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二):反目成仇

第三十六章(二):反目成仇

馬三保叫待女拿酒來,連灌幾懷,心境就像是無處抒胸臆、斥悶腸的樣子。馬三保很小就進宮做了宦官,那時只是朱元章身邊的一員小大監。有一次因說錯話,朱元章就要砍他的頭,朱棣見他有膽識,良言相勸才免了一死,之後便一直隨朱棣左右,並予以重用。馬三保感於朱棣的知遇和救命之恩,鞠躬盡瘁,這一生只他而活。即使朱棣是殺人惡魔,乃一意追隨,就是怕朱棣因此自毀長城,葬送掉辛苦打下的江山,一再勸言,卻均遭忽視。所以馬三保真正擔憂的是,朱棣長將於此,勢必民心盡失,很可能會逼得百姓揭竿而起。

宮廷大宴上,文官武將均就位,林展翔三人只是普通平民,坐在最未一桌。除官將外,孤延大師、鬼斧神棍、錢孫李三勇將自然少不了,但看不到四大壞人。

再見朱棣,林展翔感覺他那張臉非常陌生,不知怎麼面對這樣一位剛愎自用,滿手血腥,兇性殘暴的皇帝。

席間百官一一贈致賀詞,均是些讚頌奉承的陳腔濫調,周雁聽了心下厭煩。不禁又拿建文帝與朱棣比較,才發現建文帝並非一無是處。事實上建文帝雖懦弱無能,但十分仁慈,只是那王遲慰欺凌幼主,弄權把政亂朝綱,胡作非爲,才搞得天怒人怨。而大傅黃子澄主張削潘,是想建文帝更好地保江山,鞏帝位,豈料逼得諸潘王反撲,這正也是失卻天下的一大原因。

朱棣得登大寶,告慰平生,那心情之樂是任何人都無法比的。飲罷幾杯,便稍有醉意,特旨:今日無君臣,須一醉方休。

孤延大師卻道:“今,天下初平,普天同慶,然而建文帝逃匿在外,王遲慰仍未正法,邊境戰禍連綿,得時時慎惕,不宜縱樂過度。”

朱棣點頭納意道:“國師所言甚是。平定邊患,拿了王遲慰和允炆這小子,那纔是大大的喜事。”

銀鞭震八方錢萬山道:“微臣想,此二人必是南逃了。”

朱棣略有同感。

點蒼子李希念道:“何以見得?”

錢萬山道:“自應天以南之地,均是建文帝城池,他往南逃,一來十分安全,二則聯絡舊臣,方便起事。”

衆將臣都贊這種說法,北方全是朱棣的轄地,到處在抓人,建文帝再笨也不會躲在北邊的。

鑽地龍孫承綱卻另有見解:“有道是最危險的地方就最安全,依我看,哪都不可忽略。”

李希念反辯道:“照你這麼說,那他是不是躲在應天城內?”

孫承綱道:“凡事皆有可能,總之每個地方均要嚴加盤查。”

朱棣就怕建文帝死灰復燃,不除此人難於心安,當下採納孫承綱所奏,又擬舉兵南下,直至完全佔據建文帝的所有疆土,徹底粉碎建文帝的殘餘力量。

聽到此,林展翔想:“那建文帝到底是朱棣的侄子,本自同根生,相焦何大急?爲什麼一定要趕盡殺絕?”他卻哪裡知道帝皇之家的事?莫說叔侄,甚至兄弟父子互相殘殺,都現而易見也。

馬三保一言不發,他深知王家之爭,常常是王親國戚之間明鬥暗奪,對追殺建文帝即不支持也無異議。林展翔與周向二女不通朝務,一直插不上嘴。

孤延大師說道:“皇上,臣尚有一事啓奏。”

朱棣停杯,示意允許。

孤延大師說道:“有一個地方,請皇上裁決。便是皇上的老家安徽鳳陽。”

馬三保嚯然站起,忙道:“國師之意是指建文帝藏到鳳陽?”

孤延道:“不錯,畢竟那是皇上的老家,關係大明的氣運。”

鳳陽老家就如大明氣運的源頭,朱元章在位之時就說過,誰也不可騷擾舊地,有違者以誅九族論罪。朱棣一番深思熟慮後說道:“他果真回了老家,就讓他守祖陵,以敬孝道。”

大家只情喝酒取樂。朱棣見林展翔話無多句,便舉杯邀飲。再說道:“林兄弟,怎麼了?不合胃口?”

林展翔被問有點慌,說道:“很好,挺美味的。”

朱棣笑道:“林兄不必拘束,朕剛纔也說了今日不用守君臣之禮。其實呀,這次能順利拿下應天,林兄功不可沒,要什麼賞賜,你說,朕儘量滿足。”

林展翔道:“皇上言重了,小民是什麼忙都沒幫上。”

朱棣對有功者從不含湖,說道:“此言差矣,此言差矣,林兄一舉重創東廠主力,我軍方得以順利攻克應天,成就萬世基業,因此你的功勞甚大呀。”

林展翔謙道:“皇上雄才偉略,這也是天命所歸,小民怎敢居功。”

朱棣道:“林兄不必推謙,朕一向是恩怨分明的,只是該賞賜點什麼給你呢?不瞞你說,朕還有一事要林兄幫忙,此事能成,就封你爲北平王。”

在明朝時期,皇帝多把自己的成年兒子無論有無功績,均分封各地爲王,各據兵權,稱作“潘王”。這實際上是鞏固政權的一種手法。如果異姓封王,非勞苦功高不可。

席上衆座俱震驚,那可是萬人莫匹的殊榮呀?

林展翔並不動心,道:“草民一介山村野夫,做不得官。但皇上所託之事,只教於江山社稷,天下百姓有益,而草民又辦得到,自當勿以推辭。”

朱棣大悅,說道:“那就大好了,四年來,中洲大地烽火不斷,百姓深受戰亂之苦,嚴重影響生產,很多地方都饑荒,如今國庫空虛,這災民溫飽之需成了朕最頭疼的事。”

林展翔原來家裡也算富裕,現在雖位主中原第一大幫的掌幫,卻不如以前富足,覺得朱棣說的似乎與自己並不掛勾,便道:“皇上憂國憂民,真乃蒼生之福,然而小民有心但亦出不了力。”

孤延道:“眼下林少俠可解這燃眉之急,也只有林少俠才能幫此大忙。”

林展翔知道自己猜不出來,索性直接說道:“願聞其詳。”

孤延置下杯子,道:“神兵破胡,唯我獨尊。利戟真鋒,並駕齊驅。刀劍出捎,君臨天下。武林中的這句話傳了百幾年,由此可見那不是道聽途說,捕風捉影的荒誕之談。前段時間老僧就聽聞,真鋒破胡牽連着一個大寶藏的秘密,得之富甲天下。如果我們能啓出這批財寶,用於救濟難民,實是無量功德。”

林展翔一直不相信寶藏之說,但若真的有,取來濟民也是件好事。

就在得悉朱棣滅人十族那一刻起,周雁對他已有成見,當下道:“這些謠言多半是誇誇其談,與事實不副,試想這柄神器再厲害,終究不過是兩張硬一點鐵塊,何以能夠唯我獨尊,君臨天下?每遇戰亂,免不了要荒災。皇上體恤民之疾苦,放糧拔銀,原無不妥。只是便算是有金山,要賑濟這麼多貧民,也不過救得一時,非長久之計。與其贈予大魚,還不如贈矛魚鉤。現下仗也打完了,皇上應大力提倡和發展生產,鼓勵農耕業,這樣老百姓才永遠有飯吃。”

諸官員紛紛贊同,此乃常理。馬三保讚道:“周雁雖屬女流,卻也有這等見識,着實難得。”

朱棣點點頭道:“對,這個問題我和衆臣商議過了,已於日前開始實行,但拔款賑災還是必須的。所謂春耕秋收,就算播種,也得半年才收成,所以要補給貧民這半年時間裡的食物不是麼?只因仗打得大久,軍中儲糧不多,朕是倍感頭疼,不得已才請林兄伸援。萬望林兄眷念天下蒼生,莫以推託。”

孤延揀出舊事,希望林展翔不食言,說道:“老僧記得,林少俠曾在皇上面前承諾,若是取到真鋒破胡,便送給皇上,用來救濟平民,不知林少俠有沒有忘掉?”

林展翔當然沒忘,那時的朱棣是救世主,今日的朱棣已是人人可怕的殺人魔鬼。他不是要背棄誓言,而實在不放心將神器交給這樣的人。

周雁明白林展翔的難處,道:“我家公子說過的話自然算數,但真鋒破胡在我手裡,不在公子手裡。”

朱棣笑道:“這一節朕知道,朕已經派人打聽清楚了,你是林兄買來的一個侍女,你所擁有的,也就是林兄的。朕把你請來,便想問問你的意思。”

林展翔有必要鄭重聲明:“皇上你有所不知,小雁其實不算是小民侍從,當日爲她贖身,已許她自由,只是她心存感激,硬要跟在身邊而己。”

朱棣頗覺失望,但還是有把握的,說道:“原來如此,那周姑娘肯否將神器相贈,掘得寶藏,用於解萬民的眼前之困?孤延舉杯說道:“有林少俠和周姑娘大義援助,安得天下民生,實是奇功一件,貧僧代老百姓深表鳴謝。”說完一飲而盡。

林展翔、周雁意正躊躇,救苦救難自然願意,就怕這朱棣說一套做一套,取了財寶,中飽私囊。

向孟君見林、周犯窘,就幫着說話:“大師可知道,這破胡刀原爲少林之物,真鋒劍是峨眉之物,我們要先徵同兩派的允許才行。更何況真鋒破胡非比導常,此事還須好好商議,以確保萬無一失。”

那朱棣對向孟君用情究深,竟也言聽計從:“孟君說得是,甚合朕意,那就容後再談。朕會派人頒旨少林峨眉,請教兩派掌派的意見,再議個妥善之策。”

林展翔、周雁暗暗舒了一口氣。

提到向孟君,朱棣忘忽一切,柔聲道:“孟君姑娘,近來可好?從自上次一別,朕無日不牽記你呀。”

大庭廣衆之下,也不嫌肉麻?向孟君都起疙瘩了,說道:“多蒙皇上記掛,民女過得很好。”

朱棣眉毛一蹙,語氣間是溺愛的口吻:“我看不好,朕聽說你在七星宮遇到了麻煩事,在峨眉那邊也碰上危險。”又跟林展翔說道:“林兄,這就是你的不對了,孟君姑娘一個女孩子家的,你爲何帶着她東奔西跑,出了問題怎麼辦?”

林展翔也不爭辯,忙認錯。

向孟君道:“不關他的事,是我貪玩,非要跟着去的。”

朱棣總覺得向孟君偏向林展翔,說道:“既然這樣,我就不追究林兄弟的過失了。不過,孟君你漂泊江湖,是刀口上舔血的日子,安全沒有保障呀。”

向孟君淡然道:“生死皆由命,就算是隱居起來過大平日子,不見得便長命百歲了。浪跡江湖,難得是逍遙自在,最重要開心就好。”

朱棣總是有意無意間暗示着什麼:“話雖如此,但你一個女兒家的,總得要嫁人,相夫教子,不可能一輩子走江湖吧?”

向孟君當然想過和喜歡的人築一小家,只是那人心裡還裝着別的女人,是她的一樁痛:“這種事不能勉強的,我理解,我會等的。”

這話分明是對林展翔說的,朱棣卻以爲她指的是自己,說道:“對,感情之事要兩情相願纔好,不過你不用等啦,朕現下就擬旨納你爲後,好麼?”

向孟君大吃一驚:“皇上,這未免有點兒戲了。皇后是一國之母,草民乃江湖女子,那是萬萬做不來的。”

林展翔也吃驚非常,不明白爲何醋意大盛,但想朱棣貴居天子,向孟君跟他總要比任何人好

。其餘官員反映熱烈,似乎朱棣納誰爲後都是必成之事,均想那向姑娘雖口中宛言拒絕,心裡卻十分願意的。因爲後宮之主,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是多少女子望眼欲穿的。

第三十六章(三):反目成仇第五章(二):三探朝閣第二十章(一):玉華石壁第六十章(一):關外大戰第五十八章(二):無量心經第七章(一):屠龍大會第四十九章(三):九寨內亂第三十六章(二):反目成仇第三章(四):秋屏坡會第四章(四):洞庭湖畔第十九章(二):朱室王公第五十五章(三):崇山少林第七章(三):屠龍大會第九章(二):問藥歸雲第十五章(二):家破人亡第三十三章(三):妙手摘星第二十三章(二):重困絕境第一章(三):神兵利戟第四十章(二):求醫何路第七章(一):屠龍大會第四十二章(二):章堡鬥惡第二十二章(二):西嶽絕頂第十二章(三):真鋒重出第七章(一):屠龍大會第四十四章(二):青竹小榭第二十五章(三):意亂情迷第二十五章(三):意亂情迷第二十四章(一):鴻陽神掌第十章(一):風雨驚變第二十八章(一):千尋寶藏第十七章(二):三清行院第五章(一):三探朝閣第三章(二):秋屏坡會第二十八章(二):千尋寶藏第二十九章(三):蜀道之戰第二十七章(一):青衫老婦第七章(二):屠龍大會第二十二章(二):西嶽絕頂第五十五章(三):崇山少林第三十一章(二):雲橫秦嶺第四十二章(一):章堡鬥惡第六章(四):設法救人第五十九章(一):羣雄歸心第四十九章(一):九寨內亂第三十二章(三):移形換影第二十七章(一):青衫老婦第四十章(二):求醫何路第三十五章(二):解身峨眉第六章(一):設法救人第十章(二):風雨驚變第四章(五):洞庭湖畔第四十八章(二):深入虎穴第十九章(二):朱室王公第二十六章(二):義杖義打第八章(二):玉真聖尼第十五章(一):家破人亡第十二章(二):真鋒重出第四十八章(一):深入虎穴第二十九章(三):寶刀何在第六十章(一):關外大戰第四十二章(一):章堡鬥惡第十章(一):風雨驚變第三十六章(三):反目成仇第八章(二):玉真聖尼第五十二章(三):借刀殺人第十三章(三):破胡再現第十章(一):風雨驚變第四十四章(三):青竹小榭第三十六章(一):反目成仇第五十八章(一):無量心經第五十三章(一):斗轉星移第三十二章(一):移形換影第十九章(一):朱室王公第二章(三):湖塗先生第五十四章(三):鬼臉婆婆第十二章(三):真鋒重出第一章(四):神兵利戟第七章(四):屠龍大會第十九章(一):朱室王公第十三章(二):破胡再現第四十六章(二):深海孤島第十三章(二):破胡再現第二十五章(二):意亂情迷第十三章(一):破胡再現第四十六章(二):深海孤島第十七章(三):三清行院第五十五章(一):崇山少林第四十五章(二):虛驚一場第三十三章(二):妙手摘星第三十四章(三):百計避敵第五章(一):三探朝閣第三十三章(一):妙手摘星第十六章(三):崖下深谷第四章(五):洞庭湖畔第三章(四):秋屏坡會第二十九章(一):蜀道之戰第五十九章(三):羣雄歸心第四章(四):洞庭湖畔第四十八章(三):深入虎穴第五十八章(一):無量心經
第三十六章(三):反目成仇第五章(二):三探朝閣第二十章(一):玉華石壁第六十章(一):關外大戰第五十八章(二):無量心經第七章(一):屠龍大會第四十九章(三):九寨內亂第三十六章(二):反目成仇第三章(四):秋屏坡會第四章(四):洞庭湖畔第十九章(二):朱室王公第五十五章(三):崇山少林第七章(三):屠龍大會第九章(二):問藥歸雲第十五章(二):家破人亡第三十三章(三):妙手摘星第二十三章(二):重困絕境第一章(三):神兵利戟第四十章(二):求醫何路第七章(一):屠龍大會第四十二章(二):章堡鬥惡第二十二章(二):西嶽絕頂第十二章(三):真鋒重出第七章(一):屠龍大會第四十四章(二):青竹小榭第二十五章(三):意亂情迷第二十五章(三):意亂情迷第二十四章(一):鴻陽神掌第十章(一):風雨驚變第二十八章(一):千尋寶藏第十七章(二):三清行院第五章(一):三探朝閣第三章(二):秋屏坡會第二十八章(二):千尋寶藏第二十九章(三):蜀道之戰第二十七章(一):青衫老婦第七章(二):屠龍大會第二十二章(二):西嶽絕頂第五十五章(三):崇山少林第三十一章(二):雲橫秦嶺第四十二章(一):章堡鬥惡第六章(四):設法救人第五十九章(一):羣雄歸心第四十九章(一):九寨內亂第三十二章(三):移形換影第二十七章(一):青衫老婦第四十章(二):求醫何路第三十五章(二):解身峨眉第六章(一):設法救人第十章(二):風雨驚變第四章(五):洞庭湖畔第四十八章(二):深入虎穴第十九章(二):朱室王公第二十六章(二):義杖義打第八章(二):玉真聖尼第十五章(一):家破人亡第十二章(二):真鋒重出第四十八章(一):深入虎穴第二十九章(三):寶刀何在第六十章(一):關外大戰第四十二章(一):章堡鬥惡第十章(一):風雨驚變第三十六章(三):反目成仇第八章(二):玉真聖尼第五十二章(三):借刀殺人第十三章(三):破胡再現第十章(一):風雨驚變第四十四章(三):青竹小榭第三十六章(一):反目成仇第五十八章(一):無量心經第五十三章(一):斗轉星移第三十二章(一):移形換影第十九章(一):朱室王公第二章(三):湖塗先生第五十四章(三):鬼臉婆婆第十二章(三):真鋒重出第一章(四):神兵利戟第七章(四):屠龍大會第十九章(一):朱室王公第十三章(二):破胡再現第四十六章(二):深海孤島第十三章(二):破胡再現第二十五章(二):意亂情迷第十三章(一):破胡再現第四十六章(二):深海孤島第十七章(三):三清行院第五十五章(一):崇山少林第四十五章(二):虛驚一場第三十三章(二):妙手摘星第三十四章(三):百計避敵第五章(一):三探朝閣第三十三章(一):妙手摘星第十六章(三):崖下深谷第四章(五):洞庭湖畔第三章(四):秋屏坡會第二十九章(一):蜀道之戰第五十九章(三):羣雄歸心第四章(四):洞庭湖畔第四十八章(三):深入虎穴第五十八章(一):無量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