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立場、觀點和方法的統一。堅持以人民爲中心,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是成就中國經濟奇蹟的秘訣之一。本章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立場的闡述。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人民立場,明晰站穩人民立場的基本要求,並自覺地從人民立場出發學習、思考和解決當代中國的經濟問題。

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

政治經濟學是研究生產關係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生產關係是生產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是人與人之間的物質利益關係。在階級社會,這種物質利益關係具體表現爲不同階級的物質利益關係。當人與人之間的物質利益關係發生矛盾時,政治經濟學必須在人與人的物質利益關係問題上作出抉擇,也就是究竟代表誰的利益?這就是立場問題。

在生產資料私有制條件下,人與人之間的物質利益關係以及作爲其具體表現的階級之間的物質利益關係在根本上是矛盾的,這就使得政治經濟學具有明顯的階級性,很難超脫階級進行研究。正如馬克思所說:“在政治經濟學領域中,自由的科學研究遇到的敵人,不只是它在一切其他領域內遇到的敵人。政治經濟學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質,把人們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惡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復仇女神召喚到戰場上來,反對自由的科學研究。”由於代表階級利益的不同,政治經濟學形成爲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和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等不同的流派。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爲一句話:消滅私有制。”公開聲明是爲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羣衆服務的,代表的是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堅持的是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羣衆的立場。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繼承和發展,研究的是當代中國社會生產關係及其發展規律,研究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過程,研究的是社會主義的生產力、生產資料公有制爲主體的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爲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等。由於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以及生產資料公有制佔據主體地位,人民是生產的主人,人與人之間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生產關係歸根到底是人民之間的關係,代表的利益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利益,站立的立場根本上來說是人民立場。因此,習近平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這個根本立場,根本上來說,就是爲了人民、依靠人民發展經濟。這是我們這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獨特優勢,是中國經濟獲得不竭動力的重要源泉,也是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擺脫貧困,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重要秘訣。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這個根本立場,就要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爲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爲了人民羣衆,依靠人民羣衆,部署經濟工作,制定經濟政策,推動經濟發展。

(本章完)

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二、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內涵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一、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五、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四、實現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第四章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四、實現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一、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一、新常態是經濟演進的必經過程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一、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二、增進人民福祉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四章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_複習與思考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四、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二、增進人民福祉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六、堅持共享發展,着力增進人民福祉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複習與思考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
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二、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內涵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一、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五、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四、實現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第四章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四、實現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一、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一、新常態是經濟演進的必經過程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一、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二、增進人民福祉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四章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_複習與思考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四、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二、增進人民福祉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六、堅持共享發展,着力增進人民福祉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複習與思考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