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各自

作者有話要說:  翠樓雖是記不得從前故事,可她還未足月就叫佩瓊送去了庵堂寄養,打小兒寄人籬下。而那些尼姑們都是出家人,只以爲衆生平等,並未拿幼小的翠樓當個她們一般的成人看待,略有差錯就嚴厲管教,是以養成翠樓怯糯個性,慣回看人眉眼高低,是以聽着太后身上不好,便要顯出她殷勤來,忙道:“太后娘娘身子不好還念着妾,妾心上怎麼過得去呢?”

因這話說得不倫不類,秀雲心上就有些不耐:“便是這沈氏流落民間十八年,怎麼連從前十數年的教養也丟了!”臉上卻是絲毫不露,只當沒聽着翠樓的話,微微笑道:“齊太太,您隨我來。”說着也不管翠樓答應不答應,自家轉身在前引路,翠樓見秀雲不搭理她,自知自家哪裡惹着她不喜歡了,又不敢問,急忙跟上。

出得椒房殿,秀雲將翠樓送上宮車,這一回不再親送,吩咐跟車的內侍好生將齊太太送回將軍府云云,翠樓還絮絮道:“太后鳳體欠安,可是要宣御醫的呀。”秀雲強自忍耐地笑道:“已宣了,齊太太放心。”又道,“齊太太,出宮的時辰不好耽誤的。”

翠樓雖不十分知道規矩,可也知道外命婦們進宮的時辰是有定規的,果然不敢再說。看着宮車去了,秀雲便返身回來見阿嫮:“娘娘,沈氏回去了。”

秀雲的話纔出了口,只看着一隻茶盞落在地毯上,滾了幾滾,停在腳前,就聽着阿嫮怒聲道:“她也配姓沈!”因着太后發怒,殿中服侍的宮人齊刷刷跪倒。

說來也難怪阿嫮發怒,她少年時何等驕傲,寧折不彎,連着乾元帝的威勢也不在她眼中,後頭爲着復平冤入宮,常年把一副嬌弱面孔來待人,可那不過是裝樣,骨子裡依舊是從前那個桀驁不馴的沈昭華,不然也撐不下這十八年來。如今大仇得報,她卻已做不回沈昭華,叫人頂了她的名頭去。若這人行止大方端莊,也就罷了,總是自家用了她的身份,還她一個也是理所應當。偏這人軟糯得一攤泥一般,叫阿嫮怎麼瞧得上,偏又不得不忍不說,還得擡舉她一二,這口氣怎麼吞得下,是以勃然大怒。不說阿嫮不喜翠樓,只說翠樓自從知道自家不是風塵出身之後,便覺着自家這半生都好象是齣戲文,先是由貴而賤,連着自家是誰都忘了個乾淨,若不是遇着齊瑱,還不知要淪落何處哩。雖是給齊瑱做妾,可齊瑱年少有才,脾性也有些兒急,可待她倒是好的,爲着不叫她們母子委屈,這些年都不曾另取,是以心上倒也滿足。唯一不足的是,因她是妾,議婚未免連累兒女們要受人挑剔。不想天理循環,那害她終身的李氏一門早遭了報應不說,如今太后又肯給她做臉替她賜婚。自家日後能擡頭行走人前不說,幾個孩子也有前程,大將軍的外孫們,甚高門也配得哩。翠樓想在這裡,臉上禁不住微微露出些笑容來,便是回在暫住之處,臉上的笑容也未斷過。

又說翠樓入宮覲見雖是阿嫮的意思,可景晟也欲藉着此事叫天下人知道他們父子胸懷廣闊,知過能改,原本還預備着等沈氏出宮時再賞些東西過去,是以聽着沈氏入宮便遣了內侍過去打聽着。不想內侍不過片刻就回來了只道是也不知那沈氏說了甚,惹得太后勃然大怒,只與她說了幾句話就將人打發出去了。

景晟聽在這裡,自是要細問,只是他打發去的內侍進不得椒房殿內殿,是以並不知道沈氏如何招惹了太后,只曉得沈氏出去後太后砸了杯子。因着阿嫮在兒女們面前從來是個溫柔和緩的模樣,極少動怒,是以聽着她惱到這樣,景晟先跌足嘆息道:“不好!”

當時景寧聽着景晟這句,忙問:“聖上何出此言?”景晟跌足嘆道:“五哥,你不知道那沈昭華爲人哩!都是我失算,倒害得母后吃着委屈。”說了便將自以爲的原因與景寧說了。

原來即要昭雪沈如蘭,自然要報沈如蘭的生平與景晟知道,而提着沈如蘭又怎麼能不提他的獨女沈昭華?都道沈昭華叫沈如蘭寵得跋扈異常,一點子委屈也不肯吃的,是以差不多年齡的女孩子就沒一個喜歡她肯與她交往的。想來沈昭華既有出身,性子也驕傲,若不是遭逢大難,怎麼可能給個五品官兒做妾!沈氏屈身爲妾十數年,自然懷怨,若一直是罪臣女也就罷了,如今身份盡復,從前的委屈還能壓住嗎?今兒母后召見她,只怕那沈昭華心懷不平,仗着朝廷才昭雪她的父親,正要示恩懷柔,輕易不能治她的罪,言語中頂撞了也是有的,是以連着母后那樣寬厚的人也不能容忍,早早將她打發了出去。

景寧聽說,想了想道:“臣雖未親眼見過沈氏,便是從前性子激烈,可她經過這些年的挫折,想來也該和軟些,哪還能如從前一般呢?是以臣以爲母后動怒未必是爲着沈氏。只若當真是沈氏惹着母后不喜歡,也不能爲着她父親的冤屈就縱了她去,給她些教訓也是應該的。臣以爲,當宣椒房殿內侍總管來問。”景晟稱善。

不久金盛奉旨來見,聽着景晟問話,忙回道:“太后娘娘確是爲着沈氏不喜歡哩,不過倒不是沈氏頂撞。”說在這裡金盛又奉承景晟道是,“沈氏見着娘娘便五體投地地請安,自是感恩聖上爲沈氏一門的緣故。聖上這樣仁德,沈氏但凡有一點子人心也不能頂撞娘娘呀。”

景晟叫金盛說得一笑,把拳頭抵了脣咳嗽聲,瞧了眼景寧,景寧臉上也露了些笑容,口中卻叱道:“一會子太后爲着沈氏不喜歡,一會子又沈氏不敢頂撞太后,你這奴才說話不老實!”金盛忙請罪,又將阿嫮與翠樓的之間的對話與景晟回了。

聽着這話,景晟與景寧弟兄倒也恍然:歷朝的律法都禁止以妾爲妻,雖民間偶爾也有妾扶正的,可大多出自是商戶人家,官宦人家幾乎無有此例,旁的不說,只問哪個明媒正娶的嫡妻肯與扶正的妾室坐一起論交呢?而沈氏不同,若不是她家遇着這等變故,也不能落到這個地步。如今她即恢復了從前的身份,總不好再屈她爲妾,更不能另嫁,也只能扶正了,只齊瑱的前妻到底是太后的姐姐,太后因此不喜歡也是有的。

說來新帝登基之後,給自家外家加恩再賞個爵位也是常有的,景晟登基之後,原要推恩謝懷德,賜他一個侯爵的,只叫阿嫮勸住了,道是謝家出身平常,身寸無功,堅持不允,景晟也只得罷了。這時看着阿嫮惱怒,以爲是爲着母家在這事上失敗了顏面的緣故,意欲加恩,好叫阿嫮喜歡,哪成想依舊叫阿嫮擋了下來,只道是:“沈家即是受屈,我加個恩也是應該的,並不是爲着此事不喜歡。”

景晟不免要問,阿嫮卻道:“我只嘆造化弄人,沈氏當年也個出色人物,如今泯然衆人,替她惋惜罷了。”這句倒將那句“不配姓沈”遮了過去,只是景晟心上依舊有些將信將疑。

又說這些日子以來,京都的街頭巷尾都在傳說祈福法會上李源冤魂自訴屈害沈如蘭,當今皇帝年紀雖小,卻是明辨是非,爲沈氏一門昭雪的故事,更有說書的在其中添枝加葉編成話本,連着閻羅殿中來沈如蘭是如何聲淚俱下地控訴,李源如何強辯又如何在閻王的鐵面直斷下認罪伏法的枝節也描補了出來。而沈氏千金忍辱負重,替父鳴冤的孝行也叫人誇讚,都說沈氏女可入本朝列女傳了。

平民們傳說這個故事,無非是覺着善惡有報,天理昭昭,而從前嚴大將軍那些故人聽着這個故事,都是喜憂參半。喜的是沈氏既能光復,嚴家自然也是昭雪有望;憂的卻是,沈氏申冤費了這些手腳,其中還裝神弄鬼了番,嚴家若要訴冤,卻是不好師法故智的,更難的是這些人心知嚴勖捲入的奪嫡案多半是永興帝的手筆!

雖世人都說沈如蘭是叫前護國公李源陷害的,可先帝在其中有個個識人不明也是大夥兒心照不宣的事,更有些明眼的道是:“先帝在朝二十二年,朝政清明,百姓安居,更收西北平東南,四海昇平,也是一朝明君,李源這樣粗劣的手段就能瞞過他去?無非是個順水推舟罷了,嘿嘿,嘿嘿,這就是皇恩啊。”這話自是十分刻薄誅心,也實在是因着乾元帝在朝時除着屈殺沈如蘭之外再無甚大過,且當今聖上年紀雖小,處置還算得明白,又肯彌補加恩,是以這才掩了過去。可若是再要掀出延平帝一朝的大將軍嚴勖也是受屈的,連着三代帝王都與重臣蒙冤有涉,且不說史書上難以記載,便是朝野物議也止不住,今上又是個明白的,自然輕易不能答應。

====================================================

感謝

史上最強渣渣扔的一顆地雷。

今天第一更,第二更等阿冪吃完飯就去寫,

。馮氏叫梁氏看得這眼,臉上略紅,先叫寧姐兒的丫頭們來服。。

謝顯榮再想不着玉娘能將這一舉兩得的好事往外推,是以馬氏一趕他,立時起身往外去,才走到馬氏正房外,恰遇着謝懷德徐步過來,見着謝顯榮出來,他倒是知禮,還與謝顯榮做了個揖。不想謝顯榮叫馬氏捶了一頓,雖是儀容無損,到底心中有愧,與謝懷德微微點了點頭,就從謝懷德身邊走了過去,倒叫謝懷德有些訝然。

只說謝顯榮回房,才進得房門就有丫頭來回,道是世子夫人到家狠哭了場,大姑娘過來也勸不住。謝顯榮幾步進得內室,果然看馮氏雙眼紅腫地坐在榻邊,寧姐兒雙眼也是粉光融滑,一般是哭過的模樣。

寧姐兒正勸解馮氏,忽然看着謝顯榮進來,忙站起來與謝顯榮見禮,因看謝顯榮臉上陰沉,知道他不喜歡,先過來請謝顯榮坐了,又親手斟了茶奉與謝顯榮,細語道:“父親母親,若是無事,女兒告退。”

謝顯榮正有話要問馮氏,,本就要叫寧姐兒下去的,不想寧姐兒這樣懂事,倒也欣慰。不想馮氏聽着寧姐兒這句,倒是更替寧姐兒委屈起來,不禁又嗚咽幾聲,倒便叫寧姐兒挪不得腳步,還是謝顯榮道:“你下去。”寧姐兒這才告退。

待得寧姐兒出去,謝顯榮又屏退了房中伺候的丫頭們,方問馮氏:“今日進宮。你們見着殿下是如何說的?殿下又是爲何發怒?你細細說來。”馮氏聽着謝顯榮話中頗有些不耐煩,不敢再哭,將椒房殿中事細細與謝顯榮說了,又委屈道:“寧姐兒是她嫡親的侄女兒,又這樣懂事,她也狠得下心舍了。難不成她還能找個比寧姐兒更貼心的嗎?”

謝顯榮聽着玉娘不獨不願意將寧姐兒許與趙王,更不肯叫馮氏再入宮,正是煩躁的時候,再叫馮氏說得着幾句,勃然變色道:“你胡說甚?!必是你與母親以爲一說必成,是以言語不恭敬,把她得罪了,她又是個不能容人的,自然要發作你們。明日寫個請罪摺子遞上去,也就好了。到底自家嫡親骨肉,她不靠着我們還能靠着誰。”

馮氏與謝顯榮成婚十數年,從來遇事有商有量,便是謝顯榮做得承恩公世子,房中也是乾乾淨淨,莫說姬妾,便是通房也無有一個,真可說是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猛然叫謝顯榮訓斥,臉上漲得通紅,雖自覺委屈,可也不敢反駁,含了淚答應,連夜就把一封請罪摺子寫就,次日遞了上去,不想請罪摺子如泥牛入海一般毫無聲息。

又過得半月,寶康公主忽然宣了九位勳貴大臣的千金入宮,這些千金們年齡都在十一二歲上下,正與寧姐兒彷彿。有了這一回之後,寶康公主彷彿得着趣味一般,隔着十數日就召見一回。起先是九個女孩子,過得三四回,就有兩家的女孩子不再奉召,又過兩月有餘,只剩了五位。起先大夥兒還沒知覺,到了這時靈醒些的都能猜着,這是宮中要爲趙王選妃了。

趙王雖是才人所出,可自幼喪母,一直養在皇后身邊,與太子在一處長大,感情深厚,日後前程自然比晉王還好些,是以對趙王妃有意的人家倒也不少,是以叫寶康公主留下的這蠲落的那四家多少有些下氣。只是這些下氣的,將自家與承恩公的長孫女比一比,倒也氣平,承恩公府的大姑娘連着寶康公主的邀請也沒接着呢,這位還是寶康公主嫡親的表姐。

說來世人大多如謝顯榮一個念頭,趙王雖在皇后身邊長大,到底並非親生,總不能一條心,若是把承恩公府的大姑娘給他做王妃,親上加親的,豈不是兼得。皇后不肯答應,其中必然有不能答應的緣由。

因有了這樣的猜測,寧姐兒再跟着馮氏在外走動時,多少聽着幾句閒話。有良善的,倒是說皇后賢德,這纔不肯把侄女兒許配趙王。也有長舌的,卻說是寧姐兒生得平常不說,又無有才名,如何匹配得皇子,皇后這回倒是公正云云。

寧姐兒再是穩重大方,吃着這回委屈,也是羞愧難當,只在家中閉門不出,馮氏自然十分心痛,也常來勸解,可她自家就覺着委屈,又怎麼勸得住寧姐兒,不過母女倆相對發愁罷了。還是梁氏看在眼中,也覺寧姐兒可憫,便與謝懷德商

謝顯榮再想不着玉娘能將這一舉兩得的好事往外推,是以馬氏一趕他,立時起身往外去,才走到馬氏正房外,恰遇着謝懷德徐步過來,見着謝顯榮出來,他倒是知禮,還與謝顯榮做了個揖。不想謝顯榮叫馬氏捶了一頓,雖是儀容無損,到底心中有愧,與謝懷德微微點了點頭,就從謝懷德身邊走了過去,倒叫謝懷德有些訝然。

只說謝顯榮回房,才進得房門就有丫頭來回,道是世子夫人到家狠哭了場,大姑娘過來也勸不住。謝顯榮幾步進得內室,果然看馮氏雙眼紅腫地坐在榻邊,寧姐兒雙眼也是粉光融滑,一般是哭過的模樣。

寧姐兒正勸解馮氏,忽然看着謝顯榮進來,忙站起來與謝顯榮見禮,因看謝顯榮臉上陰沉,知道他不喜歡,先過來請謝顯榮坐了,又親手斟了茶奉與謝顯榮,細語道:“父親母親,若是無事,女兒告退。”

謝顯榮正有話要問馮氏,,本就要叫寧姐兒下去的,不想寧姐兒這樣懂事,倒也欣慰。不想馮氏聽着寧姐兒這句,倒是更替寧姐兒委屈起來,不禁又嗚咽幾聲,倒便叫寧姐兒挪不得腳步,還是謝顯榮道:“你下去。”寧姐兒這才告退。

待得寧姐兒出去,謝顯榮又屏退了房中伺候的丫頭們,方問馮氏:“今日進宮。你們見着殿下是如何說的?殿下又是爲何發怒?你細細說來。”馮氏聽着謝顯榮話中頗有些不耐煩,不敢再哭,將椒房殿中事細細與謝顯榮說了,又委屈道:“寧姐兒是她嫡親的侄女兒,又這樣懂事,她也狠得下心舍了。難不成她還能找個比寧姐兒更貼心的嗎?”

謝顯榮聽着玉娘不獨不願意將寧姐兒許與趙王,更不肯叫馮氏再入宮,正是煩躁的時候,再叫馮氏說得着幾句,勃然變色道:“你胡說甚?!必是你與母親以爲一說必成,是以言語不恭敬,把她得罪了,她又是個不能容人的,自然要發作你們。明日寫個請罪摺子遞上去,也就好了。到底自家嫡親骨肉,她不靠着我們還能靠着誰。”

馮氏與謝顯榮成婚十數年,從來遇事有商有量,便是謝顯榮做得承恩公世子,房中也是乾乾淨淨,莫說姬妾,便是通房也無有一個,真可說是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猛然叫謝顯榮訓斥,臉上漲得通紅,雖自覺委屈,可也不敢反駁,含了淚答應,連夜就把一封請罪摺子寫就,次日遞了上去,不想請罪摺子如泥牛入海一般毫無聲息。

又過得半月,寶康公主忽然宣了九位勳貴大臣的千金入宮,這些千金們年齡都在十一二歲上下,正與寧姐兒彷彿。有了這一回之後,寶康公主彷彿得着趣味一般,隔着十數日就召見一回。起先是九個女孩子,過得三四回,就有兩家的女孩子不再奉召,又過兩月有餘,只剩了五位。起先大夥兒還沒知覺,到了這時靈醒些的都能猜着,這是宮中要爲趙王選妃了。

趙王雖是才人所出,可自幼喪母,一直養在皇后身邊,與太子在一處長大,感情深厚,日後前程自然比晉王還好些,是以對趙王妃有意的人家倒也不少,是以叫寶康公主留下的這蠲落的那四家多少有些下氣。只是這些下氣的,將自家與承恩公的長孫女比一比,倒也氣平,承恩公府的大姑娘連着寶康公主的邀請也沒接着呢,這位還是寶康公主嫡親的表姐。

說來世人大多如謝顯榮一個念頭,趙王雖在皇后身邊長大,到底並非親生,總不能一條心,若是把承恩公府的大姑娘給他做王妃,親上加親的,豈不是兼得。皇后不肯答應,其中必然有不能答應的緣由。

因有了這樣的猜測,寧姐兒再跟着馮氏在外走動時,多少聽着幾句閒話。有良善的,倒是說皇后賢德,這纔不肯把侄女兒許配趙王。也有長舌的,卻說是寧姐兒生得平常不說,又無有才名,如何匹配得皇子,皇后這回倒是公正云云。

寧姐兒再是穩重大方,吃着這回委屈,也是羞愧難當,只在家中閉門不出,馮氏自然十分心痛,也常來勸解,可她自家就覺着委屈,又怎麼勸得住寧姐兒,不過母女倆相對發愁罷了。還是梁氏看在眼中,也覺寧姐兒可憫,便與謝懷德商

不平第166章 幼年第308章 皇子第55章 陷阱第335章 佳兒第52章 氣惱第180章 抽薪第409章 掌摑第83章 喜訊第108章 公主第311章 預備第170章 傳問第三百二十五章第252章 撕裂起風第152章 澆油第127章 佩瓊第362章 垂簾第181章 底細第162章 挑釁桃花第283章 乞兒慈悲第121章 弄巧第230章 意冷第304章 說親第121章 弄巧第203章 逼迫家事第276章 藥師第344章 爭吵第170章 傳問第94章 暈厥第113章 事發第349章 天寶第193章 雙管對賬第220章 套話第59章 阿花第217章 見鬼第204章 疑心第393章 鳴冤第225章 知道不甘第149章 滅口第332章 百般第153章 有情第332章 百般第159章 查問第67章 擡舉第145章 事故第301章 起意第263章 放棄第167章 心思回府第271章 請罪第246章 誤會第395章 超度第123章 產育第396章 相見第353章 猜忌第388章 求生第344章 爭吵第382章 驚魂第65章 心思第89章 翠樓第285章 線索第230章 意冷再PS,大家還記得第三百五十四章中景晟對遺珠的看法嗎?阿嫮第109章 以爲第365章 孝子第127章 佩瓊第87章 喜歡第220章 套話病了第291章 招認第73章 珍珠第320章 忐忑第396章 相見第184章 血泊第179章 毒計第355章 往事第164章 種因第202章 陷阱第219章 要挾第271章 請罪無忌第382章 驚魂故人第371章 舊故第222章 冤枉第356章 驚夢第200章 宣召第403章第257章 君言第191章 病發往事第194章 求情第81章 流言
不平第166章 幼年第308章 皇子第55章 陷阱第335章 佳兒第52章 氣惱第180章 抽薪第409章 掌摑第83章 喜訊第108章 公主第311章 預備第170章 傳問第三百二十五章第252章 撕裂起風第152章 澆油第127章 佩瓊第362章 垂簾第181章 底細第162章 挑釁桃花第283章 乞兒慈悲第121章 弄巧第230章 意冷第304章 說親第121章 弄巧第203章 逼迫家事第276章 藥師第344章 爭吵第170章 傳問第94章 暈厥第113章 事發第349章 天寶第193章 雙管對賬第220章 套話第59章 阿花第217章 見鬼第204章 疑心第393章 鳴冤第225章 知道不甘第149章 滅口第332章 百般第153章 有情第332章 百般第159章 查問第67章 擡舉第145章 事故第301章 起意第263章 放棄第167章 心思回府第271章 請罪第246章 誤會第395章 超度第123章 產育第396章 相見第353章 猜忌第388章 求生第344章 爭吵第382章 驚魂第65章 心思第89章 翠樓第285章 線索第230章 意冷再PS,大家還記得第三百五十四章中景晟對遺珠的看法嗎?阿嫮第109章 以爲第365章 孝子第127章 佩瓊第87章 喜歡第220章 套話病了第291章 招認第73章 珍珠第320章 忐忑第396章 相見第184章 血泊第179章 毒計第355章 往事第164章 種因第202章 陷阱第219章 要挾第271章 請罪無忌第382章 驚魂故人第371章 舊故第222章 冤枉第356章 驚夢第200章 宣召第403章第257章 君言第191章 病發往事第194章 求情第81章 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