血來潮進去坐一會。剛好公子成住在那裡避暑,於是叔侄二人聊起了當年的往事。說到了動情處,公子成藉着主父親情勃發的當口,向主父認罪。但凡怒氣來得快,去得也就徹底,當日主父恨不得滅了李氏一族,其實過了也就過了,只是做出憤怒的姿態質問公子成爲什麼要做這種事。

公子成的解釋很強大,我聽了都不得不擊節讚歎。他說:列國之中,臣子敢對君主埋伏兵刃的,無不被夷族滅門。現在李兌做下這種喪心病狂的事,李家都要遭受他的牽連。但是李家被滅之後,將軍李齊、李洺這些人的舊部如何安撫?國家豈不是又要損失幹練之士?與其泄一己之私憤屠滅李氏,不如讓李兌帶着主君的憤怒遠走他國,保全李氏,也保全了趙國的實力。

這只是出於公心。於私,公子成說當年公子渠爭位,他不肯附逆,眼看就要被公子渠所殺,是李兌的伯父李安率領家兵將他送到了先候營中。爲了報李安的救命之恩,即便自己以身相代,也不能看着李氏一族遭遇滅門慘事。

這番解釋下來,趙成“爲國忠,爲友信”的形象躍然而出。趙雍深爲感動,當場承諾不會遷怒李家,還可以放李兌的家眷去齊國與李兌團聚。公子成激動涕零,代表李家謝謝主父的寬宏大量。

我突然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直到現在我都沒有真正認識過我的對手。這位明明坐鎮敵方大本營的敵酋,偏偏乾淨得讓我連進讒言的空隙都沒有。在我希望拖他下水的時候,他穩坐釣魚臺。在趙雍的怒氣過後,他又主動下水衝了個涼,然後施施然以忠正誠信的面目離開了這個是非圈。

如果說這是一場戰役,公子成就是個用兵如神的高手,何時出擊何時收兵,拿捏得分毫不差。我一直以爲戰國時代的朝爭十分簡陋,卻沒想到還是有這樣的高人。

“相邦如何看待趙成轉任大宗伯呢?”我輕輕拿起桌上的水果,放在手裡把玩。在無聊的時候手裡有點東西總是讓人覺得舒心。

肥義手裡也握着一件小玩意。那是他的帶鉤,白玉雕琢而成的長條倒鉤形,長把短鉤,前圓背平,前挺後彎,鉤首作鴨頭狀,後背彎曲處帶一長方形扣鈕,一如伸脖曲頸的鴨子。

鴨首鉤在肥義常年的把玩之下已經上了一層厚厚的包漿,白玉特有的潔白玉質在燈光下顯得又肉又膩。我上輩子是個“精英”,生活習慣更趨向於西方,現如今才漸漸感受到華夏生活的優雅和深邃。

大概是我看那塊白玉的眼神有些嚇人,肥義咳嗽一聲將玉帶鉤轉入我視線的死角,道:“趙成身爲宗室之首,深諳禮儀典故,若說要擔任宗伯一職倒也沒有什麼不妥。”

我點頭附和道:“的確如公所言。”

肥義面露驚訝,道:“狐子以爲妥否?”

“孔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某執掌秋閣,不敢妄加置喙。”我推辭道。

“狐子豈是受孔教約束的庸人?”肥義眯起雙眼。

我道:“相邦是小子的門主,小子本來是不該違逆相邦的。只是趙成包藏之心,實難揣測。相邦以爲,平原君是站在哪邊的呢?”

肥義又玩弄起他的帶鉤,手指越發用力,以至於都看到了指甲泛白。他良久說道:“平原君志大才疏,恐不祥。”

想到那一萬五千石糧食,我懷疑那是趙成和平原君之間的交易籌碼,也是將平原君綁上戰車的投名狀。現在趙成還在舉薦平原君,莫非他們還不知道這個籌碼已經在我手裡了麼?

我笑道:“公不聞:鄭莊公克段於鄢?”

我想起了當年初入相邦府,在客房裡看到的那捲《左氏春秋》。能夠將“書”這種奢侈品放在客房裡,可見相邦是個大方的人。能夠選擇《左傳》,可見主人也深得“以史爲鑑”的智慧。

《鄭伯克段於鄢》正是《左傳》的開篇,發生於隱公元年的事。雖然鄭國已經被韓國滅掉了,國度也成了韓國的新都,號稱新鄭,但在當時鄭國卻是不可小視的強國。鄭國桓公是周宣王同父異母的弟弟。犬戎攻破鎬京的時候,桓公因爲保駕而被射死。桓公的兒子掘突繼位,是爲鄭武公。武公娶了申候之女,有了兩個兒子。長子就是這則故事裡的主角,鄭莊公。次子是這則故事裡被殺的共叔段。

簡單來說,這則兄弟鬩於牆的故事是因爲有一個偏心的老媽。因爲莊公出生的時候是倒着出生的,雙腳先出來,所以讓武姜十分不喜歡這個兒子,取名叫寤生。他弟弟名叫段,因爲是老二,所以叫叔段。這孩子出生的時候是順產,加上武姜已經有了經驗,所以沒吃什麼苦頭,於是很喜歡小兒子。

其後的發展就有些走向極端了,武姜想讓武公廢了長子,立二兒子爲鄭國國君。在那個時代周室纔是老大,誰敢跟周禮過不去?武公當然不肯同意。後來武公薨,莊公即位,武姜又用母親的威勢強迫莊公封叔段於共國,人稱共叔段。

共國可不是等閒的小地方,當時鄭國很多大臣都進言莊公,說叔段到了共國勢必會造反。莊公明面上說:“我也沒辦法呀,是老媽的主意。我不能不孝。”背後莊公卻跟親信說了一句十分冰冷可怖的話。

他說:“多行不義,必自斃。”

在他的欲拒還迎欲擒故縱欲取先予之下,共叔段果然造反了。於是莊公以霹靂之勢滅了共叔段,還將母親武姜作爲戰犯,軟禁在冷宮,立誓說:“不及黃泉,不相見也!”後來他又挖了個地下溫泉,取名“黃泉”,在那裡跟母親見面了,既維護了誓言,也算跟母親和解。

這個故事可以說是所有兄弟相爭的母本。而我現在將這個故事拋出來,閱歷豐富的肥義怎麼會聽不出弦外之音言下之意呢?

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在肥義的眼中,我看出了他的想法,他在糾結是不是要玩這手“欲擒故縱”。在我心裡,欲擒故縱什麼的弱爆了,我要玩的可沒那麼小兒科。

第157章 站隊(三)第163章 司徒(四)第78章 喋血沙丘(四)第167章 兼收(一)第269章 這是要天下伐齊了麼?(二)第173章 牽引(二)第86章 客居(三)第48章 問鬼神(三)第272章 伐齊之前(二)第101章 陶朱(二)第96章 共濟會(二)第219章 上谷郡守的叛節!(一)第234章 齊宋之戰與國內的小動作(一)第134章 信陵(二)第116章 墨社(六)第277章 我們也行動吧(三)第108章 齊閔(一)第54章 安陽君(三)第14章 主父歌第84章 客居(一)第6章 迎納第67章 借刀殺人(三)第158章 站隊(四)第118章 九尾(一)第224章 回國(三)第276章 我們也行動吧(二)第107章 墨學(五)第62章 劍士第129章 新城(一)第198章 定身封(一)第245章 先打了再說(一)第48章 問鬼神(三)第135章 開戰(一)第223章 回國(二)第111章 墨社(一)第136章 開戰(二)第64章 破局第141章 陣中(五)第275章 我們也行動吧(一)第129章 新城(一)第108章 齊閔(一)第162章 司徒(三)第259章 秦國的震怒(三)第99章 流馬(三)第208章 新年(二)第101章 陶朱(二)第147章 奪城(三)第123章 九尾(六)第27章 審案(三)第74章 沙丘大朝(五)第140章 陣中(四)第269章 這是要天下伐齊了麼?(二)第148章 奪城(四)第91章 墨徒(三)第251章 摧枯拉朽(一)第124章 九尾(七)第136章 開戰(二)第144章 小吏(三)第80章 喋血沙丘(六)第51章 出奔(三)第140章 陣中(四)第118章 九尾(一)第26章 審案(二)第139章 陣中(三)第102章 陶朱(三)第121章 九尾(四)第249章 大軍出發(二)第177章 狐影(一)第38章 眼線(二)第128章 連環第24章 士師(四)第162章 司徒(三)第272章 伐齊之前(二)第230章 農家(三)第219章 上谷郡守的叛節!(一)第47章 問鬼神(二)第28章 審案(三)第58章 相邦肥義第168章 兼收(二)第53章 安陽君(二)第9章 秦國丞相第229章 農家(二)第95章 共濟會(一)第239章 我與趙成不得不說的故事(一)第271章 伐齊之前(一)第118章 九尾(一)第139章 陣中(三)第141章 陣中(五)第108章 齊閔(一)第214章 賢良淑惠的王后(二)第278章 天下伐齊和我的見聞(一)第8章 樓緩第221章 上谷郡守的叛節!(三)第270章 這是要天下伐齊了麼?(三)第263章 封君與成婚(四)第170章 兼收(四)第218章 有狐綏綏,在彼淇樑(三)第240章 我與趙成不得不說的故事(二)第179章 狐影(三)第23章 士師(三)
第157章 站隊(三)第163章 司徒(四)第78章 喋血沙丘(四)第167章 兼收(一)第269章 這是要天下伐齊了麼?(二)第173章 牽引(二)第86章 客居(三)第48章 問鬼神(三)第272章 伐齊之前(二)第101章 陶朱(二)第96章 共濟會(二)第219章 上谷郡守的叛節!(一)第234章 齊宋之戰與國內的小動作(一)第134章 信陵(二)第116章 墨社(六)第277章 我們也行動吧(三)第108章 齊閔(一)第54章 安陽君(三)第14章 主父歌第84章 客居(一)第6章 迎納第67章 借刀殺人(三)第158章 站隊(四)第118章 九尾(一)第224章 回國(三)第276章 我們也行動吧(二)第107章 墨學(五)第62章 劍士第129章 新城(一)第198章 定身封(一)第245章 先打了再說(一)第48章 問鬼神(三)第135章 開戰(一)第223章 回國(二)第111章 墨社(一)第136章 開戰(二)第64章 破局第141章 陣中(五)第275章 我們也行動吧(一)第129章 新城(一)第108章 齊閔(一)第162章 司徒(三)第259章 秦國的震怒(三)第99章 流馬(三)第208章 新年(二)第101章 陶朱(二)第147章 奪城(三)第123章 九尾(六)第27章 審案(三)第74章 沙丘大朝(五)第140章 陣中(四)第269章 這是要天下伐齊了麼?(二)第148章 奪城(四)第91章 墨徒(三)第251章 摧枯拉朽(一)第124章 九尾(七)第136章 開戰(二)第144章 小吏(三)第80章 喋血沙丘(六)第51章 出奔(三)第140章 陣中(四)第118章 九尾(一)第26章 審案(二)第139章 陣中(三)第102章 陶朱(三)第121章 九尾(四)第249章 大軍出發(二)第177章 狐影(一)第38章 眼線(二)第128章 連環第24章 士師(四)第162章 司徒(三)第272章 伐齊之前(二)第230章 農家(三)第219章 上谷郡守的叛節!(一)第47章 問鬼神(二)第28章 審案(三)第58章 相邦肥義第168章 兼收(二)第53章 安陽君(二)第9章 秦國丞相第229章 農家(二)第95章 共濟會(一)第239章 我與趙成不得不說的故事(一)第271章 伐齊之前(一)第118章 九尾(一)第139章 陣中(三)第141章 陣中(五)第108章 齊閔(一)第214章 賢良淑惠的王后(二)第278章 天下伐齊和我的見聞(一)第8章 樓緩第221章 上谷郡守的叛節!(三)第270章 這是要天下伐齊了麼?(三)第263章 封君與成婚(四)第170章 兼收(四)第218章 有狐綏綏,在彼淇樑(三)第240章 我與趙成不得不說的故事(二)第179章 狐影(三)第23章 士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