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殷憂啓明, 多難興邦

趙雍漫不經心地一問,散發在四周的空氣突然冷了下來。

趙國諸臣心裡暗自着急,埋怨道:“我的王上,您是在韓國的土地上,您和韓王對話,就不知道委婉含蓄一點嗎?您說話也太隨意、太直接吧!一不小心衝撞韓王,招來殺身之禍,那可怎麼辦呀!”

肥義聞言,也是倍感頭疼。有些話,大家心裡明白就好了。怎能用一副無所謂,又光明正大的說出來呢?趙君的性格,讓人難以捉摸啊!

趙雍沒有理會諸臣的表情,眼睛直勾勾的盯着韓王。他見韓王神色安寧,等了半響,也無反應。

趙雍將雙手放在腦後,仰望天空,重複問道:“韓王會效仿蠻楚,將我扣押在韓國?”

韓王知曉趙君的個性率直。但是趙君有話就說,還說的這般直接,他的內心還是被狠狠衝擊了一下。好在韓王練就了處事不驚的本領,否則,韓王定會尷尬不已。

韓王第一次沒有回答,是因爲找不到合適的字句來表達。誰曾知,趙君再一次追問,韓王不答也說不過去。

有了時間的緩衝,韓王康將這個難題,轉嫁給了趙雍,反問道:“趙王認爲爲寡人會效仿蠻楚嗎?”

“會。”趙雍說完,笑得肆無忌憚。

韓王康聞言,也是縱聲長笑。

眼前這一老一少言語對白,讓四周的人皆聽不明白。趙雍的目光不經意往韓王身後探了探,忽然發現人羣之中有一張熟悉的面孔,大聲喊道:“犀首,我們又見面了。”

公孫衍朗聲回道:“趙王,邯鄲一別,您可一切安好。”

“寡人好着呢?”趙雍沒有在意自己的君王儀態,朝着他喊道:“魏國以張儀爲相,逼走了您。寡人還擔心您的去處。沒想到,能夠在這裡遇見你。犀首去了韓國,也不通知寡人一聲。”

“蒙韓王不棄,收留我這個落魄之人。”公孫衍拱手向前一送,“犀首,也謝謝趙王的惦記。”

韓太子倉,走了過來,問道:“趙王,還記得我嗎?”

趙雍與他對視了一眼,便已經知曉來者是誰,語調親切道:“寡人當然記得,邯鄲一別,已有數年。太子,別來無恙。”

“皆說,趙王乃有爲之君。日後長大,定不能小覷。”韓太子倉言語隨意,“等會我要向你請教治國之道。趙王,不會拒絕我吧!”

“太子,謬讚了。寡人哪有什麼治國之道。”趙雍指着身後的肥義,“這位,才懂治國。”

韓倉朝着肥義拱了拱手。肥義見了,也拱手回禮。

韓王康見孩兒與趙王聊得盡興,笑道:“吾兒,趙王會在我國待上幾日,你呀!多向趙王學習,多請教些治國之道。”

韓倉見父王示意,心中頗樂,喜道:“喏。”

“韓王,嚴重了。太子比我年長,怎能向我學習。您這話,不是打我的臉嗎?”趙雍語調謙卑道:“您是長輩,頗有爲君之道。寡人和太子應該向您學習纔是。”

韓王聞言,心中大樂,擺了擺手道:“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

趙雍和韓王交談,心情倍感舒暢,也感受不到任何壓力。他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不用斟詞酌句,也不用擔心會說錯話,得罪韓王。一陣大風吹來,這一老一少,聊得是相當歡樂。

韓倉見起風了,忙道:“父王,起風了。我們進城吧!”

韓康點了點頭,伸出手發出邀請,“趙王,介意與寡人共坐一輛車乎?”

趙雍也不拘束,笑道:“求之不得。”

韓康伸出手邀請,也笑道:“請。”

趙雍登上韓王的車攆,見韓軍將士,軍容整齊,進退有序,沒有絲毫凌亂,讚道:“韓王,寡人真羨慕您身邊有一支威武的軍隊。寡人有一支這樣的軍隊,片刻都不會離開他們。”

韓王到聽出了趙雍的話外音,是說韓王出行不簡單啊!領着大部隊東奔西跑。韓王康假裝沒聽明白,大方的問道:“趙王,同我一起欣賞我韓國健兒的風采。”

“好啊!”趙雍眼神明亮,早已經迫不及待。

斥候得令,上前幾步,揮動手中的旗幟。

公孫衍見狀,拔出長劍,面對着五千韓國健兒。五千將士,在公孫衍的指揮下快速列成五個方陣。韓軍進退有序,整齊劃一,嘴裡還發出地動山搖的聲音。

趙雍不忘擊掌,喝彩道:“好。”

公孫衍列好方陣,轉過身來,高喊道:“恭請王上回城。”

五千將士也齊聲吶喊道:“恭請王上回城。”

聲音一波又一波傳了過來,盪漾在山谷之間,久久不能消停。韓王大手向上一舉,公孫衍得令,轉過身去,一揮令旗。五千將士迅速騰出一條寬大的道路。韓王的車攆向前驅動,韓軍見王上來了,一波又一波紛紛下跪,宛如驚濤駭浪,齊聲高呼:“王上萬歲,韓國萬歲。”

韓王見自己的軍隊出盡了風采,笑着問道:“趙王,寡人的軍隊如何。”

趙雍也未見過這樣強大的陣容,真心地讚道:“韓王真是了不起。寡人如何才能練就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鐵血將士。”

韓王見他之言,發自肺腑,笑道:“這支軍隊,是公孫衍替寡人訓練的。寡人,也是第一次見。”

“哦。”趙雍一邊目視着跪拜的韓軍,另一邊盯着公孫衍,發出感嘆道:“犀首之名,名不虛傳啊!韓王,得犀首,秦、楚、魏三國,也不能小覷韓國。”

韓王看了看五千將士,又回過眼神盯着這個少年的側臉。與幾年前相比,趙王的確是成熟穩重了不少。第一次見面,韓王覺得和他相談甚歡。今日再見,那份感覺只增不減。韓王閱人無數,但是對眼前這個少年充滿好感。

今日見趙王面對這種場景表現出的儀態,以及趙王入韓不帶侍衛,不攜帶兵器的那份膽識和魄力。

韓王心中嘆息道:“趙君的氣魄、膽識,天下諸侯,無人能比。假以時日,眼前這個少年,必會是亂世之中的風雲人物。趙國會在他的帶領下,傲視諸侯。”

韓王將趙王等一干人衆請進區鼠行宮。

宮內早已經備好美酒美食。

韓王一邊招待趙王及趙國諸臣飲酒,另一邊請趙王觀賞韓國的歌舞。

酒過六巡,衆人酒足飯飽,皆以爲韓王的下一個節目,便是商談此次會盟。因此,衆人飲酒,有所節制。生怕飲酒誤了正事。然而,兩國的王上,卻是你敬我一樽,我回你一樽,禮尚往來。只顧飲酒,一點也沒有談論關於會盟的跡象。

韓王見趙王年紀輕輕,但酒量甚好,有些招架不住。但趙王敬酒,他怎麼也不能推辭。再加上韓王是主人,豈能怠慢賓客。趙王要飲酒,他奉陪就是。

趙國美酒揚名諸侯,但韓酒也別有一番滋味。

趙國諸臣見王上只顧飲酒,忘了此行目的,朝着肥義頻頻示意,請他拿個主意。

肥義聳了聳肩,表示很無奈,舉着酒樽,朝向韓相和太子。韓相、太子知曉肥義是趙君心中的紅人,不敢怠慢,舉樽相邀。這場酒宴,喝到天明方纔結束。兩國的臣子,喝得只有三分醉意。然,兩國的王上皆是盡興而歸,大醉一場。

飲一夜的美酒,兩國的王上,醉的一塌糊塗。

區鼠會盟一事,隨着兩國的王上醉酒不醒,往後推遲幾日。兩國王上睡得相當甜美,作爲臣子也就穩條不亂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因爲王上的緣故,兩國的臣子有充裕的時間,完善盟約的內容。衆人也釋放了因爲會盟強加在身上的壓力,取而代之是無比舒暢的心情。

韓、趙兩國的臣子也會私底下交換心得,更正自己的意見,每個人都期待着區鼠會盟能夠取得完美。

這日,區鼠之地,風雲四起,細雨霏霏。少傾,雷光閃爍,霹靂交加,大雨傾盆而降。少傾,只見雷光閃爍,風停雨止。這場大雨水洗去了空氣之中的塵埃,空氣清新,令人悅目。

肥義走了進來,行禮道:“王上,今日便是兩國訂下的會盟之日。”

“恩!”趙雍點了點頭,問道:“大司馬,這幾日,會盟一事,你辛苦了。”

肥義道:“王上嚴重了。臣,只是做了一名臣子該做的事情。”

韓王派出太子倉,來請趙雍前去會盟。

區鼠行宮,韓、趙兩國的王上,位居上座。兩國的臣子,位居下座。酒之酣暢,雙方簡單寒暄之後,總算切入正題。

“今日,寡人與趙王坐在此地,是爲了商談韓、趙兩國的未來,以及韓、趙兩國走向。”韓王言語說的極慢,他要讓每個人清楚自己表達的意思,“我們兩家祖上歷史淵源頗爲深厚。兩家互助互惠,纔有了韓、趙兩國。韓、趙建國後,多次攜手合作,共同應對危局,才取得現在的局面。”

趙雍也道:“韓、趙兩國,相扶相持,休慼與共。”

韓王笑了笑,又道:“如今,天下風雲突變。魏國昔日榮光不在,齊、秦兩國後軍突起。齊、秦、楚三國更有均分天下之實力。爲了共抗三國,以求自保。寡人蔘加了犀首所提的五國合縱。寡人也想借助五國之勢,抵抗三國。”

趙雍語調高昂道:“寡人想起犀首五國合縱,攻破諸侯。寡人內心澎湃。”

韓王康嘆道:“奈何,魏王抵不住秦、楚兩國的攻勢,主動解除五國的盟約。魏國榮光不在,但也是大國。魏國罷黜惠施,以張儀小兒爲相,倒向秦國。現在的局勢,對韓、趙兩國不利。面對危局,趙王有何高見。”

“寡人正是爲了韓、趙兩國的命運而來。”趙雍已改散漫的語調,爲國家的發展,臉色充滿擔憂,“韓、趙兩國皆被虎狼環繞。兩國要圖生存求發展,應對諸侯,我們不可先自亂陣腳。韓、趙兩國休慼與共,風雨同舟,不分彼此,合二爲一體,方能壯大實力。”

шωш ●TTκan ●c○

趙雍說的這番話,也是韓王想要表達的意思。

韓王仔細品味了這些話,方道:“韓、趙兩國皆乃四戰之地。合則存,分則亡。寡人西邊有秦國之患,東邊有齊國之憂,南邊還要應對楚國。魏國,也沒將韓、趙當成患難兄弟,時常兵威向相。本以爲五國合縱,與魏國能夠和平共處。現在就連北邊的魏國,也倒向了秦國。寡人的處境堪憂啊!”

“寡人的處境又何嘗不令人頭疼。東邊有齊,西邊有秦,南邊有魏,北邊有燕及胡人之憂。這些令人頭疼的問題,困擾着歷代趙氏先君。韓王,寡人理解您的心情。”趙雍的語調同韓王相似,皆爲國家的前途堪憂。

但趙君年少,朝氣十足,並沒有因爲目前的困境而止步不前。相反,他做出了很多努力,改善與四周鄰國的關係,就連中山國,他不惜顏面,稱之爲王。

韓王深有同感,點頭表示贊同。

趙雍尷尬的笑了笑,又道:“韓王瞧瞧寡人,年歲不足二十,卻已是白了少年頭。”

韓王被眼前這個少年的風趣的話,逗得朗聲大笑。衆人,也是跟着大笑。趙國諸臣見王上言語太不知收斂,心裡嘆息道:“王上,您就不能矜持一點嗎?”

“韓、趙兩國處境堪憂。”公孫衍對着兩國的王上行禮,揚聲道:“韓、趙兩國更應該緊密地聯繫再一起,不可分割。韓、趙之間,脣亡齒寒,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韓、趙兩國同出晉國,本就是一母同胞,更應該如兄弟般依存,相互支持,攜手前進。”

趙雍道:“犀首之言,甚符寡人之意。”

公孫衍又道:“三晉能夠放下往日恩怨,真心實意的合作。三晉的實力,無論是秦國,還是楚國,或者是齊國,皆不足以撼動山嶽。三晉合縱,共抗齊、秦、楚三國。齊、秦、楚三國,未必是三晉男兒的敵手。三晉焉能壓制不住三國,一統中原。”

三晉建國的關輝歲月,韓王、趙王自然比任何人都明白。三晉真的能夠走在一起?魏國還能讓韓、趙兩國放心嗎?衆人雖也明白三晉的實力,但對三晉保持合縱,持有不同的想法。

“三晉合縱困難重重。我們身爲三晉的男兒,不怕困難。因爲有困難止步不前,怨天尤人,豈是三晉大丈夫所爲。”公孫衍見衆人的表情,除了少數幾人,大多都是心灰意冷,朗聲道:“諸侯國皆不相信三晉能夠走在一起,小看我們。我們不去努力,不去改變,豈不是順了諸侯的心意。我們不多加努力,不多加改變,焉知三晉不能走在一起。你們不想再看看,三晉男兒一統中原之日。”

衆人聞言,也是熱血沸騰。

“對,我三晉男兒何曾怕過困難。”

“決不能讓諸侯小瞧了三晉的實力。”

“三晉的天,唯有三晉的人說了算。”

“三晉合縱,一統中原。”

衆人皆高呼,“殷憂啓明 ,多難興邦。”

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一百零五章 趙君得子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八十八章 新鄭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四十五章 請戰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三章 佈局第三百一十五章 三晉有霸主,秦國要小心了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五十三章 今朝有酒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一百三十四章 藺城失守,趙將趙莊陣亡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四十五章 請戰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八十三章 韓後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三百三十九章 楚 國,不能一日無主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三百六十三章 蕩滅中山第二十六章 整頓吏治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三百零八章 秦國,我不去也罷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一百六十二章 韓倉繼位,秦王教子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第三百二十四 你是趙國之王,孤爲趙主父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二百七十四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上)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第一百七十七章 祭天告祖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三百零八章 秦國,我不去也罷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七十四章 長大,總會有苦惱第一百四十八章 張儀欺楚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三章 佈局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二百四十章 干涉秦國第三百二十二章 孩兒願跟隨君父,征戰疆場第一百四十六章 秦國攻韓間楚第五十七章 合縱諸侯第一百六十章 朝局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世之君?禍亂之君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十二章 屠彝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三百四十七章 楚無傲骨,豈能亡秦雪恥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晉撤軍,義渠再起風雲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一百零九章 秦楚交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
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一百零五章 趙君得子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八十八章 新鄭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四十五章 請戰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三章 佈局第三百一十五章 三晉有霸主,秦國要小心了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五十三章 今朝有酒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一百三十四章 藺城失守,趙將趙莊陣亡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四十五章 請戰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八十三章 韓後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三百三十九章 楚 國,不能一日無主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三百六十三章 蕩滅中山第二十六章 整頓吏治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三百零八章 秦國,我不去也罷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一百六十二章 韓倉繼位,秦王教子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第三百二十四 你是趙國之王,孤爲趙主父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二百七十四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上)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第一百七十七章 祭天告祖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三百零八章 秦國,我不去也罷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七十四章 長大,總會有苦惱第一百四十八章 張儀欺楚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三章 佈局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二百四十章 干涉秦國第三百二十二章 孩兒願跟隨君父,征戰疆場第一百四十六章 秦國攻韓間楚第五十七章 合縱諸侯第一百六十章 朝局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世之君?禍亂之君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十二章 屠彝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三百四十七章 楚無傲骨,豈能亡秦雪恥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晉撤軍,義渠再起風雲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一百零九章 秦楚交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