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晉的噩耗

秦將嬴疾一邊指揮秦軍抵擋三晉的進攻,另一邊修書送回咸陽宮,請求援兵。

秦王駟給他的回覆只有兩個字...撤軍。

嬴疾拿着書信,癱坐在地上。他不相信自己雙眼看到的會是真的。秦國出兵攻打韓國,嬴疾記得離開咸陽之時,秦王對他說的那些振奮人心的話。

嬴疾相信只要秦國增兵五萬前來支援,他自信能夠擊敗三晉聯軍,重新佔領修魚城,進而攻破韓都新鄭。這幾日,嬴疾心中已然琢磨出攻破三晉的良策。秦王一道撤軍的書信,瞬間打亂了嬴疾的軍事部署。嬴疾的心血和汗水,也付之一炬。

嬴疾雙目呆滯,用顫抖着聲音喊道:“來...人。”

賬外士兵聞言,快步走了進來。

嬴疾穩了穩思緒,閉上雙目,“去把嬴華給我找來。”

“喏”將士領命,躬身退了出去。

秦將嬴華正在指揮大軍抵擋三晉的進攻。忽聞將士來報,說主帥喊他回去。

嬴華也沒從來者哪裡問出有用的信息,只好將指揮防禦的權利交給了司馬錯。嬴華掀開營帳見嬴疾坐在地上,眸色無神,笑道:“你怎麼坐在地上。”

嬴疾右手顫抖地將書信遞給嬴華,一句話也沒說。

“這是什麼。咸陽有消息了。”嬴華展開書信,見着書信中的內容,臉色瞬間一沉。嬴華凝視着嬴疾,神色茫然地問道:“王上要我們撤軍。”

嬴疾沉重地出了一口氣,平和地點頭回應他。

嬴華單手握拳,骨頭咔咔作響,憤然道:“撤軍?憑什麼。我們沒輸,爲何要撤軍。”

嬴疾的雙眸之中也是不甘心,但也無可奈何,“王上之命,豈能違抗。”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授。”嬴華激動道:“我們…”

“胡鬧。嬴華,你知道你在說什麼。公然違抗王命,你可知後果。你呀!說話要經過大腦,不要信口雌黃。我就是擔心你知道此事後,第一個沉不住氣,才特意將你找來。”

嬴華呼吸沉重,重重一拳擊在案桌上,發泄心中的怒氣,“不甘心,真不甘心。”

嬴疾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他們不甘心又有什麼用,難不成公然地違抗王命不成。

午時,秦軍千夫長以上的將領皆被召進大帳。今日衆將齊心協力,擊退了三晉聯軍的多次進攻,心情正歡。衆將得知王上撤軍的命令,一片譁然。每個人瞪着大大的眼睛目視着嬴疾。那些疑惑的眼神是否在向嬴疾討個說辭。

撤軍,意味着什麼,在場的每個人都明白。三晉和秦國戰事陷入膠着,一旦秦國撤軍便會遭至三晉聯軍瘋狂反撲。撤軍,對秦國極爲不利。嬴疾明白這個道理,衆將士也明白。奈何,秦王嬴駟不明白。

嬴疾不能讓場面失去控制,以強硬地氣勢壓迫衆將,“王上有命,莫敢不從。諸位,請執行軍令。不聽王命,不從軍令者,斬。”

嬴疾凌冽的目光從衆人的臉頰掃過,隨後停在一人的身上,發出政令,“司馬錯將軍,你負責掩護大軍主力後撤。”

司馬錯愣了片刻,掩護大軍撤退是何等的重要。按軍功,這裡在場的每個人都比他高。嬴疾爲何會將這件事交給他。嬴疾見司馬錯不上前領命,問道:“司馬錯將軍,你不願意掩護大軍撤退。”

司馬錯出列,拱手道:“喏。”

嬴華氣急道:“末將也願意斷後,掩護主力後撤。”

嬴疾知曉嬴華的性子,也不阻攔道:“好。”

嬴華喜道:“喏。”

公孫衍領着三晉聯軍攻打秦軍,才發現秦軍陣地早已經人影無蹤。韓鵬見秦軍撤軍,提議道:“秦人忌憚我三晉之力,慌忙撤退。犀首,我們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攻下奪回我國被秦國佔據的土地。”

趙歇也道:“此乃挫敗秦人最好的時機。犀首,我們不能錯過。”

公孫衍吐出兩個字,“不可。”

韓鵬問道:“爲何不可。”

進入秦軍大營,公孫衍留意營內裡的蛛絲馬跡。公孫衍將收集得到的信息,簡單整理。已然得出一個結論…秦軍撤退是有計劃有順序的。

公孫衍指着空蕩蕩地秦軍營帳對着衆將反對道:“秦軍大帳內沒留下半點慌亂地跡象。足以嚴明,秦軍是主動撤退,亦或者說秦人是詐退。兵法有云,窮寇莫擊,以免掉進秦軍設下的陷阱。”

韓鵬問道:“犀首,我們眼睜睜見着秦人離開,什麼都不做。”

“我們先靜觀其變。”

公孫衍看了看空無一人的秦軍大營,他在琢磨是什麼原因導致秦軍退兵的。

秦國先是狂揍了義渠,義渠人遠遁大草原。義渠人沒有幾年時間恢復元氣,是不會找秦國的麻煩。隨後,秦國安定西戎。西戎見強大的義渠人被秦國狠狠地揍了一頓,他們自然也不會挑起戰事。秦國就是因爲穩定義渠、西戎,方纔出兵攻打韓國。

秦國沒有外患,那就是內憂。秦國的內憂又是什麼?

秦王嬴駟繼位之初,就敢腰斬先君重臣公孫鞅。而今,嬴駟掌控秦國朝政數十年,秦國有他,怎會有內憂。秦國沒有內憂,嬴疾退兵又該如何解釋。公孫衍想了很多,仍舊未能理清秦國退兵的緣由。前去打探消息的斥候,回來稟報之後,公孫衍才斷定,秦人不是詐退,而是真的撤退。公孫衍指揮三晉奪回了秦國佔據韓國的土地。

韓鵬見秦國退了,他腦海之中涌出一個大膽的想法…乘勝追擊,攻破函谷關。

這個想法很快被公孫衍否決了。公孫衍拒絕這個提議,不是因爲他怕了秦國。而是,他明白一個道理。當今的天下格局,已然不是三晉的天下。他的目光盯着東邊的強國齊國。

三晉走在一起,齊國是不願意看到的。公孫衍斷定,齊國也會出兵攻打三晉。不出公孫衍所料,三晉攜手應對秦國的同時。齊國也對三晉出手。

秦國與三晉一戰,雙方皆有傷亡。如今,三晉奪回了韓國的領土。秦國撤軍退回國內。三晉與秦國的戰事算是告一段落。爲了避免秦軍捲土重來,韓國境內仍然留有數萬的魏趙軍隊。公孫衍和趙歇帶領着剩下的軍隊,趕往東邊的戰場,迎戰齊軍。

公元前318年,公孫衍邀集韓趙魏楚燕義渠六國攻秦。

齊國不想參加合縱攻秦,也不想明面上拒絕中原五國聯軍。齊國想要看到的就是秦國和中原五國打得兩敗俱傷。然而,齊王田闢彊沒能如願,中原五國攻秦無功而返,五國也沒有多大的損失。但是秦國的聲威一日比一日強大,甚至掩蓋了齊國的光芒。

齊軍主將率領大軍走走停停,剛至魏國邊境。已然知曉五國退兵的消息。五國和秦國不相互攻伐,齊軍也就沒有向西前進的必要。匡章建議將大軍撤回去。

田罌脣角露出詭譎的微笑,問道:“我和你領着數萬將士遠征,怎能無半點功勞就回到國內。匡章,回到國內,我等如何面對王上,面對國中的百姓。”

匡章心中一驚,吞吞吐吐道:“齊相,你的意思是說…”

“沒錯。”田罌截斷匡章的話,“五國聯軍攻秦不克,中原諸侯國只知秦國 ,不知齊國。我們不折騰出大動靜,中原諸侯豈會來臨淄朝拜吾王。五國沒能攻破函谷關,秦國出函谷關迎戰三晉,亦不分勝負。我們也該證明一下,天下諸侯打不贏秦國,亦不能打贏我齊國。齊國乃東方第一強國的地位,誰也不能動搖。”

“齊相,打算怎麼做。”

“對三晉動手。”

“王上沒有下達對三晉開戰的命令。”

“離開臨淄前,王上有交代。匡章,你忘了嗎?”

匡章仔細回味,他不記得王上下達過與三晉開戰的命令。

“王上說了,五國勝,則攻秦。五國敗,則攻三晉。”田罌道:“今日五國撤軍,已然是敗了。我們就該對三晉出手。”

“齊相,攻伐三晉一事。我們是否應該請示王上。”

“這是王上派人送來的國書。”田罌從寬大的衣袖之中拿出一封國書遞給他。匡章接過文書看了看,鄭重道:“匡章聽齊相調遣。”

齊國大軍駐紮在魏國邊境,自然不是友好。

魏嗣也猜到齊國會對魏國動手,也在邊境上駐紮大量的魏軍,應對突發的狀況。

匡章趁魏國向西援救韓國,領着齊國的競技之師攻入魏國境內。魏國的注意力在秦國。齊軍突然發動進攻,贏得先機。一路攻城略地,抵達魏地觀澤。

觀澤,離魏國大梁不足百里。離趙都邯鄲也是亦然。齊軍佔據觀澤,可攻打魏國大梁,也威脅到趙國邯鄲。魏嗣、趙雍見情況不妙,急忙調回援韓的大軍,迎戰齊軍。

齊國突然對三晉出手,打了三晉一個措手不及。

五國聯軍攻秦不克,其餘威震動諸侯。中原諸侯只說秦國如何如何,田闢彊聞言心中很不是滋味。

公元前317年,秦國穩住西邊的戎狄,將秦劍揮向韓國。韓國一國之力,自然是抵擋不住秦國前進的腳步,只能向中原諸侯求助。魏、趙兩國君主不僅牢記着三晉先祖合作時的輝煌,亦沒忘卻那日趙國龍臺的誓言。魏、趙兩國出兵救韓,抵擋秦國東進的鋒芒。

秦國攻打韓國頗有疲憊之態,魏、趙兩國加入戰場,戰場不利於秦國。秦王嬴駟以張儀之策,一邊撤兵示弱,另一邊派出使者有說齊王。張儀的意圖很明顯,那就是把齊國拖進來,轉移秦國對付三晉的壓力。

公孫衍邀集韓趙魏楚燕五國攻秦,以楚王熊槐爲合縱長,完全沒有將齊王田闢彊放在眼中。

齊國也意識到五國合縱的威脅。五國合縱向西可以謀秦,向東可以滅齊。五國合縱攻滅的對象除了秦國,也會威脅到齊國。齊王田闢彊上臺後,自認爲天下乃齊國主導,豈能任由五國合縱。五國合縱不僅是秦國的敵人,也是齊國的敵人。

對齊王田闢彊來說,攻打三晉是打破五國合縱、重樹中原霸權的良機。齊王田闢彊爲了讓中原諸侯記得他,給田罌送去國書,與三晉開戰。三晉此次合縱,不僅要應對秦國,還要應對齊國的攻擊。

魏趙兩軍在觀澤與齊國交戰,齊國大勝。魏趙兩國慘敗,給秦國嬴駟看到了機會。

嬴駟道:“張儀,魏趙敗給了齊國。韓國沒有了援助,我們也該再次對韓國動手。”

“這一天,我們終於等到了。”張儀正色道:“王上,此戰必勝。中原諸侯纔會看到我秦國。我秦國他日爭天下,中原諸侯也會忌憚我們。”

“寡人也是這個意思。”嬴駟面對贏疾,厲聲道:“上次攻打三晉,寡人讓你撤軍,你不服氣。寡人命你再次率領我大秦將士,出函谷攻韓,以爭天下。”

“不破韓國,不破三晉。”嬴駟立誓道:“贏疾絕不回來。”

嬴駟雙眼綻放出光芒,“寡人等着你的好消息。”

秦國捲土重來,三晉聯軍倉促迎戰,韓將申差、韓盛戰死。秦軍斬首三晉聯軍8.2萬。

三晉再次合縱,攜手共制諸侯。向東敗於齊國,向西敗於秦國。三晉對齊、秦兩國,落得慘敗。悠悠三晉大地,數萬悲壯之士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三晉合縱對敵,不敗諸侯。那個時代,已經漸漸遠去。秦國、齊國後軍突起,成爲了三晉的噩耗。

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八十五章 六禮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山埋忠骨 馬革裹屍還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二百九十八章 塞北四郡 (下)第四十一章 戰與和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三百三十八章 趙築內、外長城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三百章 刺殺孟姚,以亂趙國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雍退位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二百八十六章 垂沙之戰(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第一百三十四章 藺城失守,趙將趙莊陣亡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二百九十九章 美人熒熒兮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攻趙國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三章 佈局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二百零二章 楚國爲何沒有朋友第兩百一十章 胡服(中)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二百五十三章 父兄之志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原大戰(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石邑、破東垣第八十九章 迎鳳殿第七章 韓候康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二百九十章 三胡與中山結盟,圖滅中原第三十六章 遇刺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二百八十四章 垂沙之戰(上)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四章 破局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十二章 屠彝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一百四十四章 燕國兩王並列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點將,兩國開戰第二百六十章 司馬喜巧立陰姬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七十五章 自由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五伐中山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二百二十三章 迴歸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三百三十九章 楚 國,不能一日無主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一百二十章 罪己詔(下)第二百九十章 三胡與中山結盟,圖滅中原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最終章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功過任人說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第一百四十六章 秦國攻韓間楚第一百四十四章 燕國兩王並列第三百二十九章 楚懷王入秦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狐死必首丘
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八十五章 六禮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山埋忠骨 馬革裹屍還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二百九十八章 塞北四郡 (下)第四十一章 戰與和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三百三十八章 趙築內、外長城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三百章 刺殺孟姚,以亂趙國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雍退位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二百八十六章 垂沙之戰(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第一百三十四章 藺城失守,趙將趙莊陣亡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二百九十九章 美人熒熒兮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攻趙國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三章 佈局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二百零二章 楚國爲何沒有朋友第兩百一十章 胡服(中)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二百五十三章 父兄之志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原大戰(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石邑、破東垣第八十九章 迎鳳殿第七章 韓候康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二百九十章 三胡與中山結盟,圖滅中原第三十六章 遇刺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二百八十四章 垂沙之戰(上)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四章 破局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十二章 屠彝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一百四十四章 燕國兩王並列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點將,兩國開戰第二百六十章 司馬喜巧立陰姬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七十五章 自由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五伐中山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二百二十三章 迴歸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三百三十九章 楚 國,不能一日無主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一百二十章 罪己詔(下)第二百九十章 三胡與中山結盟,圖滅中原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最終章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功過任人說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第一百四十六章 秦國攻韓間楚第一百四十四章 燕國兩王並列第三百二十九章 楚懷王入秦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狐死必首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