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洗冤 ...

作者有話要說:  景寧奉召進宮,先與景晟行了君臣大禮,而後弟兄們分上下坐了,景晟揮退服侍衆人並左右二史官,方將自家計謀與景寧交代了,又道是:“五哥,你瞧着可有什麼紕漏嗎?” 依着景晟盤算,指向高麗人,倒是好說,左右高麗那番邦屬國素來不老實,便是景晟才登基時也不安分,屢屢派兵擾邊,若不是駐遼東的大將王翀禦敵有方,叫他們吃着幾場敗仗,只怕就是一場戰事,說是他們,也能叫人信服,便是不服,也不敢說哩,不怕擔上裡通外國的嫌疑嗎?更有一樁,四十年前的高麗國王還姓着金,而十五年前國相李雲龍毒死了當時的幼王金泰和,自立爲王,如今的高麗可姓着李,金氏王朝做的事算不到李氏王朝頭上哩。

景寧性子雖溫柔謙讓,卻也是個聰明的,聽着景晟只問他有無紕漏就知道其意已定,是以細想了回,又與景晟道:“聖上,臣以爲這大約也算是實情哩。當年先祖年老,又沉痾纏身,誤中了番邦的離間計也是有的。”只那張三昂,爲着些許黃白之物,連着天良也肯出賣,實是可惡至極,也是他死了,不然倒也好問個斬刑。只是張三昂叫人收買時,還無有張大郎其人,他又是怎麼知道是高麗人的?倒要周全一番。”

景晟聽景寧這話,臉上就一笑,因道:“是哩,高麗險些兒叫嚴將軍覆滅,心中懷恨也是常情,唯恐黃白之物不能打動張三昂,更有珍寶相送,雖高麗地處偏遠,物資貧乏,可是靠海,卻是盛產珍珠珊瑚哩。”說着將手一指。

景寧順着景晟手指處一看,卻是在御書案上擱着兩隻錦盤,一個上頭擱着一支珊瑚,通體赤紅,枝節虯張猶如龍角,在宮中算不得什麼珍奇,可擱在民間也頗爲眨眼了;另一個錦盤中一隻巴掌大的朱漆盒,裡頭墊着猩紅的錦緞,裡頭竟是兩粒黑珍珠,都有鴿卵大小。

都不消景晟說,景寧也就明白,這兩樣是景晟準備與張三昂的證據,只消這兩個物件拿出去,說是高麗人收買的張三昂,只消張大郎說是,哪個又能說不是?只是誣告嚴勖,張三昂本就是個死罪,人死罪消,也就罷了。可一旦牽涉上高麗,就是通敵,還要株連一族哩,張大郎是張三昂之子,也在株連之列,是人死罪消還是牽連一族?景寧心上隱約慌張,轉頭看着景晟。

景晟倒也明白景寧意思,微微笑道:“張三昂既然身死,自是人死罪消,連着他也不能問罪了,何況張大郎?且張三昂犯案時還無張大郎其人哩,自然不能連累他。只是他身爲人子,便是其父有罪,也合該親親相隱,他這般出首,大小也好算個不孝哩。不過,朕看着他也是爲着朝廷,倒是可以赦了他。”

景寧聽在這裡,心中猶如明鏡一般,景晟這意思再明白不過,只消張大郎肯出面咬定當年是高麗收買的張三昂,不獨可不株連張大郎,連着張大郎首告父親的不孝也可一併赦了。若是不肯,只怕要問一問張大郎的不孝了。

景晟看着景寧吐出一口濁氣的模樣,就道:“還要勞動五哥去見一見那張大郎,將是非曲直與他說了,想來他是個懂事的,也能聽五哥的勸。”景寧不敢遲疑,唯唯連聲。景晟方笑道:“五哥不要如此拘禮,娘常在朕面前誇你呢,說你是我們兄妹姐弟三個中最孝順的一個,叫朕與你親近些兒,你這樣拘束叫娘知道了,可要不喜歡了。”

景晟這幾句分明是說,若是景寧將這回的差事辦差了,太后那裡知道了怕要不喜歡,景寧素來孝順,哪裡敢冒這個險,自是力陳必然不辜負太后聖上恩典云云。景晟這才揚聲令守在門外的內侍宮人們進殿服侍,又指了兩個內侍一人捧了個錦盤隨着景寧去見張大郎。

要說張大郎這番進京原也是將生死置之度外,不想忽然來了個少年趙王,言語謙和,舉止溫柔,一副兒天家氣派,可卻要他承認張三昂是叫高麗人收買的,張大郎哪裡還坐得住。

若真是鄉民出身的張大郎或許不明白這個藉口有甚要緊,指不定叫那幾句赦,打動心腸一口應承了也未可知。可張大郎往湘西去前,也曾上過幾年學堂,懂些國法禮儀人情,知道若是應承了景寧所說,他雖罪不至死,朝廷也不至於將他真的如何了,可一家子日後在人前,如何擡得起頭來。他父親欠着嚴勖一條命,他做兒子的替父還情也算是道理,可他的兒女們爲甚還要受此拖累,誤了終生!

可待要不允,事已至此,好比人爲刀俎我爲魚肉,由不得他不答應哩。他若不肯答應,還不知這個趙王能生出甚手段哩,且這趙王能如此施爲,後頭要沒有皇帝的首肯那纔是見鬼了!朝廷自家冤枉了嚴勖,眼見得賴不過去,便要尋個替罪羊來,嘿嘿,高麗人,可是好算計哩!張大郎心中灰了一半,咬牙道:“小民愚鈍,張三昂又去得早,實情知道的也模糊,只怕說不好,反叫王爺失望。”

景寧就笑道:“這幾樣原是你父親藏在地窖中的,你家遇着劫難後,你從地窖中將東西取出,一直帶在身邊,不敢與人知道。如今朝廷即問,你就獻了出來,只是當時你年少,你父親也未與你說得太詳細,是以你也並不知情。”張大郎想了想,點頭答應。

景寧又問了張大郎妻小,聽得張大郎已留了合離文書與妻子洪氏,倒是對他高看一眼,又含笑安慰道:“大郎,你是個有情有義的。”張大郎叫景寧這句誇得雙眼一紅,將頭低了下去,把雙手搓了衣角:“王爺謬讚了。”景寧又安慰幾句,這纔出來,命內侍將看守張大郎的差役們叫過來,吩咐了好生照顧,張大郎要甚,只消不太過分就給他甚等話,這纔回來見景晟復旨。

景晟聽着景寧安排,也覺妥當,點頭道是:“通番是抄家滅族的罪名,那時張大郎且小呢,張三昂不告訴他纔是常情。”景寧稱是。

說來景晟辦事也自縝密,且他是皇帝,他的內庫中甚樣無有,要尋幾件高麗進貢的貢品可說是不費吹灰之力,便是張大郎不能自家說是高麗人送的那幾樣珍寶,將作監的出面一認也是一樣。

又過得五日,便是三法司會審嚴勖一案。張大郎雖不是人犯,卻也是要緊的人證,一樣要過堂提審,指着那兩尺餘長的紅珊瑚與用朱漆盒裝着的黑珍珠,照着景寧所言,說那幾樣都是家中攜帶出來的舊物,又做個不知具體來歷的模樣。景寧在旁聽審,聽張大郎依着他所言招供,便道:“不若叫將作監來一驗便是。”

景寧開了這口,刑部尚書、大理寺卿等自是點頭。說來將作監掌宮室建築,金玉、珠翠、犀象、器皿製作及紗羅緞匹的刺繡,並各種異樣器用打造。一件珠寶產地何處,一件器皿是那地風格自然瞞不過他們雙眼,叫他們來鑑別也是常理。且景寧身爲奉聖命旁聽的親王,他即開了口,又合乎常理,尋常也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片刻,將作監奉命到來,先將珊瑚驗看一回,道是大半是出自黑水洋,又看那裝黑珍珠的朱漆盒正是四十餘年前高麗時興的花樣。

若只論珊瑚,黑水洋雖是毗鄰高麗,也不好明說甚,珊瑚雖是難得,卻也不是買不到哩。可那朱漆盒,卻有了古怪。高麗小國寡民,物產貧瘠,這等漆盒絕不是民間能有的物件兒,且又是硃色,只怕是高麗王室宗親纔能有的物件兒哩。兩樣湊在一處,就顯出古怪來。

張三昂從前不過是個鄉民,後來因舉發了嚴勖才得着朝廷一筆賞格,卻也無有多少數目,偏能在湖州做起富家翁,更有這等物件兒,其中緣由幾乎不問可知:當年嚴勖奉旨徵高麗,因高麗的京南王詐降,設下埋伏謀刺嚴勖及其部下將領,嚴勖幾乎將安南一道的人屠殺殆盡,逼得當時的高麗文王跪承降表,京南王,錦西王自盡。因此叫高麗人懷恨,重金收買了張三昂來誣告嚴勖倒是說得過去的。

只是,便是高麗人收買張三昂,又怎麼能肯定張三昂不會反水,將他們的圖謀和盤托出?便是張三昂肯收銀子,誣告嚴勖,又何必拿着有明顯王室標記的漆盒來,不怕張三昂泄露與人嗎?其中疑點也有哩。只是果如景晟所料,便是有好些人看出其中有紕漏,也不敢聲張,實在是怕叫人說一聲:你替番邦辯護,莫不是你與張三昂一樣?!

三法司也是一般,心中雖知道其中還有有疑問,一面礙着牽涉了高麗,又看趙王不獨點了頭還將高麗一頓兒怒罵,直說高麗歹毒,毀我大殷棟樑云云,更有,這三人都是精明之流,猜着朝廷意思是要爲嚴勖昭雪的,哪裡敢再說,便依言記錄,又叫張大郎按上了指印,將此案定爲前高麗金氏王朝因記恨敗與嚴勖之手,所以收買湖南鄉民張三昂誣告。

盤算第264章 明白第125章 不平第96章 鎖宮第92章 風動第60章 無情第246章 誤會第346章 姻緣第156章 斷結第69章 合歡第120章 議定第150章 參劾第49章 淑妃第180章 抽薪第277章 動作第98章 取捨第412章 安慰家事第380章 巧言第83章 喜訊第309章 悲喜第329章 警示第226章 廢立第378章 引誘第118章 抽芽第123章 產育第344章 爭吵第321章 驚覺第118章 抽芽第65章 心思第118章 抽芽第255章 相術第147章 宣揚第167章 心思第397章 各自第50章 驚魂第165章 悲喜第311章 預備第330章 活捉第92章 風動第95章 變故各懷第175章 驚情第402章 疑竇第155章 情動第238章 自解第182章 心胸驚嚇第49章 淑妃第58章 懷恨第68章 榜眼第371章 舊故第315章 應景第245章 落水第187章 回宮第205章 狠手第319章 薄情第323章 抽薪第210章 宸妃第282章 肯定不平第200章 宣召第283章 乞兒第141章 有悔正文放個新文,大概3100字。所以大家不會有意見的吧?第291章 招認第371章 舊故第171章 斷案第128章 王妃第309章 悲喜第120章 議定第340章 遠慮第136章 追問第229章 出言第344章 爭吵第53章 對峙第163章 漁利第261章 形色第129章 侯府第391章 獻計第228章 血書第278章 陰暗第118章 抽芽第210章 宸妃第368章 駕崩第287章 特諭第336章 夭折第340章 遠慮第191章 病發第62章 挑釁第381章 波折第213章 計短第346章 姻緣第285章 線索第121章 弄巧第317章 冤屈第179章 毒計第365章 孝子第338章 實情第282章 肯定
盤算第264章 明白第125章 不平第96章 鎖宮第92章 風動第60章 無情第246章 誤會第346章 姻緣第156章 斷結第69章 合歡第120章 議定第150章 參劾第49章 淑妃第180章 抽薪第277章 動作第98章 取捨第412章 安慰家事第380章 巧言第83章 喜訊第309章 悲喜第329章 警示第226章 廢立第378章 引誘第118章 抽芽第123章 產育第344章 爭吵第321章 驚覺第118章 抽芽第65章 心思第118章 抽芽第255章 相術第147章 宣揚第167章 心思第397章 各自第50章 驚魂第165章 悲喜第311章 預備第330章 活捉第92章 風動第95章 變故各懷第175章 驚情第402章 疑竇第155章 情動第238章 自解第182章 心胸驚嚇第49章 淑妃第58章 懷恨第68章 榜眼第371章 舊故第315章 應景第245章 落水第187章 回宮第205章 狠手第319章 薄情第323章 抽薪第210章 宸妃第282章 肯定不平第200章 宣召第283章 乞兒第141章 有悔正文放個新文,大概3100字。所以大家不會有意見的吧?第291章 招認第371章 舊故第171章 斷案第128章 王妃第309章 悲喜第120章 議定第340章 遠慮第136章 追問第229章 出言第344章 爭吵第53章 對峙第163章 漁利第261章 形色第129章 侯府第391章 獻計第228章 血書第278章 陰暗第118章 抽芽第210章 宸妃第368章 駕崩第287章 特諭第336章 夭折第340章 遠慮第191章 病發第62章 挑釁第381章 波折第213章 計短第346章 姻緣第285章 線索第121章 弄巧第317章 冤屈第179章 毒計第365章 孝子第338章 實情第282章 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