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夾帶裡的第一批人

待翁同龢退出後。光緒接着說道:“朕觀李中堂之北洋講武學堂辦的不錯,故請李中堂代爲參詳一二。方良、子安兩位儘管細說,無須有什顧慮。”光緒頓一頓:“朕先說綱要吧。雲階爲人剛直,爲官清廉。朕欲讓你專司新軍錢糧之事併兼管軍中法紀;子安專司練兵之事,方良負責軍校管理。朕將親任這軍校校長及新軍最高統帥。將全部招收八旗子弟,請德國教習,仿德國之法練兵,組建參謀部。至於細節就由諸位擬定。”

光緒話說完,養心殿內一片安寧。

“怎麼都不說話。子安,你在摺子上寫的可是慷慨激昂,爲何如今卻一言不發。儘管說,說錯朕也決不追究。”

“臣斗膽問一句。皇上所建新軍果真只收八旗子弟?”

“當然,皇室親軍當然以皇室子弟爲兵,子安以爲然否?”光緒笑着看着歐陽振華。

歐陽振華低頭沉思,前番皇上義正詞嚴,讓他已經老去的心又起燃起了動力。而如今突然此番讓他百思不解。看來皇帝還是滿清的皇帝,朝廷強分滿漢,如何能振興國家。想到此處跪倒在地:“微臣年事已高,前番上折多有狂言,還請皇上准許臣辭官回鄉。”

光緒看的出歐陽振華心灰意冷:“方良,你是何意?”

周勤亦是跪下道:“臣恐年少,難爲皇上分憂。”

“看來你們都是有話不敢說呀,朕知道你們都不是滿人,所以你們還是怕說出來朕會殺了你們的頭吧。”

兩人依照沒有回話。

光緒站起來,慢慢踱步而行:“中國自有史以來,便於戰爭相伴。五千年的文化史就是五千年的戰爭史記。五千年來的戰爭使中國人的血液中充滿了不屈的血性。文死諫,武死戰。沒有無血性的中國人,只有無血性的政府。”光緒話音一轉:“難道是朕錯了?”

“臣以爲新軍之中決不能有八旗子弟。”周勤還是太年青,經不起激呀。

“八旗制度在開創之初,這種制度曾經掃蕩南北,打下天下;可在見識過中原的繁華之後,八旗子弟便安於享樂。在康熙朝時,八旗兵已無從龍入關之勇猛。平三番之時就已不可大用。”歐陽振華越說越激動:“皇上走出皇宮去看看吧。二百多年下來,如今八旗子弟不過是憑血統關係,憑祖宗福廕過驕奢閒逸的生活,不過只是一羣遊手好閒的紈絝子弟罷了。”

“臣附議。”岑春煊答到。

“老臣亦以爲如今八旗子弟不可用。”李鴻章如是說。

“看來你們還不瞭解朕呀,如果不這樣說能同意嗎?”光緒說着用手指了指西邊:“你們不怕砍頭,那朕也給你們交個心。你們只管用心去辦差,子安你將新兵要求寫成章程公之於衆。一個月後朕將親自己考教八旗子弟,只有當他們不能過關之時,朕纔有有藉口呀。朕名義上是皇帝,可處處受到太后制肘。要是沒人她老人家的同意,我們什麼事都幹不成。所要朕要藉口,要他們給朕藉口。我們就像是在黑暗的懸崖上行走,一步不慎,就是萬劫不復。”

“朝堂之內,朕盡力周旋,朝堂之外朕只能仰仗少荃。當前國家如重病沉屙之人,只能慢慢調理,萬不能急火猛攻。所以朕要從這軍校開始,爲這個國家種下騰飛的種子。諸位拜託了。”說完,光緒深深的鞠了一躬。此時的光緒已經不考慮這些人是否能忠誠於他。他此刻心中想的就是,最差的不過是提前去瀛臺,國家依舊按歷史走下去,還能怎樣。

李鴻章四人跪倒腳下:“臣等定不負皇上重託。”

“都起來吧。負了朕就負了吧。記着,別負了這片土地,別負了這天下。”光緒收拾好情緒:“雲階,錢糧之事若戶部不足,就直接來找朕。李卿留下,其它人跪安吧。”

等其它人都出去了,光緒悠然問到:“坐,朕開門見山吧。朕欲將北洋講武學堂遷至京城,做爲新軍基礎。卿可願否。”

“只要皇上勵精圖治,就是要老臣性命又能如何。何況一學堂。只是若要遷至京城,太后及朝中大臣恐有非議。”

“朝中大臣多數對你李鴻章的權勢很是忌憚呀。”光緒若有所指。

李鴻章是什麼人,要是聽不懂光緒的意思怎麼能做上這天下督撫之首的直隸總督。李鴻章笑笑答到:“看來老臣要和皇上打打官司了。”

“朕也希望藉此引開朝中衆臣的注意力,朕可不希望朕的新軍過於受人關注。此事還須卿多出力一二呀。另外朕還要問你要幾個人。”光緒遞上一張紙過去。隨後二人討論了些新軍建校章程,注意事項等。

“李卿,朕聽說你開辦的輪船招商局在開辦之初便擠垮了美國旗昌輪船公司,如今朝廷多年未撥發北洋糧餉,卿獨靠這輪船招商局每年之獲利支持這北洋若大局面,卿功不可沒呀。”

“皇上,臣這輪船招商局每年也僅獲利八九十萬兩,也只是勉強夠用而已呀。”讓李鴻章最擔心的事就是這個了。要是沒有輪船招商局,北洋官兵連糧餉都發不出來了。這時寇連材外在叫門。

“你以爲朕要拿你的輪船招商局來支付這新軍嗎?放心北洋對大清之重要朕還是明白的。朕再如何也不會自挖牆腳。朕只是想告訴卿,今新軍一建。從今兒起三年內朝廷將再無糧餉撥付北洋。只能靠卿了。寇連材,進來吧。”

“說說收成如何。”看見寇連材看了一眼李鴻章,光緒接着道:“李中堂也不是外人,但說無妨。”

寇連材從懷中拿出一把銀票。是一把,沒錯。放在光緒龍案上:“皇上此次查抄御膳房諸人及崔玉貴,共得銀300餘萬兩,黃金1000多兩,古董字畫十餘幅。共有各地地契共計1500多畝。半數以上均爲崔玉貴所有。另有珍玩多件。待清點完成,編寫成冊再呈於皇上。此次實物皆如實上報內務府,銀子只報了150萬兩,黃金沒報。人情用了80多萬兩。”

“80多萬兩!50萬兩不行嗎?你這個敗家玩意兒。”光緒看着這個不會爲他省錢的奴才:“好了好了,一會拿20萬兩給李中堂帶走。”

“李卿,你將這20萬兩銀子交給孫家鼐,讓他給朕辦一家報館。不同於你北洋的報館。”

“皇上意思是洋人的那種民間的報紙?”

“正是,要讓每一個國人都能知曉外面的世界,大清早已不是他們心中那個高高在上的天朝了。不改變國人的思想,如何振興國家。改變就從這報紙開始。”光緒緊握着拳頭。

李鴻章聽在耳裡,看在眼中。光緒目光是那樣的堅決,似乎要天下給他讓路。李鴻章明白,這天下要變了。

“李卿。在京中多留幾日。也去給太后請個安。朕還會挑出一部分古董字畫珍玩及這1000兩黃金讓你帶回去,洋人皆視我中華器物如珍寶,你將其變賣。銀子先放於你處。朕另有用處。”

“老臣明白。”

“當今世界列強紛爭,各國皆視我中華爲口中魚肉,予取予求。卿以爲,當今天下之勢,何國將是我中華大敵?”

“老臣以爲首當數英吉利國。兩次鴉片戰爭皆是英吉利國挑起,自打開我大清國門後,其廉價商品便源源不斷進入我大清,我大清自有的工商業百般凋零。海關亦落入其掌控。而如今更視我大清長江一線爲其禁臠。海上更是兵艦處處。若英吉利國不除,我大清工商業難振,國勢亦是艱難呀。”

“朕看英吉利國不過爾爾,日本纔是朕心中大患。”

“日本?”李鴻章一臉不解。

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113章 焦點第300章 二十三章 轟炸第300章 二十章 烽火日本第238章 誰說我們沒有辦法第378章 揍他第127章 交換第424章 鄂木斯克之戰第156章 不變的姓氏叫中國第300章 零九章 不約而同第81章 誰上了誰的賊船第120章 牛莊之戰第279章 不安的心第84章 意外相逢第398章 替代無畏號的白起級戰列艦第371章 由小見大第262章 風平浪靜第283章 離別第426章 兩個瘋子的戰爭第114章 改變的底氣第252章 大清國的國際抗議第259章 多事之秋第172章 震驚第29章 初見琅威理第68章 誰纔是倒黴的人第374章 回京第300章 三十一章 婦人的淚水第164章 五年發展計劃第296章 借力打力第246章 大清的累贅第291章 相對無言第72章 第一次交鋒第258章 史上最大搶劫行動(2)第147章 諸位輔佐,朕之大幸第300章 零五章 驚慌失措第145章 噩耗不斷第300章 三十章 日本請和第222章 “朕求你們了”第94章 風起第100章 一潰千里第21章 八旗子弟第356章 日本大屠殺第98章 諜戰第87章 嚴復爲官第115章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第300章 三十五章 納妃這事還沒完了第265章 對準英國的軍艦,撞上去!第283章 離別第13章 暗流涌動第290章 爲皇上保媒第423章 騎兵的戰爭第40章 回京第239章 忠誠的回報第266章 清英南洋衝突第300章 一十八章 不留後患第240章 南下的序幕第404章 艦炮逞兇第300章 三十五章 納妃這事還沒完了第56章 錢的來源第300章 二十二章 空軍出擊第111章 亂像叢生第274章 李菊藕的見解第83章 軍制改革第209章 突襲,目標海參崴第227章 對日政策第300章 零八章 唯一的選擇第20章 皇上的棋局第361章 北方攻略第407章 追擊第100章 一潰千里第15章 調教三傑第300章 二十一章 恐懼的種子第138章 最後的電臺第257章 衝擊馬六甲第386章 印度洋追擊戰第14章 視察第300章 零八章 唯一的選擇第214章 軍事總動員第160章 談判在繼續第288章 慈禧病危第191章 一觸即發第369章 “喏”第422章 決戰前夕第257章 衝擊馬六甲第296章 借力打力第6章 朝堂之外第300章 零八章 唯一的選擇第47章 開學之日第155章 變天了第300章 四十三章 菲律賓改名叫呂宋第300章 四十七章 中國的野心第245章 驚天巨案第25章 第一次交鋒第93章 馬綹子第247章 科舉大考第410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2章 整頓內務第242章 那顆最亮的寶石第123章 斷後第300章 一十九章 向日本本土進發
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113章 焦點第300章 二十三章 轟炸第300章 二十章 烽火日本第238章 誰說我們沒有辦法第378章 揍他第127章 交換第424章 鄂木斯克之戰第156章 不變的姓氏叫中國第300章 零九章 不約而同第81章 誰上了誰的賊船第120章 牛莊之戰第279章 不安的心第84章 意外相逢第398章 替代無畏號的白起級戰列艦第371章 由小見大第262章 風平浪靜第283章 離別第426章 兩個瘋子的戰爭第114章 改變的底氣第252章 大清國的國際抗議第259章 多事之秋第172章 震驚第29章 初見琅威理第68章 誰纔是倒黴的人第374章 回京第300章 三十一章 婦人的淚水第164章 五年發展計劃第296章 借力打力第246章 大清的累贅第291章 相對無言第72章 第一次交鋒第258章 史上最大搶劫行動(2)第147章 諸位輔佐,朕之大幸第300章 零五章 驚慌失措第145章 噩耗不斷第300章 三十章 日本請和第222章 “朕求你們了”第94章 風起第100章 一潰千里第21章 八旗子弟第356章 日本大屠殺第98章 諜戰第87章 嚴復爲官第115章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第300章 三十五章 納妃這事還沒完了第265章 對準英國的軍艦,撞上去!第283章 離別第13章 暗流涌動第290章 爲皇上保媒第423章 騎兵的戰爭第40章 回京第239章 忠誠的回報第266章 清英南洋衝突第300章 一十八章 不留後患第240章 南下的序幕第404章 艦炮逞兇第300章 三十五章 納妃這事還沒完了第56章 錢的來源第300章 二十二章 空軍出擊第111章 亂像叢生第274章 李菊藕的見解第83章 軍制改革第209章 突襲,目標海參崴第227章 對日政策第300章 零八章 唯一的選擇第20章 皇上的棋局第361章 北方攻略第407章 追擊第100章 一潰千里第15章 調教三傑第300章 二十一章 恐懼的種子第138章 最後的電臺第257章 衝擊馬六甲第386章 印度洋追擊戰第14章 視察第300章 零八章 唯一的選擇第214章 軍事總動員第160章 談判在繼續第288章 慈禧病危第191章 一觸即發第369章 “喏”第422章 決戰前夕第257章 衝擊馬六甲第296章 借力打力第6章 朝堂之外第300章 零八章 唯一的選擇第47章 開學之日第155章 變天了第300章 四十三章 菲律賓改名叫呂宋第300章 四十七章 中國的野心第245章 驚天巨案第25章 第一次交鋒第93章 馬綹子第247章 科舉大考第410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2章 整頓內務第242章 那顆最亮的寶石第123章 斷後第300章 一十九章 向日本本土進發