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每一個方面都與其他幾個方面不可分割,孤立推進,必需“四化”同步推進才能充分發揮合力作用,從而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

“四化”同步愈益彰顯工業化的主導作用。相對於機械化大生產的傳統工業化而言,新型工業化強調“科技含量高、信息化涵蓋廣、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工業化發展道路。新型工業化是信息化的主要載體,是農業現代化的基本前提,同時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支撐。在“四化”同步發展過程中,新型工業化居於主導地位,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主力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戰場、“四化”協調互動的主動力,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決定性作用。沒有新型工業化的快速推進,“四化”協調互動發展就缺乏強有力的產業支撐,無法催生新型城鎮化,帶動新型農業現代化,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也就無法實現。

“四化同步”突出強調信息化的引領作用。當今時代,信息技術與知識經濟日新月異,信息化促使人類社會發展模式內涵有了質的變化,深刻改變了社會產業結構,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中的地位與作用日益突出。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成爲現代社會技術體系的基礎技術,信息技術滲透到傳統產業中,使傳統產業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推動以物質和能源投入爲主的經濟形態向以知識和信息投入爲主的知識經濟或信息經濟形態轉變,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起着重要的引領作用。信息產業是戰略性先導和支柱產業,是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核心產業,日益成爲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和社會再生產的基礎。“四化同步”

發展中,充分利用信息資源,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升級,降低物資消耗和交易成本,對實現中國經濟增長向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內涵集約型方式轉變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四化同步”更加註重提升城鎮化的質量內涵。新型城鎮化更強調內在質量的全面提升,體現的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和諧與協調。從偏重數量規模向注重質量內涵提升、偏重經濟發展向注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偏重依賴工業化向農業現代化等多力支撐體系的轉變,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帶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四化同步”發展中,要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調整經濟結構,打破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在更大範圍內實現土地、勞動力、資金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拉動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促進農業功能的拓展與開發,發揮城鎮在溝通城鄉的重要樞紐作用,實現城鄉統籌發展,最終促進城鎮化與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協調互動。

“四化同步”更加強調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地位。與以往的農業經濟政策相比,“四化同步”着重把農業現代化放在與工業化、信息化和城鎮化具有同等重要作用的戰略高度。我國農業現代化是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和城鎮化發展的基礎,“沒有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很難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的落後面貌”。“四化”之間的協調互動關係決定着只有不斷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深化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穩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強農業現代化的基礎戰略地位,纔能有與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相適應的農業現代化水平,真正實現“四化同步”發展。

知識鏈接

在探索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我國出現了天津模式、成都模式、廣東模式以及江蘇模式和浙江模式。

都模式。成都是典型的大城市帶大郊區的發展模式。其主要做法是對土地確權頒證,建立農村土地產權交易市場,設立建設用地增減指標掛鉤機制。以發展較好的區域作爲起步點,確立優勢產業,形成以市場爲導向的產業集羣。另外再配以農民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

天津模式。天津的小城鎮發展主要又分爲四種子類型:整體推進型、都市擴散型、開發拓展型和“三集中”型。其主要做法爲鄉鎮政府主導的“以宅基地換房”,先解決搬遷農民的安置問題,然後通過土地集約增值的收益發展地區產業,解決農村居民的就業問題。將農民的集中居住與城鎮化、產業化有機結合。

廣東模式。廣東模式又可以分爲兩條主線:一是珠三角模式,即以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集中的中心鎮爲發展依託;二是山區模式,即圍繞着縣城,發展專業鎮。珠三角模式的主要做法是通過產業集聚帶動人口集聚,進而實現城市周邊地區的快速崛起。

江蘇模式。江蘇模式採取以鄉鎮政府爲主組織資源方式。政府出面組織土地、資本和勞動力等生產資料,出資辦企業,並由政府指派所謂的能人來擔任企業負責人。其主要特徵有:農民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鄉鎮企業;鄉鎮企業的所有制結構以集體經濟爲主;鄉鎮政府主導鄉鎮企業的發展。

浙江模式。浙江模式是以個體私營企業爲主體、迅速發展爲推動力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在溫州,當地政府扶持個體私營經濟,這是改革開放後地方政府有了自己可追求的利益,利用本地區可利用的資源,發展地域經濟的方法。

總之,“四化”之間辯證統一,相互聯繫,相互促進,共生共在,協調互動。因此,必須毫不動搖地推動“四化同步”發展,更好地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本章完)

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二、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內涵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一、新常態是經濟演進的必經過程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五、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四、實現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一、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第四章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_複習與思考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四、實現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六、堅持共享發展,着力增進人民福祉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五、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第四章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一、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四、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五、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複習與思考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一、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二、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內涵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一、新常態是經濟演進的必經過程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五、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四、實現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一、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第四章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_複習與思考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四、實現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六、堅持共享發展,着力增進人民福祉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五、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第四章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一、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四、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五、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複習與思考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一、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