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

齊、韓、魏三國合縱,起兵二十五萬,奔向函谷關,這對秦國來說是第一個不好的信號;三國聯軍以齊國敗秦、破三晉、亡燕、御越國、三伐楚國的三朝老將匡章爲聯軍統帥,這對秦國來說是第二個不好的信號;最致命的是秦國無名將與三國抗衡,這是第三個信號。

局勢雖對秦國不利,但嬴姓男兒,從來都不會選擇向命運低頭,只會逆天爭命。

秦國對內,一邊動員一切可以作戰的力量,加緊備戰,迎戰諸侯;另一邊國內戒嚴、關閉函谷關,以防諸侯。對外,派出使者攜着寶物,前去結交燕、趙和宋三國。秦國希望藉助燕、趙、宋三國的力量來制衡齊、韓、魏三國。

秦國派出魏冉爲使攜帶重金前往趙都邯鄲,以邀趙人爲相之名,與趙締結盟約。

與此同時,齊、韓、魏三國以‘匡扶正道,誅滅暴秦’爲旗號,邀請趙國合縱諸侯伐秦。

趙主父面臨三個選擇,第一個就是合縱諸侯伐秦;另一個就是助秦伐諸侯;還有一個就是選擇袖手旁觀,什麼也不做。

一時間,趙國成爲雙方勢力爭取和拉攏的對象。

秦使魏冉向趙國遞交了國書,趙王何見茲事體大不能做主,詢問肥義的意見。

肥義頭疼道:“臣負責輔佐王上,治理國政。此等大事,還要趙主父決斷。”

趙國的意見,關乎到秦國的生死存亡。魏冉雖知,征伐大事是由趙主父負責。但趙主父常年不在邯鄲,如何尋得他的蹤影。

魏冉問道:“趙主父何在。”

肥義搶先一步,答道:“趙主父正在代郡,巡視北疆邊患。”

趙王何雖知趙主父身在邯鄲,但肥義爲何要撒謊。趙王何想不明白,但也幫着肥義圓謊道:“寡人年幼,不能主政。軍國大事,還需趙主父定奪。我國塵定北疆,擊敗三胡。北胡之勢龐大,不能根除。趙主父不辭辛勞,親自巡視北疆,應對胡患。”

魏冉心裡明白,這是趙國的緩兵之計,但又不能直截了當地說出來,問道:“趙主父何時能歸。”

趙王何答道:“趙主父的行蹤,寡人一向不過問。趙主父何時歸來,寡人也不知。”

魏冉急色道:“趙國和秦國同宗同祖,諸侯攻滅秦國,王上不能見死不救。”

肥義見秦人開始打感情牌,也不被對方神情感染,心道:“秦國攻伐趙國,謀取趙國疆土,斬殺趙國將士的時候,可曾想過,秦、趙同宗同祖。”

趙王何見肥義沒有說話,也不敢擅自做主,勸慰道:“寡人同情秦國的遭遇,奈何寡人年幼不能做主。”

魏冉刺激道:“王上乃一國之主,豈能做不了主。王上何不將話語挑明,是不想救秦國。”

趙王何被對方話語一激,心中憤憤不平,但懂得剋制。

“吾王年歲十三有餘,尚未到主政的年紀。”肥義見狀,還擊道:“秦王年過二十六也是一國之主,早已過了主政的年紀,豈可做秦國的主。”

魏冉極力剋制心中的不滿,他是來趙國求援的,自然不能逞口舌之快。豈能爲了爭一時長短,耽誤了出使趙國的目的。

魏冉謝罪道:“外臣心繫秦國安危,說了胡話,還請王上休要怪罪。”

“秦使心繫秦國安危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肥義話鋒一轉,冷聲道:“秦使說話,要注意分寸。”

魏冉自然聽得出趙相話中的潛臺詞,語調平靜道:“外臣言語唐突,還請王上莫怪。”

趙王何道:“寡人看在秦使心繫秦國的份上就不計較了。若有下次……”

“外臣,不敢。”魏冉又道:“趙主父若歸來,還請王上告知。外臣在官驛等候消息。”

肥義見秦使知進退,笑道:“趙主父回來,我們一定將秦使的話轉給趙主父。我們也一定會派人去官驛請秦使。”

“外臣告退。”簡單對話,魏冉已經得知,趙王年幼,國事皆由趙主父定奪。無論他說什麼,趙王是不會答應出兵助秦。事已至此,多說無益,反而還會自取其辱。魏冉恰當結束這個話題,躬身離開。

魏冉剛離開大殿,齊國派出使者田鞅來到趙國大殿。

田鞅行禮道:“外臣奉齊王之令,特來趙國,邀請趙國合縱諸侯,討伐秦國。”

肥義身爲三朝元老,自然知道齊國和秦國的恩怨情仇,故作糊塗道:“趙國和秦國交好,爲何要攻伐秦國。”

“秦王以會盟爲由,欺詐楚國,爲不義,此罪一;秦王囚禁楚王,索要疆土,爲不仁、不孝,手段卑鄙,此罪二;秦人暴虐,欺壓諸侯,此罪三;秦王欺騙秦王后,爲不忠,此罪四;秦人以斬首爲樂,違背天輪,此罪五。”田罌義憤填膺地罵道:“秦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無德,秦政暴虐,豈能不伐。齊國爲了維護天下正道,爲世間討還公道,號召諸侯合縱,匡扶正義,誅滅暴秦。”

田鞅列舉秦國的五大的罪狀,沒有得到預期那樣,也沒有令趙人羣起激憤。田鞅自覺言行十分得體,爲何趙人會無動於衷。

肥義送出雷動的掌聲道:“秦國的確該伐。”

田鞅喜道:“趙國是答應合縱諸侯伐秦,以正天道。”

肥義嘆道:“我們雖有心伐秦,奈何無力。”

田鞅臉色一沉,問道:“趙相,這話是什麼意思。”

肥義問道:“大使還記得幾年前,楚國亡越,挑戰天下諸侯,欲飲馬黃河之事乎?”

楚國亡越,挑戰天下諸侯,欲馬踏中原,飲馬黃河,兼併天下。楚王爲了增加勝算,派出屈原北上會盟趙國,南北夾擊中原諸侯。田鞅奉齊宣王之命,前來有說趙君加入合縱伐楚。

這些事,田鞅豈能忘記,感激道:“多虧趙君爲中原諸侯守住了北方門戶。中原諸侯,纔不至於被北胡和蠻楚南北夾擊,而亡天下。”

肥義笑道:“我還記得大使曾說,攻伐楚國的任務交給齊國,抵禦北胡的重擔交給趙國。”

田鞅是聰明人,很快品味出這句話的意義,問道:“莫非趙國不願合縱諸侯,討伐大逆不道的秦國?維護世間正道,是每個男兒義不容辭的責任。趙國,莫非選擇袖手旁觀乎?”

“維護世間正道,重塑天下諸侯秩序是每個男兒的責任。”肥義話鋒一轉,又道:“趙國雖有心合縱諸侯伐秦,以衛正道。但趙國北疆胡患未定,也是有心無力。”

田鞅重重哼了一聲道:“趙國塵定北疆,擊敗三胡,拓地數千裡。趙君的豐功偉業遠超晉文、齊恆,傳爲佳話。趙相說胡疆未定,這說不過去吧!”

肥義見齊使比想象之中還要難應對,“我們是擊敗三胡,拓地數千裡。但,我們沒有塵定北疆,根除胡患。東胡、樓煩等胡族之衆,大有捲土重來之勢。我們舉兵伐秦,北胡南下,又該如何。”

田鞅問道:“有趙主父在,北胡豈敢南下而牧馬。”

肥義嘆道:“趙主父正因爲胡患,才親自領兵北上擊胡。大使可要體諒趙國的難處。”

田鞅不喜道:“難不成趙國要將伐秦的重任交給諸侯乎?”

肥義忙道:“茲事體大,還要趙主父裁決。”

田鞅問道:“趙主父何時能歸。”

肥義難堪道:“趙主父行事,我豈能知道。”

田鞅高聲道:“趙主父不歸,豈不成就不能維護天下正道乎?”

肥義語調柔和,恭維道:“還請齊國承擔起匡扶正道的責任。”

田鞅迎視着趙王何,問道:“趙王也是這個意思,不願肩負起維持天下秩序,誅滅暴秦的正義之舉。”

趙王何揚聲道:“維持天下秩序,是每個男兒的責任。”

田鞅喝問道:“趙王是趙國之主,難道就不能決斷。”

趙王何可憐兮兮的答道:“寡人年幼,國事由趙主父裁決。”

肥義道:“趙主父去北疆有些時日。按時間推算,快回邯鄲。大使不妨在官驛歇息,趙主父若歸,我們派人第一時間通知你。”

田鞅見趙王和趙相已經如此說了,再談下去也沒有任何意義。趙主父不在,趙國是不會表態是否攻秦。

“趙主父不歸,豈非不伐秦,以匡正道。”田鞅長嘆一口氣,語調輕蔑,妄圖激起王爭強好勝之心。

肥義可不能讓他得逞,反問道:“齊王若巡遊不歸來,靖郭君豈敢伐秦,以匡正道。”

田鞅聽出趙相話外之意。倘若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惹怒了趙國。依照趙主父的性格,定會助秦攻伐齊國也說不一定。

十幾年前,趙國和秦國交戰數次,敗了數次,國力大損。齊宣王起五都之兵及北地之衆,不足六十日亡了燕國。趙君沒有選擇休養生息,反而不惜國力孱弱,竟然扶持燕國在韓的質子公子職歸國,繼任爲王。

現在的趙國,已經不是十幾年前的趙國。齊國真的用武力,強加逼迫,趙國不但不會加入諸侯伐秦,反而還會選擇向齊國開戰。

齊國北邊有燕,西邊有趙,南邊有楚。齊國精銳出臨淄討伐秦國,此時和趙國開戰,自然會壞了齊國的大計。

田鞅心中有氣,也不敢發作,忙道:“我等趙主父歸來。”

田鞅也是有脾性之人,竟然不行禮,轉身就走。

趙王何見肥義打發了雙方的使者,問道:“趙相,齊人爲何要列舉秦國五大罪狀。”

肥義道:“師出有名,方得正道。”

趙王何問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我們爲何不加入諸侯攻伐秦國。”

肥義笑道:“臣的任務是穩住雙方的使者。是伐秦,還是救秦,還要和趙主父從長商議。王上,攻伐之事,牽一髮動全身,不可任性而爲。”

趙王何問道:“君父是什麼意思。”

“臣,也不知道。”肥義忙道:“王上,我們去問問趙主父,便可知。”

趙王何、肥義、李兌、樓緩等重臣來到別宮拜見趙主父。

趙主父聽了趙王何之言,笑道:“肥義,寡人沒有看錯你。”

趙王何問道:“君父,這話是什麼意思。”

趙主父見孩兒那副表情,忍不住大笑。衆人見狀,也跟着大笑。

李兌忙道:“王上,趙主父是想要趙相,忽悠雙方使臣,進而穩住雙方。”

“原來如此。”趙王何總算明白了趙相爲何要撒謊,說趙主父不在邯鄲的原因。

肥義埋怨道:“趙主父可不知道,齊國和秦國的兩國使者,不好應付。接下來,我們該怎麼辦。”

“齊、韓、魏三國伐秦。齊、秦兩國都派出使者來向趙國求助。我們是救秦,還是合縱諸侯伐秦。”趙主父沒有給諸臣開口的機會,率先表明自己的態度道:“秦國邀請樓緩爲相,孤,打算將計就計,進一步瞭解秦國。”

肥義猜出了趙主父的心意,驚道:“主父打算去秦國。”

“秦國和趙國十幾年不曾交戰。兩國有多大的差距,孤也很想知道。不知是大秦的鷹銳之士更強,還是孤推行胡服騎射之後的百金之士,更勝一籌。”

衆人也想知道,百金之士對戰大秦銳士,誰更勝一籌。

“秦、趙之間早晚有一戰。”趙主父眸色之中,涌現出前所未有的鬥志,“孤,打算親自去秦國,瞭解這個對手。秦可伐,則合縱諸侯伐秦;秦不可欺,則與之會盟。”

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三十四章 怪物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第三百三十八章 趙築內、外長城第五十八章 三晉恩怨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二百八十章 攻破靈壽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三百三十九章 楚 國,不能一日無主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三百三十九章 楚 國,不能一日無主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三十章 黑衣衛第五十四章 北方有狼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晉的噩耗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三百二十九章 楚懷王入秦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一百零二章 大秦銳士誰與爭鋒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原大戰(下)第三百六十七章 寂寞沙丘冷(下)第十八章 太傅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五十四章 北方有狼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第三百二十五章 馬踏靈壽,踏平中山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雍退位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七十五章 自由第八十六章 天作之合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一百三十四章 藺城失守,趙將趙莊陣亡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子兵法之美人計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一百七十八章 中山王厝問政司馬喜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三百四十七章 楚無傲骨,豈能亡秦雪恥第二百三十章 阻截楚國北上就拜託你們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國質子公子職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七十八章 殷憂啓明, 多難興邦第九十六章 成親大典(下)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第一百零八章 五國兵發函谷,齊國坐收漁利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六十九章 張儀仕魏第三百二十章 禪位避禍最終章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功過任人說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怒諸侯懼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
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三十四章 怪物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第三百三十八章 趙築內、外長城第五十八章 三晉恩怨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二百八十章 攻破靈壽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三百三十九章 楚 國,不能一日無主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三百三十九章 楚 國,不能一日無主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三十章 黑衣衛第五十四章 北方有狼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晉的噩耗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三百二十九章 楚懷王入秦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一百零二章 大秦銳士誰與爭鋒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原大戰(下)第三百六十七章 寂寞沙丘冷(下)第十八章 太傅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五十四章 北方有狼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第三百二十五章 馬踏靈壽,踏平中山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雍退位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七十五章 自由第八十六章 天作之合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一百三十四章 藺城失守,趙將趙莊陣亡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子兵法之美人計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一百七十八章 中山王厝問政司馬喜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三百四十七章 楚無傲骨,豈能亡秦雪恥第二百三十章 阻截楚國北上就拜託你們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國質子公子職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七十八章 殷憂啓明, 多難興邦第九十六章 成親大典(下)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第一百零八章 五國兵發函谷,齊國坐收漁利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六十九章 張儀仕魏第三百二十章 禪位避禍最終章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功過任人說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怒諸侯懼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