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上臨御門聽四方聲詔命降下改諸王號

皇上說:“你說天公不作美,能否解釋一下呢?”孫思邈說:“陛下不知道醫術,臣沒有辦法,在這個問題上給陛下解釋清楚。如果陛下心的過程,臣自當竭盡所能醫好皇后的病,如果陛下幸不過臣,臣自當遠離。”皇上說:“孫師父,你應該知道,跟朕這麼說話是有可能掉腦袋的。”孫思邈說:“從古至今複試皇帝都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這一點臣心知肚明,之所以冒死來替皇后醫病,是因爲皇后平時積德行善、廣衆福田應該得到很好的治療。如果成因爲言語或者舉止失當,而至於丟了身家性命,那也是前世種下的冤孽,雖死而不覺得冤枉。”皇上捋着鬍鬚說:“朕拿你一點辦法都沒有,一切是憑着你的良心去做吧!”在這期間,孫思邈異常的忙碌,而皇后的情況也漸漸好轉。雖然看起來面色紅潤,氣息均勻,可孫思邈依然強調,皇后並沒有脫離危險。眼前所呈現出來的容景是藥物幫助下實現的,而疾病隨着時間的推移會適應藥物,那個時候情況就會變糟。

孫思邈的話讓所有的人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皇上說:“你知道嗎?朕多麼想聽到你說這樣一番話,皇后已經痊癒,請放心。”孫思邈說:“作爲郎中我會盡心盡力的醫病,我遇到的情況也會如實相告,我知道我的話,會引起陛下的焦慮,但這又有什麼辦法呢?如果我隱瞞皇后的病情,萬一出什麼差錯,我怎麼能保得住自己向上的人頭呢?”這一天夜裡,皇上來到皇后居住的寢宮,皇后說:“聽說你已經很久沒有聽取政事了,這個真的不太好,請陛下儘快恢復聽政。”皇上說:“朕會考慮的,只要你不出事情,朕不敢有所怠慢。”皇后說:“我這不是好好的嗎?”不久之後孫思邈來見皇后,原來他在非常仔細的觀察皇后在服用雪香丸之後的變化,對於這些變化,他逐一進行記錄。而且針對這些變化不停的修改雪香丸的配方。

皇后說:“孫師父,有勞了。”孫思邈說:“今天百姓有太平的日子可以過,皇后的功勞是很大的,只要有皇后在,陛下不用爲家事煩惱,比起前朝的獨孤皇后,你要強的太多了。”皇后笑着說:“孫師父是方外之人,也關心這些嗎?”孫思邈說:“很多人喜歡問道於深山,其實倒並不在深山老林,而在自己的心裡。只要能夠靜下心來,到就會浮現出來,人只要奉道而行,就能夠完成很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人不可能憑藉一己之力做成多大的事,但可以順時而動,讓事情自然而然的成功。”皇后說:“修道之人以追求長生不死爲要務,不知道孫師父怎麼看待這件事。”孫思邈說:“儒門之中有君子儒,也有小人儒!我們道教也是如此,有奉行大道的人,也有走旁門左道的人。”皇后說:“什麼樣叫做奉行大道,什麼樣叫做走旁門左道呢?”孫思邈說:“問道於心叫做奉行大道,問道于山林叫做旁門左道。”

皇后說:“我見過太多人,爲求名利,專爲達官顯貴,燒丹鍊汞,煉製長生不死之藥,然而這些人無一例外都離開了人世。當然我也聽到過一些傳聞,據說這些人會各種神奇的幻術,但這種東西我只是耳聞從未目見,你覺得這些幻術是真實存在的嗎?”孫思邈說:“既然是幻術怎麼會真實存在呢?”皇后說:“如果這些東西並不存在,怎麼會有這種傳聞出現呢?”孫思邈說:“那是因爲這些傳聞能夠給這些人帶來利益。”皇后說:“看來道士也是真真假假、魚龍混雜。”孫思邈說:“何止是道士,比丘也是如此,儒門也是如此。”皇后說:“你怎麼看待那些煉丹的道士呢?”孫思邈說:“我對所有人都保持敬意,因爲人是女媧創造的,可以說是聖人留下來的聖物,這是我保持敬意的理由。”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皇后的病情越來越穩定。於是開始處理宮中的一些日常事務,孫思邈得知消息之後,立刻表示了擔憂,說:“請皇后立刻把這些事情停下,交給其他人處理。”皇后說:“按說把事情交給他們,我沒有理由不放心,可我還是想自己做,這樣我才能安心。”孫思邈說:“只有保持清靜,元氣才能夠恢復,只有元氣恢復了,體內的疾病才能夠消除。如果元氣始終處於衰微的狀態,疾病就會越來越猖獗,一旦元陽之氣,被疾病吞噬,後果可想而知。作爲臣子,我應該聽皇后的,但是作爲郎中,患者應該聽郎中的,請皇后三思。”皇后是一個明白事理的人,趕緊就把手頭的事情全部交給了別人。儘管如此,皇后的這個冒險行爲已經給她的恢復過程增添了極大的變數,皇后說:“請你放心,如果我真有什麼不測的話,我一定會在陛下的面前保你。”

孫思邈說:“我已經修道多年,生死了被置之度外。如果上天賜予我的華年能多一些,我就多一天去造福世人,如果上天吝嗇一些,奪走了原本屬於我的華年,我就遵從他的旨意離開這個世界。”皇后說:“你覺得像我這樣的德行,萬一離開世界,你覺得會去哪裡呢?”孫思邈笑着說:“這就不好說了,因爲我還沒有死過。”皇后說:“像你這樣的得道之人,必定是累世修行,怎麼會不知道人在死了之後去了哪裡呢?”孫思邈說:“人有肉身,卻是憑藉着兩股氣體活着,一股味濁氣,一股維清氣,濁氣屬陰、清氣屬陽、負陰抱陽、不停運轉是人生存的根本。一旦人生病,陰陽之間就會漸漸遠離,一旦人死之後,陽氣從口中呼出,陰氣也從下邊一個地方排出。陽氣從口中呼出叫做魂飛,陰氣從下邊排出叫做魄散。一旦魂飛魄散,肉身就會漸漸腐爛。”

皇后聽得非常入神,孫思邈說:“人忙於各種事務,生出無窮煩惱,就會不斷的分散陽氣,從而讓清濁之氣日漸鬆散,長此以往,人就會打不起精神。”往後一邊聽,一邊點頭,孫思邈說:“凡是有道之人都能夠保持內心清靜,沒有妄想,不生煩惱。使得清氣聚合,陰陽運轉不停,人也會生龍活虎。”皇后說:“我還是想聽你描述一下人死之後的情形。”孫思邈說:“既然皇后一再追問,那我就勉爲其難爲皇后演說一番,說的不一定全對,請皇后不要怪罪。”皇后說:“但說無妨,說錯了我不會介意。”孫思邈說:“人死之後濁氣就散了,而清氣會飛走,扶搖直上,一直來到九天。”皇后說:“按照這種說法豈不是沒有地獄了。”孫思邈說:“地獄也好,天堂也罷,都只在人的心中,這世間本無所謂天堂和地獄。”

皇后聽了有些失落,孫思邈說:“人因爲心存善念而有天堂,因爲心存善念而有地獄。如果嚮往天堂,莫若積德行善。如若懼怕地獄,那就不要作惡。”皇后說:“難道你不知道嗎?有的人一生作惡卻不離富貴。”孫思邈說:“人很容易有誤解,常常把弱小視爲善良,把強大視爲邪惡。事實並非如此,強大之人未必善良,但弱小之輩一定邪惡。”一聽這話,皇后不知道該如何搭話,孫思邈說:“大道是非常深邃的,雖然他看起來非常的簡單。”皇后說:“你把我繞糊塗了。”孫思邈笑着說:“這樣說吧!但凡弱小之人,對於橫行鄉里的惡人是恨之入骨,假如有一天他有機會鹹魚翻身,這個人會做什麼呢?你會驚訝的發現他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甚至變本加厲。看一個人是不是善良,不要看他最詩意的時刻,而要看他最得意的時刻。”皇后說:“你說的有道理,不過按照你的說法,天下成千上萬的弱小之人都是奸邪之輩了?”

孫思邈說:“老子曾經說過,善者吾善之,得善,不善者,吾亦善之,善者不善人之師,不善者善人之資,不愛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謬!衆人看天下人就像是看自己的孩子,看見他們種種惡行,不會心生怨恨,而是耐心的去教導他們。”皇后說:“老子的智慧真是太深邃了,一般人怎麼能悟得透呢?”孫思邈說:“世人都把小孩子看作是非常善良的,而把成年人看作是很壞的。其實這都是非常錯誤的認知。比方說一個小孩兒表現的像成年人一樣,這個人就具備成爲聖人的資質,叫做少年老成。如果一個人老大年紀卻表現的像個孩子,這個人必定會成爲令衆人不恥的人。”皇后說:“保持一顆童心難道不好嗎?”孫思邈說:“所以童心就是對世間萬物的新鮮感,具備這種新鮮感的人不是幼稚的人,而是真正成熟的人。”

轉眼就已經過了初六,宮裡放出消息,說本月十五,皇上在御門聽政。聽到消息之後,百官爲之鼓舞,只有長孫無忌、高士廉、房喬非常的擔心。他們不是擔心皇帝,而是擔心皇后。好在孫思邈沒有讓大家失望,皇后的病情越來越穩定,人們都願意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皇后就會康復。但是孫思邈從來不給大家一個肯定的答覆,他總說:“總體來說,皇后的病情人就非常嚴重,所有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我會盡全力阻止病情惡化。”皇上說:“你這個人真是不爽快,你就不能給朕個痛快話嗎?”孫思邈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所以治病就如同繡花一樣非常的瑣碎,非常的囉嗦,希望陛下能夠體諒。”皇上說:“要是你能夠醫好皇后的病,朕一定不會吝惜賞賜。”

孫思邈說:“就算陛下不給任何賞賜,臣也會盡力的。”晌午時分,皇上宴請幾位廷臣。菜品非常的簡單,皇上說:“你們說一說,最近有什麼緊急的公務?”房喬說:“眼下沒有什麼意外的情況發生,只需按照去年制定的計劃,按部就班的執行就可以了。”皇上說:“朕有個想法,對於分封的宗王有所調整,你們覺得如何?”房喬說:“爲什麼要這麼做呢?”皇上說:“皇后病重讓朕意識到家事就是國事,對於宗王的教導不能有所鬆懈。”魏徵說:“陛下說的極對,這件事刻不容緩。”之後皇上讓太監拿過來一份名冊,讓大家討論該如何調整。其他的都還好,只有兩個人的調整,分外引人注目。一個是越王李泰,一個是蜀王李恪。皇上說:“越王李泰改爲魏王,蜀王李恪改爲吳王。”魏徵說:“陛下只是要擡高二位宗王的地位?”皇上說:“越王才華出衆,蜀王深效朕躬,你們覺得這有什麼不妥嗎?”

魏徵說:“陛下,如果說這二位宗王有功於社稷,陛下想要獎勵他們臣等無話可說。可這二位並沒有什麼功勞,只是因爲才華出衆,就提高他們的地位,這恐怕不妥吧!”皇上說:“儒門向來尊重賢者,朕提高賢王的地位有什麼不妥呢?”魏徵說:“是不是嫌王要看有沒有功績,不能因爲陛下寵愛哪一位宗王,就提高他的地位,要是這樣朝廷哪還有規矩可言呢?”皇上說:“朕是天子,難道這麼一點權力都沒有嗎?”魏徵說:“權力自然是有的,但陛下應該做對的事情,錯的事情就不要去做。”皇上有先惱了說:“對錯是由你來定的嗎?”魏徵說:“陛下用臣就是希望臣能夠仗義執言,如果陛下覺得臣不能夠爲陛下仗義執言,那就應該讓臣回家養老,也爲朝廷省一份錢糧。”就在這個時候,皇上的臉上突然綻放出燦爛的笑容說:“魏夫子,朝廷大事固然重要,也應該好言相商,怎麼能動不動就發脾氣呢?”

魏徵說:“臣斗膽請皇上收回成命。”皇上說:“這件事朕已經決定了,不僅如此,朕還打算把這些宗王放到地方上去鎮守。”一聽這話魏徵頓時來了精神,說:“吳王和魏王也是這樣安排嗎?”皇上說:“也是這樣安排。”魏徵笑着說:“既然如此,臣支持調整宗王封號。”皇上說:“其他人呢,都說說還有什麼意見?”房喬說:“陛下真的已經決定讓魏王去鎮守地方?”皇上說:“朕已經決定了。”長孫無忌笑着說:“那真是太好了,陛下如此安排十分妥當,臣堅決支持!”當天李泰來到後宮名爲看望皇后,實際上是來請求皇后不要讓皇帝把他派去地方鎮守,皇后說:“既然你父親已經決定了,你就照着去做吧!”

李泰流着眼淚說:“母親,很多人之所以支持讓我去地方診所,是他們覺得我要謀奪大哥的儲君之位,其實我是不忍心離開母親,如今母親患病,我卻就這樣走了,如何能對得起母親的養育之恩呢?”一聽這話,皇后淚如泉涌,嘴裡卻說:“從古至今帝王家不同於普通人家,你就按照皇帝的旨意去做吧!至於我,你不要擔心,孫師父醫術高明,我一定能夠渡過難關。”李泰只顧自己在那裡哭,不一會兒承乾到了,看見李泰如此這般,不由得怒火萬丈,說:“母親病重,你卻在這裡哭鬧,要是有個閃失,你擔得起這個責任嗎?”李泰說:“要不是你從中作梗,我何至於跟病重的母親分別。”承乾說:“你這是血口噴人,我根本沒有那麼作。”李泰說:“如果不是你,誰還能這麼做呢?”皇后不耐煩的說:“李泰,你要再跟你大哥這麼爭吵,現在就給我走。”李泰趕緊跪下,不再言語。

不久之後皇上知道了這件事,就把李泰叫過去,訓斥了一通,說:“你真是太不像話了,明知道你母親病重,還敢這樣去打攪她,她要是因此有個閃失,饒不了你。”李泰不停的在那裡叩頭謝罪,皇上換上另外一幅面孔說:“你放心,朕一定給你挑一個好地方,你不是喜歡編書嗎?這讓你去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在那裡安心的編書。”李泰說:“我的確喜歡編書,可哪有比長安更適合編書的地方呢?”皇上說:“你這是胡說,難道天下的好書都是在長安編的嗎?”李泰說:“其實對我來說編書是其次,我真正希望看到的是父親治下的百姓能夠過上富足安定的生活。”皇上說:“靠編書能做到這些嗎?”李泰說:“當然做不到,但可以先用這些書,爲治理天下描繪藍圖,然後再把四方的情況彙集成書,與這些藍圖一一對照不斷調整,一定能夠摸索出一套治理天下的良方。”皇上聽了他的話,若有所思。

聽說李泰要走了,承乾表現的非常高興。蕭瑀提醒他說:“殿下,兄弟要被派去地方鎮守,你應該表現出依依不捨之情。如果可以的話,你可以幫助他求情。”承乾說:“真不知道是你瘋了還是我瘋了?我求着他留下,那我能有好日子過嗎?”蕭瑀說:“你的想法是沒有錯的,但這樣的話不能從你的口中說出來,應該有臣下去說。”承乾說:“我才皇上正等着就坡下驢的機會,而我絕對不能給他這個機會。”一聽這話蕭瑀心中一緊,說:“殿下,若論雄武之姿,你不及吳王李恪。若論文治之略,你不如魏王李泰。吳王李克固然了不起,但他非正室所生,所以他對於殿下根本不構成威脅,魏王李泰就不同了,而殿下唯一可能勝過他的地方,就是殿下比魏王李泰更加孝順,太平年間一定需要一位孝順仁厚的天子。”

承乾說:“這些話我何止聽了千萬次,相信李泰也聽到過。所以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他很有可能也要表現出孝順仁厚的樣子,果真如此的話,我還有什麼優勢可言呢?”蕭瑀笑着說:“殿下這麼演會有人相信,魏王這麼嚴會有人相信嗎?”承乾說:“你不要忘了父親是怎麼得到皇位的,秦府的那些舊人大概都會支持像魏王那樣的人,而不願意跟我這樣的人同流合污。”蕭瑀說:“看來玄武門之役對殿下的影響揮之不去,但我這裡也要把話說清楚,玄武門的事沒有人願意他經常發生。我敢打賭,你父親身邊的那些進城,幾乎無一例外都會支持你,知道爲什麼嗎?因爲只有像你這樣一位仁厚的天子繼承大統,纔有可能繼續貞觀留下的治世。如果是李泰繼承大統用不了多久,他就會推倒一切重新來過。曾經皇帝身邊的舊臣很快就會被新天子的寵臣所取代。”

經過的蕭瑀的一番分析,承乾終於下定決心按照蕭瑀的安排進行表演。轉眼就到了十五這一天,一大早皇上就來到御門,百官已經在那裡等候很久了。官員一波一波的奏事,一直熬到後晌才結束。因爲大家都非常疲憊了,皇上又一次在宮中設宴款待大家,因爲皇后病重,所以這一次宴會並沒有十分熱鬧,席間甚至沒有提供酒水。大家吃飽喝足各自散去,皇上來到後宮看望皇后。只見皇后斜靠在鋪蓋上,手裡拿着一卷書。皇上湊過去說:“不是讓你安心養病嗎?何故如此勞神?”皇后說:“這樣待着實在是太悶了,我是想看書解解乏。”皇上說:“以後做任何事之前問一問孫師父,他如果覺得可以再去做。”皇后說:“你說萬一我要是挺不過來,你打算怎麼辦呢?”皇上說:“以後不許說這麼不吉利的話。”皇后鄭重其事的說:“世事難料,如果我病的沒有那麼嚴重,何至於這麼長時間都沒有康復呢?就算是孫師父來了都做不到,所以我感覺這一次我可能真的挺不過去了。”

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第39回長孫無忌順時去位皇上悔過怒吃蝗蟲134慕容伏允聯絡高昌 南泉上人慾破迷障第26回太上皇深宮辭舊歲趙德言草原逞奸才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第77回苗山幽拜謁樓觀臺蕭玉蓉夜遊平康坊第88回林邑王獻珠進妄言李大亮請旨停捐獻152居命處運存乎天數 爭名逐利近於人情170遭天譴因果原有報 化無常諸事奉道行102爲守社稷分封皇親 宗室立功平息夷亂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255白肥兒對峙長公主田有釧拜會蕭玉蓉206陳太守降身訪名士隱大德過府論人才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365服仙藥導致泰山崩定年號話說貞觀盡329舊功臣圖畫凌煙閣齊王佑親佞生反心第85回御史大夫彈劾李靖入值門下擬改衣服209太上皇崩於垂拱殿李承乾臨朝少陽宮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第69回盧夫人知心勸夫婿鞠文泰舉酒送唐僧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128賀新春羣臣請封禪 樂平康女王開學堂172彌勒院推舉新住持 甘露殿上書諫天子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292秋十月鸞駕回京師在清晨廷臣議大事第十七回魏夫子獻計宜秋宮觀音婢生子承乾殿130河南北千里走黃湯 九成宮皇上往避暑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213西平郡王復辟舊邦東宮承乾留守長安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宮門度日似風起312沙鉢葉護遇襲身喪職方郎中遠遊見故人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142李承乾求教長孫後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讀書更上進346孫伏伽六條察四方李衛公小心答上問251皇嗣盡孝言請僧道皇后病重氣疾難醫125李世南開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308房玄齡隨駕幸洛陽李淳風問道在青院第22回尉遲恭諫言行特赦李世民寬宏得良臣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220大勳貴關門做居士浮浪子當街被人毆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170遭天譴因果原有報 化無常諸事奉道行220大勳貴關門做居士浮浪子當街被人毆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300王師所至不破國喪智盛詐降石如雨下252長孫後死薦房玄齡李承乾設計魏王泰293京兆小民不孝獲罪弘化公主遠嫁西垂第十六回苗懷仁攜子歸鄉里楊文幹舉兵謀皇唐222奉上諭羣臣議諡號立高廟衆人拒太原233賢居士佳節飲寡酒張鄉紳良辰解憂愁241孫思邈烹茶待來客袁天罡彈指話文王206陳太守降身訪名士隱大德過府論人才114政事堂廷臣議孝道 飛鳥城賓主爭禮儀353薛萬徹奉命擊高麗苗山風隨駕遊新宮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第33回弘文館學士治經典社稷壇天子祈豐年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第十回懼內憂天子殺廢帝 憚功臣雄主失人心204天子孝心不斬良臣黔首心願赦免罪囚232慕容純輔主登汗位侯君集領兵平王城347皇嗣李治聽政東宮刑部尚書死於西市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148執節杖唐儉又出使 訪澤國官員欲殉身第56回老相國率衆平羌亂少年郎反叛受大刑266敕二子都督安與秦奉聖旨修剪舊律令183蕭玉蓉人後失體面 苗山幽夢裡見提婆第32回閱野聞江湖是非起遣宮女去陰以調陽125李世南開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第78回訪煙花意外入魔窟舞橫刀奉命除奸嗯281山獠反叛殘殺刺史官軍出動擊破賊軍第四回新婚夫婦琴瑟和鳴 天命所致潛龍出水223光祿大夫拜爲特進長安浪人請做比丘126利州都督請求封禪 孫氏珍妮管教英雄191棄宗弄贊遣使入貢 大唐制史前往撫之207南路軍穿越邏真谷賊偏師大敗寺海平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擬大禮195深宮裡帝后起爭執在御前羣臣論大禮234皇后患病閒暇時光藥王進宮參詳病理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348莫離支遣使獻二女薛延陀叛唐致家亡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第三回二公子從戎戰雁門 觀音婢出閣成大禮309太常博士斥僞數術果毅都尉平吐谷渾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禪蕭少傅請旨行冠禮267魏夫子上疏止驕奢房玄齡請罷祀周公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355苗山幽朝見葉子柒惠恩善挑戰陸一蟬174頡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憂心而傷105聞直言下旨毀新宮 感無常奈何失皇子286李世民獻陵祭太武房玄齡相府拜高陽
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第39回長孫無忌順時去位皇上悔過怒吃蝗蟲134慕容伏允聯絡高昌 南泉上人慾破迷障第26回太上皇深宮辭舊歲趙德言草原逞奸才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第77回苗山幽拜謁樓觀臺蕭玉蓉夜遊平康坊第88回林邑王獻珠進妄言李大亮請旨停捐獻152居命處運存乎天數 爭名逐利近於人情170遭天譴因果原有報 化無常諸事奉道行102爲守社稷分封皇親 宗室立功平息夷亂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255白肥兒對峙長公主田有釧拜會蕭玉蓉206陳太守降身訪名士隱大德過府論人才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365服仙藥導致泰山崩定年號話說貞觀盡329舊功臣圖畫凌煙閣齊王佑親佞生反心第85回御史大夫彈劾李靖入值門下擬改衣服209太上皇崩於垂拱殿李承乾臨朝少陽宮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第69回盧夫人知心勸夫婿鞠文泰舉酒送唐僧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128賀新春羣臣請封禪 樂平康女王開學堂172彌勒院推舉新住持 甘露殿上書諫天子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292秋十月鸞駕回京師在清晨廷臣議大事第十七回魏夫子獻計宜秋宮觀音婢生子承乾殿130河南北千里走黃湯 九成宮皇上往避暑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213西平郡王復辟舊邦東宮承乾留守長安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宮門度日似風起312沙鉢葉護遇襲身喪職方郎中遠遊見故人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142李承乾求教長孫後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讀書更上進346孫伏伽六條察四方李衛公小心答上問251皇嗣盡孝言請僧道皇后病重氣疾難醫125李世南開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308房玄齡隨駕幸洛陽李淳風問道在青院第22回尉遲恭諫言行特赦李世民寬宏得良臣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220大勳貴關門做居士浮浪子當街被人毆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170遭天譴因果原有報 化無常諸事奉道行220大勳貴關門做居士浮浪子當街被人毆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300王師所至不破國喪智盛詐降石如雨下252長孫後死薦房玄齡李承乾設計魏王泰293京兆小民不孝獲罪弘化公主遠嫁西垂第十六回苗懷仁攜子歸鄉里楊文幹舉兵謀皇唐222奉上諭羣臣議諡號立高廟衆人拒太原233賢居士佳節飲寡酒張鄉紳良辰解憂愁241孫思邈烹茶待來客袁天罡彈指話文王206陳太守降身訪名士隱大德過府論人才114政事堂廷臣議孝道 飛鳥城賓主爭禮儀353薛萬徹奉命擊高麗苗山風隨駕遊新宮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第33回弘文館學士治經典社稷壇天子祈豐年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第十回懼內憂天子殺廢帝 憚功臣雄主失人心204天子孝心不斬良臣黔首心願赦免罪囚232慕容純輔主登汗位侯君集領兵平王城347皇嗣李治聽政東宮刑部尚書死於西市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148執節杖唐儉又出使 訪澤國官員欲殉身第56回老相國率衆平羌亂少年郎反叛受大刑266敕二子都督安與秦奉聖旨修剪舊律令183蕭玉蓉人後失體面 苗山幽夢裡見提婆第32回閱野聞江湖是非起遣宮女去陰以調陽125李世南開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第78回訪煙花意外入魔窟舞橫刀奉命除奸嗯281山獠反叛殘殺刺史官軍出動擊破賊軍第四回新婚夫婦琴瑟和鳴 天命所致潛龍出水223光祿大夫拜爲特進長安浪人請做比丘126利州都督請求封禪 孫氏珍妮管教英雄191棄宗弄贊遣使入貢 大唐制史前往撫之207南路軍穿越邏真谷賊偏師大敗寺海平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擬大禮195深宮裡帝后起爭執在御前羣臣論大禮234皇后患病閒暇時光藥王進宮參詳病理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348莫離支遣使獻二女薛延陀叛唐致家亡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第三回二公子從戎戰雁門 觀音婢出閣成大禮309太常博士斥僞數術果毅都尉平吐谷渾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禪蕭少傅請旨行冠禮267魏夫子上疏止驕奢房玄齡請罷祀周公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355苗山幽朝見葉子柒惠恩善挑戰陸一蟬174頡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憂心而傷105聞直言下旨毀新宮 感無常奈何失皇子286李世民獻陵祭太武房玄齡相府拜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